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板橋轉運站

位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的長途客運設施
(重定向自板橋客運站

25°00′56″N 121°27′53″E / 25.015516°N 121.464707°E / 25.015516; 121.464707

新北板橋轉運站
NTPC Banqiao Bus Station
改建前的板橋轉運站
改建前的板橋轉運站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新北市板橋區新站路66之1號
地理坐标25°0′55.858″N 121°27′52.945″E / 25.01551611°N 121.46470694°E / 25.01551611; 121.46470694
车站构造
车站层数轉運站部份2樓
其他信息
使用状态營運中
历史
启用日期2005年1月5日(舊站)
2013年12月16日(臨時站)
2021年4月8日(新站)
位置
地图

新北板橋轉運站新北市板橋區長途客運站,位於新站路與縣民大道口,板橋車站東側,是新北市第一座公辦民營轉運站。目前營運單位為國光客運

2013年12月16日遷移到原址旁邊的板橋客運站臨時站,2020年5月12日搬遷至臺北捷運環狀線板橋站北側臨時站。原址改建為與環狀線板橋站共構的大樓,1、2樓屬於板橋轉運站,於2020年8月完工[1],2021年4月8日起營運。[2][3]

停靠月台

月台如下

  • 1、2月台-國光客運:1820、1820A、1820B、1821、1851、1852、1852A
  • 3、5月台-首都客運:1580
  • 6月台-大有巴士:1962
  • 7月台-統聯客運:1660
  • 8、9月台-和欣客運:7504B、7505、7505A、7505B、7505C、7505D
  • 10、11月台-葛瑪蘭客運:1915、1915A、1915B、1915C、1916、1917、1917A
  • 12-15月台-備用,目前作為下車月台使用。

樓層規劃

公共客運轉運:一樓部分區域為中長程國道客運轉運站統一超商
二樓區域為候車旅客休息區域、化妝室,並可由此至三樓轉乘環狀線
※標示 記號者,表示該線可使用悠遊卡付款乘車(不論刷卡購票或車上刷卡)

月臺 營運業者 編號 營運路線或用途 備註

1
2

國光客運 1820 臺北板橋  龍潭關西 竹東站 經龍潭、關西(部分班次繞駛關西市區或中華科大)
1821 臺北板橋  員樹林龍潭關西 竹東站 經員樹林、龍潭
1851 板橋 龍潭   中清路臺中 經土城、龍潭、水湳
1852 板橋  龍潭 苑裡站 朝馬 臺中 經(三峽)、龍潭、(苑裡)、東海別墅、朝馬

3
5

首都客運 1580 板橋   北宜高(雪隧)→蘇澳→ 蘇花改新城花蓮 2020年1月6號配合蘇花改通車同步上路營運
6 大有巴士 1962 板橋  桃園機場 經土城、捷運永寧站

7

統聯客運 1660 板橋  中港轉運站 高雄(建國) 經中和交流道,中華站到發
※於中港轉運站換車換駕駛

8
9

和欣客運 7504 板橋    中壢 朝馬轉運站
7505 板橋    中壢 新營 麻豆 臺南 經新市、鹽行、(台南)北門
7505A 板橋    中壢 新營 短端縮駛
7505A+7512 板橋    中壢 新營(轉乘) 楠梓 九如高雄建國 ※板橋往返高雄
請搭乘往新營班次至新營站轉乘
7512往高雄接駁

10
11

葛瑪蘭客運  1915 板橋萬華臺北科技大樓   礁溪宜蘭羅東 羅東全程車
行駛  ,經礁溪宜蘭
1915A 板橋萬華臺北環東大道  礁溪宜蘭羅東 羅東全程車(無停靠科技大樓)
行駛環東大道  ,經礁溪宜蘭
1915B
直達
板橋萬華臺北科技大樓   礁溪 礁溪直達車
1915C 板橋萬華臺北科技大樓 →昇高坑口→ 文山路→楓子林路口→ 礁溪宜蘭羅東  深坑文山路羅東全程車
礁溪宜蘭
1916 板橋萬華臺北科技大樓   宜蘭 宜蘭直達車
1917 板橋萬華臺北科技大樓   羅東 羅東直達車
1917A 板橋萬華臺北環東大道  羅東 羅東直達車(無停靠科技大樓)
行駛環東大道  
*葛瑪蘭客運全路線皆可使用悠遊卡一卡通I-cash2.0等電子票證付費。
12 新北捷運公司 環狀線接駁公車 捷運板橋站-捷運中和站 [免費]
13 備用月台
14 備用月台
15 備用月台

參見事項

參考文獻

  1. ^ 新北板橋客運轉運站 本月完工. 聯合新聞網. 2020-08-01 [2020-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3). 
  2. ^ 全新落成! 新北板橋轉運站3月16日起試營運 (新闻稿).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3. ^ 新北板橋轉運站 3月16日起試營運. 自由時報. 2021-03-13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