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子

愛玉,學名源自於台語的台灣特有變種
(重定向自爱玉子

愛玉子學名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1]臺灣話ài-gio̍k-tsí[2])又稱為愛玉愛玉仔臺灣話ài-gio̍k-á)、玉枳臺灣話gio̍k-tsí)、枳仔臺灣話tsí-á)、草枳仔臺灣話tsháu-tsí-á)、澳澆薁蕘臺灣話ò-giô; ò͘-giô[2][3]薁蕘欉臺灣話ò-giô-tsâng[4]),屬桑科榕屬植物,為台灣特有變種,與薜荔Ficus pumila)皆屬雌雄異株。[5]

愛玉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桑科 Moraceae
属: 榕属 Ficus
种:
薜荔 F. pumila
变种:
愛玉 F. p. var. awkeotsang
三名法
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
愛玉子果實曬乾、翻開後取出種子,隔紗布袋搓洗後之團狀物

歷史與特徵

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嘉義廳打貓東頂堡生毛樹庄(現嘉義縣梅山鄉)平地採集得愛玉子標本,並在1904年將愛玉發表為新種,訂其學名Ficus awkeotsang ,該名來自薁蕘欉( 臺灣話ò-giô-tsâng)。後來因英國植物學家E. J. H. Corner英语E. J. H. Corner認為愛玉與薜荔十分相近;但薜荔在植物分類的學名發表較早,因此現代學者大多將愛玉歸類為薜荔的變種(Ficus pumila L.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6]

連雅堂在《臺灣通史卷27》中記載愛玉子名稱的來源:在清朝道光年間,一名商人在嘉義縣的溪邊飲水,發現水面有凍狀物,又見樹上果實落入水中,認為是其導致而將其撿回家。他在家中把果實用水搓洗,馬上出現凍狀物,吃起來味道很好。商人讓其女愛玉在街上販賣此物,後人們就將其稱為「愛玉凍」。

野外分布可由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山區,目前主要分布於海拔 1200–1900公尺之中低海拔地區,常纏繞於岩石或樹木上。雌雄異株,主要果期在8-12月,雌果具豐富之果膠及果膠酯酶,可採製加工為愛玉凍。[5]

與薜荔之差異

愛玉與薜荔在成年期時,葉子具有些微差異,愛玉葉形大而葉尖銳尖,薜荔則是葉形小而葉尖鈍。在隱花果大小具有明顯差異,愛玉隱花果較長,且佈滿白色斑點;薜荔隱花果較圓,僅在授粉孔附近具有白色斑點。[7]

除了形態上的差異,其生化性質也有所差異,愛玉子含有二型的果膠酯酶,而在薜荔則只具有單型之果膠酯酶,顯示愛玉與薜荔不只在形態上,細胞分化上也有所不同。[5]二者之果實分辨下,曾經懷疑愛玉子可能為薜荔的多倍體值物,但實際上薜荔與愛玉子之染色體數目均為2N=26。[6][8]由於愛玉與薜荔原生分布區域重疊,且兩者在分類學上本為同種,因此雜交具可育性,在野外可見葉果等特徵性狀介於愛玉與薜荔兩者之間的個體植株。

分布區域

愛玉子盛產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 1200公尺 至 1900公尺[9][10],亦被栽培於中國雲南、四川[11]、福建[12]等地區。目前的研究顯示愛玉僅能透過愛玉小蜂授粉[13],但愛玉小蜂並不適應中國水土,導致中國難以種植愛玉[14]

食用

 
愛玉凍

愛玉子有分次開花,果實陸續成熟的現象,故採收時亦宜分次採取成熟果,然後削去外皮,一半切開,使瘦果充分曝露,以利用陽光晒乾或乾燥機烘乾。瘦果經常溫手工搓洗出果膠後,經常溫靜置後可凝結為愛玉凍。一般人所稱的愛玉,指的是愛玉子製成的膠質食品愛玉凍。由於愛玉子瘦果果膠其中所含的凝結酵素(果膠酯酶)穩定性高[8],即使經過多年常溫存放亦不會滅失減損其凝結為愛玉凍之能力,實際驗證有存放超過20年以上仍能正常凝膠的實證。

因愛玉為產於台灣之特有變種,台灣外其他各地區也有類似愛玉凍之凍狀食品,大多為薜荔子所製成。如新加坡的文頭雪(新加坡稱薜荔子為「文頭米」)及武夷山的薜荔凍等。將愛玉凍加入碎冰跟檸檬汁可製成愛玉冰,是台灣一種清涼爽口的著名甜品。

主要成分

參見

參考來源

引用
  1. ^ 锺国芳; 邵广昭. 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 爱玉子.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 2022 [2022] (中文(台湾)). 
  2. ^ 2.0 2.1 ChhoeTaigi 找台語. chhoe.taigi.info. 
  3. ^ 薁蕘-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4. ^ 園藝文摘編輯部. 愛玉-卿須憐我我憐卿. [202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5. ^ 5.0 5.1 5.2 玉山國家公園境內愛玉子之保育生物學研究 (PDF). [2011-02-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26). 
  6. ^ 6.0 6.1 莉莉水果店 ─ 認識愛玉子. [201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5). 
  7. ^ 專題文章:是薜荔,不是愛玉喔!. 中央研究院. [2024-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中文). 
  8. ^ 8.0 8.1 愛玉子專論,林讚標著,林業叢刊第36號
  9. ^ 愛玉子 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 - Plants of TAIWAN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tai2.ntu.edu.tw. 
  10. ^ 電子書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2: 174 - Plants of Taiwan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tai2.ntu.edu.tw. 
  11. ^ 林炜, & 宁正祥. (1997). 爱玉多糖的制备, 凝胶性能及应用. 四川食品工业科技, 16(1), 23-26.[失效連結]
  12. ^ 吴文珊, 林玮, 林原, 郑翠芳, 陈友铃, & 刘亮. (2008). 爱玉子瘦果的营养成分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4(6), 84-88.
  13. ^ 愛玉授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00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14. ^ 高山族變平地族的愛玉子 苗栗一號. 台灣光華雜誌. 2020-02-01. 
  15. ^ 研之有物 - 中央研究院. 為什麼愛玉籽洗一洗就會「結凍」?——從國民美食到生醫材料. PanSci 泛科學. [202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3).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