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皇太子阿方索
唐·阿方索(葡萄牙語:Dom Afonso,1845年2月23日—1847年6月11日),全名阿方索·佩德罗·德·阿尔坎塔拉·克里斯蒂亚诺·利奥波多·菲利佩·欧仁尼奥·米格尔·加布里埃尔·拉斐尔·贡萨加(Afonso Pedro de Alcantara Cristiano Leopoldo Filipe Eugênio Miguel Gabriel Rafael Gonzaga),巴西帝国皇太子,生于里约热内卢的圣克里斯托弗宫,是皇帝唐·佩德罗二世和皇后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的长子,出生即為布拉干萨王朝巴西皇室成员。
阿方索 | |||||
---|---|---|---|---|---|
巴西皇太子 | |||||
出生 |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克里斯托弗宫 | 1845年2月23日||||
逝世 | 1847年6月11日 (2岁108天)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克里斯托弗宫 | ||||
安葬 | 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圣安东尼修道院 | ||||
| |||||
王朝 | 布拉干萨王朝 | ||||
父親 | 佩德罗二世 | ||||
母親 | 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 | ||||
宗教信仰 | 罗马天主教 |
阿方索只活到两岁就因癫痫病逝,佩德罗二世为此大受打击。一年后,皇帝和皇后的幼子佩德罗·阿方索诞生,但这个儿子同样早早夭折。连续失去两个儿子后,佩德罗二世对帝国未来的疑惑日益滋长,虽然他的女儿伊莎贝尔还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但皇帝心中始终认为上层统治集团绝对不可能接受女性君主。在这种思想驱动下,他不愿让伊莎贝尔参与国家大事,也没有为她将来继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导。没有男性子嗣存活的佩德罗二世再也没有动力为皇位投入任何心力,而帝国也逐渐走向衰亡。
婴儿期和夭折
出生
1845年2月23日下午13点35分,阿方索在巴西帝国里约热内卢的圣克里斯托弗宫出生[1][2],全名阿方索·佩德罗·德·阿尔坎塔拉·克里斯蒂亚诺·利奥波多·费利佩·欧仁尼奥·米格尔·加布里埃尔·拉斐尔·贡萨加[1]。他的名字源自家族先辈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之子,创立布拉干萨王朝的布拉干萨公爵阿方索[3]。由于父亲是皇帝佩德罗二世,他一出生就是布拉干萨王朝巴西皇室成员,名字前还有尊称“唐”(勳爵,Dom)[4]。阿方索是皇帝佩德罗一世的孙子,还是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的侄儿[5]。他的母亲是两西西里的特雷莎·克里斯蒂娜,因而他是两西西里国王弗朗切斯科一世的外孙,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的外甥[6]。
据美国驻巴西大使记载,帝国用烟花和火炮宣告皇太子降生,随后是宫廷中持续整天的盛大宴会,各式各样的灯火和公众庆祝活动此起彼伏[7]。根据布拉干萨王朝的传统习惯,阿方索的诞生属于要有皇室成员出席的正式活动[8]。佩德罗二世立即把新出生的孩子带到皇宫内聚集的人群之前,宣布“先生们,这是天赐的皇子……”说到这里,他已是心潮澎湃,再也说不下去[9][10]。对于当时的巴西帝国来说,男性继承人的诞生可谓雪中送炭,全国上下对此欣喜若狂[11]。路易斯·阿尔维斯·利马·席尔瓦(当时是卡希亚斯男爵,之后成为卡希亚斯公爵)在给父亲的信中表示:得知皇太子降生后,“我比任何人都要高兴[12]。”
继承人的出生还令佩德罗二世的性格发生变化。原本孤僻腼腆的他之后变得更加外向,对自己的君主地位也更自信。[13]原本他对包办的婚姻感到失望,同夫人关系紧张,孩子降生后,两人的关系得以改善,一家人的感情日益增长,家庭关系变得和睦[14]。
夭折
阿方索身体健康,身为佩德罗二世的长子,他是巴西帝国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一出生就被称为“皇太子”[9][10]。幼年时的阿方索就和父亲很像,特别是面孔、头发和眼睛[15]。受地位影响,他马上就成为帝国上下的关注焦点,在父皇眼中尤为如此[16]。佩德罗二世曾在长女伊莎贝尔降生数月后给姐姐玛丽亚二世去信,信中写道:“没什么新鲜事,我、皇后和孩子们都很健康,孩子们也越来越可爱,特别是小阿方索,他已经会走路,还会说很多词语,虽然有些词还难以理解,但这只会令他更显可爱[17]。”
1847年6月11日,正在皇宫图书馆玩耍的小皇子连续出现多次强烈抽搐并当场死亡,这时距他出生还只有两年三个半月[18][19]。经之后确认,阿方索死于癫痫,他的父亲也患有同样疾病[20]。皇帝和皇后对此陷入极度悲痛之中,特雷莎·克里斯蒂娜此时已经怀上第三个孩子,人们担心这巨大的打击会威胁她的健康。克里斯蒂娜于7月13日生下一名女婴,没有出现并发症,孩子取名叫利奧波丁娜。[16]极度悲伤的皇帝在1847年7月11日致信继母皇后艾米丽,告知阿方索的死讯:“我怀着最沉痛的心情告诉您,我的小阿方索,您的教子不幸在上个月四号经历长达五小时的抽搐后夭折[a],几天前小伊莎贝尔也出现强烈抽搐,可把我吓坏了[16]。”
隆重的国葬在皇太子夭折三天后的晚上7点举行,这也是巴西自佩德罗二世的姐姐保拉1833年夭折后规模最大的葬礼[18]。阿方索的遗体起初下葬在里约热内卢的阿儒达修道院[19],1911年修道院拆除时,他的遗骨又迁至圣安东尼修道院,同其他布拉干萨王朝巴西皇室成员葬在一起(包括他的弟弟佩德罗、伯父若昂和姑姑保拉)[18]。
影响
阿方索夭折不到三年后,他的弟弟佩德罗·阿方索又因热病去世,这无论是对佩德罗二世本人,还是对他之后的治国态度,以及整个巴西帝国的未来都存在巨大影响。在他看来,仅有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似乎预示着帝国体制的终结。虽然法律依然承认伊莎贝尔公主的合法继承地位,但皇上觉得此时男性占主导的巴西社会无法接受女性统治者。虽然一生都尊重女性,但他并不认为伊莎贝尔有能力担任君主、延续王朝。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他不愿让伊莎贝尔参与国家大事,也没有为她将来继承皇位提供必要的教导,更没有试着引导参政阶层接受女性统治者。[22]
佩德罗二世执政之初只是巴西帝国有名无实的首脑,帝国体制也处在解体的边缘。但他快速成长,成功化解多次重大危机,令帝国转危为安。阿方索去世之时,巴西帝国已进入空前繁荣、发展和详和的时代。虽然自己制订的政策和达成的目标已经开始显现成果,但由于没有男性继承人,他也没有动力再为皇位投入心力。佩德罗二世抛下个人和家庭关系,开始专注于维护宪法,同时推动巴西进一步朝现代化和社会进步发展。对于他来说,君主政体的未来已经无关紧要,1889年,佩德罗二世在政变中被废黜,标志着巴西帝国终结。[23]
头衔、名号和荣誉
皇太子阿方索 的敬稱 | |
---|---|
參考敬稱 | 殿下 |
語體敬稱 | 殿下 |
其他敬稱 | 爵士 |
头衔和名号
- 1845年2月23日至1847年6月11日:皇太子殿下
皇太子阿方索的完整名号和头衔是:“巴西皇太子唐·阿方索殿下”[24]。
其他头衔
- 巴西历史和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25]
荣誉
皇太子阿方索曾获以下巴西荣誉:
祖先
巴西皇太子佩德罗世系圖[28] | ||||||||||||||||||||||||||||||||||||||||||||||||||||||||||||||||||||||||||||||||||||||||||||||||||||||||||||||||||||||||||||||||||||||||||||||||||||||||||||||||||||||||||||||||||||||||||||||||||||||||||||||||||||||||||||||||||||||||||||||||||||||||||||||||||||||||||||||||||||||||||||||||||||||||||||||||||||||||||||||||||||||||||||||||||||||||||||||||||||||||||||||||||||||||||||||||||||||||||||||||||||||||||||||||||||||||||||||||||||||||||||||||||||||||||||||||||||||||||||||||||||||||||||||||||||||||||||||||||
---|---|---|---|---|---|---|---|---|---|---|---|---|---|---|---|---|---|---|---|---|---|---|---|---|---|---|---|---|---|---|---|---|---|---|---|---|---|---|---|---|---|---|---|---|---|---|---|---|---|---|---|---|---|---|---|---|---|---|---|---|---|---|---|---|---|---|---|---|---|---|---|---|---|---|---|---|---|---|---|---|---|---|---|---|---|---|---|---|---|---|---|---|---|---|---|---|---|---|---|---|---|---|---|---|---|---|---|---|---|---|---|---|---|---|---|---|---|---|---|---|---|---|---|---|---|---|---|---|---|---|---|---|---|---|---|---|---|---|---|---|---|---|---|---|---|---|---|---|---|---|---|---|---|---|---|---|---|---|---|---|---|---|---|---|---|---|---|---|---|---|---|---|---|---|---|---|---|---|---|---|---|---|---|---|---|---|---|---|---|---|---|---|---|---|---|---|---|---|---|---|---|---|---|---|---|---|---|---|---|---|---|---|---|---|---|---|---|---|---|---|---|---|---|---|---|---|---|---|---|---|---|---|---|---|---|---|---|---|---|---|---|---|---|---|---|---|---|---|---|---|---|---|---|---|---|---|---|---|---|---|---|---|---|---|---|---|---|---|---|---|---|---|---|---|---|---|---|---|---|---|---|---|---|---|---|---|---|---|---|---|---|---|---|---|---|---|---|---|---|---|---|---|---|---|---|---|---|---|---|---|---|---|---|---|---|---|---|---|---|---|---|---|---|---|---|---|---|---|---|---|---|---|---|---|---|---|---|---|---|---|---|---|---|---|---|---|---|---|---|---|---|---|---|---|---|---|---|---|---|---|---|---|---|---|---|---|---|---|---|---|---|---|---|---|---|---|---|---|---|---|---|---|---|---|---|---|---|---|---|---|---|---|---|---|---|---|---|---|---|---|---|---|---|---|---|---|---|---|---|---|---|---|---|---|---|---|---|---|---|---|---|---|---|---|---|---|---|---|---|---|---|---|---|---|---|---|---|---|---|---|---|---|---|---|---|---|---|---|---|---|---|---|---|---|---|---|---|---|---|---|---|---|---|---|---|---|---|---|---|---|---|---|---|---|---|---|---|---|---|---|---|---|---|---|---|---|---|---|---|---|---|---|---|---|---|---|---|---|---|---|---|---|---|---|---|---|---|---|---|---|---|---|---|---|
|
注释
脚注
- ^ 1.0 1.1 Laemmert 1847,第35頁.
- ^ Schiavo 1953,第144頁.
- ^ Schiavo 1953,第145頁.
- ^ Barman 1999,第424頁.
- ^ Schwarcz 1998,第47頁.
- ^ Calmon 1975,第210頁.
- ^ Kraay 2013,第129頁.
- ^ Barman 1999,第110頁.
- ^ 9.0 9.1 Calmon 1975,第274頁.
- ^ 10.0 10.1 Lira 1977, Vol 1,第139頁.
- ^ Calmon 1975,第274–276頁.
- ^ Calmon 1975,第276頁.
- ^ Barman 1999,第109, 111頁.
- ^ Barman 1999,第126頁.
- ^ Diener & Costa 2002,第79頁.
- ^ 16.0 16.1 16.2 Barman 2002,第24頁.
- ^ Barman 2002,第23–24頁.
- ^ 18.0 18.1 18.2 Calmon 1975,第317頁.
- ^ 19.0 19.1 Schiavo 1953,第181頁.
- ^ Barman 1999,第48頁.
- ^ Barman 2002,第252頁.
- ^ Barman 1999,第129–130頁.
- ^ Barman 1999,第130頁.
- ^ Rodrigues 1863,第95頁.
- ^ Santo Ângelo 1848,第5頁.
- ^ 26.0 26.1 26.2 Laemmert 1849,第26頁.
- ^ 27.0 27.1 Laemmert 1849,第24頁.
- ^ Barman 1999,第8頁.
来源
- Barman, Roderick J. Citizen Emperor: Pedro II and the Making of Brazil, 1825–1891.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8047-3510-0.
- Barman, Roderick J. Princess Isabel of Brazil: gender and power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lmington, Delaware: Scholarly Resources. 2002. ISBN 978-0-8420-2846-2.
- Calmon, Pedro. História de D. Pedro II 5. Rio de Janeiro: J. Olympio. 1975.
- Diener, Pablo; Costa, Maria de Fátima. Rugendas e o Brasil. São Paulo: Capivara. 2002. ISBN 978-85-89063-08-1.
- Kraay, Hendrik. Days of National Festivity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1823–1889.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8047-8610-2.
- Lira, Heitor. História de Dom Pedro II (1825–1891): Ascenção (1825–1870) 1. Belo Horizonte: Itatiaia. 1977.
- Laemmert, Eduardo. Almanak Administrativo, Mercantil e Industrial (Almanaque Laemmert). Rio de Janeiro: Eduardo e Henrique Laemmert & C. 1847.
- Laemmert, Eduardo. Almanak Administrativo, Mercantil e Industrial (Almanaque Laemmert). Rio de Janeiro: Eduardo e Henrique Laemmert & C. 1849.
- Rodrigues, José Carlos. Constituição política do Império do Brasil. Rio de Janeiro: Typographia Universal de Laemmert. 1863.
- Santo Ângelo, Manuel de Araújo Porto Alegre, Baron of. Oblação do Instituto Historico e Geographico Brazileiro á memoria de seu presidente honorario o senhor Dom Affonso, augusto primogenito de SS. MM. II.. Revista do Instituto Histórico e Geográfico Brasileiro (Rio de Janeiro: Imprensa Nacional). 1848, XI: 5–7.
- Schiavo, José. A família Imperial do Brasil. Anuário do Museu Imperial (Rio de Janeiro: Ministério da Educação e Saúde). 1953, XIV: 111–247.
- Schwarcz, Lilia Moritz. As barbas do Imperador: D. Pedro II, um monarca nos trópicos 2. São Paulo: Companhia das Letras. 1998. ISBN 978-85-7164-837-1.
外部链接
巴西皇太子阿方索 阿维斯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845年2月23日逝世於:1847年6月11日
| ||
---|---|---|
巴西皇族 | ||
前任者: 巴西公主雅努阿里亚 |
巴西皇太子 1845年2月23日至1847年6月11日 |
繼任者: 伊莎贝尔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