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罗瑜
末羅瑜(Melayu)或末羅遊为古代(大约4世纪-13世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信奉婆羅門教的古国(现改为占碑),后来末罗瑜被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所并吞。 唐代以后又出现了木剌由、麻里予兒、巫来由、無来由等,这些地名都指向同一个末羅瑜。清代的著述把马来亚(Malaya)翻译为“无来由”或“巫来由”。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一向自称“巫来由人”(Orang Melayu)。
巫来由河
在占碑和巨港之间,有一条巫来由河(Sungei Melayu),根据瑞典咸爵士(Frank Swettenham)而论,这河的名称可能就是经过或由印度泰米尔语的“马来亚”(Malaiyur)[1]移去的“马来人”所定的,占碑之先有“巫来由”(Tanah Melayu)其名,可能就是脱胎自该河的名称,因为以河名为居住地命正是一般民族的传统习性。[2]
巫来由移居马来半岛
在1023年间,三佛齊遭到印度注辇国(Chola)军队袭击,都城被攻陷。当注辇国王返回印度之後,室利佛逝遂趁机复兴而转以“巫来由”为都城。在13世纪,室利佛逝王又被来自爪哇的满者伯夷(Majapahit)国所灭,巫来由王子拜里米苏拉被逼逃亡而最终建国于马六甲。“马来王朝”(马六甲王朝)强盛时期,巫来由人趁势向马来半岛涌进,他们离乡背井之後殊少与巫来由地方发生联系,逐渐地脱离了与“巫来由”地方的关系,而终以半岛为故乡。[2]
古书提及
公元672年间,到过马来群岛讲经的唐僧义净在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作“末罗遊”。昔为苏门答剌岛国名,后为全岛之称,最后为南海部落之号,马来半岛即因此部落徙居而得名。
四事供養。五對呈心。見從大唐天子處來倍加欽上。後乘王舶經十五日達末羅瑜洲。又十五日到羯荼國。至冬末轉舶西行。經三十日到那伽缽亶那。從此泛海二日到師子洲。 [3]
元史列传第九十七 外夷三 赐来使素金符佩之,使急追诏使同往。以暹人与麻里予兒旧相仇杀,至是皆归顺,有旨谕暹人“勿伤麻里予兒,以践尔言”
谢清高的《海录》[4]被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称马来亚为“无来由”。冯承钧《海录注(宋卡条)》中为“无来由”作注云:无来由乃 Malayu之对音。
晚清李锺钰的《新嘉坡风土记》中提到:
巫来由人,通谓之土人,有书作“穆拉油”者。闽广人读无为莫之去声,故巫亦读“穆”。巫来由柔佛国王都城,在(新嘉)坡北岸,一衣带水,相望可接。坡中有行宫,时往来其间。其民在坡者,皆贫无生计,西人役以工作,几若牛马。华人亦有用之服役者。土人所操巫来由语,通行南洋各岛,华人久居坡中,及在坡生长者,无不习之。又多习英语。同侪往来,时而巫来由语,时而英语,时而闽广土语。他省初到人,往往对之如木偶。[5]
参考
- ^ Team, Maplandia.com. Malaiyur Google Earth 3D map - Tiruvannamalai Sambuvaray, Tamil Nadu, India in Google Earth. www.maplandia.com.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 ^ 2.0 2.1 存档副本.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9).
- ^ 日本新脩大正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www.suttaworld.org.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存档副本. [200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2).
- ^ 李鍾玨. 新嘉坡風土記. 维基文库. 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