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
易经卦象
重卦(別卦)
-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稱為一個單卦。六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六爻由下而上解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
“ | 先畫八卦於內,後畫八卦於外,以旋相加,而為六十四卦。 | ” |
——南宋朱熹 |
北宋邵雍依易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1]等敘述繪製八卦圖(後人或稱伏羲先天八卦圖),並衍生六十四卦圖(後人或稱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圖)。
亦有一個說法為伏羲氏所創先劃出三畫的爻出來再推出「乾」、「坤」、「震」、「離」、「巽」、「坎」、「艮」、「兌」的八卦。但亦有學者指出歷史資料顯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現時便已經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後人的詮釋。
☷ | ☶ | ☵ | ☴ | ☳ | ☲ | ☱ | ☰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離 | 兌 | 乾 |
四象 | 太陰 | 少陽 | 少陰 | 太陽 | ||||
兩儀 | 陰 | 陽 | ||||||
太極 | 太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十四卦 | 坤 | 剝 | 比 | 觀 | 豫 | 晉 | 萃 | 否 | 謙 | 艮 | 蹇 | 漸 | 小過 | 旅 | 咸 | 遯 | 師 | 蒙 | 坎 | 渙 | 解 | 未濟 | 困 | 訟 | 升 | 蠱 | 井 | 巽 | 恆 | 鼎 | 大過 | 姤 | 復 | 頤 | 屯 | 益 | 震 | 噬嗑 | 隨 | 无妄 | 明夷 | 賁 | 既濟 | 家人 | 豐 | 離 | 革 | 同人 | 臨 | 損 | 節 | 中孚 | 歸妹 | 睽 | 兌 | 履 | 泰 | 大畜 | 需 | 小畜 | 大壯 | 大有 | 夬 | 乾 |
三十二 | ||||||||||||||||||||||||||||||||||||||||||||||||||||||||||||||||
十六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離 | 兌 | 乾 | ||||||||||||||||||||||||||||||||||||||||||||||||||||||||
四象 | 太陰 | 少陽 | 少陰 | 太陽 | ||||||||||||||||||||||||||||||||||||||||||||||||||||||||||||
兩儀 | 陰 | 陽 | ||||||||||||||||||||||||||||||||||||||||||||||||||||||||||||||
太極 | 太極 |
方圓四分四層圖
- 六十四卦方圖
-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圖,《宋元學案》稱為“方圖四分四層圖”:把六十四卦圓圖,依演化順序分成八等分,由坤卦起依次排列,形成一個八乘八的方陣。
坤(地) | 艮(山) | 坎(水) | 巽(風) | 震(雷) | 離(火) | 兌(泽) | 乾(天) | ← 上卦 ↓ 下卦 |
2. 坤為地 | 23. 山地剝 | 8. 水地比 | 20. 風地觀 | 16. 雷地豫 | 35. 火地晉 | 45. 泽地萃 | 12. 天地否 | 坤(地) |
15. 地山謙 | 52. 艮為山 | 39. 水山蹇 | 53. 風山漸 | 62. 雷山小過 | 56. 火山旅 | 31. 泽山咸 | 33. 天山遯 | 艮(山) |
7. 地水師 | 4. 山水蒙 | 29. 坎為水 | 59. 風水渙 | 40. 雷水解 | 64. 火水未濟 | 47. 泽水困 | 6. 天水訟 | 坎(水) |
46. 地風升 | 18. 山風蠱 | 48. 水風井 | 57. 巽為風 | 32. 雷風恆 | 50. 火風鼎 | 28. 泽風大過 | 44. 天風姤 | 巽(風) |
24. 地雷復 | 27. 山雷頤 | 3. 水雷屯 | 42. 風雷益 | 51. 震為雷 | 21. 火雷噬嗑 | 17. 泽雷隨 | 25. 天雷无妄 | 震(雷) |
36. 地火明夷 | 22. 山火賁 | 63. 水火既濟 | 37. 風火家人 | 55. 雷火豐 | 30. 離為火 | 49. 泽火革 | 13. 天火同人 | 離(火) |
19. 地泽臨 | 41. 山泽損 | 60. 水泽節 | 61. 風泽中孚 | 54. 雷泽歸妹 | 38. 火泽睽 | 58. 兌為泽 | 10. 天泽履 | 兌(泽) |
11. 地天泰 | 26. 山天大畜 | 5. 水天需 | 9. 風天小畜 | 34. 雷天大壯 | 14. 火天大有 | 43. 泽天夬 | 1. 乾為天 | 乾(天) |
- 方圖圖形對稱
- 以方圖的中心為基點,恰好是一個對稱圖形,也就是相對位置上,兩卦的陰陽剛好相反(錯卦)。
- 方圖內外四層
- 最內層為“巽、恆、益、震”4個卦
- 圍繞在外有12個卦(坎、渙、解、未濟、井、鼎、屯、噬嗑、既濟、家人、豐、離)
- 又外一層為20個卦(艮、蹇、漸、小過、旅、咸、蒙、困、蠱、大過、頤、隨、賁、革、損、節、中孚、歸妹、睽、兌)
- 最外層有28個卦(坤、剝、比、觀、豫、晉、萃、否、謙、遯、師、訟、升、姤、復、无妄、明夷、同人、臨、履、泰、大畜、需、小畜、大壯、大有、夬、乾卦)
- 設 a 為總數, 則 a/4 +1 為單邊數目, 則要圍起此圖形則要 4*(單邊數目)+4 = 4*(a/4 +1)+4=(a+4)+4=a+8
- 故“4、12、20、28”為等差数列。
- 方圖八純卦連成一線
- 由右下角往左上方,分別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純卦。
- 六十四卦圓圖
- 邵雍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圖為本,作《皇極經世》所適用的象數法則,大至元、會、運、世,小至年、月、日、時[2],推演天道的消長與人事(朝代國運)的治亂興廢。(詳見後方「易數與曆法配合」之說明)
易數與曆法配合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易緯稽覽圖_(四庫全書本)
邵雍“卦氣”圖——用易卦來對應節氣
| |||||||||||||||||||||||||||||||||||||||||||||||||||||||||||||||||||||||||||
---|---|---|---|---|---|---|---|---|---|---|---|---|---|---|---|---|---|---|---|---|---|---|---|---|---|---|---|---|---|---|---|---|---|---|---|---|---|---|---|---|---|---|---|---|---|---|---|---|---|---|---|---|---|---|---|---|---|---|---|---|---|---|---|---|---|---|---|---|---|---|---|---|---|---|---|
60個卦對應24節氣,分別為:[3]
|
- 每卦主6日7分
- 若以一年共365又¼日計算。
- 六十四卦中扣除“乾、坤、坎、離”四正卦,還有60個卦,每卦有6爻,每爻主一日,共計360日。
- 每日分成80分(每分約當於18分鐘),換算5又¼日,共420分。以60個卦除420,每卦又得7分。
- 因此每卦主6日7分(約當6日又2小時6分鐘)[4]
- 先假設以“乾、坤、坎、離”四正卦,分別對應節氣的“夏至、冬至、秋分、春分”(二至、二分),
- 但實際四正卦跳過不用,以復卦(代替原先的坤卦)對應冬至的開始。[5]
“ |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姼,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 ” |
——北宋邵雍,《伊川擊壤集》 |
易數與二元運算(二進制)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莱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後來演進成布爾代數。
周易後天六十四卦
《易傳》〈序卦傳〉[6]用以描述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 |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
” |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易經中卦的順序依序為:(將每一個卦由上而下看成二進位的數字(陽爻=1,陰爻=0),例如「火雷噬嗑」卦就是1010012 = 4110)
八宮六十四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京氏易傳 (四庫全書本)
京房易;京氏易;八宮卦
- 八宮卦象次序表
本宮卦 本體卦[000000] |
一世 初爻變[000001] |
二世 第二爻變[000011] |
三世 第三爻變[000111] |
四世 第四爻變[001111] |
五世 第五爻變[011111] |
遊魂卦 遊魂卦[010111] |
歸魂卦 歸魂卦[010000] | |
---|---|---|---|---|---|---|---|---|
外卦與內卦的互斥或(XOR)運算 | 000 | 001 | 011 | 111 | 110 | 100 | 101 | 010 |
乾宮[111] | 1. 乾為天[111111] | 44. 天風姤 | 33. 天山遯 | 12. 天地否 | 20. 風地觀 | 23. 山地剝 | 35. 火地晉 | 14. 火天大有 |
震宮[001] | 51. 震為雷[001001] | 16. 雷地豫 | 40. 雷水解 | 32. 雷風恆 | 46. 地風升 | 48. 水風井 | 28. 澤風大過 | 17. 澤雷隨 |
坎宮[010] | 29. 坎為水[010010] | 60. 水澤節 | 3. 水雷屯 | 63. 水火既濟 | 49. 澤火革 | 55. 雷火豐 | 36. 地火明夷 | 7. 地水師 |
艮宮[100] | 52. 艮為山[100100] | 22. 山火賁 | 26. 山天大畜 | 41. 山澤損 | 38. 火澤睽 | 10. 天澤履 | 61. 風澤中孚 | 53. 風山漸 |
坤宮[000] | 2. 坤為地[000000] | 24. 地雷復 | 19. 地澤臨 | 11. 地天泰 | 34. 雷天大壯 | 43. 澤天夬 | 5. 水天需 | 8. 水地比 |
巽宮[110] | 57. 巽為風[110110] | 9. 風天小畜 | 37. 風火家人 | 42. 風雷益 | 25. 天雷无妄 | 21. 火雷噬嗑 | 27. 山雷頤 | 18. 山風蠱 |
離宮[101] | 30. 離為火[101101] | 56. 火山旅 | 50. 火風鼎 | 64. 火水未濟 | 4. 山水蒙 | 59. 風水渙 | 6. 天水訟 | 13. 天火同人 |
兌宮[011] | 58. 兌為澤[011011] | 47. 澤水困 | 45. 澤地萃 | 31. 澤山咸 | 39. 水山蹇 | 15. 地山謙 | 62. 雷山小過 | 54. 雷澤歸妹 |
- 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
- 本體卦[7]
- 初爻變:內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 第二爻變:內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 第三爻變:內卦方面,山地、天澤、雷火、風水對調。
- 第四爻變: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 第五爻變:外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 第四爻變回原爻(遊魂卦):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 內卦變回本體卦(歸魂卦):内卦方面,天地、山澤、火水、風雷對調。
Unicode編碼
易經六十四卦符號 Yijing Hexagram Symbol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4D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釋
|
參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易经六十四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八)卦有何用(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十四)卦的象数理(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易經以爻變為基礎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