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柯迦罗

曇柯迦羅(生卒年不詳),(IAST:Dharma-kāla),又作、曇摩柯羅曇柯羅,中文意譯為「法時」,中天竺[註 1][1],佛教比丘。曇柯迦羅在曹魏時期來到中國,他在佛教東傳過程中,最大的貢獻是譯出《僧祇戒心》,為中國佛教戒律的萌芽打下基礎[2]

生平

曇柯迦羅出生於樂善好施的富有人家,幼時聰慧過人,讀書一遍,就能過目成誦、曉暢文義[3]。曇柯迦羅早年涉獵吠陀經典[4][5]及圖讖學說,對於五明的學問,有廣泛的學習和研究。加上優異的天賦,曾自負「天下文理,畢己心腹」[6]。二十五歲時,在僧坊中看到《法勝毘曇》,經再三閱讀,領略佛門智慧廣大,教理精深,因此捨棄世間名祿,發心出家為僧,廣學佛教大小乘經典及戒律。

曹魏時期,來到中國。於魏文帝黃初三年,游化在許、洛一帶。齊王曹芳的嘉平二年,於洛陽集合諸僧傳授戒律[7]這個時期,一方面,中國佛教道教仍然在進行對話;另一方面,佛教初傳,許多教典教理都還沒有深耕中土[8]。曇柯迦羅認為佛教律典文繁而雜,即便翻譯之後,也有難以實行的地方,所以僅譯出《僧祇戒心》,讓出家人作為日常修行的軌範。這是中國傳授「戒律」的開始[9]

《僧祇戒心》

就字面來看,這是一本關於佛教戒律、戒規的典籍。據《歷代三寶記》、《大唐內典錄》,皆稱本書為《僧祇戒本》[10],但在《高僧傳‧卷一》[11]、《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一》都記載為《僧祇戒心》[12],《開元釋教錄》則二種用法並存[13]

律典的內容,記載著每一條戒規的制定初機和詳細內容,較為繁長。相對而言,戒本的用途,在於簡單排列每一條戒規,方便僧侶讀誦遵行。在佛典裡頭,「心」有精要之義,如為普世所熟悉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髓精要。相對於律典的繁長,《僧祇戒心》的題名以「戒心」命名,即是取其簡扼、精要之義,這也是曇柯迦羅在翻譯戒本時,考量「以律部曲制,文言繁廣」的用意。

參考文獻

  • 南梁 慧皎 著,《高僧傳》[14]
  • 唐代 道宣 著,《大唐內典錄》[15]
  • 費長房 撰,《歷代三寶記》。
  • 曇噩 述,《新修科分六學僧傳》。
  • 民國 杜斗城 輯,《正史選輯(晉書、宋書、梁書、魏書、隋書、舊唐書、元史、明史)》。
  • 民國 沈善登 述,《報恩論》[16]
  • 曹仕邦 著,《僧祇律在華的譯出、弘揚與潛在影響—兼論五分律的譯出與流傳》,華岡佛學學報第七期,頁217-233。

注釋

  1. ^ 天竺是印度的古稱,中天竺即印度的中部。

參考來源

  1. ^ 丁福保.   中天竺. 维基文库 (中文). 
  2. ^ 《報恩論》卷2:「東土傳律。始於曇柯迦羅。」《(古今圖書集成)釋教部彙考》卷1:「明帝□□□年始徙宮西佛圖,作周閣百間。天竺沙門曇柯迦羅,始譯誡律。」
  3. ^ 《高僧傳》卷1:「迦羅幼而才悟,質像過人。讀書一覽,皆文義通暢。」、《古今譯經圖紀》卷1:「幼而才敏,質像璝瑋。尋讀一覽,文義悉通。」、《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卷3:「家世富有。喜營福。有才辨。讀書過目成誦。」
  4. ^ 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四部根本聖典。又作四韋陀、四圍陀。雅利安族初住於印度西北境時,崇拜日月風雲、水火山川等自然現象,相信有神靈而對之祈禱現世幸福。所崇拜的神靈,從自然物的當體開始,漸相信其具有道德的性質,能司賞罰與奪。因而,逐漸產生贊頌神靈及祈禱祭祀等詩歌,經匯集成四部寶典,即四吠陀。
  5. ^ 四吠陀
  6. ^ 《高僧傳》卷1:「善學四圍陀論,風雲星宿、圖讖運變,莫不該綜。自言:『天下文理,畢己心腹』。」
  7. ^ 《古今譯經圖紀》卷1:「文帝黃初三年,歲次壬寅遊化許洛。覩魏境僧眾全無律範,遂以齊王芳嘉平二年歲次庚午,於洛陽,更集梵僧,以羯磨受戒。」
  8. ^ 《新修科分六學僧傳》卷3:「中夏比丘特剪髮而已。齋懺事,如祠祀狀。律儀之說,曾莫聞也。」
  9. ^ 《高僧傳》卷1:「以魏嘉平中,來至洛陽。于時魏境雖有佛法而道風訛替,亦有眾僧未稟歸戒。正以剪落殊俗耳,設復齋懺事法祠祀。迦羅既至大行佛法。時有諸僧,共請迦羅譯出戒律。迦羅以律部曲制,文言繁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乃譯出僧祇戒心,止備朝夕。更請梵僧,立羯磨法受戒。中夏戒律始自于此。」《古今圖書集成選輯(下)》卷125:「迦羅以律部曲制,文言繁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乃譯出僧祇戒心。」
  10. ^ 《歷代三寶紀》‧卷五:「魏僧祇戒本一卷」、《大唐內典錄》‧卷二:「右戒本一卷。……以嘉平年於白馬寺出此戒本一卷。且備朝夕。中夏戒法始自此焉。」
  11. ^ 《高僧傳》卷一:「迦羅以律部曲制,文言繁廣,佛教未昌,必不承用,乃譯出僧祇戒心。」
  12.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1》:「自漢明夜夢之始,迦竺傳法已來,草創鎡基,未遑具體。眾分道俗,無受歸戒。年過二百,至魏齊帝嘉平年中,有天竺沙門曇摩迦羅,魏言法時。出僧祇戒心,方立大僧羯磨受戒。」
  13. ^ 《開元釋教錄》卷1:「以齊王芳嘉平二年庚午,於洛陽白馬寺出僧祇戒心。」並存《僧祇戒本》之書目。
  14. ^ 釋慧皎.   《高僧傳》. 维基文库 (中文). 
  15. ^ 丁福保.   大唐內典錄. 维基文库 (中文). 
  16. ^ 佛子天空藏經閣-報恩論. [201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