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叛亂
柯爾克孜叛亂是1932年發生在中華民國新疆省的柯爾克孜族非正規軍反抗新疆政府的起事,領導者是埃德·米拉布。
柯爾克孜叛亂 | |||||||
---|---|---|---|---|---|---|---|
新疆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柯爾克孜族叛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金樹仁 馬紹武 |
埃德·米拉布 烏斯曼·阿里 | ||||||
兵力 | |||||||
不明數量的漢族、回族軍隊 | 柯爾克孜族非正規軍 | ||||||
傷亡與損失 | |||||||
大勝 | 慘重 |
背景
1927年在和田任職3年的馬紹武繼任辭世的喀什道尹。他執行楊增新的命令,又從伊斯蘭教立場出發,抵禦共產主義和無神論思想,削弱蘇聯對塔里木盆地的影響,監禁60名據稱是當地的共產黨員或親蘇分子,限制蘇聯領事館人員在南疆旅行自由。對有親蘇嫌疑的喀什居民沒收財產,流放外地。對路經蘇聯去麥加朝覲的穆斯林課以重稅。要求去蘇聯經商的人向喀什政府繳押金,60天內不返回則將押金充公。在楊增新被刺前,喀什、莎車、和田基本上未被蘇聯控制。[3]
1931年馬紹武把從蘇聯來喀什的巴斯瑪奇運動領導人賈尼卜·貝伊貶黜到于田綠洲。結果賈尼卜·貝伊與和田的疆獨運動合作,前者有軍事經驗,後來爆發叛亂的和田武裝相當一部分是賈尼卜·貝伊指揮[4]。
第一次叛亂
1932年3月,叛亂的吉爾吉斯武裝流入新疆。6月,馬紹武派遣500名士兵與其他部隊共同鎮壓了埃德·米拉布領導的吉爾吉斯人叛亂,囚禁包括烏斯曼·阿里(Osman Ali)在內的幾位吉爾吉斯武裝分子[5]。
第二次叛亂
1932年冬至1933年春,新疆因哈密暴動而陷入動盪。由馬占倉的回族武裝和鐵木爾領導的維吾爾武裝逼近阿克蘇,切斷喀什與迪化的聯繫。當地人不堪金樹仁的統治紛紛起義。1933年2月,喀什駐軍師長金樹智暴病身亡,金樹仁電令馬紹武為喀什區行政長兼任南疆剿匪司令。和田爆發穆罕默德·伊敏及賈尼卜·貝伊合流的叛亂,穆罕默德·伊敏建立和田伊斯蘭教國。馬紹武在喀什舊城握有千餘步騎兵,派金繩武率部前往鎮壓,無一人生還。又派團長楊慶明部在巴楚縣堵截鐵木爾和馬占倉的聯軍。大戰月余,傷亡慘重。馬紹武面臨兩線作戰,兵力緊缺。馬紹武派了兩位維族貴族到和田與叛亂武裝談判,同時向英國駐喀什總領事籲請援助,均無果。3月中旬,馬紹武在南疆僅控制局限於喀什的新舊城、巴楚和莎車而已。
背景
1933年元月,馬世明沿天山南麓西進,攻占焉耆,建立33師剿匪總司令部。向西攻打庫車、輪台、拜城、阿克蘇,逼近喀什。與馬占倉與庫車起義的鐵木爾組建回、維聯合軍。從鄯善到阿克蘇各縣陸續變成了馬仲英部下馬世明、馬占倉勢力範圍。從庫車到喀什各縣城的漢族人望風而逃,向西逃往喀什,求省軍保護。馬仲英也率部千餘人由酒泉出發第二次進攻新疆,攻占天山北麓木壘、奇台後向迪化推進,南北夾擊。
1933年夏季,喀什混戰不休,一是馬世明、馬占倉與庫車起義的鐵木爾回、維聯合軍隊,西進直指省軍。二是泛突厥主義由英國扶植以沙比提大毛拉穆罕默德. 依明等人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三是烏斯曼的柯爾克孜族叛軍。四是喀什行政長馬紹武的省軍。
過程
馬紹武既要南征和田,又要北御巴楚,兵力不足。他認為能以伊斯蘭教左右局勢,便以同教關係在阿圖什、烏恰徵集800餘名柯爾克孜族士兵,配給長槍400支、大炮2門,編成一團,並起用被囚禁的柯爾克孜族人、原明遙洛卡稽查烏斯曼為營長。馬紹武通過英國駐喀什總領事斡旋,與馬占倉接觸。烏斯曼暗中與進逼喀什的鐵木爾伯克聯絡,率柯爾克孜族士兵武裝叛亂,4月在蘇洪卡(位於喀什通往烏什的山中小路上)打死了團長陳德馨,並調轉槍口殺向馬紹武。柯爾克孜士兵手持槍械在天亮前趕到烏魯克卡提(今烏恰縣)設治局,圍住局衙;設治局長馬紹武出面了解情況。隊伍中有人叫喊,放黑槍。馬紹武馬上明白軍隊譁變,急忙帶幾個隨從騎馬繞山路,兩天後逃回喀什。
1933年5月2日,烏斯曼率先攻陷疏附縣城,將馬紹武全家及其親信士兵200餘人包圍在行政長公署院內。
馬世明、馬占倉執行馬仲英政策,寧可與地方官馬紹武協作,打擊泛突厥主義。曾與馬世明合作過的鐵木爾和烏斯曼都是地方豪強,烏斯曼自稱司令兼師長,鐵木爾稱指揮,他們都想做喀什的主人。烏斯曼進攻喀什,馬紹武堅持抵抗,向城內所有青壯年發放武器,5月2日,烏斯曼先攻陷疏附縣城(回城,今喀什市),將馬紹武全家及其親信士兵200餘人圍在行政長公署(今喀什行署)院內,5月4日,馬占倉占領了疏勒(漢城),保護漢族人,因此部份漢族難民試圖逃往疏勒,但走一批死一批,統統被說不清的部隊,說不請的人打死在途中七里撟下。
道台衙門高牆外每日早晚叛軍都在示威遊行。高呼:「烏斯曼帕夏,亞夏!亞夏!」(烏斯曼皇帝,萬歲!萬歲!)
馬紹武的回隊士兵奮力抵禦,行政長公署未被攻破,但馬紹武和這裡避難的官吏、家屬、商民,等於被軟禁。5月4日和6日,鐵木爾進入喀什,占據疏附(回城)後自封師長,給烏斯曼旅長職位;馬占倉部進駐疏勒(漢城)。馬占倉出於對馬紹武教長地位敬重,利用和鐵木爾的「盟軍」關係,與其反覆交涉,派出士兵300餘名駐紮在行政長公署附近,保護馬紹武。同時一再勸說鐵木爾制止烏斯曼對馬紹武的進攻,使馬紹武暫安。鐵木爾占據疏附,自封師長和總司令後,又任命吐魯番維吾爾族人尤努斯伯克(漢名郁文彬)為喀什行政長;任命瑪納斯回族人蘇金壽(維名木沙)為副行政長,此後,烏斯曼又多次向馬紹武發起攻擊,均因鐵木爾的反對和馬占倉的抵抗無果。後來,經馬占倉努力,鐵木爾終於允許馬紹武隨馬占倉駐疏附的士兵一起移駐疏勒。5月15日,馬紹武的行裝車馬及他以下的各級官吏、家屬、商民被嚴密搜查之後,得以放行,馬紹武與馬占倉合兵據守在疏勒(漢城)。
5月6日,奇台縣城被馬仲英攻下。馬紹武全家穿上了維吾爾服裝出逃。鐵木爾、烏斯曼、沙比提大毛拉互相爭權。8月初,烏斯曼與鐵木爾反目,率部離開疏附城退往明遙洛(今疏附縣木什鄉境內)。
參考文獻
-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241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231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 ^ Andre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 Sinkiang 1911-1949,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66.
- ^ Andre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 Sinkiang 1911-1949,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84-87.
- ^ Aichen Wu (吳靄宸): Turkistan tumult. Methuen: Methuen, 1940, p.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