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山脉
中央山脉为台湾五大山脉之一,纵贯整个台湾,为台湾最长的山脉,主脊北起宜兰县苏澳镇南方澳与东澳之间的乌岩角[3][4],南到台湾南端的鹅銮鼻,呈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将台湾全岛分成了西大、东小不对称的两半,台湾东部地势较险峻,西部则较宽缓。中央山脉也是台湾各大河川水系流往太平洋与台湾海峡的东西主要分水岭,有“台湾屋脊”之称。日治时代亦有将新高山(玉山)和中央山脉称之为“台湾阿尔卑斯”(臺灣アルプス)[5]。中央山脉又因为发挥阻挡功能而减弱甚至抵消从太平洋侵台的台风及热带气旋的作用,使人口稠密、工商业较繁荣的台湾西部多次幸免于难,因此又被台湾民间及媒体称为“护国神山”[6][7][8]。
中央山脉 | |
---|---|
别名 | 脊梁山脉 |
最高点 | |
山峰 | 秀姑峦山 |
海拔 | 3,826.1米(12,553呎)[1] |
坐标 | 23°29′44.49″N 121°03′29.4″E / 23.4956917°N 121.058167°E [2] |
规模 | |
长度 | 500千米(310哩) 北北东—南南西走向 |
宽度 | 80千米(50哩) |
地理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 |
县市 | 宜兰县、台中市、花莲县、南投县、高雄市、台东县、屏东县 |
范围
中央山脉北起宜兰县苏澳附近的北方澳[9][10][11][12],经七星岭转西南方[13],接上从东澳岭(821米)而来的棱脉,南抵台湾南端的鹅銮鼻,西侧水系的上游沿着匹亚南构造线发展,由北向南有兰阳溪、大甲溪、北港溪、眉溪、浊水溪卓社群武界峡谷、郡大溪、荖浓溪等侵蚀切割,西侧以匹亚南构造线与雪山山脉、玉山山脉为界,东侧以花东纵谷内的花莲溪、秀姑峦溪、卑南溪侵蚀切割,与菲律宾板块海岸山脉为界,位于台湾中央偏东,全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纵贯全岛有“台湾屋脊”之称,所以又称为“脊梁山脉”[注 1][14]。
划分
中央山脉在地质学可区分为“东台片岩山地”、“中央粘板岩山地”等东西两区。[15](pp. 3-5,189-214,425)
东台片岩山地
“东台片岩山地”位在脊梁山脉的东坡,此山地在地质上称为“台湾的核心部”,北起苏澳,南到知本主山附近,呈细长的带状分布,南北总长约245公里,宽25公里以内,南尖端隐没于中央粘板岩山地之内,大致以砂岩、页岩、石灰岩及基性碎屑岩所形成的变质岩等岩脉构成,均属于中白垩纪之前的岩层,受到白垩纪后期及之前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晶石灰岩曾采到二叠纪的纺锤虫与珊瑚化石,为台湾最古老的地层。东台片岩山地的东麓为世界有名的大断层崖,断层崖东侧即为花东纵谷。从地形学切峰面来看,中央粘板岩山地切峰面多与台湾主轴平行,然东台片岩山地除了东麓大断层崖部分的切峰面与台湾主轴平行,其他切峰面均与台湾主轴直交或斜交。
东台片岩山地东麓有高达1200–1400米的大断层崖,中段马大鞍溪口与其南方20公里之间最为显著达2000米高。断层崖带以西有多个向西呈三角形或袋形凹入,袋底除了拉库拉库溪较高以外,都约在1400–1800米等高度,自北至南有南澳溪系流域;立雾溪天祥附近的袋形凹入,下游为大理石、片麻岩等硬岩,形成太鲁阁峡谷,此袋有第二层袋形凹入高约2400米,似高山平夷面;木瓜溪中游;恰堪溪中游;马大鞍溪;拉库拉库溪袋底高约2200–2400米,似高山平夷面;新武吕溪等。此区河流方向与地层方向或地质构造无关,河间棱线方向甚不规则,与地层走向斜交或直交,穿入的河流将山地横切,呈梯形山地,顺向河流间分出隅向支流使本区山地地形更形复杂。
东台片岩山地最北端乌岩角约500米高的海崖到大浊水南溪以北称为南澳山地,此区分布有南澳群泰雅族人。大浊水溪以南,至立雾溪与木瓜溪为太鲁阁山地,分布有太鲁阁族。大浊水溪至立雾溪之间部分2200–2400米左右的高山平夷面最发达,有清水大山、二子山、三锥山等。立雾溪与木瓜溪之间,为东台片岩山地高度最高的一区,即登山界著名的艰难行程奇莱东棱:立雾主山、帕托鲁山、太鲁阁大山等3000米级高山,此区大规模山崩与侵蚀作用特别剧烈,倾斜坡相当发达。能高南峰到白石山之间的平坦面、白石山的平顶山、白石山到安东军山一带的老年期地形面等地都是横跨东台片岩山地与中央粘板岩山地边界附近的最高隆起准平原面。安东军山到关门山之间广大的最高隆起准平原面的南半部进入了东台片岩山地中,主分水岭上的圆顶峰为老年地形的一部,平顶的六顺山四周均有陡崖,呈残丘地形,七彩湖主分水岭位置难辨,呈准平原状地形,关门古道即越过丹大溪通过此区南侧的同高山棱平顶山顶的东西分水岭平坦老年期地形面,更南侧的大石公山平顶、丹大山、及丹大山东方的南北向棱线等处均有2850–3000米高的最高隆起准平原面遗迹。屏东冲积平原北侧的隘寮北溪上源往东切入了东台片岩山地,在东西分水岭呈老年期地形,成为中央山脉陷落区约2000米高,此缓起伏区为高山平夷面,间有大、小鬼湖。
中央粘板岩山地
“中央粘板岩山地”分布于台湾中央部,为台湾的最高山区,地质时代大致属于古近纪,一部分似属于上白垩纪,大致以粘板岩,一部分以粗粒长石质石英砂岩等岩层而成。由匹亚南构造线呈显著的地沟分割为东西两半,高峰林立于左右两侧呈高连山地,东侧即为脊梁山脉,西侧为雪山山脉、玉山山脉,溪流呈数百米以上的峡谷,造成巨大起伏的山地。匹亚南构造线亦正好将台湾东西均分成两半,为台湾最重要的地质构造线之一。 中央粘板岩山地的东侧脊梁山脉,以地形学切峰面来划分,从北到南可大致区分为“三星山阶段山地”、“南湖山块”、“能高·干卓万山块”、“关山山块”、“大武地垒”等五区,脊梁山脉南端恒春半岛的粘板岩山地与东台片岩山地南端东侧的粘板岩山地,独立称为“东南山块”、“恒春东方丘陵”等几个地形区。
三星山阶段山地
三星山阶段山地从最北端的乌岩角开始,接上南湖山块的北缘,大致形成四个阶段台地上升,最高阶已达海拔2000–2400米,似为高山平夷面。
南湖山块
由三星山阶段山地南缘到能高垭口(即能高越的越岭点)之间,长达50多公里的细长地垒,称为南湖山块,地垒顶端有南湖、中央尖、无明、毕禄、合欢、奇莱等高山,遗留有不少更新世冰河作用的遗迹,地垒四周有约一千米高的落差阶崖,相接于海拔约2200米的缓起伏面。
能高、干卓万山块
能高、干卓万山块北起能高垭口,南到卡社大山南鞍的卡社溪源,被万大南溪将同属一个平坦棱的山块切割成两大部分,即主脊上和缓柔媚的能安山群最显著的最高隆起准平原面,能高南峰与白石山面积达16平方公里,以及从主脊西分河川侵蚀、崩崖横亘的大支脉干卓万山群。
关山山块
关山山块是中央山脉最高耸的一段棱脊,最高峰秀姑峦山、第二高峰马博拉斯山、南台第一高峰关山都在此段,北起卡社大山南鞍,南到隘寮北溪北岸,西侧以沿匹亚南构造线发展的郡大溪、荖浓溪与玉山山脉为邻,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15–30公里,主脊上有数个最高隆起准平原面,以及卑南主山以南主脊逐渐降低,经过几段山麓阶到达湖泊群主脊陷落区和主脊西侧等高山平夷面,其间还有显著的山麓阶地形。
大武地垒
隘寮北溪南岸,中央山脉又再度拔起海拔超过3000米成为独立的大武地垒,呈主体长25公里宽10公里的矩形地垒状地形,四周均为断层崖所隔绝,崖高东侧1400米、西侧2600米、南侧800米、北侧1000米,地垒顶面高2800米,使大武山气势巍峨。西侧的断层崖切峰面高达2600米直降至屏东冲积平原,为高角度的逆断层潮州断层崖南北直线切断,为匹亚南构造线地沟东侧的露头。
东南山块、恒春东方丘陵
大武地垒以南为东南山块,高度从近2000米渐渐降到南回公路附近的500米。
再往南,仅有里龙山(海拔1062米)高度超过1000米,山脉在溪流的切割下成为一块一块的丘陵。最尾端则呈现隆起珊瑚礁台地,最后在鹅銮鼻没入巴士海峡。 [16]:上册176-185,下册100-111[17]:18-20[18]:18-20
登山界的行程划分
登山界将中央山脉高山段主脊以行程的规划南北各划分三段,并不是中央山脉的地形分段。 1971年举办“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活动,因期间无法下山补给,故将中央山脉南北各分为三段设立补给地点,利于山下人员准备需要天数的物资,再朝向已设好的补给地点进行物资输送。由于南北两队各从南北两端进行纵走在中央会师,北段是由审马阵山南下依序分成: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南段是由卑南主山北上依序分成:南一段、南二段、南三段。南北两队在卡社大山南鞍七彩湖会师,为北三段、南三段交界地点。 中央山脉在卑南主山以南尚有一座3000米级高山北大武山,后来有登山队纵走卑南主山以南的主脊称为南南段。南湖北山以北的主脊则称北北段。
北段
中央山脉自七星岭后,大白山是第一座超过1000米的有名山峰(1369米),三星山则是第一座高度超过2000米的有名山峰(2352米),此后高度即均在2000米以上,南湖大山北缘的巴都诺服山首度超过3000米(3167米),此后进入高山地区。
1971年的首次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原本北一段是从审马阵山到毕禄山,北二段是合欢群峰、奇莱连峰到天池山庄,北三段是能高安东军。后来登山界认为原本的北一段太过漫长,又必须经过极为危险的死亡棱线,故更改以死亡棱线为北一、北二的分段点。 现今自南湖群峰起至中央尖山这段称为“北一段”,也称“南湖中央尖”,中央尖山迄甘薯峰间之棱线,因地形破碎,更称“死亡棱线”。从甘薯峰迄中横间,则称为“北二段”或称“北一南段”(无明山、铃鸣山、毕禄山)。从奇莱连峰起登点松雪楼开始,经奇莱主山北峰、奇莱主山、奇莱南峰、南华山、能高山、能高山南峰、光头山、白石山、安东军山,以迄低于3000米的摩即山、草山、卡社大山为止,被称为“北三段”,但又因为此段太长,故山岳界亦有沿用旧称将其细分为“奇莱连峰”、及原始“北三段”能高山至安东军山的“能高安东军”两段。
邻近奇莱连峰的合欢群峰,因为中横雾社支线(台14甲线)的开通,沿线的山峰易于攀登,因此合欢山主峰、北合欢山、西合欢山、合欢山东峰、合欢尖山、石门山等群峰并未列入北三段。
登山界的行程划分北一、北二、合欢群峰、奇莱连峰是属于地形学上的南湖山块。北三段的能高安东军属于能高·干卓万山块。
南段
中央山脉主脊在安东军山以南持续陷落20多公里(直线距离约17公里),一直到六顺山[注 2]、关门北山才又回升到3000米以上,并在秀姑峦山、马博拉斯山区形成中央山脉最高峰汇集,与玉山山脉争锋的场面,从丹大林道以南,迄白洋金矿(秀姑坪西侧溪谷中)间,称为南三段,南段自“三”算起,是因为1971年的首次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南队是以从南向北进行之故。
1971年的首次中央山脉南北大纵走,南一、南二的分段点原本在关山。后来南横通车之后,分段点改到南横。 从白洋金矿自大水窟山以南,到南部横贯公路之间,称为南二段(向阳山、三叉山),自南横以南,迄卑南主山间,则为南一段。
原本的中央山脉大纵走并无纵走卑南主山至北大武山这一段。 卑南主山至北大武山间,高度低于3000米,棱线宽广、低平,淤积成许多湖沼,如万山神池、蓝湖、大鬼湖、遥拜池、红鬼湖与小鬼湖,这段后来有登山队也完成纵走,称为南南段,南南段最高峰为北大武山,大武山为台湾最南端的百岳,海拔3092米
登山界的行程划分南一、南二、南三、南南段的主脊陷落区都属地形学上的关山山块。大武地垒独自为地形学上的一区。
主棱线山峰列表
(山名前有*标记者,山顶并不在主脊上)
地形屏障
每逢台风由东向西侵袭台湾,背风面受到中央山脉屏障而风雨皆小,而且台风环流开始接触陆地时强度大幅减弱,故中央山脉常被说是护国神山。[6]
不过气象学家吴德荣认为,这种说法以受到中央山脉屏障地区的本位主义看待也许是对的,但就整个台湾来说绝对是错的,因为台风被中央山脉破坏结构时消耗的能量必然在迎风面转换成狂风暴雨;如果没有中央山脉,1996年贺伯台风就不会在两天内在迎风面的阿里山降雨2000毫米,2009年莫拉克台风更不会在迎风面的台湾南部山区降雨2600多毫米;曾有学者利用电脑模拟,若台湾地形是平坦的,则莫拉克台风所能带给台湾的降雨就差之千里,证明中央山脉绝非护国神山[21][22]。
但若没有中央山脉的存在,每回台风来袭所带来的强风暴雨必会袭击全岛任何一处,同时台湾夏季降雨量也因此大幅降低易引发旱灾,因此在机会成本比较下,中央山脉为台湾仍带来不少帮助。
相簿
注释
参考资料
参照
- ^ 1/5000像片基本圖(107年)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18 [2024-02-20] (中文(台湾)).
- ^ 秀姑巒山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24-02-20] (中文(台湾)).
- ^ 【烏岩角】中央山脈的起點!攀岩、滑獨木舟才能到的宜蘭秘境! 聯合報.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沒了南方澳 可是會動搖國本! 鏡週刊.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 台湾アルプス·中曾根武多·大正13年
- ^ 6.0 6.1 護國神山發威!中央山脈「完美切割」擋下風雨. 自由时报. 2021-09-11 [2022-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8).
- ^ 别追捧!“护国神山”保护主要都市 山的另一侧雨势恐更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三立新闻
- ^ 台风来时,中央山脉真的是“护国神山”?专家:观念绝对错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风传媒
- ^ 徐美玲。臺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59-60。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3-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 ^ 探訪中央山脈最高的美麗湖泊—七彩湖 臺灣國家公園.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蘇澳燈塔 南方澳聚落部.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 ^ 泛太平洋環護盟【臺灣屋脊 中央山脈】臺灣網站.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 ^ 七星嶺步道 宜蘭資訊網.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5).
- ^ 中央山脈. 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 ^ 林朝棨 (编). 臺灣省通志稿 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 台北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57 [2022-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通过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 ^ 百岳2.0小组. 陈远建 ,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户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 ^ 连锋宗. 台灣百岳全集:中央山脈北段 初版. 台北县汐止: 上河文化. 2007-06. ISBN 978-986-7342-23-2.
- ^ 连锋宗. 台灣百岳全集:中央山脈南段 初版. 台北县汐止: 上河文化. 2007-06. ISBN 978-986-7342-24-9.
- ^ 國土測繪圖資(六順山) (地图). 国土测绘中心.
- ^ OpenStreetMap(六順山) (地图). [202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 ^ 吴德荣. 護國神山?搞錯了吧!. 气象应用推广基金会. 2016-07-09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杨腾凯. 護國神山?吳德榮:本位主義的誤解. TVBS新闻. 2016-07-09 [2016-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