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越山(1892年—1913年9月25日)廣東梅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1]

生平

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生。曾經入兩廣陸軍軍醫學堂,但因為宣傳革命而遭開除。旋赴廣東汕頭,出任《潮報》館編輯。因為宣傳革命,參加黃花崗起義,而遭通緝,乃到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並且在中國同盟會內任職,來往廣東香港間開展革命活動。1911年冬,參加光復梅縣。1912年1月,被任命為江西民政長,但未就任。[1]

1913年3月,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遇刺身亡後,孫中山為反袁世凱,在漢口設總機關「國民黨交通部」(分為軍事、文書、聯絡、總務、會計等組),派寧調元、熊越山等人到武漢協助策劃反袁起義,即「二次革命」。在漢口成立公民討賊團,該團在漢口發動軍隊,並且在襄陽宜昌、岳口、新堤設機關。6月23日晚,國民黨交通部下達命令,預定6月25日在武昌南湖集結之後攻打首義門,宣布獨立,相機北伐。在宜昌的公民討賊團也接到通知,約定6月25日晚一起舉義。但是黎元洪偵知起義消息,6月24日派兵查抄了《民國日報》,6月25日將被捕的起義聯絡員就地處決,6月26日會同漢口德租界巡捕破壞了起義機關,在漢口德租界日本人開辦的富貴館(寶貴旅館)拘留了寧調元、熊越山等人。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吳醒漢詹大悲季雨霖蔡濟民蔣翊武等分別逃往上海湖南[2][3]

1913年9月25日,寧調元、熊越山以「內亂罪」被處決於武昌抱冰堂[3]

參考文獻

  1. ^ 1.0 1.1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 前夜,宜昌城的1913,三峡晚报,2011-06-17. [201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3. ^ 3.0 3.1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