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

(重定向自吳子兵法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1]提出以治為勝,賞罰嚴明,主張在軍隊實行“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主張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士卒掌握各種作戰本領,提高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強調“簡募良材”,根據士卒體力、技能等條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編組,實現軍隊的優化組合。要求統軍將領“總文武”、“兼剛柔”,具備理、備、果、戒、約的“五慎”條件,掌握氣機、地機、事機、力機四個關鍵的因素。提出“審敵虛實而趨其危”,主張先弄清敵人的虛實,選擇有利時機進攻,以奪取勝利。

吴子
全名:《吴子
其他名称《吴子兵法》
《吴起兵法》
作者相传为战国卫国吴起所作
类型兵书
系列武经七书
语言文言文
文字:中文
版本宋代的《武经七书》本。

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四库全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所收。
成书年代战国
發行信息
保存状态篇数:六篇
出版地點中國

题解

《吴子》相传为战国卫国吴起所作。現存《吴子》分上下兩卷,每卷三篇,共六篇[2]:44。不過,在後漢班固所編寫之《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圖書總目錄)裡,有「吳起四十八篇」說法,可見原來篇數相當多[2]:44。究竟是因為散佚而剩下六篇,還是經過再編而濃縮,個中情形不同[2]:44。總之,現今所能讀到只是六篇[2]:44以来,许多学者怀疑此书是西汉六朝时人的伪託之作[3]。现在一般认为是经后人整理的吴起的军事思想的记录。

评价

《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孫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4]《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後又一部體係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戰國末年,據說「每家藏有孫吳書」(《韓非子》)。[2]:44後世將孫吳並稱,宋代將《吳子》列入《武經七書》,無疑是公允。

版本

  • 宋代的《武经七书》本。
  • 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 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
  • 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 清《四库全书》本。
  •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
  •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所收。

体例

今本《吴子》六篇。

  1. 图国第一,是做為解說戰爭大前提及匡正國政之必要,分析在不同戰爭中應有不同用兵原則。[2]:44
  2. 料敌第二,有冷靜敵情分析,說明有關魏國國情及應有對策,並強調可勝不可勝判斷端在自身。[2]:44
  3. 治兵第三,談到統率軍隊原則,以創造使士兵能安心放手加入戰鬥之各種易戰條件,為最上策。[2]:44
  4. 论将第四,說明一位將軍應有資格與要件,以及對敵將能力之分辨方法及其對應方法等。[2]:44
  5. 应变第五,說明在戰場上各種臨機應變措施。[2]:44
  6. 励士第六,談到如何鼓舞士氣,不同於其他篇,採用故事形式,饒有趣味。[2]:44

參考文獻

  1. ^ 腾讯网- 《吴子兵法》“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谋略与运筹技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劉君祖、洪鯤:《孫子韓非》,台北:故鄉出版社,1985年
  3. ^ 清代姚鼐以《吴子兵法》中有“笳笛”二字,认为这是魏晋以后才有的,从而断定《吴子》为伪作。
  4. ^ 韩非子·五蠹》说:“境内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


武经七书
孫子 | 吴子 | 司马法 | 六韬 | 尉缭子 | 三略 |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