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 (臺灣古名)

臺灣的舊稱
(重定向自東寧 (台灣古名)

東寧闽南语Tang-lêng;日语:東寧とうねい Tōnei )是17世紀鄭氏以南明延平王的身份於大員地區的藩王政權稱號。對於「東寧」一詞的地位,當代學者之間有著相左的見解,有人稱之為鄭氏的「國號」,也有人稱之為台灣鄭氏統治下的「總地號」。[2]東寧此一名稱,在鄭氏降清滅亡後仍持續被使用至今,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道歷史痕跡。

東寧
日本抄繪的《坤輿萬國全圖》中的東寧國。ヒヤウ為澎湖[1]
表記
漢字 東寧
白話字 Tang-lêng
台語羅馬字Tang-lîng

對於東寧一名的使用始末記載不一,多數史料顯示此一名稱是在鄭經繼位後才開始使用;然而,亦存在部份史料記載,此一名稱為鄭成功永曆帝被殺之後所改。在部份史料中,以東寧國東寧省等寫法來稱呼當時的台灣;此外,鄭經又在與清廷的談判書信中留下了「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等擁有多種解釋的語句[3],而這些正是導致這個名稱及具爭議的理由。除鄭氏曾以東寧自稱,敵對的滿清與往來密切的日本江戶幕府也都曾如此稱呼鄭氏;其中,日本古文書中曾尊稱鄭經為「東寧國王」[4],而清方則稱之為「偽號」[5],並在官方史書中記錄鄭經將東都改稱東寧省。[6]

衍生

史料

史料內文 史料出處 使用名稱 命名者
永曆)十八年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天興、萬年為二州。 連橫臺灣通史 東寧 鄭經
鄭氏雖在海外,然制府亦有閒諜在彼,時時馳至。餘一日偶見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劄多少。 許旭閩中紀略 東寧國 -
會延平王成功薨,長子經嗣立,臺灣初稱東都,改明京以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複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 查繼佐東山國語 東寧國 鄭經
海逆鄭成功之敗遁於京口也,乘大霧,襲殺紅夷守者,而據其地。築城以守,偽號東寧國。 杜臻澎湖台灣紀略 東寧國 鄭成功
有間諜自鄭氏歸,得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紮多少。 李天根爝火錄 東寧國 -
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按府志,鄭經一名錦)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 《清一統志臺灣府》 東寧省 鄭經
賜姓遂有台灣,改名東寧。時以各社土田,分給與水陸諸提鎮,而令各搬其家眷至東寧居住;令兵丁俱各屯墾。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嚴峻,果於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知縣祝敬,家屬發配。於是人心惶懼,諸將解體。 阮旻錫《海上見聞錄 東寧 鄭成功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1. ^ pp136, https://catalog.lib.kyushu-u.ac.jp/opac_download_md/1485055/lit0184.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用歪曲歷史來「撥亂反正」?.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5). 
  3. ^ 西元1669年,鄭經《復明珠書》
  4. ^ 九州大学文学部附属九州文化史硏究施設会. 《九州文化史研究所所蔵古文書目錄》 第17卷. 日本: 九州文化史研究所. 1956 (日语). 
  5. ^ 《澎湖台灣紀略》:「海逆鄭成功之敗遁於京口也,乘大霧,襲殺紅夷守者,而據其地。築城以守,偽號東寧國。」
  6. ^ 《清一統志臺灣府》:「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按府志,鄭經一名錦)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
  7. ^ 張耘書.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5-3. 
  8. ^ 蔣維錟. 【附錄二】〈臺南大天后宮淵源新考〉.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簡史:全臺媽祖首廟》.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 2012年3月: 94-97頁. ISBN 978-986-88106-0-0. 
  9. ^ 東寧百詠 (PDF). 台灣文獻叢刊續編.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19). 
  10. ^ 「平埔族」名詞淺說.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11. ^ 詹素娟. 熟番身分論─以日治時期的身分登錄為中心 (PDF).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20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