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
成都府,是一個唐朝时開始设置的府,沿用了1156年的行政規劃,直至1913年,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府名。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罢京号;其治所位在成都县、蜀县[註 1],並有剑南西川节度使駐紮,下辖十县:成都、华阳、新都、新繁、犀浦、双流、广都、郫、温江、灵池[1]。宋朝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成都、新都、郫县、温江、双流等市县級地方行政單位。1255年前後,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恢復为成都府;辖境东起今四川省绵阳、德阳、简阳、资阳等市級地方行政單位,西至邛崃山、及仁寿、崇州等县市級地方行政單位,北至安县、茂县等县,南达内江、井研等市县級地方行政單位。
历任长官
- 唐朝成都尹
兼任剑南节度使
- 李之芳(758年—759年)
- 裴冕(759年—760年)
- 李国贞(760年—761年)
- 崔光远(761年)
- 严武(761年—762年)
- 高适(762年—763年)
- 严武(764年—765年)
- 郭英乂(765年)
- 杜鸿渐(766年—767年)
- 崔宁(767年—779年)
- 张延赏(779年—785年)
- 韦皋(785年—805年)
- 袁滋(805年,未任)
- 刘辟(805年—806年)
- 高崇文(806年—807年)
- 武元衡(807年—813年)
- 李夷简(813年—818年)
- 王播(818年—821年)
- 段文昌(821年—823年)
- 杜元颖(823年—829年)
- 郭钊(829年—830年)
- 李德裕(830年—832年)
- 段文昌(832年—835年)
- 杨嗣复(835年—837年)
- 李固言(837年—841年)
- 崔郸(841年—847年)
- 李回(847年—848年)
- 杜悰(848年—852年)
- 白敏中(852年—857年)
- 魏謩(857年—858年)
- 李景让(858年—859年)
- 杜悰(859年—860年)
- 夏侯孜(860年—862年)
- 萧邺(862年—864年)
- 李福(864年—866年)
- 刘潼(866年—868年)
- 卢耽(868年—870年)
- 李佶(869年,遥领)
- 吴行鲁(870年—871年)
- 路岩(871年—873年)
- 牛丛(873年—875年)
- 高骈(875年—878年)
- 崔安潜(878年—880年)
- 陈敬瑄(880年—891年)
- 韦昭度(888年—889年,未任)
- 李茂贞(897年,未任)
- 王建(891年—907年)[2]
- 前蜀成都尹
- 后唐成都尹兼西川节度使
- 孟知祥(925年—934年)
- 后蜀成都尹
- 韩保贞(958年)
- 宋朝成都尹
- 吕余庆(965年—968年)
- 刘熙古(968年—972年)
- 郑牧(973年—974年)
- 吕端(975年—978年)
- 程羽(978年—980年)
- 辛仲甫(980年—984年)
- 高冕(984年—985年)
- 宋珰(985年—989年)
- 许骧(989年—991年)
- 吴元载(991年—994年)
- 郭载(994年)
- 雷有终(994年)
- 张詠(994年—998年)
- 牛冕(998年—1000年)
- 雷有终(1000年—1001年)
- 宋太初(1001年)
- 马知节(1001年—1003年)
- 黄观(1003年)
- 张詠(1003年—1006年)
- 任中正(1006年—1011年)
- 李仕衡(1012年—1013年)
- 凌策(1013年—1016年)
- 王曙(1016年—1018年)
- 赵缜(1018年—1020年)
- 寇瑊(1020年—1023年)
- 薛田(1023年—1026年)
- 薛奎(1026年—1028年)
- 程琳(1028年—1030年)
- 韩亿(1030年—1032年)
- 王鬷(1033年—1037年)
- 张逸(1037年—1040年)
- 任中师(1040年—1041年)
- 杨日严(1041年—1043年)
- 蒋堂(1043年—1044年)
- 文彦博(1044年—1047年)
- 程戡(1047年—1048年)
- 田况(1048年—1050年)
- 杨察(1050年—1052年)
- 程戡(1052年—1054年)
- 张方平(1054年—1056年)
- 宋祁(1056年—1058年)
- 王素(1058年—1060年)
- 吴奎(1060年)
- 吕公弼(1060年—1063年)
- 韩绛(1063年—1064年)
- 赵抃(1064年—1067年)
- 张焘(1067年—1069年)
- 陆诜(1069年—1070年)
- 吴中复(1070年—1072年)
- 赵抃(1072年—1074年)
- 蔡延庆(1074年—1076年)
- 冯京(1076年)
- 刘庠(1076年—1079年)
- 张诜(1080年—1081年)
- 邓润甫(1081年—1082年)
- 吕大防(1082年—1085年)
- 许将(1085年—1087年)
- 李之纯(1087年—1090年)
- 胡宗愈(1090年—1092年)
- 蔡京(1092年—1094年)
- 王觌(1094年)
- 王略(1094年)
- 刘奉世(1095年—1096年)
- 郑雍(1096年—1098年)
- 李南公(1098年—1099年)
- 孙路(1099年)
- 路昌衡(1100年)
- 王古(1101年)
- 吕嘉问(1102年)
- 虞策(1104年—1105年)
- 席旦(1107年—1108年)
- 蒋之翰(1110年)
- 吴栻(1111年)
- 席旦(1112年—1113年)
- 吴栻(1113年)
- 庞恭孙(1113年)
- 许光凝(1114年—1115年)
- 周焘(1117年)
- 孙义叟(1117年—1118年)
- 席贡(1119年—1123年)
- 王复(1123年—1125年)
- 卢法原(1126年—1127年)[3][4]
文化影响
由于成都府有两个附郭县(成都县、华阳县),即成都市区分别被两个县管辖,故有俗语“成都到华阳,县过县”,指成都和华阳距离很近。(也有说法是谐音“现过现”,商人用来指代“现钱买现货”)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