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前蜀)
李珣(约881年—约930年),一作李洵、李询,字德润,梓州(今四川省三台縣)人,五代十国时前蜀波斯裔词人、药学家、文学家。
李珣 | |
---|---|
字 | 德潤 |
性别 | 男 |
出生 | 约881[1] 唐朝東川節度使梓州 |
逝世 | 930年(48—49歲) 後唐益州地區 |
国籍 | 前蜀 |
别名 | 李洵、李詢 |
民族 | 波斯人 |
语言 | 蜀語 |
职业 | 詩人、醫師、藥學家 |
活跃时期 | 前蜀時代 |
瞳色 | 藍色 |
信仰 | 可能是祆教或者景教 |
亲属 | 李玹(弟) 李舜弦(妹) |
医疗生涯 | |
知名作品 | 《海藥本草》(醫藥書); 《瓊瑤集》、《花間集》、 《尊前集》(詞集) |
生平
李珣事迹略见于《鉴戒录》、《茅亭客话》、《历代诗余》诸书。其祖先为波斯人,可能是波斯国商人李苏沙之后。李珣祖先隋代到中国,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姓,其父经商,随唐僖宗入蜀,定居梓州。李珣少有诗名,妹李舜弦能作诗,被前蜀最后一位君主王衍納入後宮,封為昭仪。李珣以秀才预宾贡,好辞章,为王衍所爱。他和成都校書尹鶚是好友,尹鶚性格滑稽,常開李珣的玩笑,稱其在當時看來與眾不同的波斯外貌為「鼻高如山梁,兩眼佈深藍」。李珣則回他「山高有靈氣,深淵更清明」[2]。前蜀亡后,他守节不仕。李珣晚年从事炼丹活动,耗尽家产,逝世前之家产仅只道书和药囊而已。弟李玹(字廷仪,又称李四郎)亦以卖香药为业,也是炼丹术士兼药物学家。
医药学
李珣精通医理,其家族经营香药为业。他受家庭熏陶,收采海药,加以详论。曾遨游岭南,参考古书几十种,归后撰《海药本草》(又名《南海药谱》)6卷,是一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本草书。介绍海外各种药方,专门收集由国外输入之药物,载入海桐皮、天竺挂、没药等外来药。其间载有食疗方剂与药物。李珣对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各国的药物,从产国,形状特征,药性和功能以及鉴别真伪之方法,都一一详加解释。这对引进矿、植物药意义很大。原书已佚,受到后世医家尊重而予以摘录。宋朝唐慎微著《政和证类本草》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曾加引用,现尚存药物124种。
诗词
李珣有诗名,善写小词,《花间集》称“李秀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著有《琼瑶集》[3],已佚。今传《琼瑶集》为王国维所辑。《全唐诗》第十二函第十册,录其诗词五十四首。存世词作五十四首,作品散见《花间集》、《尊前集》等选本,《花间集》亦选其词三十七首。《全五代词》卷四六,有其渔父歌三首。
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较广,风格朴素,感情细腻,构思奇巧,生动感人,多描写南国风土人情之作,有乐府遗音。其他的词多是男女之间的离情别绪的抒写和对退隐生活的赞美。其词亦有描写男女情事之作,难免沾染五代词香艳淫巧的习气,但也有部分词作能脱此藩篱,如《南乡子》一组词18首,以南国风光为背景,风格轻婉、明丽清新、语言隽秀、清新活泼,富于地方色彩,颇有特色。所作《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词,与《南乡子》、《渔歌子》等为词家竞相传诵。《巫山一段云》抒写感慨,格调高远,能脱除当时淫巧之风。他对北宋词人颇有影响。《全唐诗》第十二函第十册,录其诗词五十四首。
评价
- 《历代词人考略 卷五》况周颐:“李秀才词,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4]
- 宋人《茅亭客话》:“李德润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
- 清朝杨希闵《词轨》卷二:“其《琼瑶集》足与《浣花》雁行,声情凄丽,令人回肠荡气”。
- 《鉴诫录》:““所吟诗句,往往动人”。
- 《栩庄漫记》:“李德润词,大抵清婉近端己,其写南越风物,尤极真切可爱。”
宗教背景
李氏家族的宗教信仰有三種說法:祆教、景教或者道教。李舜弦的一闋詞中有描述一種祆神維施帕卡使用的武器。黎國韜認為李氏兄妹信奉祆教,並因此影響前蜀皇帝王衍奉教。羅香林認為李氏家族信奉景教,因為大多數景教教士在藥材醫學方面造詣很高,他們通常一邊傳教一邊行醫。不過李珣也留有兩闋《女冠子》描繪女道士的節操,並在《海藥本草》中記述了很多和道教煉丹術(類似西方鍊金術)有關的藥材。陳明在學術論文中稱他更傾向於羅香林的觀點,認為李氏兄妹很可能是受了道教影響的景教徒[5]。
另見
註釋
- ^ 林, 水檺. 〈波斯詞人李珣〉. 《中外文學》. 1981, 10 (3): p. 81 [2024-10-15] (中文(繁體)).
- ^ 朱文建. 前蜀昭仪李舜弦 第一位“外国”女诗人. 华西都市报 (成都). 2016-12-25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 ^ 《补五代史艺文志》
- ^ 历代词人考略. 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 2003.
- ^ Chen, Ming. "The Transmission of Foreign Medicine via the Silk Roads in Mediev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Haiyao Bencao". Asian Medicine. 2007, 3 (2): pp. 250–251 [2024-09-26]. doi:10.1163/157342008X307866 (英语).
外部連結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