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德·伍尔西
特德·伍尔西(英語:Ted Woolsey)是美国电子游戏翻译者、制作人。传主1991年至1996年间就职于史克威尔,负责公司《最终幻想IV》、《时空之轮》等超级任天堂游戏的北美本地化。因美国任天堂当时有内容审查,加之游戏卡带有容量限制,伍尔西翻译时常会删改脚本。「伍尔西式翻译」所获反响两极。
特德·伍尔西 Ted Woolsey | |
---|---|
职业 | 电子游戏翻译、制作人 |
活跃时期 | 1991年– |
知名作品 | 《最终幻想VI》、《聖劍傳說2》、《超级马力欧RPG》、《时空之轮》 |
1996年,伍尔西因史克威尔美国部门搬迁之故辞职。之后伍尔西转型制作人,先后就职于Crave Entertainment、RealNetworks、Microsoft Studios、Undead Labs等公司。
传略
史克威尔时期
伍尔西生于美国,青年时在日本生活学习了五年。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取得文学学士学位,主修英语文学专业;之后他又攻读华盛顿大学的日本文学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2]。1991年,伍尔西放弃刚攻读的博士学位,加入史克威尔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设立的美国工作室[3][4]。彼时史克威尔彼时尚无本地化部门,而当时发售的英文版《最终幻想VI》由懂些英语的日本史克威尔员工翻译,并由一位财务部员工和一位高级副总裁利用非工作时间修订[3][5]。伍尔西在史克威尔的首项工作是本地化《时空之霸者 沙加3 [完结篇]》。公司安排派他校对翻译,以免重蹈《最终幻想IV》粗劣翻译之覆辙[6]。他亦基本完成《最终幻想V》的翻译,惟史克威尔取消了海外版发售计划[3]。
因1993年美國國會電子遊戲聽證會之故,当时的美国任天堂对暴力、色情、宗教、脏话等「争议内容」极度小心[7]。伍尔西遇到此类台词时,只得跳过或改写[8]。翻译《最终幻想VI》时,他已相当熟悉美国任天堂的政策,会在兼顾原文和戏剧性的同时,主动修改可能违反政策的内容。例如,他将凱夫卡的台词「Hī kusō!」(ヒーーー くっそー!,嘿,妈的!)改为「Son of a submariner!」(潜艇员养的!)[9]。此外,表达同样内容时英文所用的字符数约为日文的两倍,而超级任天堂卡带容量有限,故伍尔西只得简化译文[8]。伍尔西式翻译毁誉参半[8];传主亦称他同时收到过粉丝邮件和威胁信[5]。伍尔西还翻译了《最终幻想 神秘历险》、《聖劍傳說2》》、《时空之轮》和《龙战士》。除翻译外,他亦负责营销工作[5]。
史克威尔时期之后
伍尔西在史克威尔的最后工作是翻译《超级马力欧RPG》。1996年,时值《最终幻想VII》本地化前,史克威尔美国办公室迁至洛杉矶,伍尔西辞职留在华盛顿。他转租史克威尔的办公室,和几名同事创办公司Big Rain,就任营销商业部副总裁[6]。随后公司迁至西雅图并由Crave收购,伍尔西担任内部工作室Crave Entertainment的开发副总裁,监督开发日式角色扮演风格游戏《暗影疯狂》[4][6]。游戏1999年发售,表现不佳。之后伍尔西离开Crave,加入RealNetworks,担任商业开发总监,管理网络游戏客户端RealArcade[4]。2000年至2004年间,他负责就RealArcade分发问题与出版商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打交道,并参与了RealArcade登陆日本市场的工作[6]。
2007年,伍尔西加入微軟遊戲工作室(現今Xbox游戏工作室),担任第一方游戏高级总监,负责Xbox Live Arcade服务[10],以及《地狱边境》、《塵埃:幸福的尾巴》、《殺手本能 (2013年遊戲)》、《奧里與迷失森林》等Xbox游戏。2015年,他就任Undead Labs总经理;此前他在微软工作时,曾就《腐烂国度》开发与Undead Labs联络了4年[11]。
作品
作品 | 年份 | 平台 | 备注 | 参 |
---|---|---|---|---|
最终幻想 神秘历险 | 1992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编剧 | [5] |
时空之霸者 沙加3 [完结篇] | 1993 | Game Boy | 翻译 | [6] |
聖劍傳說2 | 1993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 | [3] |
龙战士 | 1994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 | [6] |
最终幻想VI | 1994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 | [3] |
时空之轮 | 1995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 | [5] |
艾薇莫的秘密 | 1995 | 超級任天堂 | 营销 | [5] |
超级马力欧RPG | 1996 | 超級任天堂 | 翻译 | [5] |
暗影疯狂 | 1999 | PlayStation | 制作 | [2] |
参考文献
- ^ Ted Woolsey: Former Member, Advisory Board.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 ^ 2.0 2.1 Vestal, Andrew. Interview with Ted Woolsey. The GIA. April 29, 1999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1, 2016).
- ^ 3.0 3.1 3.2 3.3 3.4 Szczepaniak, John. Localization: Confessions by Industry Legends. Hardcore Gaming 101. 2009-08-31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4.0 4.1 4.2 IGDA Online Games Committee. IGDA Online Games White Paper (PDF). IGDA.com. 2002 [2007-09-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9).
- ^ 5.0 5.1 5.2 5.3 5.4 5.5 5.6 Johnston, Chris. Transcript of Ted Woolsey interview. Player One Podcast. February 15, 2007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0).
- ^ 6.0 6.1 6.2 6.3 6.4 6.5 Cifaldi, Frank. Playing Catch-Up: Ted Woolsey. Gamasutra.com. August 29, 2005 [200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7, 2012).
- ^ Mandelin, Clyde. Legends of Localization: Game Localization and Nintendo of America's Content Policies in the 1990s (NSFW). Legends of Localization. 2018-09-10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 ^ 8.0 8.1 8.2 Oxford, Nadia. Ted Woolsey Remembers Final Fantasy 6, Evading Nintendo's Censorship Rules, and the Early Days of Localization. USgamer. May 5, 2020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8).
- ^ Mandelin, Clyde. How Kefka's Famous "Son of a Submariner" Works in Japanese. Legends of Localization. 2013-06-26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6).
- ^ DirtyDiva. Gamerscore Blog : XBLA - Want More? Got More!. Gamerscoreblog. Microsoft. 2008-09-24 [2008-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8).
- ^ Weber, Rachel. Undead Labs hires new GM. GamesIndustry.biz. 2015-06-24 [2019-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