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勳章

蘇聯授予的最高裝飾獎

列寧勳章(俄語:Орден Ленина)是蘇聯最高等級的國家勳章,命名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十月革命領導人列寧。此勳章在1930年4月6日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發布命令設立,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中建立特殊功勳的個人、集體、機關、社會團體、部隊或城市。到蘇聯解體為止,共頒發了431,418枚。

列寧勳章
列寧勳章正面
類型軍民兩用勳章
國家/地區蘇聯 編輯維基數據
頒發單位 蘇聯
頒授資格蘇聯公民、企業、機關、工業設施、協會組織、軍事單位、戰艦、自治共和國、地區、自治區、城市和其他地區;非蘇聯公民、企業、協會和外國地區
狀態不再頒發
首次頒發1930年4月6日
最近頒發1991年12月21日
頒發總數431,418
The Order of Lenin ribbon.
列寧勳章章略
優先順序
上等蘇聯英雄
下等十月革命勳章

設立

1926年7月8日,列維奇維姆提出設立列寧勳章,以獎勵那些在「革命運動、工作實踐、保衛社會主義國家、增進人民之間友誼、促進和平等活動中,建立了突出功績、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1930年4月6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命令,正式設立列寧勳章。命令中規定,列寧勳章的頒發條件為:

  • 在蘇聯經濟、科學技術、社會文化方面取得了傑出功績和成就,或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質量
  • 促進了蘇聯人民的團結和友好
  • 在保衛社會主義祖國、增強蘇聯國防能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做出了卓著的革命行為或在國家、社會及政治活動中表現突出
  • 在促進蘇聯和其他國家人民的團結友誼方面做出突出貢獻
  • 在促進社會主義合作、發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及人民解放運動中,或為維護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秩序的鬥爭中表現優異
  • 為蘇聯國家和社會做出其他卓越貢獻
  • 服役年滿25年的軍官。(1944年6月4日到1957年9月14日)

頒授情況

在1930年5月23日,第一枚列寧勳章授予了共青團真理報編輯部集體,以表彰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鮑里斯·安尼斯莫維奇·洛伊澤曼是列寧勳章的第一名個人獲得者,以嘉許他在精簡和改革政府工作制度過程的突出貢獻。在1934年4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獲得蘇聯英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者,也會被授予列寧勳章。另外,獲頒此勳章的集體、機關、工廠、軍事學院、部隊均可將「獲得某次列寧勳章」加進其正式名稱中。在二戰爆發前,已有約6500人獲得了列寧勳章。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列寧勳章的頒發也就日益增多。二戰期間,約有41000人獲得列寧勳章。另有207個軍事單位也獲得了這一榮譽,這些軍事單位會在他們的旗幟上添加勳章的圖案。從1944年6月4日到1957年9月14日,凡是服役年滿25年的軍官都可以獲得列寧勳章。從50年代初開始,此勳章開始頒授予公民,這使蘇聯最後40年間,列寧勳章頒發了超過了36萬枚。

著名獲獎者

許多蘇聯高級將領曾數次獲得列寧勳章,如蘇聯元帥巴格拉米揚勃列日涅夫布瓊尼華西列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航空設計師圖波列夫伊留申等,都曾8次榮獲列寧勳章,蘇聯元帥朱可夫獲得過9次。目前已知獲得次數最多的人是曾任蘇聯國防部長的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總計獲得過11枚列寧勳章。

除蘇聯公民或機構外,外國公民也可獲頒此勳章。前五個外國的受獎者是一個德國專家與四個美國專家,其中一個受獎者是於1932年5月17日受獎的法蘭克·布郎諾·哈尼(Frank Bruno Honey)[1],此五人是因為在1931年至1934年協助蘇聯工業與農業的重建而獲獎[2]。兩位美國的航空機械技師,克萊德·阿哈爾德與威廉·拉蒂默·拉弗利,因為參與輪船切柳斯金號(Челюскин)的搜救行動,於1934年9月10日獲獎[3]

唐鐸是唯一一位獲獎的中國人,他曾在蘇聯空軍服役,1944年7月參加巴格拉季昂行動第二階段明斯克攻勢榮獲此獎。

參考文獻

引用

  1. ^ "One American, Frank Bruno Honey, received the Order of Lenin for his work." Dana G. Dalrymple, The American Tractor Comes to Soviet Agriculture: The Transfer of a 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 5, No. 2 (Spring, 1964), pp. 191-214 [1]
  2. ^ (俄文) Order of Lenin - history of establishment, evolution and variet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Valery Durov
  3. ^ The Junior Aircraft Year Book, 1935, 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