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波蘭語:Międzynarodowy Konkurs Pianistyczny im. Fryderyka Chopina,英語: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簡稱為蕭邦鋼琴大賽、蕭邦大賽,是五年一度的國際鋼琴比賽,1927年由波蘭鋼琴家茹拉夫萊夫創辦,於音樂家蕭邦的故鄉——波蘭首都華沙的國家愛樂廳舉行,規定參賽的選手在18到29歲之間,但也偶有例外。目前蕭邦獎的冠軍獲得約4萬歐元的獎金。蕭邦鋼琴賽通常通過簽約重要的音樂會和利潤豐厚的唱片合同一夜之間開啟獲勝者的職業生涯。[1]
歷史
該比賽由波蘭鋼琴家兼教育家 Jerzy Żurawlew 發起,他在 1925 年開始為鋼琴比賽尋求資金。 他後來回憶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當我看到年輕人對體育成就的熱情時,我終於想到了一個類似的鋼琴解決方案,即,以國際比賽形式給蕭邦的年輕演奏者帶來切實好處:金錢獎勵和開啟他們的國際表演生涯。」[2]
歷屆得獎者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會藉由參賽者的演奏頒發數項名次及特別獎,賽事的特色為評審會根據參賽者的實際表現來評定獎項。若評審們認為某一獎項有多人有足夠資格獲獎,則會採取並列獲得獎項(名次)的方式,並且不影響後面的名次之頒發;反之,若評審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便會從缺,而不會有人遞補[註 1]。蕭邦大賽曾連續兩屆(1990年和1995年)從缺金獎。但在2000年,來自中國的18歲的李雲迪終止了連兩屆的空缺。至今,李雲迪仍是最年輕的金獎得主。另一位18歲的獲獎者是毛里齊奧·波利尼。第一屆金獎得主蘇聯的列夫·奧博林也只有20歲。金獎獲得者的平均年齡是21.7歲。
蕭邦大賽首五屆皆是由波蘭或蘇聯的參賽者獲得冠軍,且前五屆的前三名只有二位非波蘭、蘇聯籍(第二屆的第二名為匈牙利盲人鋼琴家和第五屆的第三名為中國鋼琴家)。但是之後樂壇百花齊放,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參賽者得以入選決賽。
原本蕭邦鋼琴大賽為了紀念蕭邦生日(3月1日)而在二月至三月間舉辦,但考量到寒冷的天氣故從第八屆(1970年)開始改至十月分舉辦(蕭邦在10月17日過世)。
從第五屆(1955年)開始,蕭邦大賽固定每五年舉辦一次,直到第十八屆蕭邦鋼琴大賽,因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而由2020年延後到2021年舉辦。
以下為部份的決賽得獎者列表。
年度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第六名 |
---|---|---|---|---|---|---|
1927 第一屆 |
列夫·奧博林 Лев Оборин |
斯坦尼斯瓦夫·斯皮納爾斯基 Stanisław Szpinalski |
蘿扎·埃特金-莫斯可芙斯卡 Róża Etkin-Moszkowska |
格里戈里·金茲堡 Григорий Гинзбург |
||
1932 第二屆 |
亞歷山大·尤寧斯基 Александр Юнинский |
溫加爾·伊姆雷 Ungár Imre |
博萊斯瓦夫·孔 Bolesław Kon |
阿布拉姆·盧費爾 Абрам Луфер |
肯特納·拉約什 Kentner Lajos |
列昂尼德·薩加洛夫 Леонид Сагалов |
1937 第三屆 |
雅科夫·扎克 Яков Зак |
蘿扎·塔馬爾金娜 Роза Тамаркина |
維托爾德·馬烏楚任斯基 Witold Małcużyński |
蘭斯·多瑟 Lance Dossor |
揚博爾·阿吉 Jámbor Ági |
埃迪特·皮希特-阿克森費爾德 Edith Picht-Axenfeld |
1942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取消舉辦 | |||||
1949 第四屆 |
貝拉·戴維多維琪 Белла Давидович 哈麗娜·徹爾尼-斯特凡斯卡 Halina Czerny-Stefańska |
芭芭拉·黑賽-布科芙斯卡 Barbara Hesse-Bukowska |
瓦爾德馬·馬齊謝夫斯基 Waldemar Maciszewski |
格奧爾吉·穆拉夫列夫 Георгий Муравлёв |
瓦迪斯瓦夫·肯德拉 Władysław Kędra |
雷薩德·巴克斯特 Ryszard Bakst |
1955 第五屆 |
亞當·哈拉謝維奇 Adam Harasiewicz |
弗拉基米爾·阿殊堅納西 Владимир Ашкенази |
傅聰 | 柏納德·林格森 Bernard Ringeissen |
瑙姆·施塔克曼 Наум Штаркман |
德米特里·帕佩爾諾 Дмитрий Паперно |
1960 第六屆 |
毛里齊奧·波利尼 Maurizio Pollini |
伊琳娜·扎里茨卡婭 Ирина Зарицкая |
塔奈·阿肖特-哈魯圖尼揚 |
李名強 | 季娜伊達·伊格納季耶娃 Зинаида Игнатьева |
瓦列里·卡斯捷利斯基 Валерий Кастельский |
1965 第七屆 |
瑪塔·阿格麗希 Martha Argerich |
阿圖爾·莫雷拉·利馬 Arthur Moreira Lima |
瑪塔·索辛斯卡 Marta Sosińska |
中村紘子 Hiroko Nakamura |
愛德華·奧爾 Edward Auer |
埃爾茲貝塔·格拉布夫娜 Elzbieta Glabówna |
1970 第八屆 |
加里克·奧爾森 Garrick Ohlsson |
內田光子 Mitsuko Uchida |
彼得·帕萊奇尼 Piotr Paleczny |
尤金·英吉奇 Eugene Indjić |
納塔莉雅·加夫里洛娃 Наталия Гаврилова |
雅努什·奧萊伊尼恰克 Janusz Olejniczak |
1975 第九屆 |
克里斯提安·齊瑪曼 Krystian Zimerman |
金娜·約菲 Дина Иоффе |
塔季揚娜·費季金娜 Татьяна Федькина |
帕維爾·吉利洛夫 Павел Гилилов |
迪安·克雷默 Dean Kramer |
迪安娜·卡索 Diana Kacso |
1980 第十屆 |
鄧泰山 Đặng Thái Sơn |
塔季揚娜·舒巴諾娃 Татьяна Шебанова |
亞魯圖恩·帕帕江 Арутюн Папазян |
從缺 | 海老彰子 Akiko Ebi 埃娃·波布沃卡 Ewa Pobłocka |
埃里克·貝爾紹 Erik Berchot 伊琳娜·彼得羅娃 Ирина Петрова |
1985 第十一屆 |
斯坦尼斯拉夫·布寧 Станислав Бунин |
馬克·拉佛瑞 Marc Laforet |
克里斯托弗·雅布翁斯基 Krzysztof Jabłoński |
小山實稚惠 Michie Koyama |
尚-馬克·路易沙達 Jean-Marc Luisada |
塔季揚娜·皮凱津 Татьяна Пикайзен |
1990 第十二屆 |
從缺 | 凱文·肯納 Kevin Kenner |
橫山幸雄 Yukio Yokoyama |
科拉多·羅萊羅 Corrado Rollero 瑪加麗塔·謝夫琴科 Маргарита Шевченко |
安娜·馬利科娃 Анна Маликова 高橋多佳子 |
卡蘿琳·薩格曼 Caroline Sageman |
1995 第十三屆 |
從缺 | 菲利普·朱夏諾 Philippe Giusiano 艾列克謝·蘇坦諾夫 Алексей Султанов |
加布里埃拉·蒙特羅 Gabriela Montero |
列拇·烏拉辛 Рэм Урасин |
宮谷理香 Rika Miyatani |
瑪格達萊娜·利薩克 Magdalena Lisak |
2000 第十四屆 |
李雲迪 | 英格麗德·芙莉特 Ingrid Fliter |
亞歷山大·科布林 Александр Кобрин |
陳薩 | 阿爾貝托·諾塞 Alberto Nosè |
佐藤美香 Mika Sato |
2005 第十五屆 |
拉法烏·布萊哈奇 Rafał Blechacz |
從缺 | 林東赫 林東閔 |
關本昌平 Shohei Sekimoto 山本貴志 Takashi Yamamoto |
從缺 | 李嘉齡 |
2010 第十六屆 |
尤利安娜·阿夫傑耶娃 Юлианна Авдеева |
盧卡斯·格紐沙斯 Lukas Geniušas 英格夫·文德爾 Ingolf Wunder |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 Даниил Трифонов |
葉夫根尼·博札諾夫 Евгени Божанов |
弗朗索瓦·迪蒙 François Dumont |
從缺 |
2015 第十七屆 |
趙成珍 | 查爾斯·理查德-阿默蘭 Charles Richard-Hamelin |
劉珒 Kate Liu |
陸逸軒 Eric Lu |
楊藝可 Tony Yike Yang |
德米特里·希什金 Дмитрий Шишкин |
2021 第十八屆 |
劉曉禹 Bruce (Xiaoyu) Liu |
亞歷山大·加德耶夫 Alexander Gadjiev 反田恭平 Kyōhei Sorita |
馬丁·加西亞·加西亞 Martín García García |
小林愛實 Aimi Kobayashi 雅各布·庫什利克 Jakub Kuszlik |
萊奧諾拉·阿爾梅莉妮 Leonora Armellini |
白立君 J J Jun Li Bui |
參考文獻
- Jerzy Waldorff, Wielka gra: rzecz o konkursach chopinowskich ("Great playing: about Chopin Competitions"), Warsaw, Iskry, 1985, ISBN 83-207-0719-6.
- Janusz Ekiert, The endless search for Chopin: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in Warsaw, MUZA SA, 2000. ISBN 978-83-7495-812-7.
備註
- ^ 從第六屆開始每屆頒發至第六名。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History of the Competition in the Polish Culture Portal
- Official International Frederic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 for Amateurs web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Piano Competitions & Music Competitions at Bakitone Internatio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Google Arts & Cul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ichalski, Grzegorz. How did it all start? (PDF). Chopin Courier. No. 2 (Warsaw: 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 6. [20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5 October 2021).
- ^ Michalski, Grzegorz. How did it all start? (PDF). Chopin Courier. No. 2 (Warsaw: 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 6. [20 October 20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5 Octo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