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寫實主義

恐怖寫實主義(英語:Horror Realism)是一種發端於中國並遍及東亞各國的敘事文學傳統,這類作者往往透過創作恐怖故事,批判政治、社會、人性的各種問題。2019年台灣小說家林秀赫在小說《儚:恐怖成語故事》後記,首次提出中國及東亞的小說創作存在一個恐怖寫實主義的傳統。[1]

歷史與理論

自中國古今小說之祖《汲塚瑣語》開始,之後的魏晉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明筆記小說,清代的《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以及東亞各國的恐怖故事集,這些作品都在恐怖之中寄寓作者的理念,深刻反應當時的社會問題。[2]

中國

  • 冥報說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劉苑如在考察六朝志怪小說之後,認為這些故事具有「導異為常」的模式:「「形見」的目的則是藉由鬼道解決人生未決的問題,而將主題意識扣上「報」這個本土心理中人際關係的基本課題。換言之,鬼怪的「形見」正是以違常、異常形式,解決人世間的諸多不平與不公,報怨、報仇或報恩,或解釋亂世中的福報與果報;其終極目的都是想要藉此「導異為常」,以期回歸於超乎現世之終極「秩序」與「常道」。此一模式不僅在敘事文學中形成一種怪誕文學的審美趣味,也成為此後鬼怪文化的模型。」[3]

  • 孤憤說

蒲松齡在《聊齋誌異》自誌中稱其書為「孤憤之書」。[4]學者黃麗卿認為蒲松齡:「藉由小說人物所轉化的核心價值,試圖來回應官場、科舉、人倫、風俗等現實社會種種的困境,進而要側重的是,唯有喚醒人的「真性情」,才能真正化解現實環境中的種種弊端,如扭曲、慘刻與沉墮等問題。」[5]

日本

上田秋成在《雨月物語》自序認為讀者閱讀本書,當成虛構即可,卻不能忽略小說「鑑事實於千古」的作用。[6]

代表作品

注釋

  1. ^ 林秀赫《儚:恐怖成語故事》後記〈羊與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聯合文學,2019/08)
  2. ^ 林秀赫《儚:恐怖成語故事》後記〈羊與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被譽為中國古今小說之祖的《汲塚瑣語》本身是一本解夢書,也是一本恐怖小說,日後的魏晉志怪、唐傳奇、宋元明筆記小說,以及清代文言小說雙璧《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都在恐怖之中寄寓作者的理念,深刻反應當時的社會問題,形成一種反抒情的、中國乃至於東亞特有的「恐怖寫實主義」傳統。如同夢境透過恐懼來教導我們,這些小說表現了強烈的粗糙感、失序感、莫名感、速度感與錯愕感,比起暴力、死亡﹑血腥,日常的命運、制度﹑人性,更教人不寒而慄。」(聯合文學,2019/08)
  3. ^ 劉苑如〈形見與冥報:六朝志怪中鬼怪敘述的諷喻——一個「導異為常」模式的考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期(2006/09)
  4. ^ 蒲松齡-聊齋自誌:「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5. ^ 黃麗卿〈從社會批判與心理轉化論《聊齋誌異》“形變”之核心價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淡江史學》19期(2008/09/01)
  6. ^ 《雨月物語》自序:「然而観其文。各々奮奇態。揜哢逼真。低昂宛転。令読者心気洞越也。可見鑑事実于千古焉。余適有鼓腹之閑話。衝口吐出。雉雊龙战。自以為杜撰。則摘读之者。固当不謂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