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嘉夸族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7年2月4日) |
夸夸嘉夸族(Kwakwaka'wakw、Kwakiutl),又译瓜求图族、夸扣特尔族或夸奇乌托族,是北美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原住民族。目前人口大约有5500人,大部分居住在温哥华岛的北部、邻近的北美大陆沿岸以及约翰斯通海峡至夏洛特皇后海峡间的岛屿。当然,也有部分的人居住在原居地以外的都市地区,像是维多利亚及温哥华。夸夸嘉夸语一共包含四种方言,分别是Kwak̓wala, Nak̓wala, G̱uc̓ala还有T̓łat̓łasik̓wal。目前只有低于5%的夸夸嘉夸人使用夸夸嘉夸语(大约是250人)。
Kwakwaka'wakw | |
---|---|
总人口 | |
5,500 | |
分布地区 | |
加拿大 ( 卑诗省) | |
语言 | |
英语、夸夸嘉夸语 | |
宗教信仰 | |
基督宗教及传统信仰 | |
相关族群 | |
Haisla, Heiltsuk, Wuikinuxv |
聚居地
夸夸嘉夸人主要聚居于北温哥华岛,他们跟萨利希人(Salish)和努特卡人(Nootka)是最早在温哥华岛定居的原住民,已在岛上居住了上千年,至今仍是岛上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根据夸夸嘉夸人的口传历史,他们的祖先以动物的样貌,透过陆地、海洋、天空或是地底的途径来到此地。当他们来到此地之后,便抛弃了原先动物的外貌,并且化为人形。在这则起源神话中,出现的动物包括了雷鸟、海鸥( Kolus,雷鸟的兄弟)、杀人鲸以及灰熊。
历史上,夸夸嘉夸人的经济是以渔业为基础,而男性同时也致力于打猎,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野莓。编织技术和木制品是他们重要的手工艺,在奴隶制度的仪式上,明显地表示交易由奴隶和财产来定义财富。这些习俗是人类学家法兰兹·鲍亚士研究的主题。与大多数当地文化相反,不是以自己拥有的财富和地位来衡量,而是以付出的多寡来决定,挥霍财富的行为是造成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记录显示在二十世纪末期,夸夸嘉夸人口急剧减少,因为1792年第一次接触乔治·温哥华船长接触,疾病的产生是来自与加拿大西海岸的欧洲定居者直接接触而造成的,然而,夸夸嘉夸人在1830年至1880年间下降了75%。[1]
来自温哥华群岛的夸夸嘉夸舞者在1893年参加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2]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在2006年发表了两位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的创始人经历介绍。
社会与文化
夸富宴
夸富宴(Potlatch)的文化在北美西北部十分知名而且被广泛的效仿,而夸夸嘉夸人便是夸富宴的典型例子。夸夸嘉夸人以捕鱼为生,由于海陆资源丰富,物质生活相当容易满足,其酋长热心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便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些主人会邀请四方宾客,慷慨馈赠礼物,甚至在客人面前毁坏财物,一方面藉以得到名誉声名压过对手,以建立个人权力与威望;二来是为了寻求追随者,后者会寻找能给予其最大利益与安全的领导者,并以忠诚与服务回报,也满足追随者强迫领导者与人竞争的心理需要。
相关研究
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法兰兹·鲍亚士关注夸夸嘉夸人,他们居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北海岸的印第安团体,如钦西安人(Tsimshian)和特林吉特人(Tlingit)等母系氏族,和南海岸的印第安人如努特卡人(Nootka)以及萨利希人(Salish)父系团体之间。夸夸嘉夸人似乎具有混合特征。在婚前,一个男人将采用其妻子父亲的名字和羽饰。他的孩子也采用这些名字和羽饰,尽管他的儿子在结婚时就会失去它们。名字和羽饰因此保存在母系中。起初,鲍亚士如在他之前的摩尔根一样,认为夸夸嘉夸人曾经和他们北方邻族一样是母系的,但后来他们开始演化到父系团体。然而1897年他进行了自我批判,并且主张夸夸嘉夸人是从早先的父系组织转变成母系组织,这是由于他们向北方邻族学习了母系原则。
1892年,鲍亚士安排了十四位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夸夸嘉夸人来到芝加哥,并居住在一个仿造的夸夸嘉夸人村落中,他们可在那里依据脉络来进行其日常工作。
鲍亚士主张无文字与有文字社会应当以相同方式被分析。十九世纪历史学家已采用文献学(philology)研究技术,重建有文字社会的历史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将这些方法运用于无文字社会,鲍亚士主张田野研究者的任务,就是生产和搜集无文字社会的文本。这个文本的型态,不仅是编译当地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更是记录关于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神话、民间故事、信仰,甚至当地烹调风格的食谱。为了做到这一点,鲍亚士相当依赖与当地识字的民族志研究者相合作(在夸夸嘉夸人中,最常合作的对象是乔治·亨特(George Hunt)),且他鼓励学生们将这些人视为宝贵的伙伴,他们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居于下等,但在理解他们自己文化时他们居于较高地位(见Bunzl 2004: 438-439)。
鲍亚士运用这些方法,于1920年发表另一篇文章,其中他重新探讨他对夸夸嘉夸人亲属关系的早期研究。在1890年代晚期,鲍亚士试图借由将夸夸嘉夸人的氏族组织,与它的南北相邻社群的氏族组织相比较,以重建夸夸嘉夸人组织的转变过程。但到了1920年,他反对将夸夸嘉夸人的亲属群体原则翻译成任何一个英文词汇。他并不是试图将夸夸嘉夸人塞进某些更大的模型,而是试图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信念和行为。例如,尽管他先前将夸夸嘉夸人的单字“numaym”译为“clan”(氏族),他在1920年转而主张,最好将这个单字理解为一大笔特权,没有任何英文单词可用来表达这个意思。男人们透过他们的父母或妻子来保有主张这些特权的权利,而且可透过许多方式来获得、运用这些特权,且代代相传。正如在他对于交互语音的研究工作,鲍亚士终于认识到,对于夸夸嘉夸人亲属关系的各种不同的民族学解释方式,是西方人概念范畴的局限所造成的结果。正如他对于阿拉斯加人针箱的研究工作,他将各种夸夸嘉夸人行为的变异,视为社会形态与个体创造力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参见
参考文献
- Chiefly Feasts: The Enduring Kwakiutl Potlatch Aldona Jonaitis (Editor) U. Washington Press 1991 (also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 Bancroft-Hunt, Norman. People of the Totem: The Indians of the Pacific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88
- Boas, Contributions to the Ethnology of the Kwakiutl, Columbia University Contributions to Anthropology, vol. 3,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25.
- Fisher, Robin. Contact and Conflict: Indian-European Relations in British Columbia, 1774–1890,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77.
- Goldman, Irving. The Mouth of Heaven: an Introduction to Kwakiutl Religious Thought, New York: Joh Wiley and Sons, 1975.
- Hawthorn, Audrey. Kwakiutl Ar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8. ISBN 0-88894-612-0.
- Jonaitis, Aldona. Chiefly Feasts: the Enduring Kwakiutl Potlatch,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1.
- Masco, Joseph. “It is a Strict Law that Bids Us Dance”: Cosmologies, Colonialism, Death, and Ritual Authority in the Kwakwaka’wakw Potlatch, 1849 to 1922,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Reid, Martine and Daisy Sewid-Smith. Paddling to Where I Stand, Vancouver: UBC Press, 2004.
- Spradley, James. Guests Never Leave Hung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 Umista Cultural Society. Creation myth of Kwakwaka’wakw (December 1, 2007).
- Walens, Stanley “Review of the Mouth of Heaven by Irving Goldm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81.
- Wilson, Duff. The Indian History of British Columbia, 38-40; Sessional Papers, 1873-1880.
外部链接
- ^ Duff Wilson, The Indian History of British Columbia, 38–40; Sessional Papers, 1873–1880.
- ^ Raibmon, Paige. "Theatres of Contact: The Kwakwak'wakw Meet Colonialism in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 Chicago World's Fai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nadian Historical Review 81: 2(June 2000):15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