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麵羹(亦為大麵焿[註 1])是臺中市獨有的特色小吃。它是由「大麵條」、加油蔥酥蝦米、碎蘿蔔乾和切段的韮菜拌著吃的一種麵食麵條口感滑溜滑溜,麵湯濃濃稠稠,而所謂的大麵比一般黃麵白麵都要粗;因大麵下滾水煮熟後,麵湯稠稠的,嘗起來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所以稱作為「」,還帶著特殊的鹼味,但與一般小吃裡所謂的羹不同,一般為早餐主食,也有餐車會當宵夜販賣。

大麵焿

歷史

台灣戰後初期,就已經出現大麵羹,當時只是窮人家餬口的食物,因此也沒加什麼配料,粗大的麵條下肚只求溫飽,因此加入大量的鹼粉(同「福建炒麵[1][2]),使其煮起來時會脹大許多。後來許多店家加入了一些菜脯蝦米肉燥韭菜等等配料調味,簡單的香味加上大麵羹特有的「鹼味」,漸漸受到許多普羅大眾的喜愛,而發展成一道便宜又具有特色的地方小吃。

流傳地區

這種黃色加了鹼粉的特製粗麵條,味道較濃,由於它是屬於濕麵條,常溫下只能保存一至兩天,發跡時並沒完善的冷凍保存設備,交通也不發達,才成為地域性強的傳統小吃,也就因為如此,看的到大麵羹的區域,集中在大肚溪以北、豐原區以南、草屯鎮以西、大雅區以及梧棲區以東,換句話說,大麵羹就成了多數在臺中市[1][2]東區西區南區北區中區以及太平區大里區才吃的到。後有移居外縣市的台中人,所以在南投縣新竹市偶有發現販賣以解鄉愁。

特色

大麵是麵粉鹼粉製成的一種特製粗麵條,能夠久煮不爛、越煮越香Q,所以吃起來有種特殊的味道,而且顏色為黃褐色至深褐色不等,因此之所以稱為「」,其實應該是「」的臺灣閩南語發音,意指吃起來的那股特殊「鹼味」。[1][2]

相關台中特有小吃

參見

參考資料

腳注
  1. ^ 因「羹」指稠湯並非現代漢語常用的用法,故經常假借別字[1][2]
引用
  1. ^ 1.0 1.1 1.2 1.3 岳家青; 張介宇(攝影). 讀蟲小聚 , 编. 在地人的銷魂美食!尋味台中美好純樸的食光. 今周刊. 2016-04-05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2. ^ 2.0 2.1 2.2 2.3 岳家青; 張介宇(攝影). Sandy , 编. 在地人的銷魂美食!尋味台中美好純樸的食光. VOGUE時尚網. 2016-04-25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書目
  • 岳家青; 張介宇(攝影). 《尋味台中:你不知道的台中食光》. 四塊玉文創. 2016-03-11: 192頁. ISBN 978-986-5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