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

大倫敦政府的行政首長
(重定向自大倫敦市長

倫敦市長(英語:Mayor of London)是大倫敦政府的行政長官,設立於2000年,並由大倫敦的居民直接選舉產生。該職位有時候會與倫敦市的行政長官——伦敦城市长Lord Mayor of London),一個古老而當今实际职权相对狭小的職位——有所混淆;因此在英語環境中,有時會以「London Mayor」稱之。

倫敦市長
現任
簡世德

自2016年5月9日 (2016-05-09)
任命者大倫敦全體公民
任期4年,無連任限制
首任肯·李文斯頓
设立2000年5月4日 (2000-05-04)
副職倫敦法定副市長英语Deputy Mayor of London
喬安·麥卡特尼 AM
薪资£136,677/年
网站www.london.gov.uk

倫敦市長是整個英國大倫敦的最高行政首長,管轄區域的人口超過750萬,負責大倫敦地區各自治市之間的統籌性行政。相比之下,倫敦市只是大倫敦市中心的一部分,人口少於1萬人,實際職責類似自治市等級的地方政府,仅在名义上维持独立于大伦敦的级行政区地位。

沿革

大倫敦的公共事務本來是民選的大倫敦委員會英语Greater London Council負責。1981年,工黨肯·利文斯通當選大倫敦委員會委員長,任內推行左派政策導致開支龐大,因而激怒了時任的保守黨首相戴卓爾夫人導致大倫敦委員會被廢除。其後大倫敦委員會的職能被分散至倫敦各個自治市及英國中央政府的其他機構。1997年,工黨贏得英國大選,為了推進重新設立大倫敦政府的計劃,英國政府於1998年在大倫敦地區舉行公投,表決是否成立大倫敦政府,結果獲得通過。其後國會於1999年通過相關法案,當中包括設立由大倫敦居民選舉的大倫敦市長一職以及大倫敦議會

角色

倫敦市長的職務是負責就倫敦地區的政府職能作制訂策略和預算。市長的計劃建議受倫敦議會(London Assembly)的審查,由大倫敦管理局執行。其責任包括交通警務消防災難應對文化政策和經濟發展

權力

英國政府社區及地方政府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于2006年7月13日宣佈提高倫敦市長權力的最後方案,包括提升市長在倫敦城市規划裡的角色,和額外的權力來處理一系列的事務,包括廢物處理文化體育政策、氣候變化及委任功能機構理事會成員的權力。

選舉

 
倫敦市長位于泰晤士河市政廳的辦公樓,鄰近倫敦塔橋

倫敦市長的職位於1998年大倫敦政府公投通過後建立,任期固定為4年,並於2000年5月舉行首次選舉。目前,市長選舉採用相對多數選舉制,而2024年前是使用排序複選制

2000

2000年倫敦市長選舉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 最終結果 % 當選
獨立 簡·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
667,877 39.0 178,809 12.6 776,427 57.9  
保守黨 史提芬·諾禮士
Steven Norris
464,434 27.1 188,041 13.2 564,137
工黨 法蘭克·多臣
Frank Dobson
223,884 13.1 228,095 16.0 N/A
自由民主黨 卡素珊
Susan Kramer
203,452 11.9 404,815 28.5 N/A
基督教人民聯盟 紀杜牧
Ram Gidoomal
42,060 2.4 56,489 4.0 N/A
英格蘭和威爾斯綠黨 戴倫·莊遜
Darren Johnson
38,121 2.2 192,764 13.6 N/A
英國國家黨 米高·紐蘭
Michael Newland
33,569 2.0 45,337 3.2 N/A
英國獨立黨 戴確尼
Damian Hockney
16,324 1.0 43,672 3.1 N/A
PRO-MaSS 謝菲·本-彌敦
Geoffrey Ben-Nathan
9,956 0.6 23,021 1.6 N/A
獨立 愛思韻·塔娜
Ashwin Tanna
9,015 0.5 41,766 2.9 N/A
自然法則黨 祁謝菲
Geoffrey Clements
5,470 0.3 18,185 1.3 N/A

2004

2004年倫敦市長選舉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最終結果 當選
工黨 簡·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
685,548 36.8 142,842 828,390  
保守黨 史提芬·諾禮士
Steven Norris
542,423 29.1 124,757 667,180
自由民主黨 西門·休斯
Simon Hughes
284,647 15.3 N/A N/A
英國獨立黨 凱利·馬隆尼
Kellie Maloney
115,666 6.2 N/A N/A
尊重黨 玲西·日耳曼
Lindsey German
61,731 3.3 N/A N/A
英國國家黨 茱莉安·雷普特
Julian Leppert
58,407 3.1 N/A N/A
英格蘭和威爾斯綠黨 戴倫·莊遜
Darren Johnson
57,332 3.1 N/A N/A
基督教人民联盟 紀杜牧
Ram Gidoomal
31,698 2.2 N/A N/A
IWCA 羅娜·列德
Lorna Reid
9,452 0.5 N/A N/A
獨立 譚美·納加利根
Tammy Nagalingam
6,692 0.4 N/A N/A

2008

2008年倫敦市長選舉 [1]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最終結果  首選得票  次選得票 
保守黨 鮑里斯·強森
Boris Johnson
1,043,761 43.2% 124,977 1,168,738
工黨 簡·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
893,887 37.0% 134,089 1,027,976
自由民主黨 布萊恩·佩迪克
Brian Paddick
235,585 9.8%
英格兰和威尔士绿党 席安·貝利
Siân Berry
77,347 3.2%
英國國家黨 理查·邦布魯克
Richard Barnbrook
69,710 3.2%
基督教人民聯盟 亞倫·克雷格
Alan Craig
39,249 1.6%
英国独立党 傑拉德·巴通
Gerard Batten
22,422 1.2%
尊重黨 玲西·日耳曼
Lindsey German
16,796 0.7%
英格蘭民主黨 麥特·歐康納
Matt O'Connor
10,695 0.4%
無黨籍 溫士頓·麥肯西
Winston McKenzie
5,389 0.2%
保守黨工黨 贏得

2012

2012年倫敦市長選舉 [2]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最終結果  首選得票  次選得票 
保守黨 鮑里斯·強森
Boris Johnson
971,931 44.0% 82,880 1,054,811
工黨 簡·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
889,918 40.3% 102,355 992,273
英格兰和威尔士绿党 珍妮·瓊斯
Jenny Jones
98,913 4.5%
自由民主黨 布萊恩·佩迪克
Brian Paddick
91,774 4.2%
無黨籍 休翰·貝妮塔
Siobhan Benita
83,914 3.8%
英国独立党 勞倫斯·偉柏
Lawrence Webb
43,274 2.0%
英國國家黨 卡洛斯·柯第及利亞
Carlos Cortiglia
28,751 1.3%
保守黨 續任

2016

2016年倫敦市長選舉 [3]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最終結果  首選得票  次選得票 


工黨 簡世德
Sadiq Khan
1,148,716 44.2% 161,427 1,310,143
保守黨 撒迦利亞·歌斯密
Zac Goldsmith
909,755 35.0% 84,859 994,614
英格兰和威尔士绿党 席安·貝利
Siân Berry
150,673 5.8%
自由民主黨 卡洛琳·佩吉翁
Caroline Pidgeon
120,005 4.6%
英国独立党 彼得·惠特
Peter Whittle
94,373 3.6%
Women's Equality 蘇菲·沃克
Sophie Walker
53,055 2.0%
尊重黨 喬治·加洛威
George Galloway
37,007 1.4%
英國第一 保羅·高汀
Paul Golding
31,372 1.2%
CISTA 李·哈里斯
Lee Harris
20,537 0.8%
英國國家黨 大衛·法尼斯
David Furness
13,325 0.5%
無黨籍 普林斯·賽琳司基
Prince Zylinski
13,202 0.5%
One Love 安基特·洛芙
Ankit Love
4,941 0.2%
工黨保守黨 贏得

2021

2021年倫敦市長選舉
所屬政黨 候選人 首選得票 % 次選得票 最終結果  首選得票  次選得票 
工黨 簡世德 1,013,721 40.0% 192,313 1,206,034
保守黨 肖恩·貝利 893,051 35.3% 84,550 977,601
英格兰和威尔士绿党 辛·貝里 197,976 7.8%
自由民主黨 路易莎·普羅特 111,716 4.4%
无党籍 Niko Omilana 49,628 2.0%
Women's Equality 曼度·里德 21,182 0.8%
英国独立党 彼得·甘蒙斯 14,393 0.6%
无党籍 法拉·倫敦 11,869 0.5%
无党籍 尼姆斯·邦吉 9,682 0.4%
无党籍 Max Fosh 6,309 0.2%
工黨 續任

2024

2024年倫敦市長選舉選舉結果
政党 候选人 票数 % ±
工黨 簡世德 1,088,225 43.8 +3.8
保守黨 蘇珊·霍爾英语Susan Hall 812,397 32.7 -2.6
自由民主黨 Rob Blackie 145,184 5.8 +1.4
英格兰和威尔士绿党 蘇怡·嘉碧英语Zoë Garbett 145,114 5.8 −2.0
改革黨 Howard Cox 78,865 3.1
獨立 Natalie Campbell英语Natalie Campbell 47,815 1.9
社會民主黨英语Social Democratic Party (UK, 1990–present) Amy Gallagher英语Amy Gallagher 34,449 1.4 +1.1
動物福利黨英语Animal Welfare Party Femy Amin 29,280 1.2
獨立 Andreas Michli 26,121 1.1
獨立 Tarun Ghulati 24,702 1.0
獨立 Count Binface英语Count Binface 24,260 1.0 0.0
英國優先黨英语Britain First Nick Scanlon 20,519 0.8
倫敦真實黨 Brian Rose英语Brian Rose (podcaster) 7,501 0.3 −0.9
多数票 276,008 11.1
總有效票數 2,484,432 99.55
無效票 11,127 0.4
投票率 2,495,559 40.5 -1.5
登記選民人數 6,162,428

歷任市長

政黨色彩圖例
  工黨
# 姓名 肖像 任期 當選年 所屬政黨 前職
1 肯·利文斯通
Ken Livingstone
  2000年5月4日 2008年5月4日 2000 無黨籍[註 1] 切斯特·比替癌症研究中心 技術員
倫敦議會議長
國會議員(東布蘭特選區)
2004 工黨
2 鲍里斯·约翰逊
Boris Johnson
  2008年5月4日 2016年5月8日 2008
2012
保守黨 實習員工:禾夫咸頓特快星辰報、泰晤士報
作家: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
專欄:旁觀者GQ
編輯:旁觀者
國會議員(亨利昂泰晤士選區)
3 薩迪克·汗
Sadiq Khan
  2016年5月9日 現任 2016
2021
2024
工黨 人權律師
國會議員(圖丁選區)(2005年-2016年)
閣外運輸大臣 (2009–2010)
影子閣外法務大臣 (2010–2015)

政策措施

倫敦首位市長肯·利文斯通推行的措施包括引入倫敦交通擁擠費,向在平日駛入倫敦市中心私家車輛徵收費用。他也設立了倫敦氣候變化管理局(London Climate Change Agency)、倫敦能源伙伴關係(London Energy Partnership)和國際性的大城市氣候領導組織(Large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又名C40城市氣候領導組織)。倫敦交通擁擠費的徵收增加了倫敦巴士的使用率。

肯·利文斯通也是倫敦申辦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支持者,他也以促進倫敦的體育活動聞名,特別是援助慈善團體的活動,例如倫敦馬拉松等。2007年他也把世界有名的环法自行车赛帶來倫敦。

薪金

倫敦市長的薪金與英國內閣閣員同級,現為每年136,377英鎊[4]

参见

注释

  1. ^ 《1999年大倫敦政府法案》獲得御准後,時任工黨黨魁貝理雅透過安插意屬候選人企圖阻止肯·利文斯通獲得党内提名,利文斯通其後脱党以獨立候選人參選並成功當選。

参考文献

  1. ^ 2008 election results for the Mayor of London and the London Assembly. London Elects. 2 May 2008 [17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2. ^ London Elects - Declared Results.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4 May 2012 [17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3. ^ Official election result declaration, London Elects (PDF). [2016-07-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5-09). 
  4. ^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 Annual Budget. [2016-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