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之戰
東興之戰[1],又稱東關之役[2],是發生于魏少帝嘉平四年、吳少帝建興元年(252年)十一月曹魏征伐东吴的战争。魏出動7萬大軍,兵分三路,向東吳的東西兩個方向進擊。東吳以太傅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殲滅魏軍數萬。
東興之戰 | |||||||
---|---|---|---|---|---|---|---|
三国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東吳 | 曹魏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吴国諸葛恪 丁奉 呂據 留贊 唐咨 |
魏国司馬師 魏国諸葛誕 毌丘儉 王昶 胡遵 司馬昭(監軍) | ||||||
兵力 | |||||||
4萬3千 | 7萬 | ||||||
伤亡与损失 | |||||||
? | 數萬 |
背景
孫權令作濡須塢,又於東興(今安徽含山西南)濡須水上築建堤坝,派遣重兵防守,以防曹魏進犯。
建興元年(252年)5月,孫權病逝,十岁的幼子孙亮继位,人心不稳。曹魏大將軍司馬師欲乘機攻吳,東吳大將軍諸葛恪命人修筑大堤,在兩山之間築城兩座,令將軍全端顧守西城(西關),都尉留略堅守東城(東關),以防魏軍襲擊江東。
过程
十一月,司馬師下令王昶等三路兵马袭击吴国。十二月,發兵攻打南郡(今湖北省荊州市)、武昌(今鄂州市),命令安東將軍司馬昭為監軍。征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率步騎七萬攻東興,欲毀壞大堤。諸葛誕提議三路進軍伐吳,由王昶、毌丘儉為誘敵各攻打南郡、武昌,諸葛誕與胡遵為主力,率兵七萬架浮橋进攻東興。
東吳軍情告急,甲寅日(253年2月4日)諸葛恪親自率領四萬援軍到東興[3]。並且命冠軍將軍丁奉、破擄將軍呂據、殿中將軍留贊等作前鋒,並且由領軍督尉唐諮作支援,攀山西進以趁機突襲魏軍,但是因为山路狹窄而緩慢前進。東吳大將丁奉親率三千人精兵趕往,下山后改坐舟楫順水而下,兩日到達東興,佔據徐塘,与魏军对峙。
结果
当时漫天飘雪,十分寒冷,魏将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毫無戒備,魏軍大寨防守鬆散。丁奉见魏军前部兵力稀少,就对手下人说:“求取封侯赏爵,正在今天。”于是率领三千人精兵,以人馬輕裝突襲魏軍營壘。让士兵们都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只戴着头盔拿着刀和盾牌,裸身爬上堤堰。魏兵看见他们,都大笑不止,而不立即整兵对敌。等到吴兵爬上之后,立即击鼓呐喊,袭击攻破魏军前部营垒。
魏军見狀,便惊恐万分,四散奔逃,争相抢渡浮桥,由于浮桥毁坏断裂而掉入水中,互相践踏着逃跑,落水及互相踐踏的死者有数萬人。魏军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人都淹死在水中。呂據、留贊也率兵即時趕到,一起围剿溃逃的魏军。
韩综是吴国的叛将,孙权常常痛恨得咬牙切齿,诸葛恪命人送回韩综的首级以祭告大帝庙。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都数以千计,资材器物堆积如山。魏軍毌丘儉、王昶見東興兵敗也燒營溃逃,吳將唐咨搜出大批魏軍來不及帶走而留下的糧草和兵器,吴军大獲全勝凯旋。
禮制
后果
司马昭因兵败泄愤杀死司马王仪[7],自己也因败军之罪被削去新城乡侯爵位。
诸葛恪因功封阳都侯,加扬、荆州二州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因战胜而骄傲,随即联络蜀汉发起北伐,在合肥新城一战中不克而还,失去民心,最终為孫峻政變所害。
時下引用
此戰在光榮遊戲《真·三國無雙6》開始為晉傳關卡。
參考資料
- ^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
- ^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十二月,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衆軍於東關
- ^ 《資治通鑒·卷七十五·魏紀七》:甲寅,吳太傅恪將兵四萬
- ^ 《晋书·晉書·禮志中》:於是有司奏曰:「案如眾議……參議可如前詔嶠受拜,重告以中丞司徒,諸如嶠比者,依東關故事辛未令書之制。」
- ^ 《宋书·鄭鮮之傳》:文皇帝以東關之役,屍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廢婚宦。明此,孝子已不自同於人倫,有識已審其可否矣。若其不爾,居宗輔物者,但當即聖人之教,何所復明制於其間哉!及至永嘉大亂之後,王敦復申東關之制於中興,原此是為國之大計,非謂訓範人倫,盡於此也。
- ^ 《陈书·儒林傳·沈洙》:但魏氏東關之役,既失亡屍柩,葬禮無期,議以為禮無終身之喪,故制使除服。
- ^ 《三國志·魏書·王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