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徽
维基媒体消歧义页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10月28日) |
中國國徽是指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代表中國的國徽。歷代分別有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國徽(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徽)、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徽(中華民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國國徽 | |
---|---|
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國徽 | |
版本 | |
中華民國國徽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 |
細節 | |
使用者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 | |
---|---|
細節 | |
使用者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
啟用 | 1931年11月7日 |
廢止 | 1937年9月22日 |
冠飾 | 紅色五角星 |
格言銘飾 |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
其他元素 | 紅星 |
歷史
代表主權國家的國徽,是近代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中國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徽。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徽」。19世紀晚清時期,清朝政府雖然制定了國旗黃龍旗,但當時尚未有國徽。
中國自有國徽以來,兩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政權分別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現代中國疆域中,管轄人口及土地較多,受多數他國合法政權承認之中國政府,但此中國尚未統一,人們對「中國」的定義存有認知的不同,因此對當代的中國國徽也有認知的不同。中國大陸在1949年以後,及世界大多數國家在1970年代以後,官方、外交、與日常一般場合所指涉的中國國徽,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在施行中華民國憲法的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中華民國國徽沿用至今。
除此外,成立於1931年11月7日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曾制訂國徽,圖案樣式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徽規定所在地球形上插交叉的錘子與鐮刀,架谷穗於地球下和兩旁,地球之上及五角星上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再上寫「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民族聯合起來!」
中國歷代國徽時間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