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治作战

制度

中华民国政治作战(政战)以国防部政治作战局为国军政治作战最高指导单位,负责中华民国国军政治作战工作之策划与督导。政战工作对外以“文宣”、“服务”及对敌“心理作战”为重点;对内则以强化“心理辅导”、“心战训练”、“军事新闻处理”及“蓄养国军精神战力”等为要项,以达成“巩固自己、战胜敌人”的目标[1]

中华民国政战徽

国军的政治作战制度,在1924年(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黄埔建军以来即存在。所谓黄埔官校之滥觞,乃为国父孙中山有感当时中国各地军阀分据,需要教育养成一支革命军队;时值苏联共产党与国民党结盟,故建军时,孙中山命蒋中正师仿苏联的“政工体系”,于军中设置党代表,加了一层直通党政的监督体系,蒋经国宣布解严之后,政战的国民党色彩淡化。李登辉推动台湾民主化以后,军队随之转型,政战人员已完全去除党代表的角色。

政战兵科

政战制度的具体实践表现在军队里的政战兵科,是一个跨军种的兵科,在陆军海军空军宪兵、后备部队等军种都可看到政战人员的身影。政战人员从属于部队里的一部分,受该部队主官指挥。无论平时或战时,部队里的主官或主管依序为:主官、副主官、政战主管,依次代理。

政战人员对外从事文宣、心理作战、民事服务工作,对内则从事文宣、服务、心理辅导、保防、监察等业务。由于政战人员也肩负着对军官的考核责任,角色特殊;因此虽然政战人员与其他人同为军队里的成员,但在军队里却有所谓政战干部军事干部的区别,两者各有职司、相互合作。

解严前,政战人员除了前项工作之外,因当时国民党一党专政导致党政不分,也曾作为国民党在军中“党代表”的角色;不少军队成员都会被军中政战主管要求加入国民党。1987年台湾解严后,政战人员的国民党色彩慢慢淡化。在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战人员已完全转型,去除党代表的角色,专责部队文宣、服务、心理辅导、申诉、监察及保防工作。

  • 军服辨别:
    • 陆军(含航空特战(伞兵))、宪兵:士官(下士)到军官校官(上校)在阶级章、领章均配挂政战兵科(一枪一笔、海锚、梅花、翅膀)以此辨别。将官因不分科以军种识别领章为主(陆军及宪兵为梅花)。
    • 海军体系:士官(下士)到军官(含将官)领章或袖章均配挂政战兵科以此辨别。海军将官仍有分科。
      • 海军陆战队体系:士官(下士)到军官校官(上校)以军种识别领章为主(海军陆战队为海军陆战队徽)(海陆体系无法从军服辨别,均统一徽章)。
    • 空军体系:士官(下士)到军官校官(上校)以军种识别领章为主(空军为翅膀及螺旋桨)(空军体系无法从军服辨别,均统一徽章)。

政战工作

政战工作可概分为“组训”、“辅教”、“监察”、“保防”、“服务”五大部分,依政战单位组织,简称为政一至政五。(高司政战单位,尚有新闻、心战、眷服、福利等编组。基层政战工作仍以五大工作概括后四处一会之业务。)

  • 政战综合(政一):平时进行人员组织管制;战时对敌进行俘虏编管。营级以上单位设有政战官。
  • 文宣政教(政二):平时加强官兵精神教育;战时对敌进行心战工作。旅级以上单位设有文宣官。
  • 军纪监察(政三):平时考核官兵言行;战时维护官兵军纪。旅级以上单位设有监察官。
  • 保防安全(政四):保密防谍之教育及实施。旅级以上单位设有保防官。
  • 福利服务(政五):有关军士兵生老病死之扶恤慰问,单位内文康福利服务工作,以及眷属之照顾、民事服务。旅级以上单位设有福利官。

基层政战人员

黄埔军校建军时沿用苏联红军政治委员编制,在各以上单位设国民党“党代表”。北伐后,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连、营之党代表改为“政工指导员”,简称“指导员”。1949年国民党经历了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退守台湾后,蒋中正指示其子蒋经国成立反共救国团(类似三青团的组织,解严后转型为团康团体),甚至在军中成立“黄复兴党部(军中党部)”,指挥部队的政治工作军官,严厉操控部队。1969年,改称“政治工作”为“政战工作”,并改称基层政战人员为“政战辅导长”,简称“辅导长”。

常备役政战官皆需先至台北市北投区复兴岗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接受养成教育,毕业后授少尉军阶学士学位,多数先至基层连队接受军事系统历练(多担任政战排长,少数留校担任区队长,尔后接任连辅导长)。基层历练完毕后,升任各级部队政战官、心辅官、保防官或政战主管(辅导长、处长及军团、司令部之政战主任[注 1])。

义务役志愿役预备军官经过国防部政治作战教育训练中心预备军官训练班受训后,授少尉军阶,并至各部队担任连辅导长、政战官、心辅官、监察官、保防官等。

早年各连队编制有少尉“政工干事”,辅佐中尉连辅导长。“政工干事”一职,1970年后,因进行国军精简,改为一百人以上连队才编列上士政战士”,协助连辅导长处理业务,尔后降编为中士。1995年起,再降编为下士,仅分发至营级单位处理业务。基层连队仅由连辅导长负责政战工作。

莒光日

依现行制度,每周四下午为军队的“莒光日”,所有军队成员在这一天要接受爱国教育,主要透过收看军方制作的中华电视公司莒光日教学节目《莒光园地》来达成(节目于周五下午及周六、周日上午各重播一次)。各单位因执行任务而无法按时收看首播者(例如海军舰艇出海执勤),则自行择日收看重播或完整录影。

军旅手札

军旅手札,旧称大兵手记、莒光作文簿,即中华民国国军军人用以抒发心情或陈情问题的作文簿;各部队有不同习称,如大兵日志大兵日记大兵周记莒光日记莒光日志等。后方附录页须贴上生活照,各单位要求不等,大致为二到五张。

军旅手札每一篇可分甲、乙两部分,甲为学习心得(或者军事刊物读后感、莒光园地节目心得等),乙为生活感想,可反应对军旅生活的问题。

依规定,军旅手札每星期写一篇交由级部队之辅导长或其他长官批改,通常由连队主官、政战主管、士官督导长等人实施批阅,一般在莒光日时收回,故称“莒光作文簿”。

由于军旅手札是掌握一般义务役役男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除了义务役军官外,政战人员会严格要求义务役士官士兵必须每周缴交,通常会规定字数。营、旅级政战人员则采抽查方式,检验各基层单位主官、主管是否依规定批阅军旅手札,解决同仁弟兄在军旅手札上反应之问题。

精神战力周

自2005年起,每年国军举行例行年度汉光演习前夕的莒光日教学总复习,称为“精神战力周”,为期五天(2012年因清明节(4月4日)放假,只有四天[2];2013年则为三天;2014年改回五天[3])。《莒光园地》在此期间暂停播出,改播教学节目《国军精神战力周》。

争议事件

1955年5月25日起,主张军队国家化孙立人上将及其部属300余人受蒋经国在台重建的政工系统诬害为匪谍整肃的“孙立人兵变案”,成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治迫害事件[4][5]孙立人上将被软禁33年,至1988年蒋经国逝后才获释;关键证人郭廷亮则于1991年离奇死亡[6][7]

2016年2月19日,政战局擅权指挥宪兵队违法调查、拘捕并扣押民众所持过去50、60年代的戒严时期文献[8][9],经媒体报导后国会舆论哗然,引起台湾白色恐怖再现的疑虑[10][11]。后续报告惩处局长闻振国、保防安全处处长赵代川等十余名军官[12]

相关议题

兰宁利中将曾表示政战体系是造成国军军官比例较大的主因,但裁军过程中似乎没有考量这点,造成许多政策偏差:“国军一向官士兵的配比是不合理的,官员太多,大家都说我们要裁.....我不知道他怎么裁,他是三军按比例来裁?可是国防部忘记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刚刚讲了,我们国家的官士兵配比不能参考先进国家,最大的理由是我们有政战制度,政战官科是没有士兵只有军官,政战官科在精实案之前,军官的员额占全国军官员额的17%,仅次于步兵属第二位,现在比例仍然是远超过其他的官科,因此官士兵配比怎么可能合理,这是事实。”[13]

注释

  1. ^ 空军不分官科,其作战联队政战主管均由曾受政战训练的空军飞行专长军官担任,以求能了解飞官之心理压力而加以辅导,如李天羽曾任空军总司令部政战主任。

参考文献

  1. ^ 政治作戰局簡介. [201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1). 
  2. ^ 国军明展开“精神战力周”教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军闻社》
  3. ^ 國軍103年「精神戰力週」專案教育實施計畫. [2014-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4. ^ Peter R. Moody. Opposition and dis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斯坦福 (加利福尼亚州): 胡佛研究所. 1977 [2022-06-21]. ISBN 0-8179-67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美国英语). 
  5. ^ 唐耐心 (Nancy Bernkopf Tucker). Patterns in the dust: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recognition controversy, 1949-1950. 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83 [2022-06-21]. ISBN 0-231-053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美国英语). 
  6. ^ Boorman, Howard L.; Krompart]], Janet.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67 [2022-06-21]. ISBN 0231089570 (美国英语). 
  7. ^ 朱浤源. 再論孫立人與郭廷亮「匪諜」案. 台中: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2-08-10 [2022-06-21] –通过孙立人将军纪念馆. 
  8. ^ 谢长廷. 恐懼下「自願」被搜索 謝長廷:與戒嚴時期無異. 台北. 自由时报. 2016-03-06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9. ^ 尤美女. 《政治檔案法》被國民黨擋4年 尤美女透露內幕. 台北. 自由时报. 2016-03-06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10. ^ 林弘展. 憲兵違法搜索案 「戈正平」惹的禍. 台北. 自由时报. 2016-03-09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11. ^ 白色恐怖再現 憲兵濫搜懶人包. 台北. 苹果日报. 2016-03-07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7). 
  12. ^ 杨佳颖. 3將軍+10校級軍官!憲兵搜索案14人懲處名單出爐. 台北. ETtoday新闻云. 2016-03-11 [2022-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13. ^ 《监察院97年度专案调查研究报告——“国防部拟实施全募兵制对政府财政及国军战力之影响”专案调查研究案》,2008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