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皇太子佩德罗·阿方索
佩德罗·阿方索(葡萄牙語:Pedro Afonso,1848年7月19日—1850年1月9日)全名佩德罗·阿方索·克里斯蒂亚诺·利奥波多·欧仁尼奥·费尔南多·维森特·加布里埃尔·拉斐尔·贡萨加(Pedro Afonso Cristiano Leopoldo Eugénio Fernando Vicente Gabriel Rafael Gonzaga),是巴西帝國皇太子和皇位法定继承人。他生于里约热内卢的圣克里斯托弗宫,是皇帝佩德罗二世和皇后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的次子,也是最小的孩子,一经出生就是布拉干萨王朝巴西皇室成员。佩德罗的哥哥阿方索在弟弟出生约一年前去世,帝国存亡陷入危机,所以佩德罗的降生又给巴西帝国皇室延续带来新希望。但佩德罗·阿方索只活到17个月大就因热病去世,佩德罗二世为此大受打击,他和皇后此后也没有生下别的孩子。佩德罗·阿方索的姐姐伊莎贝尔成为皇位继承人,但皇帝心中始终认为上层统治集团绝对不可能接受女性君主。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不愿让伊莎贝尔参与国家大事,也没有为她将来继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导。没有儿子存活的佩德罗二世开始相信,巴西帝国注定要随着他的死而终结。
佩德罗·阿方索 Pedro Afonso | |||||
---|---|---|---|---|---|
巴西皇太子 | |||||
出生 | 1848年7月19日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克里斯托旺宫 | ||||
逝世 | 1850年1月10日(17个月)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克鲁斯皇宫 | ||||
安葬 |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安东尼修道院 | ||||
| |||||
王朝 | 布拉干萨王朝 | ||||
父親 | 佩德罗二世 | ||||
母親 | 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 |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婴儿期和夭折
出生
1848年7月19日上午8点,佩德罗·阿方索在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的圣克里斯托弗宫出生[1],全名佩德罗·阿方索·克里斯蒂亚诺·利奥波多·欧仁尼奥·费尔南多·维森特·加布里埃尔·拉斐尔·贡萨加[2]。由于父亲是帝国皇帝佩德罗二世,他一出生就是布拉干萨王朝巴西皇室成员,名字前还有尊称“勋爵”(Dom)[3]。他是皇帝佩德罗一世的孙子,还是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侄儿。佩德罗的母亲是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姥爷则是弗朗切斯科一世,舅舅是费迪南多二世,两人都曾统治两西西里王国。[4]
佩德罗二世在孩子出生当天举办的正式招待会上接受官方的正式祝贺,据当代文献记载,此次活动是1840年佩德罗二世宣告成年以来“最盛大、出席人数最多”的盛会[5]。巴西帝国人民也对有男性继承人诞生欢欣鼓舞,各种包含焰火和礼炮的庆祝活动此起彼伏,城市的街道上连续几个夜晚犹如白昼,宫廷内还有精心策划的节庆活动[6]。虽然宪法中并未禁止女性继承皇位,但男性继承人依然被视为帝国延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受此影响,佩德罗·阿方索的降生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欢迎[7]。作家曼努埃尔·德阿劳霍·波尔图·阿雷格里(Manuel de Araújo Porto Alegre,之后的圣安热卢男爵)就认为佩德罗·阿方索的诞生堪称“大捷”,令皇位延续得到保障[8]。
佩德罗·阿方索于1848年10月4日接受洗礼。仪式不对外开放,在帝国教堂举办,之后伴随着公共庆祝活动。[9]他的教父是叔祖斐迪南一世皇帝,教母则是继祖母洛伊希滕貝格的阿美莉公主。由于教父和教母没有亲至现场,帝国总理及前摄政王佩德罗·德·阿劳若利马(Pedro de Araújo Lima,此时是奥林达子爵,之后的奥林达侯爵)和贝尔蒙特伯爵夫人玛丽娅纳·德贝尔纳(Manuel de Araújo Porto-Alegre)代表两人出席[10][1][11]。现场有烟火娱乐宾客,为之后庆祝活动搭建的剧院可以容纳上百名音乐家演出。据历史学家亨德里克·克瑞记载,巴西帝国的皇家洗礼旨在“强调皇子和公主是王朝未来的保障”[9]。虽然佩德罗·阿方索年纪最小,但由于他是家族中唯一存活的男孩,所以继承优先级比姐姐伊莎贝尔和利奥波丁娜都要高。身为巴西帝国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佩德罗·阿方索一出生就被称为“皇太子”。[12]
夭折
1847至1849年,佩德罗二世同家人都是在彼得罗波利斯避暑。巴西帝国皇室传统的夏季行宫是圣克鲁斯皇宫(Santa Cruz Estate),这片位于乡间的地产已是布拉干萨王朝多个世代的财产。宫廷中的其他皇室贵族对皇室家族改道彼得罗波利斯不满,他们不希望出现任何威胁既定传统和既得利益的转变。[13]为表示对传统的尊重,佩德罗二世决定1850年的夏天在圣克鲁斯皇宫度过[13]。但就在这个夏天,佩德罗·阿方索和姐姐伊莎贝尔都染上热病。公主最终痊愈,但皇太子于1月10日清晨4点20分夭折,这时距他出生还只有17个月。[13][1][14]当代研究认为,皇太子应该是死于脑炎或先天性疾病[15]。
佩德罗二世称皇太子的死是“对我最致命的一击,如果不是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我肯定没法活下来[13]。”他在给姐夫葡萄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信中写道:“等收到这封信时,你肯定已经得知我经历的丧子之痛……上天让我经历如此艰难的考验,也会用他的怜悯来抚慰我的悲伤[16]。”佩德罗二世的第一个儿子阿方索也是在不到三年前夭折,他把心中的愁苦写入十四行诗:“看到亲生儿子死亡的父亲也如死亡般痛苦,而我已两度遭受这死亡之痛[17]。”从此以后除短暂的视察外,佩德罗二世再也没有踏进圣克鲁斯皇宫[18]。
隆重的葬礼在皇太子去世两天后举行[14]。街道上站满为皇太子的死感到悲痛的普通百姓[19]。整个活动是颇为隆重,以至游客都愿自掏腰包,只为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一家酒店观看送葬队伍[20]。佩德罗·阿方索的遗体最终下葬在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的圣安东尼修道院[21][1][14]。
影响
伯南布哥州总督奥诺里奥·赫梅托·卡内罗·莱奥(之后的巴拉那侯爵)是巴西帝国此时最具影响的一位政治家,他在向州议会发表演说时这样总结巴西统治阶层对帝国传承问题的普遍看法:“虽然痛苦,但我有责任向您告知,皇太子唐·佩德罗·阿方索在今年1月10日与世长辞。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失去皇位的法定继承人。”接下来他还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陛下和他庄严的妻子都很健康,都正值生命中的黄金年华、充满活力,仍然足以保障在他们的床笫生活结出丰硕的果实,为皇位带来男性继承人,这件事既是对我们王朝继续保持稳定的巩固,也是对新世纪焦躁不安的精神的安抚。”[22]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佩德罗二世和特雷莎·克里斯蒂娜此后再也没有孩子降生。具体原因不明,部分学者估计这是因为两人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性关系。[23]幼子的死对佩德罗二世构成重大打击,此后一直没有完全恢复。据历史学家罗德里克·巴曼(Roderick J. Barman)记载,佩德罗二世无论“情感还是神智都大受影响”[16]。皇帝在十四行诗中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16][24]
但谁又能述说灵魂破碎的感觉,
谁又能理解父亲的未来、他深爱的孩子
被上天挥剑砍断的感受。
对于佩德罗二世来说,皇太子的死似乎预示着帝国体制的灭亡。幼子本来代表着他和王朝的未来,虽然法律依然承认伊莎贝尔公主的合法继承地位,但佩德罗觉得此时男性占主导的巴西社会无法接受女性统治者。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不愿让伊莎贝尔参与国家大事,也没有为她将来继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导,更没有试着引导参政阶层接受女性统治者。[25]没有子嗣存活的佩德罗二世开始相信,帝国王朝注定要随着他的死而终结,他也没有动力再为皇位投入心力[26]。
头衔、名号和荣誉
皇太子佩德罗 的敬稱 | |
---|---|
參考敬稱 | 殿下 |
語體敬稱 | 殿下 |
其他敬稱 | 爵士 |
头衔和名号
- 1848年7月19日至1850年1月9日:皇太子殿下
佩德罗皇太子的完整名号和头衔是:“巴西帝国皇太子勋爵佩德罗殿下”[27]
荣誉
佩德罗·阿方索皇太子曾获以下巴西荣誉:
祖先
巴西皇太子佩德罗世系圖[30] | ||||||||||||||||||||||||||||||||||||||||||||||||||||||||||||||||||||||||||||||||||||||||||||||||||||||||||||||||||||||||||||||||||||||||||||||||||||||||||||||||||||||||||||||||||||||||||||||||||||||||||||||||||||||||||||||||||||||||||||||||||||||||||||||||||||||||||||||||||||||||||||||||||||||||||||||||||||||||||||||||||||||||||||||||||||||||||||||||||||||||||||||||||||||||||||||||||||||||||||||||||||||||||||||||||||||||||||||||||||||||||||||||||||||||||||||||||||||||||||||||||||||||||||||||||||||||||||||||||
---|---|---|---|---|---|---|---|---|---|---|---|---|---|---|---|---|---|---|---|---|---|---|---|---|---|---|---|---|---|---|---|---|---|---|---|---|---|---|---|---|---|---|---|---|---|---|---|---|---|---|---|---|---|---|---|---|---|---|---|---|---|---|---|---|---|---|---|---|---|---|---|---|---|---|---|---|---|---|---|---|---|---|---|---|---|---|---|---|---|---|---|---|---|---|---|---|---|---|---|---|---|---|---|---|---|---|---|---|---|---|---|---|---|---|---|---|---|---|---|---|---|---|---|---|---|---|---|---|---|---|---|---|---|---|---|---|---|---|---|---|---|---|---|---|---|---|---|---|---|---|---|---|---|---|---|---|---|---|---|---|---|---|---|---|---|---|---|---|---|---|---|---|---|---|---|---|---|---|---|---|---|---|---|---|---|---|---|---|---|---|---|---|---|---|---|---|---|---|---|---|---|---|---|---|---|---|---|---|---|---|---|---|---|---|---|---|---|---|---|---|---|---|---|---|---|---|---|---|---|---|---|---|---|---|---|---|---|---|---|---|---|---|---|---|---|---|---|---|---|---|---|---|---|---|---|---|---|---|---|---|---|---|---|---|---|---|---|---|---|---|---|---|---|---|---|---|---|---|---|---|---|---|---|---|---|---|---|---|---|---|---|---|---|---|---|---|---|---|---|---|---|---|---|---|---|---|---|---|---|---|---|---|---|---|---|---|---|---|---|---|---|---|---|---|---|---|---|---|---|---|---|---|---|---|---|---|---|---|---|---|---|---|---|---|---|---|---|---|---|---|---|---|---|---|---|---|---|---|---|---|---|---|---|---|---|---|---|---|---|---|---|---|---|---|---|---|---|---|---|---|---|---|---|---|---|---|---|---|---|---|---|---|---|---|---|---|---|---|---|---|---|---|---|---|---|---|---|---|---|---|---|---|---|---|---|---|---|---|---|---|---|---|---|---|---|---|---|---|---|---|---|---|---|---|---|---|---|---|---|---|---|---|---|---|---|---|---|---|---|---|---|---|---|---|---|---|---|---|---|---|---|---|---|---|---|---|---|---|---|---|---|---|---|---|---|---|---|---|---|---|---|---|---|---|---|---|---|---|---|---|---|---|---|---|---|---|---|---|---|---|---|---|---|---|---|---|---|---|---|---|---|---|---|---|
|
脚注
- ^ 1.0 1.1 1.2 1.3 Moreira de Azevedo 1866,第307頁.
- ^ Laemmert 1849,第29頁.
- ^ Barman 1999,第424頁.
- ^ Calmon 1975,第210頁.
- ^ Kraay 2013,第129頁.
- ^ Kraay 2013,第129–130頁.
- ^ Barman 1999,第127頁.
- ^ Silva 1848,第397頁.
- ^ 9.0 9.1 Kraay 2013,第130頁.
- ^ Macedo 1978,第71頁.
- ^ Schiavo 1953,第212頁.
- ^ Calmon 1975,第635頁.
- ^ 13.0 13.1 13.2 13.3 Barman 2002,第25頁.
- ^ 14.0 14.1 14.2 Schiavo 1953,第135頁.
- ^ Calmon 1975,第376頁.
- ^ 16.0 16.1 16.2 Barman 1999,第129頁.
- ^ Williams 1966,第90頁.
- ^ Schwarcz 2004,第171頁.
- ^ Schiavo 1953,第135–136頁.
- ^ Kraay 2013,第199頁.
- ^ Arquivo Nacional 1957,第53頁.
- ^ Gouvêa 2009,第164頁.
- ^ Barman 2002,第27頁.
- ^ Calmon 1975,第378頁.
- ^ Barman 1999,第129–130頁.
- ^ Barman 1999,第130頁.
- ^ Rodrigues 1863,第95頁.
- ^ 28.0 28.1 28.2 Laemmert 1849,第26頁.
- ^ 29.0 29.1 Laemmert 1849,第24頁.
- ^ Barman 1999,第8頁.
来源
- Arquivo Nacional. Publicações do Arquivo Nacional. Rio de Janeiro: Arquivo Nacional. 1957. OCLC 647994230.
- Barman, Roderick J. Citizen Emperor: Pedro II and the Making of Brazil, 1825–1891.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8047-3510-0.
- Barman, Roderick J. Princess Isabel of Brazil: Gender and Powe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lmington, DE: Scholarly Resources. 2002. ISBN 978-0-8420-2846-2.
- Calmon, Pedro. História de D. Pedro II 5. Rio de Janeiro: J. Olympio. 1975. OCLC 3630030.
- Gouvêa, Fernando da Cruz. O Marquês do Paraná: o traço todo do conciliador. Recife: Editora Universitária da UFPE. 2009. ISBN 978-85-7315-553-2.
- Kraay, Hendrik. Days of National Festivity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1823–1889.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8047-8610-2.
- Laemmert, Eduardo. Almanak Administrativo, Mercantil e Industrial (Almanaque Laemmert). Rio de Janeiro: Eduardo e Henrique Laemmert & C. 1849.
- Macedo, Roberto. Efemérides Cariocas. Revista do Instituto Histórico e Geográfico Brasileiro (Rio de Janeiro: Imprensa Nacional). 1978, 321: 53–221.
- Moreira de Azevedo, Manuel Duarte. Os túmulos de um claustro. Revista do Instituto Histórico e Geográfico Brasileiro (Rio de Janeiro: B. L. Garnier). 1866, 29.
- Rodrigues, José Carlos. Constituição Política do Império do Brasil. Rio de Janeiro: Typographia Universal de Laemmert. 1863. OCLC 10034341.
- Schiavo, José. A família Imperial do Brasil. Anuário do Museu Imperial (Rio de Janeiro: Ministério da Educação e Saúde). 1953, XIV: 111–247.
- Schwarcz, Lilia Moritz. The emperor's beard: Dom Pedro II and the tropical monarchy of Brazil.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4. ISBN 978-0-8090-4219-7.
- Silva, João Ignacío da. Presidencia do Illm. Sr. Manuel de Araujo Porto-Alegre. Revista Trimensal de Historia e Geographia (Rio de Janeiro: Instituto Historico e Geographico Brasileiro). 1848, 10 (2): 393–397. OCLC 7339351.
- Williams, Mary Wilhelmine. Dom Pedro: The Magnanimous, Second Emperor of Brazil.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66. OCLC 1366941.
外部链接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巴西皇太子佩德罗·阿方索
巴西皇太子佩德罗·阿方索 阿維斯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848年7月19日逝世於:1850年1月9日
| ||
---|---|---|
巴西皇族 | ||
前任者: 伊莎贝尔公主 |
巴西皇太子 1848年7月19日至1850年1月9日 |
繼任者: 伊莎贝尔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