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势号战列舰

由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服役的一艘战列舰,伊势级首舰

伊势いせ[3])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战列舰[4]伊势型战列舰1号舰[5]

伊勢
いせ
近代化改装前的“伊势”
改装成航空战列舰后的“伊势”(1943年8月24日[1]
概观
舰种战列舰航空战列舰
舰名出处日本旧国名日语旧国名令制国
拥有国大日本帝国
舰级伊势型战列舰(1号舰)
制造厂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
动工1915年5月10日
下水1916年11月12日
服役1917年12月1日
结局1945年7月28日
军港空袭中重创坐沉
1947年打捞解体
除籍1945年11月20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公试:38,662吨
基准:35,350吨
全长219.62米
全宽33.83米
吃水9.03米
锅炉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8座
动力舰本式蒸汽轮机4座,4轴推进
功率81,050匹
最高速度25.31节
续航距离9449浬(16节)
乘员1,660人
武器装备四一式35.6厘米联装炮4座
八九式12.7厘米联装高角炮8座
12厘米28联装喷进炮(火箭炮)6座[2]
25毫米三联装机枪31座、单装11挺
装甲侧舷装甲带
最厚305毫米
艏艉装甲带
89毫米
炮塔
(正面)280毫米
(侧面)152毫米
(顶部)115毫米
炮座292毫米
甲板64毫米
指挥塔351毫米
舰载机常用22架(飞机弹射器2座)
其它上为改装成航空战列舰时的数据

舰名的来源为位于三重县伊势国[6],该名称在战后由海上自卫队日向型护卫舰ひゅうが型護衛艦)2号舰“伊势いせ)”所继承。“伊势”的历代舰长中名将辈出,其中包括后来的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峯一

概要

原计划本舰为扶桑型战列舰的3号舰[6][3],但由于预算上的问题[6],本舰的建造工程被迫延后。这正给了设计人员机会来改进原扶桑型设计上的种种问题[7]。因此本舰借着工程延期之机重新设计后[6],被建造成扶桑型的准同型舰。中途岛战役后,日本海军一下损失4艘大型航空母舰,需要临时改造大型舰艇以填补战力上的空白。且由于海战形态的改变,因此本舰与在该年5月发生炮塔爆炸事故的姊妹舰“日向”借修理之机,拆走位于舰体后部的5-6号主炮塔,并在原处加设停放整备飞机所使用的飞行甲板及机库。另在飞行甲板两侧各加设一台弹射器。最终改装成可搭载22架水机,拥有与轻型航空母舰匹敌的航空打击力的航空战列舰[8]

舰历

建造

“伊势”于1915年(大正4年)5月10日,在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以“第五号战列舰”为名动工[9]。1916年(大正5年)11月12日下水[10]。1917年(大正6年)12月1日正式被命名为“伊势”,进入海军服役。

“伊势”作为扶桑型战列舰的改良型,改善了扶桑型装甲防御贫弱的问题,成为当时日本战力最强的一级战列舰。不过在“伊势”新入列时,采用15吋炮(381毫米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出现后,“伊势”在其面前的防御力被评为仍然停留在1913年建造前的水平[11]。另外,当日本海军知晓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速度能达25节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只得23节的伊势型确实相当落伍的事实[12]

现代化改装

1921年(大正10年),“伊势”进行加大主炮仰角角度的改造工程。于1924年(大正13年)在舰桥加装的新型炮战指挥所令舰桥结构更为复杂[13]。从1935年(昭和10年)8月1日开始至1937年(昭和12年)3月23日结束的近代化大改装,不但加强了水平防御力,亦简化了机舱布置,将原本两个烟囱整合成一个,同时换装了功率更高的新型汽轮机。另外增设注排水装置,加装船腹(bulge)加强对水中弹和鱼雷防御力[14],为修正因舯部加装船腹对的舰体线型的改变,延长舰艉7.3米。借着是次改装,在纸面数据上看,就一艘开战时舰龄超过25年的老舰来说[15],仍能达到世界标准实在不易。但以另一角度来看,“伊势”相较金刚级战列舰和日本海军新式巡洋舰、驱逐舰来说速度太慢,已经难以适应当时瞬息万变的海战形态。而且,当时日本海军仍然奉行“渐减邀击作战”的海战战术,本舰与其它战列舰被列为决战兵力不被轻易动用。另外,开动本舰需要大量熟练水手和燃油,这对于国力较美国贫弱得多的日本难以承受。种种原因下,本舰在战时的出场机会极其有限。

太平洋战争开战

1941年(昭和16年)12月8日在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开战时,“伊势”在第一舰队第二战队序列中。而在进行珍珠湾攻击期间,由于预计需要护卫南云机动部队受损的航母,所以前往太平洋待命。在南云机动部队的奇袭成功,其麾下航母无伤开始返航后,“伊势”就因任务取消于12月13日返回瀬户内海[16]。1942年(昭和17年)2月,“伊势”装备了波长1.5米的试作雷达。5月29日从日本启航,前往阿留申群岛,不过没有遇上与美军交战的机会[17]

改装成航空战列舰

 
船体后部经过改装后的“伊势”
 
航空战列舰时的形态。图中俯视的舰影,上方是“日向”、下方是“伊势”。
 
1944年10月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正进行对空战斗的“伊势”

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损失4艘主力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需要新的航母来弥补损失。军令部开始评估将旧式的扶桑型战列舰伊势型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方案,但由于工期太长赶不上太平洋战场形势变化且需要耗费大量紧俏资源,海军放弃了将扶桑级和本级舰改装成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大型航母的计划,转而计划将本级舰改造成既拥有战列舰级的重火力,又拥有不弱的航空攻击能力,且能快速改装完成的航空战列舰。因“日向”在该年5月发生炮塔爆炸事故需要维修,所以军令部决定首先对日向和本舰进行改造以节省时间[18]。“伊势”的改装工程于1942年12月在吴市海军工厂开始至次年9月完成[19]。“伊势”被改为航空战列舰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人员物资输送到楚克群岛。本舰与战列舰“山城”一道被编入‘甲支队T3号输送部队’并纳入了第十一水雷战队司令官木村进少将麾下[20]。“伊势”舰上载有1278名陆军士兵[21]及物资,其中包括战列舰“长门”与“扶桑”用所使用的三式弹[22]。船队于10月15日从日本本土出发[23]。另有有资料指出,这时“伊势”舰上亦有装载大和型战列舰武藏”所需要的46厘米炮弹[24][25]。10月20日船队抵达目的地[23]。完成补给作业后的31日,与战列舰“山城”、航空母舰“隼鹰”、“大鹰”、重巡洋舰“利根”(引击故障未排除,达不到其最高航速)及数艘驱逐舰从楚克出港[23]至11月6日,返抵日本本土。

其后一直在没有舰载机的状况下隶属于第十一水雷战队,并作为练习舰驻泊在吴港。1944年5月1日,“伊势”与“日向”一道被编入第四航空战队(旗舰“日向”、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将)[26]。并决定两舰将会搭载第六三四航空队的飞机。“伊势”载有14架瑞云、8架彗星舰上轰炸机[26],而“日向”则为14架彗星、8架瑞云[26]。“伊势”在5月31日、“日向”于6月7日进入呉工厂船渠加装高射机炮[26]。该工程原本预计在6月20日完成,这期间因美军第5舰队进袭马里亚纳,继而与日海军一航战爆发马里亚纳海战。虽然当时仍在进行改造工程的“伊势”的剩余工程被终止且立即准备启航,但仍赶不上是次战役。6月23日,本舰正式搭载瑞云及彗星进行弹射训练[27]。9月30日,增设6座12厘米28联装喷进炮(防空火箭炮)[2]

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日本军与前往攻击台湾的美军特遣舰队之间爆发台湾空战,并将预定搭载在“伊势”上所属第六三四航空队的飞机投入战斗[28]。美军胜利后,开始进攻菲律宾。另一方面,相信已击沉美军11艘航空母舰(实际上美军没有损失任何航空母舰)的日军开始实施“捷号作战”以击退准备进行登陆的美军[28]。当时“伊势”与“日向”在机动部队本队序列下,于10月20日从日本本土出发,参与莱特湾海战[29]。不过,六三四空因先前已投入到台湾空战,所以需要休整补充损失,不能出战。所以在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最后的大规模出击中,“伊势”也是没有搭载任何飞机。10月24日下午3时10分,“伊势”与“日向”离开小泽机动部队本队往美军方面前进[30]。傍晚7时在前方确认出现闪光,不过实际上是打雷[31]。深夜,前卫舰队调头[32],并于10月25日上午7时与本队汇合[33]

战役期间本舰与姐妹舰“日向”都使用松田司令官所提案的弹幕射击战术,效果明显。战役后更有击落大量敌方军机(30~70架)的报告。在是次战役期间还有回避炸弹的新战法。这一战法简单说就是以巡航速度航行期间,两舰一发现敌方的俯冲轰炸机进入俯冲状态时,立即急速转舵。这个动作如果以进行攻击中的俯冲轰炸机角度来看,目标将会离开自己的攻击范围且无法瞄准。更甚的是,俯冲轰炸机一旦进入俯冲状态就无法对目标进行大幅修正,而且带弹的俯冲轰炸机机动性很差,若不及时投下炸弹就会因来不及爬升而坠海。这时俯冲轰炸机只能眼白白看着目标安全避开,为确保自身安全只能在偏离目标的状态下投下炸弹。

当时“伊势”为航空母舰“瑞鹤”、“瑞凤”进行防空火力掩护[34]。失去制空权的小泽机动部队则受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空袭,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相继沉没。而轻型航空母舰“千代田”与驱逐舰“初月”则被后续赶来的美军水面舰艇以炮火击沉。“伊势”与“日向”为还击美军舰队调头南下,不过最终没有遇上敌人[35]。战役结束后统计“伊势”舰上有7人战死、重轻伤者80人[36]。此外“伊势”受到4发近失弹影响,舱内入水800至900吨,舰体向左倾斜1.5度。这时舰上弹药还剩下包括有全部没发射过的主炮穿甲弹、160发主炮对空弹、2000发高角炮通常弹、120000发机枪弹及480发喷进炮弹[37]。在整个对空战斗中总共击落美军军机63架[38],亦有记录为击落44架、不肯定的有12架[39],于战斗详报中则有‘应该有相当的数量是重复’的评价[40]

战争末期至日本战败

 
于坪井近海受到轰炸的“伊势”。右方是仓桥岛,而左方的海峡是音户之瀬戸,最左是吴市本土。
 
受重创后坐沈的“伊势”。

10月29日,“伊势”返回吴[41]。11月1日,飞行甲板两侧的弹射器被拆除,失去航空战列舰机能[42]。 大战末期,日本国内极其缺乏石油橡胶等资源。为此“伊势”参加“北”号作战,打算强行突破在盟军制海权控制之下的南海,下南洋运送资源回国。11月9日,本舰从佐世保出港,航向南方[42]。作战期间不断受到美军潜艇及军机袭击,甚至多次出现试图以高角炮拦截即将命中的鱼雷等危险场面[43]。1945年(昭和20年)2月20日,在丝毫无损的情况下返回[44],并且成功运回少量必需物资。

其后“伊势”因燃料不足而被指定为“呉镇守府第1预备舰(浮动炮台)”[44]。另外因受美军水雷封锁影响,本舰只能停泊在吴港外的音户町坪井近海。在7月24日的吴港空袭中,因美军特遣舰队舰载机的攻击,舰桥遭到直击弹命中,以牟田口舰长为首的20名主要指挥官战死,入水量达5000吨。7月28日,在师冈勇高炮长成为代理舰长并将船拖往呉工厂第四船坞的曳航作业期间,再次受到美军舰载机空袭,被11枚直击弹命中后重创坐沈[45]。空袭后,“伊势”二号炮塔固定在最大仰角状态,而膛内仍留下已完成装填的三式弹。由于担心舰上火势猛烈而引致爆炸,因此向着吴市市区方向发射该炮弹。开炮之后二号炮塔维持固定在最大仰角状态下转回舰身正中位置,其后旋即因“伊势”完全失去动力而停止作动。这次不寻常的主炮发射也意外地成为日本海军战列舰最后进行的大口径炮开火纪录。

大战结束后,“伊势”被打捞起来,一时之间作为住宅被短暂利用。最终于1947年解体。

主要参数一览

要目 新造时(1917年)[46] 大改装后(1937年)[47] 莱特湾海战时(1944年)[48]
排水量 标准:31,260吨
公试:32,062吨
标准:36,000吨
公试:40,169吨
标准:35,350吨
公试:38,676吨
全长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宽 28.65米 31.699米
33.83米(水线下)
31.71米
33.83米(水线下)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锅炉 吕号舰本式油煤混烧锅炉24座 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8座
引擎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结汽轮机2座
4轴驱动
舰本式汽轮机4座
4轴驱动
马力 45,000匹 80,000匹 80,825匹
速度 23节 25.207节 25.31节
续航距离 9,680浬/14节 7,870浬/16节 9,500浬/16节
燃料 煤:4,000吨
重油:1,300吨
重油:5,313吨
乘员 1,360名 1,385名 1,463名
(1943年时)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联装炮6座 同型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单装炮20门 同型16门 没有
高角炮 三年式8厘米单装4门 八九式12.7厘米联装4座 八九式12.7厘米联装8座
机枪 没有 25厘米联装10座 25厘米3联装31座
单装11挺
鱼雷 53厘米水中发射管6座
其他兵装 12厘米28联装喷进炮6座
雷达 (对空)二号一型电探1座
(对舰)二号二型电探2座
装甲 舷侧装甲带最厚305毫米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塔前面305毫米
舷侧炮廓防盾152毫米
增设水平装甲135毫米,其余不变 不变
舰载机 没有 3架
弹射器1座
22架
弹射器2座

空白为不明。1944年的武备有推则成分。

航速测试成绩

时期 排水量 功率 最高速度 测试日期
竣工时 31,153吨 56,498匹 23.638节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装后 40,699吨 81,360匹 25.207节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战列舰改装后 38,662吨 80,830匹 25.31节 1943年(昭和18年)8月

历代舰长

※资料为基于《舰长たちの军舰史》23-25页、‘日本海军史’第9巻・第10巻的“将官履历”及‘官报’。

舣装员长

(兼)造船监督官
  1. 百武三郎 大佐:1916年9月1日 - 12月1日
  2. 秋泽芳马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7月23日
  3. (兼)秋泽芳马 大佐:1917年7月23日 - 12月17日[49]

正式舰长

  1. 秋泽芳马 大佐:1917年7月23日 -
  2. 桑岛省三 大佐:1918年12月1日 - 1919年11月20日
  3. 古川弘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1920年11月20日
  4. 横尾尚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5. 长泽直太郎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6. 汉那宪和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7. 福与平三郎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8. 和田健吉 大佐:1924年12月1日 -
  9. 米村末喜 大佐:1925年8月22日 -
  10. 田冈胜太郎 大佐:1925年12月1日 -
  11. 河野董吾 大佐:1926年12月1日 -
  12. 南部道二郎 大佐:1927年12月1日[50] - 1928年12月10日
  13. 岩村兼言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929年10月5日
  14. (兼)池田武义 大佐:1929年10月5日 - 11月30日
  15. 原敬太郎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930年12月1日
  16. 羽仁六郎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931年12月1日
  17. 古贺峯一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8. 田畑启义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1933年11月15日
  19. 山本弘毅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11月1日
  20. 清水光美 大佐:1934年11月1日 - 1935年10月31日
  21. 关根郡平 大佐:1935年10月31日 - 1936年11月16日
  22. 高须三二郎 大佐:1936年11月16日 -
  23. 山口多闻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24. 山口仪三朗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25. 大森仙太郎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26. 高柳仪八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27. 武田勇 大佐:1941年9月25日 -
  28. 长谷真三郎 大佐:1943年4月25日 -
  29. 中瀬溯 大佐:1943年12月25日 -
  30. 牟田口格郎 大佐:1945年2月25日 -1945年7月24日。在7月24日当天的空袭中阵亡。

同型舰

注脚

  1. ^ #杰作军舰アーカイブ⑦ 戦舰“扶桑”型/“伊势”型p.90-91 世界の舰船2019★3増刊 NO.896 海人社
  2. ^ 2.0 2.1 #第4航戦日志抜粋p.6
  3. ^ 3.0 3.1 大正3年 達 完:10月.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日语). “达第百五十一号 军备补充费ヲ以テ制造中ノ战列舰三只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大正三年十月十二日 海军大臣 八代六郎
    横须贺海军工厂ニ于テ制造 第四号战列舰 ヤマシロ
    神户川崎造船所ニ于テ制造 第五号战列舰
    长崎三菱造船所ニ于テ制造 第六号战列舰 フカ
  4. ^ ‘海军制度沿革.巻8’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57‘大正三年十二月六日(达一八○) 舰艇类别等级别表中战列舰ノ部“扶桑”ノ次ニ“、山城、伊势、日向”ヲ、巡洋战列舰ノ部“金刚”ノ次ニ“、榛名、雾岛”ヲ、驱逐舰ノ部“山风”ノ次ニ“、浦风、江风”ヲ、“橘”ノ次ニ“、桦、桂、榊、枫、梅、楠、柏、松、桐、杉”ヲ加フ’
  5. ^ ‘海军制度沿革.巻8’ 国立国会図书馆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64‘◉舰艇类别等级 大正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内令二三八) 舰艇类别等级别表ノ通定ム |军舰|战列舰|伊势型|伊势、日向|’
  6. ^ 6.0 6.1 6.2 6.3 #联合舰队军舰铭铭伝34页
  7. ^ “伊势(1)”pp.18
  8. ^ #联合舰队军舰铭铭伝35页
  9. ^ #历群26伊势型94页、“伊势(2)”pp.19-20
  10. ^ #历群26伊势型96页、“军舰伊势进水式”p.2
  11. ^ “伊势(1)”pp.20-21
  12. ^ “伊势(1)”p.23
  13. ^ #历群26伊势型85-86页
  14. ^ #历群26伊势型86-87页
  15. ^ “舰船舰齢线表 昭和17年8月”p.2
  16. ^ #历群26伊势型162页
  17. ^ #历群26伊势型162-163页
  18. ^ #历群26伊势型88-89页
  19. ^ #历群26伊势型91页
  20. ^ #第11水雷日志(4)pp.19-21
  21. ^ #第11水雷日志(5)pp.11
  22. ^ #第11水雷日志(5)pp.3,9,12“伊势:三式弾扶桑用180発。长门用80発”
  23. ^ 23.0 23.1 23.2 #第11水雷日志(5)p.4
  24. ^ #第11水雷日志(5)p.16“山城便にて送付を得度。武蔵:20、大和:88”
  25. ^ #第11水雷日志(5)p.19-20“伊势托送:长门40cm三式炮弾48个、长门用训练弾薬10発。武蔵用94式40cm炮(46cm炮の秘匿名称)三式通常弾48个。扶桑用36cm炮零式弾101个。长门用40cm炮常?薬3発”
  26. ^ 26.0 26.1 26.2 26.3 #第4航戦日志抜粋p.4
  27. ^ #第4航戦日志抜粋p.5
  28. ^ 28.0 28.1 #第4航戦日志抜粋p.7
  29. ^ #第4航戦日志抜粋p.8、#伊势捷1号详报(1)p.3
  30. ^ #第4航戦详报pp.4,15
  31. ^ #第4航戦详报p.6
  32. ^ #第4航戦详报p.8
  33. ^ #第4航戦详报pp.11,16
  34. ^ #伊势捷1号详报(1)p.6
  35. ^ #第4航戦详报pp.19-20,38
  36. ^ #第4航戦详报p.49
  37. ^ #第4航戦详报pp.41-44、#伊势捷1号详报(1)pp.48-49、#伊势捷1号详报(2)pp.2-3
  38. ^ #第4航戦详报p.48
  39. ^ #伊势捷1号详报(1)p.45
  40. ^ #第4航戦详报p.50
  41. ^ #第4航戦日志抜粋p.8
  42. ^ 42.0 42.1 #第4航戦日志抜粋p.9
  43. ^ #历群26伊势型169页
  44. ^ 44.0 44.1 #第4航戦日志抜粋p.17
  45. ^ #历群26伊势型171页
  46. ^ #历群26伊势型85页
  47. ^ #历群26伊势型105-106页
  48. ^ #历群26伊势型173页
  49. ^ ‘官报’第1614号、大正6年12月18日。
  50. ^ ‘官报’第279号、昭和2年12月2日。

参考文献

  • (日语)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公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大正3年 達 完:10月. Ref.C12070068000. 
    • Ref.A03032147000“军舰伊势操舰参考资料(20の内4)”
    • Ref.C08020922800“伊势(1)”
    • Ref.C08020922900“伊势(2)”
    • Ref.C08020749700“军舰伊势进水式”
    • Ref.C04015268200“大正15年度基本教练运転成绩表 伊势”
    • Ref.C04015265500“応用教练运転成绩表 伊势”
    • Ref.C04016689000“日向前部烟突屈曲改装の件”
    • Ref.C08050116900“舰船舰齢线表 昭和17年8月”
    • Ref.C08030126300. 昭和18年4月1日~昭和18年11月30日 第1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4). 
    • Ref.C08030126400. 昭和18年4月1日~昭和18年11月30日 第1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5). 
    • Ref.C08030774300. 昭和19年5月1日~昭和20年3月1日 第4航空戦隊戦時日誌抜粋. 
    • Ref.C08030036600. 昭和19年10月20日~昭和19年10月28日 捷号作戦戦闘詳報(比島方面決戦)(1). 
    • Ref.C08030036700. 昭和19年10月20日~昭和19年10月28日 捷号作戦戦闘詳報(比島方面決戦)(2). 
    • Ref.C08030036800. 昭和19年10月20日~昭和19年10月28日 捷号作戦戦闘詳報(比島方面決戦)(3). 
    • Ref.C08030576800. 昭和19年10月24日~昭和19年10月25日 第4航空戦隊捷1号作戦戦闘詳報. 
    • Ref.C08030576900. 昭和19年10月25日 軍艦伊勢捷1号作戦戦闘詳報(1). 
    • Ref.C08030577000. 昭和19年10月25日 軍艦伊勢捷1号作戦戦闘詳報(2). 
    • Ref.C08030578500. 昭和20年2月10日~ 軍艦大淀戦闘詳報. (北号作戦戦闘详报)
  • (日语)‘军舰伊势 上巻’(军舰伊势出版委员会、1977年)
  • (日语)‘军舰伊势 下巻’(军舰伊势出版委员会、1979年)
  • (日语)雑志“丸”编集部‘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1巻 戦舰Ⅰ’(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1-2
  • (日语)历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26. 伊勢型戦艦航空打撃力を有する世界で唯一の航空戦艦. 学习研究社. 2000年5月. ISBN 4-05-602066-3. 
  • (日语)海军历史保存会‘日本海军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规出版、1995年。
  • (日语)外山操‘舰长たちの军舰史’光人社、2005年。 ISBN 978-4-7698-1246-3
  • (日语)官报
  • (日语)片桐大自. 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全八六〇余隻の栄光と悲劇. 光人社. 2003年8月. ISBN 978-4769811510.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