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多特·埃弗利·施密特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6月28日) |
貝爾納多特·埃弗利·施密特(英語:Bernadotte Everly Schmitt,1886年5月19日—1969年3月23日)是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於1924年至1946年擔任芝加哥大學現代歐洲歷史教授[1]。他最著名的研究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強調德國應該對戰爭負上主要責任,並反對修正主義的觀點。[2]
貝爾納多特·埃弗利·施密特 | |
---|---|
出生 | 1886年5月19日 Strasburg |
逝世 | 1969年3月23日、1969年3月22日 (82歲) 亞歷山德里亞 |
母校 | |
職業 | 歷史學家 |
僱主 | |
獎項 | 古根海姆獎、普利策歷史獎、George Louis Beer Prize、羅德獎學金 |
生平
施密特獲得了牛津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博士學位。[3]1906年首次訪問德國後,施密特對德國產生了長期的敵對情緒。1916年,他因出版《英德關係,1740-1914》一書而受到關注。著作《即將到來的戰爭,1914》(1930年出版)為他贏得了1930年美國歷史學會喬治·路易斯·比爾獎和1931年普利策歷史獎。
主要作品
《即將到來的戰爭,1914》(The Coming of the War, 1914)等,該著作獲得1931年普利策歷史獎。
這部作品是施密特最為人熟知的著作之一,對兩年前(1928年)悉尼·費伊(Sidney Fay)所發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源的研究提出了異議。費伊認為塞爾維亞和俄羅斯對一戰的爆發負有主要責任,而施密特堅持德國是導致這場災難的主要原因。
施密特、路易吉·阿爾貝蒂尼(Luigi Albertini)和皮埃爾·雷諾萬(Pierre Renouvin)所代表的「正統」學派,與費伊、哈里·埃爾默·巴恩斯(Harry Elmer Barnes)等「修正主義」學派之間的爭論,主導了有關「戰爭罪責」的學術討論。「正統」學派認為德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負有主要責任,而「修正主義」學派則將責任歸咎於協約國。
影響
參考資料
- ^ Guide to the Bernadotte E. Schmitt Papers 1913–1961. www.lib.uchicago.edu. [2020-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6).
- ^ Lieber, Keir A. The New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d What It Means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7-10, 32 (2). ISSN 0162-2889. doi:10.1162/isec.2007.32.2.155.
- ^ Levens, R.G.C., ed. (1964). Merton College Register 1900–1964.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 50..
外部連結
- Guide to the Bernadotte E. Schmitt Papers 1913-196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Special Collections Research Cen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hotographic Archi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這是一篇與美國學者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