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豐精米所

1931年建立的水車碾米廠

金玉豐精米所,又名新成碾米廠,位於臺灣新竹縣芎林鄉上山村,是興建於1931年的水車碾米廠,被列為歷史建築

金玉豐精米所
新成碾米廠
地圖 24°47′01″N 121°04′28″E / 24.783576°N 121.074569°E / 24.783576; 121.074569
位置新竹縣芎林鄉上山村文山路789號
建成時間1931年
官方名稱芎林金玉豐精米所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產業
評定時間2018年7月4日
詳細登錄資料

早期歷史

金玉豐精米所在1931年興建[1],1935年由農民陳玉慶登記[2],建立的時代正是臺灣稻米大量外銷到日本內地的高峰[2][3]。設址處是上山村下山圳分圳點處,以利用水圳分流且的地勢高低落差的產生的充沛水力,帶動水礱進行去穀作業[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調查,主建築體為面寬35.91米、進深8.879米的二層樓磚造承重牆建築,坐西南面向東北,硬山雙坡頂鋪設紅色仰合瓦,屋架採日治時期木造建築常見洋小屋組,二樓東北側設置朝向下山圳及文山路的出入口[2]。使用上,居住與工廠並用[3]。共分中央的碾米廠、右側增建的礱糠間、儲藏室、辦公室、左側的廚房與豬欄[2]

1960年,碾米廠改為陳家姻親鄭家經營,逐步加入電力驅動[2]。新竹縣議員鄭昱芸就曾住在此地[4]。2001年,土地被徵收後正式停業[2]。原先的木造水車,因年久失修在2015年拆除[1]

社區營造

解說牌「新成碾米廠」名稱
下山圳

2015年,碾米廠由文化團體進駐做社區營造[5]。經由林賜霞等人爭取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計劃補助新台幣48萬,於2018年3月10日架設新的水車[1]。2018年7月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2]。登錄為歷史建築時,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金玉豐精米所代表臺灣米穀產業由手工業演進到工業化,具臺灣農產業技術發展意義,未來文化局會串連周邊紙寮窩、鹿寮坑等在地文化,推動文化資產及藝文推廣活動[3]

2019年1月,屋瓦大面積下滑及歸帶斷裂,8月獲文化局補助加上公所自籌9.4萬元作修復[6]。2020年4月24日,客委會補助成立的「轉芎林.地方創生駐地」工作站進駐金玉豐精米所[4]

參考

  1. ^ 1.0 1.1 1.2 蔡孟尚. 芎林拚社造 水車重回碾米廠. 自由時報. 2018-03-13 [2024-05-17]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芎林金玉豐精米所.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4-05-17]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誾宣震. 「水礱」加人力碾米 金玉豐精米所走過一甲子歷史. 今日新聞電子報. 2018-07-13 [2024-05-17] (中文(臺灣)). 
  4. ^ 4.0 4.1 戴聖峰. 竹縣地方創生駐地工作站─芎林金玉豐精米所開幕. 台灣新生報. 2020-04-24 [2024-05-17] (中文(臺灣)). 
  5. ^ 賴月貴. 活化水車碾米廠 多元活動飄年味. 大紀元時報. 2016-01-19 [2024-05-17] (中文(臺灣)). 
  6. ^ 廖雪茹. 竹縣歷史建築芎林碾米廠下移、滲水 客委會允金援. 自由時報. 2019-12-13 [2024-05-17]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