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User:Sanmosa/一手來源突顯合理關注度

{{delete|o1}}

{{noteTA |1=zh-cn:吉米·威爾士; zh-hk:占美·威爾斯; zh-tw:吉米·威爾斯; |2=zh-cn:吉米; zh-hk:占美; zh-tw:吉米; |3=zh-cn:威爾斯; zh-hk:威爾斯; zh-tw:威爾斯; }} {{nutshell|基於《通用關注度指引》「來源」項中「應該是第二手來源」條文的要求並不具有絕對性和規範性;故而在條目中,只要一次文獻能夠符合它的使用限制使用一次文獻以佐證關注度是可接受的。}} 《通用關注度指引》有言:{{cquote|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

  • 「有效介紹」,意味着相關之來源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編者無需通過原創研究來發掘條目的內容。有效介紹要比順帶提及深入,但可能會較專門闡述淺顯一些[1]
  • 「可靠」,意味着來源資料應具備編輯可信度,應經得起依照可靠來源指引對關注度進行的可供查證性評定。這裏的來源包括以任何形式和媒介發表的作品與材料。通過第二手來源的數量,可比較好地判斷關注度[2]
  • 「來源」[3]需滿足關注度要求,應該是第二手來源二次文獻),因為它們能為主題是否受關注提供最為客觀的證據。可靠來源的數量與種類應依賴於描述的深入程度以及來源的品質。一般而言,多方來源會更受歡迎[4]
  • 「獨立於主題實體」,要排除下列與主題實體有關聯之人發佈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自我宣傳、廣告、自身發表的個人出版物、自傳、新聞稿[5]
  • 「假定」,意味着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只構成必要條件,而不能保證某主題一定能收入維基百科。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例如,當條目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時候。[6]

一個經共識認為符合本標準的主題,通常都擁有關注價值,並且符合成為百科全書獨立條目的標準。如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無法由多方來源提供支持,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

由於一眾維基人對於「來源」一項中的「應該」的字眼出現了分歧意見,而一個關注度例外的先例也早已受到一眾維基人的質疑[7][8],所以我們在此依據其他方針指引論證一次文獻是否能證明條目的關注度,以達致一個客觀且建基於《關注度指引》共識具絕對性的例外標準。

方針指引説甚麽

《非原創研究方針》有言:{{cquote|已發表且可靠的第一手來源(如由大學出版社或主流報紙發表)可能可以使用於維基百科,但應小心謹慎,以避免濫用。對第一手來源的任何解釋都需要可靠的第二手來源的相同解釋加以支持。如果沒有第二手來源,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這樣的斷言應使得一名理性且受過教育的非專業人士能夠加以驗證。例如,一篇關於小說的條目可以引用小說的段落來描述情節,但對這些段落的任何解釋都需要第二手來源支持。

維基百科的條目通常應基於第二手來源。條目中可以包含已在可靠的第二手來源中發表過的分析、總結、解釋、說明或評價。}}

《可供查證方針》有言:{{cquote|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開的來源。這些來源應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9]為證實條目內容,必須採用可靠來源,並標明作者與出版者以避免剽竊和侵犯版權。來源應可直接支撐條目中的信息,並應與斷言相匹配,特殊的斷言需要高質量的來源。

一般而言,最可靠的來源包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評審期刊與書籍,大學級別的教科書,著名出版社出版的雜誌、期刊、書籍,以及主流的報紙。經驗表明,在查證事實、分析法律問題、深究特定領域證據與爭議中的詳細研究程度越高,其可靠性也就越高。

學術性與同行評審出版物的價值很高,通常是它們所涉領域中最為可靠的來源,譬如在歷史、醫學與科學中。可靠但非學術性的來源亦能用於這些領域,特別當它們是享有聲譽的主流出版物時。各種來源的適當與否一般取決於引用它的條目。如果來源之間有不同的見解,它們的觀點都應在文章中明確陳述。

遇到以下情況時,編者需警惕並特別檢查作出斷言的來源:

  • 未在主流來源中出現的意外或重大的斷言;
  • 收錄某人看似不相稱、令人困惑、具爭議性或與其先前觀點截然不同的聲明;
  • 與相關團體的主流觀點矛盾,或與主流推定顯著不同的斷言。特別是在科學、醫學、歷史、政治的領域以及生者傳記中。如果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有人企圖使用陰謀使他們消聲,這一點將特別適用。

在維基百科中,特別的斷言需要高質量的來源。[10]如果這樣的來源並不存在,就不應包含這樣的內容。

可供查證的要求只是為確保編輯者撰寫的內容真實存在於可靠來源,而非編輯者的臆造。但這並不意味着可查證來源的內容具有絕對的正確性。來自於可靠來源的內容亦可能有誤,而若該內容能被其他可靠來源證明為錯誤,則亦有可能被刪除。但如果該內容是重要的少數觀點,則一般不應當刪除,而應按比重提及該內容,並同時提供有關理據說明其被其他可靠來源認為有誤。}}

《可靠來源指引》有言:{{cquote|一次文獻是為事件特定狀態直接提供證據的文獻或者人;換句話說,就是最靠近你正在書寫的事物的消息來源。這個術語通常指事件參與者或者事件觀察者創作的文獻。它可能是一份官方報告,一封原始書信,一份記者親歷事件的報道,或者一份自傳。由權威機構編纂的統計數據也被認為是一次文獻。一般而言,維基百科的條目不能依靠一次文獻,而是要依靠於謹慎的採納了一次文獻的、可信賴的二次文獻。大多數一次文獻,尤其在歷史學領域,採用者需經專業培訓才能正確的使用它們。如果維基百科使用一次文獻,僅當該文獻被可信賴的出版社發表過,比如,由法庭速記員出版的庭審記錄,或出現於資料匯編中的歷史文獻。我們不可以使用未經可信賴出版者發佈的一次文獻。

當在評估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時,請給予來自網絡上的來源與你對傳統書籍來源的相同態度。單憑是印刷書籍並不保證該來源會比來自網絡上的好或正確,所以當你在評估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時,請只對其作者及驗證方法來提出懷疑。

可靠性猶如光譜有不同程度的分別,必要按照個別情況考慮。通常同行評審的出版物被認為是最可靠的,其次就是已確立的專業出版物。政府出版刊物常常是可靠的,但不同政府的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差異,常常為了他們自身利益而明確地容許資訊抑制或者甚至欺詐公眾。一些資料來源,雖然不明確,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可靠資訊的提供者。例如網站部落格特別是那些跟可靠資訊來源有聯繫的。例如,學術部門的部落格不只是個人部落格,更被應該視為來源的全部。}}

一次文獻的使用限制

綜觀以上,使用一次文獻有以下限制

  1. 該文獻必須是由可信賴的出版社發表(可信賴的出版物),並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良好聲譽);
  2. 該文獻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不能用於批判性斷言,並不能用於與相關團體的主流觀點矛盾,或與主流推定顯著不同的斷言(迴異斷言);
  3. 該文獻不得是地圖(地圖不能佐證關注度)。

可信賴的出版物與良好聲譽

可信賴的出版物可根據方針指引的條文分為幾大類:

  1. 同行評審的出版物
  2. 已確立的專業出版物
  3. 政府出版刊物
(注意:不同政府的可靠程度有着很大的差異,常常為了他們自身利益而明確地容許資訊抑制,甚至欺詐公眾,如朝鮮政府口中的機井洞[11][12][13][14][15]。)

不過,這並不意味所有不符合以上規定的出版物不可被使用。根據方針指引,一些資料來源,雖然不明確,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可靠資訊的提供者。例如網站部落格特別是那些跟可靠資訊來源有聯繫的。舉例如下:

  1. 學術、官方部門的部落格:它不但並不是個人部落格,更被應該視為來源的全部
  2. 直接顯示可信賴的出版物的內容的網站,儘管該網站並不是出版社。

文獻的良好聲譽某程度上建基於:

  1. 同行評審;或
  2. 出版社或出版人本身的公信力;

而以上文獻的良好聲譽的基礎也是源自於可信賴的出版物。

各種來源的適當與否一般取決於引用它的條目。如果來源之間有不同的見解,它們的觀點都應在文章中明確陳述,並按比重提及該內容。

描述性斷言、批判性斷言與迴異斷言

{{main|Wikipedia:描述性斷言、批判性斷言與迴異斷言}}

地圖不能佐證關注度

{{main|Wikipedia:地圖不能佐證關注度}}

為何一次文獻能證明條目的關注度

《非原創研究方針》中規範了「維基百科的條目通常應基於第二手來源;條目中可以包含已在可靠的第二手來源中發表過的分析、總結、解釋、說明或評價」。這代表着此條文和「如果沒有第二手來源,第一手來源只能用於描述性斷言」條文的呼應。由於條文中使用了「通常」的字眼,這代表一次文獻可以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以建構條目,而這正與上方提及到的一次文獻的使用限制互相呼應。

《通用關注度指引》中:「有效介紹」要求來源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而不是原創研究「可靠」要求來源符合《可靠來源指引》,並能對關注度進行可供查證性評定;「來源」要求來源能提供客觀的證據證明關注度,並建議盡量使用二次文獻「獨立於主題實體」要求來源不可與主題實體有關聯;「假定」則要求條目本身能同時符合其他方針指引。在該五項要求中,除了「來源」項,《通用關注度指引》並沒有要求條目必須使用二次文獻,而「來源」項中「應該是第二手來源」的要求並不具有絕對性和規範性,故而在條目中,只要一次文獻能夠符合它的使用限制,使用一次文獻以佐證關注度是可接受的

實例

 
劍橋公共圖書館外側的無名石子小道

右圖顯示的是{{link-en|劍橋公共圖書館|Cambridge Public Library}}外側的無名石子小道。一個關注度例外的先例以「憑感覺」推翻自己「來源互補論」的推論,並聲言小道不具有關注度。這是不尊重,架空方針、指引,以至有悖於維基百科格言的做法,故而該關注度例外的先例已受到一眾維基人的質疑。維基百科的格言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即使是看上去極不顯眼的人、事和物,皆可以被收錄進維基百科,但為確保維基百科條目的質量,關注度成為收錄的大前提,而關注度並不因人、事和物之本身是否顯眼而有所影響。我們不妨在此看看究竟這個小道是否具有關注度。

假設劍橋當地市政府出版了一份遊覽手冊,而其中只列出了小道的一些基本資訊,如長度、建造用料、啓用時間等(可靠、有效介紹、第三方),而未有詳細介紹小道。根據一次文獻的使用限制,該文獻是由可信賴的出版社發表,並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由於使用限制的另外兩條所規範的是如何使用來源,這個小道所使用的一手來源符合使用限制,故而小道具有關注度。

但假設劍橋當地市政府出版的不是遊覽手冊,而是一本地圖(可靠、有效介紹、第三方)時,根據一次文獻的使用限制,雖然該文獻是由可信賴的出版社發表,並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但由於地圖不能佐證關注度,小道在未有其他非地圖並符合使用限制的一手來源或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二手來源時,並不具有關注度。

來源 有效介紹 可靠來源 二手來源 第三方來源 是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來源
(滿足所有四個標準要求)
是符合使用限制的一手來源 是否能佐證關注度
劍橋市遊覽手冊
(市政府出版)
cb}} cb}} o}} cb}} o}}非二手來源

cb}}非地圖,由可信賴的出版社發表,具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 g}} 劍橋市地圖
(市政府出版) cb}} cb}} o}} cb}} o}}非二手來源 o}}地圖(地圖不能佐證關注度) r}}

註釋

{{reflist|2}}

  1. ^ 例如,關於IBM這一主題,Sobel的360頁的書與Black 528頁的書都顯然不是「順帶提及」。在英國記者馬丁·沃克關於比爾·克林頓傳記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樂隊的話({{cite news|title=Tough love child of Kennedy|author=Martin Walker|date=1992-01-06|work=衛報|url=http://www.guardian.co.uk/usa/story/0,,1240962,00.html}})则为明显的“顺带提及”。
  2. ^ 自我宣傳、自傳以及置入性營銷等資料不能支撐一篇百科全書,這裏的已發表作品,必須由其他人獨立撰寫,並且與特定主題有關。判定某一主題是否具備關注度,在於那些獨立於該主題(及其製造者、創造者、作者、發明者、賣家等)之人是否真正認為這一主題值得關注,進而撰寫並發表了有效介紹該主題之材料。否則,任何人只需要在維基百科外詳細介紹與他們有關的主題,便能輕鬆繞過關注度之規定。另外,還應存在中立的來源,以確保我們可以撰寫出一篇中立的條目——自我宣傳的資料(顯然)不是中立的,而個人出版物往往會帶有偏見,即使這種偏見是無心的:有關這些來源中立性的討論,參見維基百科:自傳維基百科:利益衝突。即使是非自我宣傳性質的自我出版物仍然不能作為關注度的證據,因為它們無法讓我們測定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的普遍關注程度
  3. ^ 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書籍和電子書籍、雜誌、電視和電台的文獻性節目、政府機構的報告、科學刊物等。在缺乏多方來源的情況下,必須能夠驗證這一點:單一來源所反映的中立觀點足可信賴,並且能為一篇全面的條目提供足夠詳細的信息。
  4. ^ 如若缺少多方來源,那麼就意味着,更好的做法也許是將特定主題寫入主題更加寬泛的條目中去。單一來源或新聞社消息的再版並不一定能構成多方作品,特別是當其作者採用了相同的事實來源,或者僅僅在重複相同的信息時。特別的,不同刊物在同一地區通過一家新聞通訊社獲取並發表的相同文章不視為多方作品。
  5. ^ 由主題實體自身發表的作品,或與之有緊密聯繫的作品,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參見維基百科:利益衝突以了解處理此種情況的詳細信息。
  6. ^ 此外,並不是可靠來源中的任何內容都能證明某一主題已符合創建條目的關注度要求。譬如,詞典或數據庫、廣告或公告欄、小新聞故事都是這樣的案例,儘管它們出現在可靠來源上,但它們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題的關注度。
  7. ^ {{cquote|User:Reddeck/關注度例外始終是你的個人主張,未曾得到共識的洗禮,不應凌駕於行之已久的指引,否則每個人都以自己認為是「常識」的觀點去主觀判斷,中文維基豈非成了沒有規管的地方。|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7/10/16#伊勢交流道SiuMai透過傀儡IP 61.238.33.47所發表之言}}
  8. ^ {{cquote|此議題已討論多次,姑勿論來源互補論並非指引,並未獲得共識,來源互補論並不相合於《可供查證方針》要求——「維基百科的條目應該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開的來源」。如此而言,援引《規則忽略方針》時,就可謂需要雙倍驗證。然而,呈請所援論述並未有作此論證。而AT君所言亦合理,此論述亦自相矛盾,同一景況,時而言之可以,時而言之不可,教人無所適從。|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存檔/2018年5月#蘆之湖大觀交流道、朝比奈交流道、豐榮新潟東港交流道、津川IC、西會津交流道、安田IC、米山IC、湯澤IC_(新潟縣)、厚木交流道、逗子交流道、淺田出入口、阪東橋出入口、茅崎海岸交流道、平塚交流道_(新湘南繞道)、茅崎西交流道、大師系統交流道、大師出入口、新潟機場交流道、新潟龜田交流道、朝日真秀場交流道、朝日三面交流道、荒川胎內交流道Wong128hk之言}}
  9. ^ 維基百科所使用的「來源」一詞,帶有以下三點相關的含義:作品本身、作品的創作者、作品的出版者。這三點都會對可靠性造成影響。
  10. ^ 「特殊的斷言需要特別的來源」這一思想,可追溯到歷史上的啟蒙時代。1758年,大衛·休謨寫下了《人類理智研究》一書,其中提到:「任何證據都不足以證實一個神跡,除非這種證據是這樣一種東西,即它的虛妄比之於它所要努力證實的事實更為神奇。」(譯文取自:休謨著,呂大吉譯.《人類理智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8月第一版.ISBN 7-100-02618-0.可訪問古騰堡計劃獲取英文原文,原文:「No testimony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miracle, unless the testimony be of such a kind, that its falsehood would be more miraculous than the fact which it endeavors to establish.」)
  11. ^ A Sightseeng Guide to Korea by Pang hwon Ju & Hwang Bong Hyok,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 Pyongyang, DPRK. 1991
  12. ^ {{cite news | last = Tran | first = Mark | title = Travelling into Korea's demilitarised zone: Run DMZ | work = The Guardian | publisher = Guardian Media Group | location = London | date = 2008-06-06 | url = http://www.guardian.co.uk/travel/2008/jun/06/southkorea.northkorea | accessdate = 2009-07-05 | quote = Kijong-dong was built specially in the north area of DMZ. Designed to show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ommunist model, it has no residents except soldiers.}}
  13. ^ Kijungdong, North Korea's Propaganda Village November 12, 2006 {{cite web |url=http://www.panmunjomtour.com/english/jsa/jsa_16.htm |title=存檔副本 |accessdate=2010-07-03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12222749/http://www.panmunjomtour.com/english/jsa/jsa_16.htm |archivedate=2006-11-12 }}
  14. ^ Potts, Rolf. Korea's No-Man's-Land. Salon, February 3, 1999
  15. ^ Sullivan, Kevin. Borderline Absurdity: A Fun-Filled Tour of the Korean DMZ.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January 11,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