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神將

臺灣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
(重定向自五營元帥

五營將軍,或稱五營神將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等,簡稱五營,在村落的東西南北方位建立祭祀護法神的小祠,以作為保護境或村莊

南天府五營神將(新北市鶯歌區

淵源

 
五營元帥令牌

五營信仰是道教以至於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結構,其創作模式一以傳統帝王君主制政體為範本, 自有一套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神政體系。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庄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乩童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部署 

2007年陳桂蘭《臺灣民宅的辟邪物》提及五營神將名字為「張蕭劉連李」,分別是東營營長張基清,南營營長蕭其明、西營營長劉武秀、北營營長連忠宮、中營元帥李哪吒

 
白沙坑文德宮五營樓

五營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即是在五個方位布署的營陣,其設置有大有小、有廣有近。大者、廣者有以鄉間村落為單位,於村頭村尾之五方各設置一營;其次以宮廟為單位,在宮廟五方各設置一營;小者、近者為集中設置一處代表五營,於廟埕建有五營厝,也有在部份宮廟壇上安置五營旗。

新營車站為全台灣唯一設有五營的車站[1]

東營大將軍廟是全臺灣最大的營頭[2]

型態

台灣的五營最常以五營斗的形式呈現,內置青、紅、黑、白、黃五支子象徵五營,並設有五營將領之人偶造像,中置令牌代表主神。簡單的為一棟紅色方形帶屋簷的1.2~1.6公尺高房子。較大的會帶有裝飾物,或擺設桌椅茶水,甚至接電裝上神明燈。也有單純使用神位神圖咒、令牌、小神像、木偶頭像等作為象徵的。

  • 令牌: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繪蟒龍圖或套上龍圖繡套,上書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斗座之中央。
  • 五營旗:亦稱五方旗、五色旗或營首旗,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三角旗幟,各旗皆載明該營的元帥之稱號、士兵與戰馬數目,通常依方位插於斗座四方。
  • 五營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是人首鍼身,也有著布袋戲裝。其配置各廟不一,有四種齊備者,亦有兩種或三種安奉者,亦有單一種安奉者。[3]
  • 內外營:以臺灣民俗信仰而言,五營的構成又分為兩部分:內營神兵神將為正神之進衛軍的概念;外營則是以該廟之方圓為範圍,設置於村莊的五個方位地點。
外五營主神 內五營主神 方位 代表色 代表神獸
張元帥 溫元帥 東營 青色 青龍
蕭元帥 康元帥 南營 紅色 朱雀
劉元帥 馬元帥 西營 白色 白虎
連元帥 趙元帥 北營 黑色 玄武(龜蛇)
李哪吒 李元帥 中營、中壇 黃色 麒麟
註:以上為台灣五營常見布置,但隨著地方不同,五營可能會有其他細節的差異。[4]

圖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曾鴻儒、楊金城. 新營火車站區 竟有5座廟. 《自由時報》. 2009-04-05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2. ^ 林宜樟. 全國最大東營將軍廟信徒愛戴 順天宮主神曾醋勁大發. 自由時報. 2019-12-11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中文(臺灣)). 
  3. ^ 五營將帥聖紀.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4. ^ 〈五營〉.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中文(臺灣)). 
  • 黃文博《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