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23°15′32″N 120°06′28″E / 23.258881°N 120.107641°E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 |
---|---|
瀨東場 | |
位置 | 臺灣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井仔腳 |
建成时间 | 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1] |
官方名称 |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鹽田 |
詳細登錄資料 |
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臺灣話:Tsénn-á-kha)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於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8月24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是屬於北門鹽場的鹽田。該鹽田在清朝是稱為「瀨東場」,不過已經是第三代的鹽場[2],其在2000年廢曬時有182年歷史,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鹽田[1]。原本該鹽田已隨著北門鹽場廢曬而閒置,但後來為了觀光而重新復曬。
沿革
井仔腳鹽田在清代稱為瀨東場,最初位置是在鳳山縣鳳山庄大林蒲(臺灣話:Tuā-nâ-pôo,今高雄市小港區),後來在嘉慶五年(1800年)毀於洪水而遷到今臺南市佳里區龍安里的外渡頭[2]。後來因為鹽場又毀於水災,所以第二代賴東場的李、王、張三姓共140位鹽民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來到井仔腳開闢了第三代瀨東場[3]。
進入日治時期後,井仔腳鹽田在大正八年(1919年)12月被臺灣製鹽株式會社收購,戰後則成為臺灣製鹽總廠北門鹽場的一部分,繼續產曬到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才停止產鹽[3][1]。
鹽田轉型
井仔腳鹽田停止產鹽後曾經荒廢一段時間,而後鹽友關懷協會與鹽光基金會配合臺南縣政府(2010年縣市合併後為臺南市政府)進行鹽田復育,2003年恢復晒鹽[4]。此外2006年進行舊埕鹽田及周邊景觀工程的整建,主要目的是以鹽業教育解說為主[4]。之後在2012年由皇尚企業經營管理,主要提供的服務為晒鹽體驗、導覽解說與文創產業販售[4]。2013年12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對於管理範圍內的井仔腳鹽田進行各種整體規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