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 (雜誌)

土星》(英語:Saturn)是1957年面世的美國科幻雜誌,但因銷售疲軟,出版商羅伯特·斯普勞爾僅五期後就將作品體裁改成冷硬派偵探小說,以色情和暴力為主要特色,雜誌更名《土星網絡偵探故事雜誌》(Saturn Web Detective Story Magazine),第二年縮短成《網絡偵探故事》(Web Detective Stories)。1962年,雜誌又改名《網絡恐怖故事》(Web Terror Stories),文體以詭異威脅為主,這類作品通常會在最後揭示文中的超自然現象其實都有科學或邏輯解釋。

利奧·薩默斯繪製的創刊號封面

前五期雜誌由唐納德·沃爾海姆主編,刊登的文章作者不乏名家,如羅伯特·海萊因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哈蘭·艾里森,但因預算太少無法保持小說品質。此後雜誌主編身份不明,內容一直強調暴力與性,許多小說包含折磨女人的內容。斯普勞爾於1965年把雜誌停刊,共計發行27期。

出版史

《土星》各期卷號和期數[1]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957 1/1 1/2 1/3 1/4
1958 1/5 1/6 2/1
1959 2/2 2/3 2/3 2/4 2/5
1960 2/6 3/1 3/2 3/3
1961 3/4 3/5 3/6
1962 4/1
1963 4/2 4/3
1964 4/4 4/5 4/6
1965 5/1 5/2
顏色代表雜誌更名,按順序分別是《土星:科幻雜誌》(藍)、《土星網絡偵探故事雜
志》(紫)、《網絡偵探故事》(綠),最後是《網絡恐怖故事》(紅)[1]

20世紀50年代科幻雜誌激增,十年間共有數十種問世[2][3]亞倫·溫斯坦A. A. Wyn)旗下雜誌出版集團包括喬·斯普勞爾(Joe Sproul)擔任總經理的王牌新聞公司,喬的兒子羅伯特·斯普勞爾(Robert C. Sproul)與溫斯坦已經出版《必火偵探》(Sure Fire Detective)和《發瘋》(Cracked)等低成本雜誌。羅伯特決定借市場東風新發科幻雜誌分一杯羹,他請來為溫斯坦旗下王牌圖書Ace Books)工作的唐納德·沃爾海姆(Donald A. Wollheim)合作,《土星》就此誕生。[4][5]

創刊號標記日期是1957年3月,雜誌標頭將羅伯特·斯普勞爾列為主編,沃爾海姆是「編輯顧問」,但編輯工作其實都是他完成[4][5]。創刊號還有附標題「科幻雜誌」,第二期改成「奇幻與科幻雜誌」(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第三至五期又改為「科幻與奇幻」(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5]

雜誌銷售疲軟,斯普勞爾從第三期開始把《土星》從128頁削減到112頁,淪為市場上最短的科幻雜誌[4]。雜誌本是雙月刊,但第四期就延遲一個月,此後一直沒有恢復規律發行周期。從1958年8月的第六期開始,出版商放棄科幻文學,改為刊登偵探小說,書名也變成《土星網絡偵探故事雜誌》。書名和體裁變更本應屬於全新雜誌,但為維持二等郵寄許可[注 1],斯普勞爾保留原雜誌標題中的「土星」字樣[4][5]

幾個月後,雜誌標題縮短成《網絡偵探故事》,但銷量依然不見好轉,中斷發行近一年後於1962年改名《網絡恐怖故事》,但只發行八期便於1965年停刊[7][1],估計是因為出版商的興趣已經轉向電影怪物雜誌[5][注 2]

內容和評價

 
1960年8月刊封面

斯普勞爾向沃爾海姆提供的預算很低,導致文章品質參差不齊[4]。沃爾海姆為創刊號封面選擇的推廣小說是《永恆亞當》(Eternal Adam),是儒勒·凡爾納立意遙遠未來的作品,此前從未譯成英語。該文是《土星》少有的名家名篇,但創刊號刊載的其他作品平淡無奇,兩篇從英國《新世界》(New Worlds)雜誌轉載,還有一篇估計就是沃爾海姆署化名的自創。雖然預算有限,但雜誌依然偶有佳作。[5]第四期刊有羅伯特·海萊因十年前的作品《象之旅》(Elephant Circuit,後更名《大象旅行者》)[9],沃爾海姆還與許多名家達成交易,如哈蘭·艾里森考德懷納·史密斯克拉克·亞士頓·史密斯瑪麗昂·齊默·布拉德利達蒙·奈特Damon Knight)、戈登·迪克森Gordon R. Dickson)、傑克·萬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4]。據科幻史學家喬·桑德斯(Joe Sanders)和邁克·阿什利Mike Ashley)所述:「這些小說……讓人感覺是從書桌抽屜無人問津的角落裡翻出來」[5],但也偶有「意外驚喜」[5]。《土星》頗具人氣,發行一年後在愛好者雜誌《科幻時代》(Science-Fiction Times)的「最喜歡雜誌」民意調查中排名第二[5]。1958年3月號刊登雷·卡明斯Ray Cummings)的《小行星安魂曲》(Requiem for a Small Planet);卡明斯是20世紀20年代人氣極高的科幻作家,本文與他的許多作品一樣以無限小世界為背景,是他最後一篇在科幻雜誌首發的文章[4]。第五期雜誌刊有紀實作品《紅旗在月球上飄揚》(Red Flag Over the Moon),警告讀者蘇聯占領月球的風險。桑德斯和阿什利認為這種極其露骨的炒作文章說明「雜誌財務狀況惡化」。[5]

 
1962年8月雜誌封面

雜誌更名後改為刊登冷硬派小說,文章強調色情與暴力,採用諸如《妒夫》之類標題[7][9]。1960年8月《網絡偵探故事》刊登愛德華·D·霍克的《永恆謀殺》(Murder is Eternal),神秘文學評論員喬恩·布林(Jon Breen)認為該文「非常冷酷」[10]。1962年更名《網絡恐怖故事》後,雜誌刊登的小說色情和性虐待內容更加突出,斯普勞爾還開始刊登20世紀30年代頗為熱門的詭異威脅小說[5],這類作品通常會在最後揭示文中的超自然現象其實都有科學或邏輯解釋[11]。雜誌偶爾還會刊載科幻或奇幻小說,例如約翰·傑克斯John Jakes)載於1962年8月刊的《怪物我愛》(My Love, the Monster),馬里恩·齊默·布拉德利的吸血鬼題材作品《血之叛變》(Treason of the Blood),以及亞瑟·戈登(Arthur P. Gordon)的科幻小說《痛苦大師的軌跡》(Orbit of the Pain-Masters),桑德斯和阿什利認為最後一篇「哪怕按老紙漿雜誌的標準都太垃圾」[5]。兩人還稱,之後的雜誌文章基本上就是用各種方法折磨女人[5]

桑德斯和阿什利認為利奧·薩默斯繪製的創刊號封面「平淡無奇」[5][4];前四期雜誌的內頁插圖由約翰·吉恩塔John Giunta)提供[5]

書目詳細資訊

沃爾海姆只主編前五期科幻雜誌,接手刊登偵探小說的主編身份不明[7]。雜誌自始至終都是文摘尺寸,前兩期128頁,之後改為112頁,只有最後一期160頁[5]。每六期雜誌為一卷,但1959年連續兩期雜誌都標為第二卷第三期,所以第二卷共有七期[1]。雜誌前25期定價35美分,最後兩期漲至50美分[7]。《土星》前三期是雙月刊,但之後難得保持,大部分間隔超過一個月[1]。雜誌由亞倫·溫斯坦和羅伯特·斯普勞爾所有的坎達出版公司(Candar Publishing Company, Inc.)發行[4],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霍利奧克,編輯部設在曼哈頓[5]

注釋

  1. ^ 二等郵寄許可能降低報紙和雜誌等印刷品的郵寄收費標準[6]
  2. ^ 電影怪物雜誌刊登取材電影中怪物的文章[8]

腳註

  1. ^ 1.0 1.1 1.2 1.3 1.4 Saturn/Web Detective Stories/Web Terror Stories & Galactic Central.
  2. ^ Ashley (1977), pp. 323–325.
  3. ^ Ashley (1978), pp. 270–271.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Ashley (2005), pp. 177–179.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Sanders & Ashley (1985), pp. 497–500.
  6. ^ Kielbowicz (1995), pp. 21–22.
  7. ^ 7.0 7.1 7.2 7.3 Cook (1983), pp. 462–463.
  8. ^ Cotter (2008), p. 1.
  9. ^ 9.0 9.1 Ashley, Nicholls & Langford 2015
  10. ^ Breen (Spring 2008), reprinted in Breen (2008), p.66.
  11. ^ Jones (1975), p. xv.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