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颶風愛麗絲

颶風愛麗絲(英語:Hurricane Alice)是有紀錄以來唯一的跨年大西洋颶風,也是除2005年熱帶風暴澤塔外唯一獲命名的跨年北大西洋熱帶氣旋。1954年12月30日,中大西洋的低壓槽因外界環境異常有利而發展成熱帶氣旋,此時距1954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時段結束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但愛麗絲仍屬該季第十二場熱帶風暴和第八場颶風。風暴朝西南移動並逐漸增強,達到颶風強度。1955年1月2日經過背風群島後,愛麗絲達到風力時速15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轉向東南並因外界冷空氣影響而減弱,最終於1月6日在加勒比海東南部上空消散。

颶風愛麗絲
Hurricane Alice
一級颶風(美國
颶風愛麗絲位於維爾京群島北側時的雷達圖像
形成1954年12月30日
消散1955年1月6日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90英里/小時(15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80毫巴百帕);28.94英寸汞柱
死亡無報導
損失$62.3萬(1954年美元
影響地區小安的列斯群島
1954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愛麗絲從多個島嶼經過,沿途降下暴雨並產生中等強度風力。薩巴安圭拉所受影響最為嚴重,損失總額達到62萬3500美元。1954年6月已經有一場颶風以「愛麗絲」命名,但美國國家氣象局在實際操作中因缺乏足夠數據而到1955年1月2日才宣佈氣旋成為颶風,因此是這年初才以「愛麗絲」命名。重新分析數據後,氣象機構認定風暴是在1954年形成,導致一年颶風季出現兩個同名熱帶氣旋。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1954年12月23日,美國東岸有一股冷鋒朝東南方向移動,於兩天後經過百慕達上空。冷鋒後方發展出強烈反氣旋低壓槽於12月26日從冷鋒中向南面延伸。反氣旋朝東南方向前進,同時低壓槽和冷鋒向東移動。受高氣壓影響,上層東向氣流轉向,低壓槽的前進速度逐漸放緩。低壓槽進入水溫相對較高(比正常水平約高1°C)的海域,其北半部沿線開始發展出環流,然後上空的對流增多並開始顯現熱帶天氣系統特徵。天氣系統在向西移動期間繼續組織,有三艘船隻的觀測報告確認其中已形成閉合環流,氣象部門估計系統於12月31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島巴布達島東北偏東方向約1245公里洋面成為熱帶低氣壓。[1]

受北側的狹窄高壓脊影響,氣旋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動。由於高壓槽令冷空氣無法進入中大西洋,低氣壓所在海域的大氣環境對於這個時節來說異常有利,直接觀測結果表明氣旋在12月30日晚增強成熱帶風暴。接下來幾天裏直接觀測獲得的風暴數據很少,估計氣旋於12月31日在巴布達島東北偏東方向約770公里洋面強化成颶風。1955年1月1日,行進至距愛麗絲中心不到16公里的船隻測得颶風強度狂風和987毫巴百帕)的氣壓值。美國國家氣象局聖胡安辦事處根據上述報告及另外多艘船隻的報告確定天氣系統屬於熱帶氣旋。颶風繼續向西北移動,從聖馬丁島聖巴泰勒米之間經過後於1月2日進入加勒比海,部分風眼牆從聖馬丁島和薩巴上空經過。受災島嶼上所測風速接近颶風標準,氣象機構因此發佈信息公告,將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氣旋歸類為颶風並以「愛麗絲」(Alice)命名。風暴規模自始至終都很小,直徑僅有約95公里。[1]

1月3日,颶風獵人偵察機在飛入愛麗絲後測得時速95至105公里的大風,並且確認其核心為暖芯。估計風暴接下來在加勒比海朝西南方向移動並繼續增強,在蒙塞拉特島西北偏西方向約150公里海域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50公里的最高強度。接近最高強度時,愛麗絲的對流圍繞風眼呈現環狀。颶風在最高強度下約保持有24小時,然後因北面的冷空氣影響而減弱。1月3日,百慕達以北有溫帶天氣系統發展,導致愛麗絲北側的高氣壓系統減弱,氣流迴轉進入加勒比海,形成寒冷的西北風。颶風於1月4日轉向東南,不久就減弱成熱帶風暴。對流結構漸趨混亂,氣旋於1月5日進一步弱化成熱帶低氣壓,最終於1月6日在格林納達西北偏西方向約160公里海域完全消散。[1]

影響、命名和紀錄

 
1955年1月3日颶風愛麗絲的地面天氣分析圖

確認颶風存在後,美國國家氣象局駐聖胡安辦事處向小安的列斯群島北部發出警報,準備應對狂風巨浪的襲擊[1]。愛麗絲在沿途多個島嶼產生中等至高強度風力,其中聖巴泰勒米的最強風速為每小時130公里,薩巴也達到每小時120公里[2]。風暴還在多個島上降下中到大雨,降水最多的薩巴還以286毫巴刷新48小時雨量紀錄。氣旋規模較小,所以只有少量島嶼受到顯著影響。聖巴泰勒米、薩巴、安圭拉聖尤斯特歇斯聖基茨島都受到颶風破壞,損失總額約為62萬3500美元(1955年美元)。所有島嶼以薩巴和安圭拉災情最為嚴重,其中大部分是航運設施和農作物受損。[1]此外,安圭位還有626套房屋不是被毀便是嚴重受創[3]。大部分破壞都是由暴雨和大浪引起,狂風直接導致的損失很少。颶風愛麗絲對多個受災小島的經濟活動造成極大不便[1]。此外,風暴的外圍雨帶也產生降水,有助於緩解波多黎各從1954年10月開始的持續旱情。整場風暴沒有造成人員喪生。[2]

愛麗絲於12月30日成型,但由於此時氣象衛星尚未面世,氣象學家只能依靠船隻和地面觀測來判斷風暴位置和移動路線。這些觀測數據往往較為簡略,單以1954年為例,就有兩場強度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二級颶風標準的熱帶氣旋當時未被發現。氣象機構直到1955年1月2日才正式確認愛麗絲屬熱帶氣旋,此時美國國家氣象局每年都是用同樣的名單為風暴命名,其中第一個名字就是「愛麗絲」,所以當時的實際操作認為氣旋是195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風暴。經過之後的重新分析,氣象部門認定愛麗絲實際上是在1954年12月30日成型,所以應該是1954年颶風季的最後一場風暴。1954年6月形成的颶風已經用「愛麗絲」命名,所以上述情況也就導致同一季中有兩場風暴同名。如果氣旋是在1954年結束前發現並命名,其名稱應該是「艾琳」(Irene)。為了避免同1954年6月的風暴混淆,部分報導把12月底的風暴稱為「愛麗絲二號」(Alice2)。[1][4][5]

愛麗絲是有紀錄以來自然年中形成日期最晚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形成時間比2005年熱帶風暴澤塔還要早六小時。截至2019年,大西洋盆地有記載的12月熱帶氣旋僅有八個,愛麗絲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強烈的一月大西洋熱帶氣旋(只出現過六個)。此外,愛麗絲還是唯一的跨年大西洋颶風,也是除熱帶風暴澤塔外僅有的跨年北大西洋熱帶氣旋。[6]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José A. Colón. On the formation of Hurricane Alice, 1955 (PDF) (報告). U.S. Weather Bureau. 1955 [2016-1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2. ^ 2.0 2.1 Gordon E. Dunn; Walter R. Davis; Paul L. Moore. Hurricanes of 1955 (PDF) (報告). Miami, Florida Weather Bureau Office. 1955 [2016-1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3. ^ Alan Warren. Flood risk management for a Caribbean island (報告).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on Anguilla. 2001 [2013-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7). 
  4. ^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Has there ever been a Tropical Storm so late in the year before? (報告). 2006 [2016-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5. ^ Hurricane Enterprises LLC. Oddball Tropical Systems (PDF) (報告). 2006 [2006-08-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08-16). 
  6. ^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version 2) (TXT).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6-07-06 [2016-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4). 

外部連結

1954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熱帶氣旋編輯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
TD TS C1 C2 C3 C4 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