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職場安全問題

醫療職場安全問題一般是指病患或病患家屬,在特定情形下以侵略舉動或暴力行為對待醫療人員的情形,或是指醫療人員之間的對立及衝突。病患對醫療人員的侵略舉動一般是口頭侮辱,不過也有出現過輕微或是嚴重的肢體暴力行為。醫療人員之間的衝突可能是較消極的,例如有不喜歡的同事打電話來時,不接或是不回電話,也有些是間接的,例如在在當事人不在場時中傷或說閒話等。

侵略舉動可以是肢體上的或是言語的,主動或被動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受害者,可能有武器,也可能沒有,其中也可能有一些心理或情感策略[1]。侵略舉動一方面需動作者有其意圖,而受害者有試圖逃避此動作。因此偶然造成的傷害不能算為侵略舉動,因為沒有意圖的成份在內,若因為了要助人而造成的傷害(例如牙科醫生在其病患拔牙時造成的疼痛)也不能算為侵略舉動,因為受傷害的一方沒有試圖逃避此動作[2]。韋恩(Wynne)等人在1997年[3]職場暴力英語workplace violence的描述包括對在工作上,對員工霸凌、毆打或者威脅的相關事件,甚至也包括對其安全幸福健康直接或間接的挑戰[4]

醫療場所中的侵略舉動

醫療產業英語healthcare industry漸漸開始有一些侵略或暴力行為,其中的保健專業人士英語Health professional常常成為侵略或暴力行為的對象[1]。像在急診室中可能因為醫療順序的先後而產生糾紛[5]。也有時是因為病人在醫院突然過世,家屬懷疑醫院醫療不當引發的衝突[6]。也有病患因為需求沒有及時處理而產生出攻擊行為,如藥師曾因此遭到民眾的攻擊[7][8]

侵略舉動及暴力行為對醫療場所及醫護人員都有負面的影響。以醫療場所而言,會因為人員請假次數的提高、提早退休及醫療品質的降低,造成財務上的損失[9][10]。對個人而言,損害可能包括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1],以及工作意願的下降[9]

分類方式

分類[11]
勒布郎(LeBlanc)和巴林(Barling)依照攻擊者及受害者的關係進行分類:病人對醫護專業人士的攻擊歸類為第2型(type II):兇手攻擊一個給予其服務的醫療組織,兩者有醫療上的關係[11]。這類的攻擊導致死亡的不多[12],不過工作場所中非致命的攻擊,有60%是因此而造成[13]
上述分類中,其他的三型為[11]
  • 第1型(type I):兇手在和一組織及其員工沒有直接關係的情形下,進入組織進行攻擊行為。
  • 第3型(type III):兇手是組織目前的員工或以前的員工,針對其同事及主管進行攻擊行為。
  • 第4型(type IV):兇手和組織內的員工有情感關係(或曾經有情感關係)。
內在模型[14]
內在模型設法找出侵略行為和個人有關因素的關係[15],個人有關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人格[16]。許多將侵略行動和疾病聯結的研究可以支持此模式[16]。個人的特質會和其侵略傾向有關,例如自戀者當其自我形象受到威脅時,就會生氣而有侵略行為<[2]性別也會影響侵略行為,不同性別會對某些挑釁行為有不同的反應[17]。發現男性較容易有直接的侵略行為,女性則是以間接的侵略行為為主[2]。霍布斯(Hobbs)及基恩(Keane)在1996年的研究指出,較容易有侵略行為的病人特質有:男性、較年輕,或是受到酒精毒品的影響[18]。一個在英國西密德蘭普通科醫生中進行的研究指出,在侵略行為中有66%中是男性所為,若只考慮有襲擊或造成創傷的案件,男性的比例更上昇到76%,主要的男性施暴者在40歲以下。
外在模型[14]
此模型是以會造成侵略行為的社會環境及生理因素為基礎[15],這也包括私隱、空間及活動地點的因素[16]。像厭惡的動機(可能是因為看牙醫所造成)會增強侵略行為[19],而一些一般的不適也會,例如像坐在一個熱的等待室英語Waiting room[20],或是在一個不舒服的姿勢下(例如傾斜的牙醫診療椅)[15]酒精中毒或是過量的咖啡因也會間接地加劇侵略性[21]。霍布斯(Hobbs)及基恩(Keane)在1996年的研究指出在急症室的病患有65%和藥物及酒精有關,一般的病患中也有27%和藥物及酒精有關。此研究指出中毒(及精神疾病)是造成攻擊及傷害的主要原因[18]挫折被安德森(Anderson)及布什曼(Bushman)在2002年定義為「受阻無法達到目標」,這也會造成侵略行為 ,不論這挫折是否合理都是一様[22]。和挫折有關的攻擊,一般會針對自身,或是和此挫折沒有關係的人。像在急症室普通科的等待時間過長會造成挫折,但多半會直接發洩在接待員身上,其中約有73%是有影響到醫師[18]
情境/互動模型[14]
此模型處理和當時情境有關的因素,例如病人和醫護人員之間的互動[15]。有許多研究認為醫護人員的負面消極,態度和病人侵略行為有正相關[16]。挑釁是造成人們侵略行為的最主要原因[2],例如對於個人的言語攻擊及肢體攻擊。若是考慮醫護人員之間的平等,認為不公平英語Injustice也和職場暴力英語workplace violence有正相關[23]
表達敵意[23]
這主要和在言語上的表達有關[23]。醫護同仁之間的敵意,可能和攻擊者在別人身後的批評有關。若是病人對醫護人員的敵意,可能和病人對其醫護人員錯誤的認知,以及病人貶低他們的意見有關[23]
阻撓[23]
這是指攻擊者意圖「阻撓或妨礙受害者的表現。」[23]。典型的醫護同仁之間的阻撓包括不傳達相關資訊或是不回電話等。病人對醫護人員的阻撓英語obstructionism像是病人在特定事物上不配合醫師的指示進行,不願意讓醫師進行診斷或是病人在約診時間未到之類的行為。
顯性侵略
這一般和工作場所的暴力有關,也包括有威脅辱罵、人身攻擊破壞等行為[23]

。這可能在醫護人員之間,或是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侵略行為。

布斯的三維侵略模式
布斯(Buss)在1961年將侵略行為分為一個三維的模型:肢體/言語,主動/被動及直接/間接,他在1995年重新定義分類時,移除了主動/被動這個分類。像肢體攻擊會分類為肢體-直接-主動,而阻撓英語obstructionism是肢體-被動的,可能是直接或是間接。侮辱算是言語-主動-直接的侵略行為,而被問到有關生活型態或喜好的問題時不回答,若不回答的原因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直接和問問題的人有關,可能是言語-被動-直接的侵略行為[1]

發生率

英國國家審計署英語National Audit Office (United Kingdom)2003年的報告指出,有紀綠的醫護人員職業安全事件中,有40%是因為侵略舉動或暴力行為造成[4]。另一個調查是調查三年內3078位有受到侵略舉動及暴力行為的牙醫,發現其中80%在上班場所有遇到暴力行為,包括語言衝突及肢體的暴力[24]。在澳洲的醫院,一年內有95%的員工遇到過言語衝突[25]。在英國一年內有超過50%的護理人員遇到過侵略舉動或暴力行為[26]。在美國,心理醫生每年發生非致命、工作相關的案件比例約為每一千人中有68.2件,其他行業平均為每一千人有12.6件[27]

處理方式

在處理方式工作場所的衝突及暴力時,主要會用訓練教育的方式處理[28]。有一些個人因素可以減少醫療環境中的侵略行為,包括提昇人際溝通技巧、知道有侵略傾向的病患,以及知道有關如何有情緒的患者互動[4]。雖然在醫護人員的人際溝通技巧中,自信(assertiveness)是很重要的因素,不過許多研究指出護理人員一般比較不會表現的非常自信[4]。因此一些醫療院所會提供有關自信的訓練,主要提昇自尊自信及人際溝通技巧[29]

美國的健康服務諮詢委員會(The Health Services Advisory Committee, HSAC)提出了有關處理工作場所暴力的三個面向的作法:「研究問題、評估風險、減少風險並確認已完成的部份」[28]

健康服務諮詢委員會在1997年提出了有關工作場作暴力的訓練最好可包括以下的內容[28]

  • 理論:瞭解工作場所中可能有的衝突。
  • 預防:評估風險,並採取預防措施。
  • 互動:如何和有衝突傾向的人互動
  • 事件後的處理:報告、調查、諮詢及事件後追蹤。

自信心訓練

許多研究對於這類訓練的有效性有不一致的研究結果[4],2004年的研究認為自信心訓練課程(assertiveness training)和自信(assertiveness)及自尊的提昇是有正相關的[29]。此課程有包括日常生活需面對的較困難的互動,以及一些行為和認知的技巧[29]。訓練的有效性會用自信心量表(Assertive Scale)、自尊量表(Esteem Scale)及人際溝通滿意度測量(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nventory)來量測[29]

訓練效果的評估

目前醫療場所安全的訓練仍無法普及到所有醫護人員,訓練情形也不太一致[28]。貝亞勒(Beale)發現有些院所完全沒有相關訓練,有些則訓練到高級的克制訓練或自我防衛訓練[30]英國國家審計署英語National Audit Office (United Kingdom)在2003年的報告指出,相關作法中,反制的作法會比預防的作法優先使用。雖然有許多的批評,但仍會使用身體約束英語Physical restraint隔離及藥物治療等方式[16]。若發現無法防止侵略行為,可能會衍生暴力行為時,分離技術、身體約束、快速的鎮靜或有隔離都是建議使用的方法[16]。這些和當時主導現場所受到的訓練有關,不過缺乏當時的風險評估顧客照顧[28],這些都是預防性方式中重要的成份,可以避免問題昇級,演變到需要用反製作法的程度。

貝亞勒(Beale)在1998年的報告中強調訓練中最好加入以下的最佳實務[28]

  • 訓練需強調預防、冷靜及談判技巧,而不是對質。
  • 訓練需以模組的方式提供,從最基本的顧客照顧到處理複雜的病人,最後到完全的控制及約束病人。
  • 關於侵略行為成因、如何降低風險、預期暴力行為、解決衝突及衝突後環境處理等相關的資料,需提供給醫護人員。
  • 需教導肢體防身術的一些技巧,但也需了解在什麼情形下需要用要哪一種程度的技巧。
  • 醫護人員需控制自身的感受。
  • 需了解創傷過後的正常及異常反應。*
  • 醫護人員需了解現場的配置,以及和警方聯絡的方式。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1.2 1.3 Thomas J. Rippon 2000
  2. ^ 2.0 2.1 2.2 2.3 Anderson, C.A. and Bushman, B.J. 2002
  3. ^ Wynne, R., Clarkin, N., Cox, T. and Griffiths, A 1997
  4. ^ 4.0 4.1 4.2 4.3 4.4 Janneke K. Oostrom and Heleen van Mierlo 2008
  5. ^ 廖志晃 2015
  6. ^ 王志弘 2015
  7. ^ 精障男不道歉 挨打藥師堅提告 | 即時新聞 | 20160608 | 蘋果日報. Appledaily.com.tw.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 
  8. ^ 打藥師的他為何沒在怕!原來已經想好這藉口 | 即時新聞 | 20160608 | 蘋果日報. Appledaily.com.tw. [2016-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 
  9. ^ 9.0 9.1 Arnetz, J.E. and Arnetz, B.B. 2000
  10. ^ Hoel, H., Sparks, K., Cooper, C.L. 2001
  11. ^ 11.0 11.1 11.2 LeBlanc, M.M. and Barling, J. 2004
  12. ^ Peek-Asa, C., Runyan, C.W., Zwerling, C. 2001
  13. ^ Peek-Asa, C. and Howard, J. 1999
  14. ^ 14.0 14.1 14.2 Nijman, H.L., aCampo J.M., Ravelli D.P., et al. 1999
  15. ^ 15.0 15.1 15.2 15.3 Duxbury, J., Hahn, s., Needham, I. et al. 2008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Duxbury, J. and Whittington, R. 2005
  17. ^ Bettencourt, B.A. and Miller, N. 1996
  18. ^ 18.0 18.1 18.2 Hobbs, R. and Keane, U.M. 1996
  19. ^ Berkowitz, L., Cochran, S.T., Embree, M.C. 1981
  20. ^ Anderson, C.A., Anderson, K.B., Dorr, N. 2000
  21. ^ Bushman, B.J. 1993
  22. ^ Dill, J.C. and Anderson, C.A 1995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Baron, R.A 1999
  24. ^ Pemberton, M.N., Atherton, G.J., Thornhill, M.H 2000
  25. ^ O'Connell, B., Young, J., Brooks, J., et al. 2000
  26. ^ Badger, F. and Mullan, B 2004
  27. ^ Anderson, A., and West, S. G. 2011
  28.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Beech, B. and Leather, P 2006
  29. ^ 29.0 29.1 29.2 29.3 Yen-Ru Lin, I-Shin Shiah, Yue-Cune Chang, Tzu-Ju Lai, Kwua-Yun Wang, Kuei-Ru Cho 2004
  30. ^ Beale, D., Leather, P., Cox, T., et al 1999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