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话

江蘇金壇的吳語方言

金坛话吴语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的毗陵(常州)小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约800万,分布包含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以西大部分为苏北话移民区,城区为双方言区)、武进区(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阳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通州(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高淳(东部顾陇、永宁等7乡)。

金坛話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
区域江蘇省常州市南通市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wuu

分布

金坛区的方言主要由本地话和苏北话两部分组成,其中本地话即金坛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常州)小片,苏北话由太平天国战争后的的苏北移民带入金坛,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金坛辖金城[含原河头、白塔、洮西(由原洮西、涑渎两乡合并而成)3镇和城东、城西、后阳、白龙荡4乡]、尧塘[含原汤庄、水北(含原岸头乡)两镇]、儒林(含原五叶镇)、直溪(含原登冠、建昌两镇)、朱林[含原西岗镇(含原唐王乡)]、指前(含原社头镇)、薛埠[含原茅麓镇(含原西阳镇)和花山、罗村、赤岗3乡]7镇,面积976.7平方公里,2005年末人口541111。

方言有:

(1)金坛话 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常州)小片,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金城、河头、白塔、洮西、涑渎、指前、城东、城西、后阳、白龙荡、尧塘、汤庄、水北、岸头、儒林、五叶、登冠、西阳等乡镇大部 和建昌、西岗、社头等镇部分地区。

(2)苏北话 属江淮官话洪巢片,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直溪、建昌、朱林、西岗、唐王、社头、薛埠、茅麓、花山、罗村等乡镇大部 和金城、洮西、指前、城东、城西、登冠、西阳等乡镇部分地区。

(3)河南话 原罗村乡的赤岗、金山、上阮、山蓬、西阳、许庄、花村等村委会的部分村民讲河南话。

(4)湖北话 原罗村乡的金山等村委会的部分村民讲湖北话。

(5)温州话 原罗村乡的金山、许庄、下沈、赤岗、长山等村委会的部分村民讲温州话。

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

咸丰时,清军与太平军在武进、金坛、溧阳激战,当地人口锐减,“行终日而不见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金坛城,与清军血战110天,城中人丁7万仅存不足3000,全县遗民不足3万。此后,移民(主要为苏北人)陆续迁入金坛,到同治四年(1865年),金坛人口升至87024人,光绪十年(1884年),人口又升至176500人。由于这一重大变故,现在的金坛县存在金坛话和苏北话并存的双语现象。

移民迁入金坛后,因生活贫困,往往搭盖茅棚居住,随着人口增多,渐成村落,即以XX棚命名村落。据《金坛县地名录》收录“棚”、“棚子”命名的村庄167个,其分布大体以漕河为界限,东部51个,西部115个,明显东少西多的态势,说明外来移民更集中分布于县境的西部,这也充分印证了今天金坛的苏北话在县域境内分布西多东少的态势。


語音

声母

與多数其他吳方言相同,金壇話拥有一套完整的阻音塞音塞擦音擦音)的濁、清不送氣和清送氣的對立,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的區別。不過和其他吳語類似,濁音聲母爲清音濁流,即超音段氣聲發聲態。其中,濁聲母/b//d//g//ʥ//z//ʣ//v//ɦ/等,舌面、舌根鼻音聲母/ȵ//ŋ/普通話所不具備的音位

金壇話的聲母[1]
  雙唇 唇齒 齒齦 龈顎 軟顎 聲門
塞音 送氣 /p/
布邊筆波擺
/t/
到低短對得
/k/
高貴古蓋割
/ʔ/
案襖遠音外
送气 /pʰ/
怕偏普派配
/tʰ/
太天體特攤
/kʰ/
開哭口抗看
清音濁流 /b/
步別盤平抱
/d/
道奪同唐大
/g/
跪葵共個
鼻音 /m/
門聞買帽麥
/ȵ/
女泥你疑耳
/ŋ/
硬鵝牙咬我
擦音 /f/
費飛粉放發
/s/
散蘇絲師稅
/ɕ/
修線虛線休
/x/
花婚灰好漢
清音濁流 /v/
符馮武聞網
/z/
曹鋤閏巢壽
/ʑ/
全然前船席
/ɦ/
紅胡岸危延
塞擦音 送氣 /t͡s/
糟招祖主增
/t͡ɕ/
焦精節檢決
送氣 /t͡sʰ/
倉昌醋初次
/t͡ɕʰ/
秋趣槍曲欠
清音濁流 /d͡z/
潮從除茶才
/d͡ʑ/
旗窮橋權極
邊音 /l/
難蘭里連年

韻母

聲調

常州話的單字調[1]
調號 調類 調值 例字
1 陰平 435 高專開偏婚
2 陽平 31 窮寒唐口女
3 33 古展好粉五
5 陰去 434 蓋醉唱怕漢
6 陽去 324 共助飯讓人
7 陰入 5 急得黑桌歇
8 陽入 32 月六局曲尺

基本词汇

时间

  • 辰光----时间
  • 旧年----去年
  • 萌年----明年
  • 老早----以前
  • 下朝(o zao)----以后
  • 早起----早晨
  • 上啊(头)----昨天
  • 今啊(头)OR 今朝----今天
  • 萌啊(头)OR 萌朝----明天
  • 上昼(sai zei)----上午
  • 下昼(o zei)----下午

方位

  • 个头(ge dei)----这里
  • 过头(gu dei)----那里
  • 哪头(luo dei,luo ga)----哪里
  • 前头(xi dei)----前面
  • 后头(hei dei)----后面
  • 上头(sai dei)----上面
  • 下头(o dei)----下面

称谓

  • 爷爷(yaya)
  • 奶奶(mai mai)
  • 公公
  • 婆婆(bou bou)
  • 丫头(o dei)----女孩,女儿
  • 佬小----男孩,儿子
  • 儿子(ni ze,ni de)----儿子
  • 小佬 OR 小鬼 OR 小把戏(bo xi)----小孩
  • 娘娘 OR 阿姑(ao gu)----姑妈
  • 娘老子----父母
  • 新妇(wu)----媳妇

高频词

  • 嗲----什么
  • 嗲人(ning)----谁
  • 嗲过----什么
  • 做嗲----干吗
  • 好伐----好吗?
  • 弗----不
  • 覅(fiao)----不要
  • 朆(fen,fin)----没
  • 呒不(m be)----没有,注意与朆用法不同

(举例:1,你吃过朆? 2,偶呒不你要个东西)

  • 一脚(yi jia)----一直

(四)常用词

1,名词

  • 二(ni)
  • 五(ng)
  • 六(luo)
  • 七(qie)
  • 来去(lai kai)----差别
  • 学堂(o dang)----学校
  • 绑身----棉袄
  • 济手----左手
  • 顺手----右手
  • 日头(nie dei)----太阳
  • 蚀脚(se jia)----瘸子
  • 糕粽----粽子
  • 金鱼----鲫鱼
  • 昂公----昂公
  • 癞不家(la be guo)----癞蛤蟆
  • guo zi----硬币
  • 被头(bi dei)----被子
  • 鞋子(a ze,a de)----鞋子
  • 日脚(ni jia)----日子
  • 铜钱(dong yi,dong xi)OR 钞票----钱
  • 歪歪----河蚌,还有内个意思哦,嘿嘿~~
  • 细赤佬----小鬼
  • 昼(zei)饭----午饭
  • 夜(ya)饭----晚饭

2,动词

  • 相(xie)OR 相相 OR 白相 OR 白相相---玩
  • 囥(kang)----藏
  • 夯,拷----打
  • 困觉(kun gao)----睡觉
  • 嚼(jia)蛆 OR 嚼(xia)舌头----瞎扯
  • 问信(meng xin)----关心
  • 落雨----下雨
  • 落雪----下雪
  • 霍险----闪电
  • 做生活----干活
  • 吃生活----挨揍
  • 弄松----捉弄
  • 舞鬼----做事马虎

3,形容词

  • 细----小
  • 来势----能干,行
  • 弗来势----不行,没能力
  • 作兴----应该
  • 好佬 OR 好个----好的
  • 坏佬(wa lao)----坏的
  • 懂清头----懂事
  • 促狭(cuo ka)----刁钻
  • 老卵(lao lu)----牛B,嚣张,目中无人
  • 老居----高手
  • 结棍----厉害

(五)常用熟语

触霉头:倒霉

神之巫之:这词蛮难解释的(有点形容做事跟梦游一样的意思)

勒里勒得:手脚不麻利

邋里邋遢:指人不干净

歇过拉倒----彻底完蛋,没戏了

夯不郎当----全部,做事傻

瘦过郎当----人很瘦

假么拉鬼----假惺惺,做样子

鬼巫拉恰----不正经

迅光滴滑---很光滑

箩箩瓜瓜----笼而统之

麻里木作----糊涂,麻木

黑漆马大乌----漆黑一片

清汤逛水:非常清淡

别冻角印:形容某样东西很冷

温吞开水----温水,慢性子

老气横秋----自高自大

悉力索洛----手脚动个不停

日不做,夜摸索----该做的时候不做,不该做的时候反而在做

词汇特色

金坛话中,有一些词汇是常州地区特有的,吴语区其他地方没有这些说法,如“嗲”和“佬”:

  • “嗲”的意思是“什么”,常用的词是“嗲过(什么)、嗲东西(什么东西)、做嗲(做什么)、嗲人(谁)等等”
  • “佬”字,可以附着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如“铁佬、塑料佬、红佬、甜佬”等等,表示“的”的意思

但是,这个“佬”字,在个别词汇中有固定的意思,如“小佬(小孩),个种佬(这样)、坏佬咧(坏掉了)、走佬咧(走掉了)”

參考

  1. ^ 1.0 1.1 钱惠英. 常州金坛方言音系记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 (5): 105–112. ISSN 1671-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