和平符號
和平符號,即象徵和平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時期,有着不同的和平符號。早期的基督徒用和平鴿及橄欖枝作為和平符號。畢卡索創作的和平鴿形象使和平鴿與橄欖枝的象徵意義推廣至全世界[1][2]。1950年代格拉德·霍爾頓為英國核裁軍運動設計的標誌,以其英語別名「peace sign(和平符號)」而廣為人知[3],該符號由一豎、反轉V字和圓形組成,其中一豎與反轉V字分別代表旗語中的字母「N」與「D」,即Nuclear(核)與Disarmament (裁軍)的首字母,同時也在影射油畫《1808年5月3日的槍殺》中火槍槍口前手無寸鐵的農民[4]。該符號後來也被美國及其他地區的非主流文化及反戰人士接受。
橄欖枝
早期使用
西方文化使用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希臘人認為橄欖枝代表着富足,並且能夠驅趕惡靈[5]。橄欖枝也是希臘和平女神厄瑞涅(在羅馬神話中稱為帕克斯)的持有物之一[6],羅馬帝國使用的錢幣上也印有她與橄欖枝的畫像[7]。
羅馬詩人維吉爾在《埃涅阿斯紀》也將橄欖枝用作和平的象徵[8][9]:
特洛亞領袖埃涅阿斯站在高高的船頭,
手裏舉着和平的橄欖枝,
回答道:「你眼前看到的是特洛亞人,
我們手中的武器是對付拉丁人的,
他們傲慢無禮,竟對我們這些無家可歸的人宣戰。
我們要找的是厄凡德爾。
請你告訴他,特洛亞人選舉出來的領袖們來請求同他結成軍事聯盟。」
羅馬人認為戰爭與和平二者之間存在着緊密的聯繫。戰爭之神瑪爾斯也被羅馬人視作和平之神,羅馬帝國後期的錢幣上亦印有他手持橄欖枝的圖像[10][11]。古羅馬史學家阿庇安曾描寫過羅馬將軍小西庇阿的敵人在努曼廷戰爭中手持橄欖枝的場面[12],以及迦太基的哈斯德魯巴一世手持橄欖枝的場面[13]。
後期演變
17世紀的詩人同樣將橄欖枝視為和平的象徵[14]。一枚流通於1644年的查理一世金幣上印有君主手持長劍和橄欖枝的畫像[15]。18世紀的英國錢幣大都印有手持長矛和橄欖枝的不列顛尼亞。
位於格林尼治的英國老皇家海軍學院藏有《和平與自由戰勝暴政》,一幅由英國皇家詹姆斯·桑希爾所畫的寓言畫,描繪了簽署了英國權利法案的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在天堂登基的場面。在這幅寓言畫中,帶着鴿子和羊羔,象徵和平的女性將橄欖枝遞予威廉三世,而後者將象徵自由帽子遞給君主專制盛行的歐洲。威廉的下方是被他打敗的法王路易十四[16]。
1775年1月《倫敦雜誌》的頭版刊登了一幅象徵和平的女性攜帶橄欖枝從商業聖殿乘雲而下的版畫。同年7月,大陸會議向英王遞交了《橄欖枝請願書》以求避免爆發戰爭[8]。
和平鴿與橄欖枝
基督教的使用
用鴿子代表和平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的基督教,他們所記錄下的洗禮儀式中往往伴有鴿子的出現[11][17]。
[19]。基督徒還認為洗禮和大洪水有相似之處。約公元一世紀末創作的彼得前書中稱[20]:「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着耶穌基督復活」[21]
。而羅馬帝國的特土良將大洪水之後的鴿子與大洪水本身作比較:「[鴿子]被從方舟中送出,隨後帶着橄欖枝回到方舟上,向世界宣佈神之怒已緩和。聖靈在洗禮中以鴿子的形式,帶着神的和平從天而降」[22]。
V字手勢
V字手勢(Unicode編碼為U+270C ✌ VICTORY HAND)的做法是除食指及中指豎起外其他手指向手心彎曲,這一手勢在二戰中被廣泛用作勝利的象徵[23]。1960年代反對越南戰爭的抗議者曾使用這一手勢象徵和平,今日的反戰抗議者仍使用其象徵和平[24]。
參考資料
- ^ UN Logo and Flag. UN.org. United Nations.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 International Day of Peace 2020 Poster (PDF). UN.org. United Nations.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4).
- ^ The CND symbol. Cnduk.org. 2014-01-22 [2016-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3).
- ^ History of the Symbol. 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英國英語).
- ^ Rupert Graves, The Greek Myths, Harmons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2, Section 53.7
- ^ Theoi Greek Mythology. Theoi.com.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2).
- ^ Coins of Roman Egypt. Coins of Roman Egypt.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 ^ 8.0 8.1 8.2 Great Seal. Great Seal. [2012-02-21].
- ^ 維吉爾.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史诗. 由楊周翰翻譯. 譯林出版社. : 206 [2022-02-24]. ISBN 978-7-80567-92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中文).
- ^ Ragnar Hedlund, "Coinage and authority in the Roman empire, c. AD 260–295", Studia Numismatica Upsaliensia, 5, University of Uppsala, 2008
- ^ 11.0 11.1 James Elmes, A General and Bibl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the Fine Arts, London: Thomas Tegg, 1826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1-02.
- ^ Appian of Alexandria. Appian's History of Rome: The Spanish Wars (§§91–95). Livius.org.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3).
- ^ Nathaniel Hooke, The Roman history: From the Building of Rome to the Ruin of the Commonwealth, London: J. Rivington, 1823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8-02-20.
- ^ Anselment, Raymond A. A. Anselment, Loyalist resolve: patient fortitude in the English Civil War,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88. 1988 [2012-02-21]. ISBN 97808741333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
- ^ Coins of Quality: The art of Coins. Petitioncrown.com.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5).
- ^ Old Naval Colleg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6-26.
- ^ Catholic Encyclopedia, Roman Catacombs: Paintings. Newadvent.org. 1908-11-01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 ^ 馬太福音#第三章. 和合本新約聖經. 維基文庫. 1919 (中文).
- ^ Catholic Encyclopedia Dove: As an artistic symbol. Newadvent.org. 1909-05-01 [2012-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6).
- ^ The Early Christian World, Volume 1, p.148, Philip Esler
- ^ 彼得前書#第三章. 和合本新約聖經. 維基文庫. 1919 (中文).
- ^ Hall, Christopher A. Hall, Christopher A., Worshipping with the Church Fathers, InerVarsity Press, 2009, p.32. 2010-01-30 [2012-02-21]. ISBN 9780830838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6).
- ^ Archived copy (PDF). [2017-1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0-15).
- ^ "The Japanese Version (the Sign of Peac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6-21., Icons website. Retrieved 200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