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帕勞關係

(重定向自日本-帕勞關係

日本—帛琉关系(日语:日本とパラオの関係,英語:Japan-Palau Relations)是指日本国帛琉共和国的外交关系。两国于1994年11月2日建交。

日本—帛琉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日本

帛琉
代表機構
日本駐帛琉大使館日语在パラオ日本国大使館帛琉駐日大使館日语駐日パラオ大使館
代表
大使 柄澤彰大使 弗朗西斯·松太郎

帛琉的安加尔岛是日本以外唯一以日語為官方語言的地區[1]。然而日本憲法並未明訂官方語言為日語,故亦有文獻宣稱安加爾是世上唯一正式採用日語為官方語言的地區。但實際上該地已沒有以日語為日常用語的人口居住,日語的官方地位名存實亡。[2]

历史

两国关系始于江户時代,1820年(文政3年),日本陸奥國閉伊郡船越浦(即今岩手县山田町船越)的船只“神社丸”在驶向江户途中在今千叶县九十九里滨沖遭難,38天后,“神社丸”号抵达帛琉。幸存的6名船员在帛琉住了3年半,才经由菲律宾马尼拉葡属澳门以及大清帝国浙江省乍浦返回日本。这也是关于日本和帛琉关系最早的记载。[3][4]

1899年以前帛琉屬西班牙殖民地—西屬東印度群島美西戰爭後,美國只願意接管此區最大島嶼關島,其餘島嶼賣給德國,由德屬新幾內亞管轄。基於英日同盟的關係,日本在1914年8月23日對德國宣戰,並在1914年10月出兵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與馬紹爾群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聯盟依照凡爾賽和約,將赤道以北交由日本委任統治。日本獲得南洋群島後,設置南洋廳。1933年日本退出國際聯盟,因此南洋群島實際上成為大日本帝國的直轄領地。[5][6]

 
木工徒弟養成所

在日本殖民时期,帛琉的渔业、农业、矿业以及教育、公共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1926年於柯羅創立的木工學校主要是針對帛琉人而設立。在補習科取得優秀成績者,接著升學至木工徒弟養成所。從南洋群島各地招攬17、18歲至23歲的優秀學生(但幾乎都是帛琉居民)。養成所會提供學生制服以及零用錢,讓他們接受建築與日語教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成為“島民工員養成所”。也兼有訓練鍛冶工、汽車機械工、電氣工的功用。是現在帛琉社區學院的前身。

在二战期间,帛琉曾为大日本帝国的军事基地。帛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作为日本帝国军的前线基地,在1944年(昭和19年),在帛琉群岛南部的佩里琉岛和安加尔岛发生了佩里琉战役和安加尔战役。1945年(昭和20年),日本对南洋群岛的统治以二战日本的战败投降而告终。南洋群岛将由美国托管[6]。几乎所有日本人都被遣返日本,但是一部分与当地土著居民通婚的日本人被允许留在帛琉。

帛琉独立后,国会曾经选出日裔帛琉人中村国雄为第一任总统。1994年11月2日,日本和帛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于1999年互设大使馆。

经贸往来

日本是帛琉第二大援助国,也是帛琉金枪鱼鲭鱼的主要出口市场。日本渔船曾经在帛琉近海拥有捕鲸权,2010年6月以后不再捕鲸。

 
日本興建的「日本—帛琉友誼大橋」

溝通帛琉最大城科羅爾與最大島巴貝圖阿普島之間的科羅爾—巴貝圖阿普大橋日本鹿島建設於2002年興建完成,取代了原由韓國建設公司SOCIO建造於1978年、倒塌於1996年的舊大橋。[7][8]

旅遊

 
持日本护照的日本公民可以以落地签入境帛琉
 
持帛琉护照的帛琉公民必须提前申请签证才能入境日本

签证

參見:日本签证政策日本公民签证要求
以及:帛琉簽證政策帛琉公民簽證要求英语Visa requirements for Palauan citizens

日本护照的日本公民可以以免费落地签证入境帛琉30天[9],而帛琉公民仍然需要到日本大使馆申请签证才能进入日本[10]

日本和中华民国臺灣)是帛琉最大的两个旅客来源国。2011年,赴帛琉旅游人数达109,000人,其中37,800人为日本人。

文化

帛琉国旗形似日本国旗,因此一些日本人猜想帕劳国旗的设计刻意模仿了日本国旗,但设计者John Blau Skebong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回复说:「這兩面旗幟之間沒有特殊聯繫」 。[11]

 
反对投票的立牌。文字中的“SENKYO”是帕劳语,源自日语单词“選挙”(せんきょ)。

日本国际关系教授藤田顺子认为,帕劳旗是日本升起的太阳旗,象征着帕劳和日本之间的友好。[12]前帕劳总统中村国雄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理论作出了回应,他含糊其辞地表示:“这是一种说法”。[13]

帛琉語中有许多来自日语的外来词。例如帛琉語的“denwa”(电话),即来自日语的“電話でんわ denwa”(电话)、“ringngo”(苹果)即来自日语的“林檎りんご ringo”(苹果)。

参见

参考资料

  1. ^ Constitution of the State of Angaur. Pacific Digital Library. Article XII. [4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The traditional Palauan language, particularly the dialect spoken by the people of Angaur State, shall be the language of the State of Angaur. Palauan, English and Japanese shall be the official languages. 
  2. ^ 2005 Census of Population & Housing (PDF). Bureau of Budget & Planning. [4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4-24). 
  3. ^ パラオ - 国際機関 太平洋諸島センター (PDF). [2022-03-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21). 
  4. ^ 接触と変容の諸相 : 江戸時代漂流民によるオセアニア関係史料.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5. ^ Embassy of Japan in the Republic of Palau. Palau.emb-japan.go.jp. 2006-03-23 [201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6. ^ 6.0 6.1 Countries - Pacific - Republic of Palau - Information Paper - NZ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Mfat.govt.nz. [2014-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9). 
  7. ^ A picture of the plate[永久失效連結] in Hangul and English which is recessed at the former KB Bridge.
  8. ^ According to Structurae database, the bridge was completed in 1978.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urces which describe it as in 1977.
  9.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ATA)旅行信息手冊.
  10. ^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ATA)旅行信息手冊.
  11. ^ パラオ国旗の作者との対話. 2010-10-26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12. ^ Futaranosuke Nagoshi (1987) 世界に生きる日本の心(Sekai ni ikiru nihon no kokoro, Japanese spirits being around the world). Tendensha.
  13. ^ Reizō Utagawa. Travels in Republic of Palau. The financial world (Zaikai Kenkyujo). December 1999 [2009-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3)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