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狄尔泰
德国哲学家(1833-1911)
(重定向自狄尔泰)
威廉·狄尔泰(德語:Wilhelm Dilthey,1833年11月19日—1911年10月1日),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威廉·狄爾泰 | |
---|---|
出生 | 德國威斯巴登 | 1833年11月19日
逝世 | 1911年10月1日 奧匈帝國施伊恩施莱恩 | (77歲)
时代 | 19世紀哲學 |
地区 | 西方哲學 |
学派 | 詮釋學、德國歷史、生命哲學 |
主要领域 | 詮釋社會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思想史、人文科學 |
生平
他於海德堡大學學習神學,後轉赴柏林大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後任教於柏林大學(1865-1866;1882-1911)、巴賽爾大學(1867,取得教授資格)、基爾大學(1868-1870)、弗羅茨瓦夫大學(1870-1882)。
思想
他曾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手稿,于1906年發表《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最初属于新康德主义,后转向生命哲学,致力于所谓“历史理性的批判”,主张“历史的相对主义”。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生命。通过个人“生活的体验”(Erlebnis)和对生命同情的“理解”(Verstehen),就可认识到文化或历史即生命的体现。强调和不同的生活类型——理性的、情感的、意志的——相应的是不同的宇宙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宇宙观为其特征。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宇宙观都是相对的,这就是历史主义的要义。
影响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雅斯贝尔斯的精神病理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伽达默尔的解释学都带有狄尔泰论述的烙印,社会学家韦伯、曼海姆等也受到狄尔泰的影响。
著作
- 《施莱尔马赫的伦理学原理》(1864)(博士论文)
- 《施莱尔马赫传》(1870)
- 《精神科学导论》(1883)
- 《体验与文学》(1905)(论文集)
- 《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历史》(1906)
他生前发表的和大量未发表的著作被编集成《狄尔泰全集》(共26卷)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張旺山:〈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論狄爾泰的「生命的詮釋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