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得令
葉得令(1905年—2000年,臺灣話:Ia̍p Tek-lêng),臺灣傳統木造建築大木匠師,業界尊稱「令司」[1],澎湖縣馬公市後窟潭(今重光里)人。
葉得令 | |||||||||
---|---|---|---|---|---|---|---|---|---|
出生 | 1905年 日治臺灣澎湖廳東西澚後窟潭鄉 | ||||||||
逝世 | 2000年(94—95歲) 臺灣 |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05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0年) | ||||||||
别名 | 令司 | ||||||||
职业 | 大木匠師 | ||||||||
活跃时期 | 約1936年起至1980年代 | ||||||||
知名于 | 宮廟施作工藝 | ||||||||
知名作品 | 林投鳳凰殿(大都已拆毀不存) | ||||||||
家乡 | 澎湖後窟潭(今馬公市重光里) | ||||||||
儿女 | 葉銀河 | ||||||||
父母 | 葉元 | ||||||||
亲属 | 葉媽利(祖父) 葉一貫(叔父) 葉育(兄長) 葉東(兄長) 葉根壯(姪子) |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葉得令 | ||||||||
简化字 | 叶得令 | ||||||||
|
生平
後窟潭葉氏祖籍來自福建金門,祖譜載「嵺山葉氏」,澎湖開基祖師葉公名諱不詳,二世祖葉春山生於明朝萬曆17年(1589),於萬曆晚期偕胞弟葉秋水徙居後窟潭,後葉秋水另遷白沙鄉後寮村自立門戶,葉得令為後窟潭葉氏第12世子孫。[2]
葉得令祖父葉媽利(1821-1895)年輕時曾赴金門習藝,返回澎湖之後幾乎包辦清朝同治至光緒年間(1860-1890)的所有寺廟工程,根據葉媽利童養媳(即葉得令嫂嫂、葉根壯祖母)的口述回憶:「葉媽利執業之時,全澎湖地區的寺廟只有三間不是他的作品」[3]:22。
業界尊稱葉媽利為「利司」,「利司」逝世於清日政權交替的1895年,生前收徒三人,分別是葉元(1856-1913)與葉一貫(1865-卒年不詳)二子,唯一外傳的是鄰居謝江(1870-卒年不詳)。葉得令是葉元的第三個兒子,葉元在大正二年(1913)過世時,1905年出生的葉得令年歲尚幼,而兩名兄長葉育與葉東也尚未習全父親的本領,於是當葉得令17歲(1920)開始學藝時,便拜入謝江門下[3]:22,謝江另傳藝於子謝自南(1907-1990)[3]:25,為同門中成就最豐者。
葉得令約莫於昭和10年(1936)左右出師[3]:22,除大木作之外,也通曉鑿花、雕飾等小木作的工法[3]:27,惜其早期木造作品現今多已拆毀不存。
葉得令傳藝五人,較具代表性的是其子葉銀河(1933-)與侄子葉根壯(1932-2014)[3]:22。葉銀河於民國36年(1947)正式拜入父親門下,時年十五[4];而葉根壯乃是兄長葉東之子,民國37年(1948)間葉根壯臨時隨葉得令南赴望安鄉,出力幫忙吳府宮的營建工程,於民國38年(1949)十八歲之齡正式拜入叔父門下,葉根壯在民國48年(1959)出師,獨立執業[3]:15,但之後仍陸陸續續與葉得令有合作的關係。
葉得令持續承攬宮廟與民宅等營造業務,直到七十餘歲(約1980年代)才退休[4],民國89年(2000)過世,享耆壽95歲。
作品
引據《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一書,茲側錄葉得令作品[a]:
序列 | 鄉鎮別 | 村里別 | 寺廟名 | 施作年份 | 設計 | 施作 | 現狀 |
---|---|---|---|---|---|---|---|
01 | 望安鄉 | 後寮村 | 吳府宮 | 1948 | 葉得令 | 葉得令 | 1983年拆除已重建 |
02 | 湖西鄉 | 林投村 | 鳳凰殿 | 1949 | 葉得令 | 葉得令 | 1978年拆除重建,木架構重組保存 |
03 | 馬公鎮[b][5] | 菜園里 | 東安宮 | 1949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04 | 白沙鄉 | 鳥嶼村 | 福德宮 | 1950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05 | 白沙鄉 | 吉貝村 | 觀音寺 | 1951 | 葉得令 | 葉得令 | 2018年拆除重建,木架構重組保存 |
06 | 望安鄉 | 將軍村 | 將軍廟 | 1953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07 | 望安鄉 | 將軍村 | 永安宮 | 1957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08 | 馬公鎮 | 桶盤里 | 福海宮 | 1959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09 | 望安鄉 | 東嶼坪 | 池府廟 | 1959 | 葉得令 | 葉得令 | 舊廟拆除已重建 |
10 | 白沙鄉 | 講美村 | 龍德宮 | 1964 | 葉得令 | 葉根壯 | 拆除改建,部份木構件保存沿用 |
11 | 西嶼鄉 | 外垵村 | 溫王宮 | 1967 | 葉得令 | 葉根壯 | 2003年拆除已重建 |
12 | 西嶼鄉 | 合界村 | 威揚宮 | 1968 | 葉根壯 | 葉得令 | 1990年拆除已重建 |
圖輯
林投鳳凰殿1949年舊廟時期的木架構構件,為「令司」葉得令少數僅存的作品,仍存放於林投鳳凰殿三樓東廂房之中。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 ^ 莊惠惠. 〈葉根壯大師追悼會昨日菊島福園景德堂舉行〉. 澎湖日報. 2014-08-06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臺灣)).
- ^ 蔡, 光庭. 《揚帆棹槳:澎湖北山嶼古厝聚落姓氏圖鑑.明萬曆晚期至清光緒年間》.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5: 67–68. ISBN 9789860458220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林, 世超; 張, 宇彤. 《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 台中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8. ISBN 9789860561944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張宇彤. 葉銀河.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2018-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臺灣)).
- ^ 歷史沿革-馬公行政沿革.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 2017-08-17 [2018-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