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廣東國民大學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11月4日) |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2](簡稱:民大),在六二三事件後,學者陳其瑗、盧頌芳、張景耀、祁士恭、霍共若暨葉啟芳諸君,適應環境之需要,起而創辦廣東國民大學。[3] 初,分別組織大學、中學及專科等三部門,招收青年人提供教育,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系廣州亦是廣東第二所私立大學(次於1913年的私立廣州法學院),晚於公立的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國民大學 | |
---|---|
Koumin University of Kwangtun | |
校訓 | 未知 |
創辦時間 | 1925年9月 |
學校類型 | 私立 |
校長 | 陳其瑗(創校校長) |
教師人數 | 不詳 |
學生人數 | 3,885(總計畢業生數) |
本科生人數 | - |
研究生人數 | - |
校址 | 中華民國廣東省廣州市(東山、荔灣橋) 中華民國廣東省開平市等(抗戰臨時) |
校區 | 廣東國民大學舊址 |
總面積 | 6.17平方公里 |
代表色 | 無 |
暱稱 | 國民大學 |
吉祥物 | 鍾 |
網站 | 無 |
抗戰期間,遷粵北避敵。抗戰勝利後復校,得到華僑大量援助[4],學校發展迅速。1949年末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廣州以後,民大併入華南聯合大學,作為單獨大學歷史結束。
歷史沿革
開辦初期
- 1925年9月,在東山建立廣東國民大學,分別組織大學、中學及專科等三部門。設有中文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及商學系,共有本科學生一百三十六人。另設英文專修科,學生二十二人,附屬高中部,學生九十一人。後在多寶路荔灣橋西原時敏學校校址建築新校舍、再在惠福西路增設分教處。[4]
- 1926年,增設法律系。將英文專修科併入高中部,再增設初中部。[4]
- 1928年,增設文學院、法學院、商學院。[4]
- 1929年,北平的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承認該校學歷。[4]
- 1930年,增設工學院。[4]
- 1931年,吳鼎新接任校長,增設教育學系。[3]
- 1931年 6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對學校立案註冊。同時被委託辦理會計職業訓練班和警監職業訓練班。[4]
- 1932年,商學院停辦。[4]
抗戰時期
-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於日軍,學校遷開平縣,並在香港設分教處,中學部則遷校於台山縣。[3]也有記載學校部分遷入香港。[5]
- 1943年,吳校長輾轉全省及江西籌款百萬元,計劃以韶郊武奎岡為築校地址,後向北江公司租沖瑤山建設學校。[4]
- 1944年,曲江告急,再遷至羅定太平圩,後又遷羅定縣泗綸(9月被毀)、上瀧、簕小(羅定鬱林交界)等鄉。[4]與其他各校及新成立的省立工業專門學校一起上課。共享受國府教育津貼逾350萬元。10月,轉徙茂名,借縣師縣中兩校授課,主客彌合。[5]
- 1945年春,再遷至陽春縣春灣鎮。教授黃軼球、祁士恭和吳魯歡等,則率員生東遷和平縣龍川。後開平部遷往張橋鄉。[3][6]
復校並撤
相關人物
校董和教授
校長列表:
上任 | 卸任 | |
---|---|---|
陳其瑗 | 1925年9月,創校 | 1926年冬,被逼離校 |
吳鼎新 | 1928年,廣東省教育廳長 | 1951年,撤銷學校 |
註:陳離校後,校董將校長改為委員會制,共7人,張景耀為委員長。抗戰期間,張景耀跟隨開平部。1928年,恢復校長制,吳鼎新自美國回國接任,張為副。[8][3] 校董:
科系設置[4]
- 文學院,院長 黃軼球。中文系共畢業363人,教育學系共畢業226人,新聞學系共畢業72人,英國語言文學系至1949年時尚未有畢業生。
- 法學院,院長 陳炎興。法律學系共畢業1,010人,政治學系共畢業584人,經濟學系共畢業694人,政治經濟學系(1934年停辦)共畢業405人。
- 工學院,院長 盧頌芳。土木工程系共畢業372人,機械工程系與電機工程系至解放時均尚未有畢業生。
- 商學院(1932年停辦)。普通商業系共畢業14人,會計系共畢業145人。
學生及成績
文、法、工、商四個學院的11個學系中,以中國文學、教育、政治、法律、經濟、會計及土木工程7個學系成績最好,有其特色。[6]
1943年舉行全國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生學業畢業論文競試,參加者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全國凡98所,分八類學院而取錄;文學院第一名之黃維、工學院第一名之葉銳雄,均是民大學子。在全國8人中占其二。與公立政治大學、公立四川大學齊平。 在抗戰後期和中共建政後,畢業生從事教師、法官、稅務、土建、路橋、水利人才享譽南方。[6]
校址遺蹟
校址今在惠福西路145號和多寶路39號。多寶路39號的四層樓當年為第一校舍的「美洲華僑紀念堂」,現為廣東省水文局辦公用地,系荔灣區文物普查遺址列表。惠福西路校舍舊址原本未列為保護建築時,被垃圾堆滿。[8]
民大拆遷
2012年1月31日的穗房延拆字[2012]3號拆遷公告,廣東國民大學第二校舍舊址即惠福西路145號被列入拆遷名單中,拆遷期限為2013年1月7日。舊時校友,包括96歲的莫鏗專程從美國返省組織梅治平等10餘名尚在世者與政府溝通,得到積極回應。[8]2014年被列為第一批廣州市歷史建築。
校歌
“ |
|
” |
繼承
廣東國民大學停辦後由以下學校繼承
註釋
- ^ 此檔案是從廣東國民大學畢業證書上照下。
- ^ 2265. 上海陽明拍賣有限公司. [2024-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1).
- ^ 3.0 3.1 3.2 3.3 3.4 www.gzzxws.gov.cn/gzws/gzws/ml/52/200809/t20080916_7936.htm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第五章 高等教育. www.gzzxws.gov.cn. [201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 ^ 5.0 5.1 5.2 存档副本. [201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3).
- ^ 6.0 6.1 6.2 6.3 存档副本. [201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3).
- ^ 存档副本. [201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2).
- ^ 8.0 8.1 8.2 广东国民大学旧址已暂停拆迁 专家建议改为博物馆_国内动态_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 [201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3).
- ^ 《廣東國民大學概覽》,193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