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堡(阿拉伯語:قلعة البحرين‎),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稱為葡萄牙堡(葡萄牙語:Qal'at al Portugal[1],是巴林的一個古代遺址,考古學發掘工作從1954年開始, 是一個典型的台形人工土墩遺址。土墩高12米(39英尺),包括7層堆建而成,供予人類居住。人工土墩的建造自公元前2300年至18世紀,建造者包括加喜特人葡萄牙人波斯人。這裏曾經是迪爾蒙文明的首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5年將遺址及附近的港口、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3]

巴林堡—古代港口和迪爾蒙首都
世界遺產
巴林堡
官方名稱Qal'at al-Bahrain – Ancient Harbour and Capital of Dilmun(英文)
Qal'at al-Bahreïn – ancien port et capitale de Dilmun(法文)
位置 巴林阿拉伯國家
標準文化:(ii)(iii)(iv)
參考編碼1192tar
登錄年份2005年(第29屆會議
擴展年份2008, 2014
面積70.4 公頃
緩衝區1,311.8 公頃
座標26°14′01″N 50°31′14″E / 26.23361°N 50.52056°E / 26.23361; 50.52056
巴林堡在巴林的位置
巴林堡
巴林堡—古代港口和迪爾蒙首都在巴林的位置

歷史

 
遺址的拱門

通過考古學的發掘工作和出土文物研究,確立了關於古代國家的歷史。這一地區被認為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巴林地區銅器青銅器時期的重要遺址[4]

巴林堡地區最早出現的建築物大約建造於三千年前,地址選在巴林島東北部的山峰附近。 目前巴林堡遺址所保存的建築大約始建於6世紀[5]

遺址享有巴林「最重要的古代遺蹟」稱號。遺址最初的發掘工作是在1954年和1972年,由丹麥的一個考察隊進行。之後的1977年,來自法國的考察隊也進行了發掘工作[6]。自1987年起,巴林本地的考古學家開始工作在遺址地區。考古學研究發現,遺址包含七種文明,而其中最早出現的文明,也是當地古代影響力最大的文明是由迪爾蒙帝國創造的迪爾蒙文明[7]。同時丹麥的考察隊發現,這裏也保存了一個關於古希臘文化的遺址[8]

地理

 
巴林堡全景

堡壘建造在巴林島上的北部海岸,在晴朗的天氣下,從薩爾可以看到。從地理角度看,巴林堡就像一個「哨兵」包圍巴林首都麥納麥。堡壘距麥納麥約6 km(4 mi)[7][9]。遺址所在地土壤比較肥沃,是海灣地區荒地墾拓工程下最大的耕地。

設施

 
堡內樓梯
 
巴林堡外部

巴林堡有人工建造的連續許多層土墩。社會階層生活地區面積180,000平方英尺(17,000平方米),生活區包圍着土墩的核心區 。遺址證明了這一地區從大約公元前2300年至16世紀期間有人類文明存在。遺址大約發掘了總面積的25%,已發掘區顯示[2]當地歷史上存在有住宅、公共、商業、宗教和軍事區,同時表明歷史上巴林堡地區對外貿易是較為繁榮的。在高約12米(39英尺)的土墩頂部,有一個突出的葡萄牙堡(Qal`at al-Burtughal),當地的「堡壘」一詞也因此稱為qal`a。作為迪爾蒙文明的首都,對當地文化影響最大的文明是迪爾蒙文明,同時也保留了大量的迪爾蒙文化[2][3]

遺址擁有多個區域和城牆,包括Saar墓、Al-Hajjar墓、卡賽人宮、Madimat Hermand墓、 Madimat Isa墓、Al-Maqsha墓、Uperi宮、Shakhura墓和北城牆[10]。銅器時代,圍繞街道和住房有兩部分城牆[4]。巴爾巴爾陶器出土於城牆中部的建築群,年代大致和巴爾巴爾廟相同,但有一些出土陶器的年代更為久遠,可以追溯到前3000年甚至更早[4]。發掘出的銅器和象牙可以用來研究古代的對外貿易[4]。許多物品在網上展出,如丹麥發掘出的「蛇碗」、 石棺印章和鏡子等[10]

佈局

遺址發現一個聚落,是東阿拉伯時代唯一的聚落。通過遺址推斷,在靠近綠洲發展農業的人種植棕櫚樹,飼養牛、綿羊、山羊並在阿拉伯海域捕魚。聚落建造的房子以石頭配以粘土砂漿為材料,屋內寬敞,有抹上灰泥的地面[11]

堡壘的城牆目前只能在土墩的北側、西側和南側,東部還沒有挖掘。防禦工事面積15公頃(1,614,587平方英尺),由砌石所築的城牆厚度不一,城牆留有門,可供例如大篷車等的交通運輸。西部城牆目前保存較為完好,長9米(30英尺)。街道南北走向,有12米(39英尺)寬[11]

約前1800年,當時的城鎮逐漸衰落,並最終掩蓋在沙漠中[11]

世界遺產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林堡列為世界遺產,登錄名稱巴林堡考古遺址,2006年改為現名。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裏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

參考資料

  1. ^ Axworthy pp.175–274
  2. ^ 2.0 2.1 2.2 Qal’at al-Bahrain – Ancient Harbour and Capital of Dilmun.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8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3. ^ 3.0 3.1 Qal’at al-Bahrain (Bahrain) no 1192 (pd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8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16). 
  4. ^ 4.0 4.1 4.2 4.3 Whelan, John. Bahrain: a MEED practical guide. Middle East Economic Digest. April 1983: 17 et seqq [5 May 2011]. ISBN 978-0-9505211-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5. ^ Cavendish, Marshall. World and Its Peoples. Marshall Cavendish. September 2006: 42 [5 May 2011]. ISBN 978-0-7614-75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6. ^ Boucharlat, Rémy. Arabie orientale, Mésopotamie et Iran méridional: de l'âge du fer au début de la période islamique. Éditions Recherche sur les civilisations. 1984 [5 Ma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7. ^ 7.0 7.1 Dr Mike Hill. Wildlife of Bahrain. Miracle Graphics. : 92 et seqq [30 April 2011]. ISBN 978-99901-37-0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8. ^ Khalifa, Haya Ali; Rice, Michael. Bahrain through the ages: the archaeology. KPI. 1986 [5 May 2011]. ISBN 978-0-7103-0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9. ^ Oxford Business Group. The Report: Emerging Bahrain 2007. Oxford Business Group. : 158 et seqq [30 April 2011]. ISBN 978-1-902339-7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9). 
  10. ^ 10.0 10.1 Crawford, Harriet; Rice, Michael. Traces of Paradise: The Archaeology of Bahrain, 2500 BC to 300 AD. I.B.Tauris. 1 December 2005: 222 [5 May 2011]. ISBN 978-1-86064-7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11. ^ 11.0 11.1 11.2 Harriet E. W. Crawford. Traces of paradise: the archaeology of Bahrain 2500 BC-300 AD : an exhibition at the Brunei Gallery, Thornhaugh Street, London WC1, 12 July-15 September 2000. I.B. Tauris. 12 July 2000: 59–62 [7 May 2011]. ISBN 978-0-953866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拓展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