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第(?—1654年),躋仲簟谿浙江寧波慈谿縣(今慈溪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抗清志士。學者稱“簟溪先生”。

生平

復社名士,早年為诸生,崇禎十一年列名《留都防亂公揭》一百四十位士子之一。明末清軍南下,南京杭州等地失陷,參加浙東抗清義軍,鲁王時任監軍御史

魯監國二年(永曆二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冯京第前往日本长崎出岛求援,日方因锁国令不許他上岸,京第每天身著朝服,跪在船頭哭拜,日方终于接收冯京第的血书呈送江户幕府。但日人始終未發一卒。[1]後與王翊结寨于四明山,任兵部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9月,清軍袭击舟山,冯正患重病,匿居于大岚的颧顶山,為部将出卖被俘,慷慨就义。[2]

有部下為他保留一隻手臂,後人將王翊之首與董志寧之屍和馮京第之臂,合葬於寧波江北北郊鄉馬公橋邊,稱「三忠墓」。

參考文獻

  1. ^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
  2. ^ 《小腆纪传》:冯京第,字跻中,慈溪诸生。乙酉,南都破,起兵湖中;鲁监国授御史。战败,入舟山依黄斌卿。水军都督周鹤芝时亦驻军舟山,固与日本撒斯玛王善;遣人以“齐之存卫、秦之存楚”劝之,撒玛王许之。鹤芝大喜,备珠玑玩好之物,谋以参谋林钥舞为使;斌卿止之曰:‘此吴三桂之续也’!鹤芝怒而入闽。京第曰:‘北都之变并东南而失之者,是则借兵之害也。今我无地可失,比之前者为不伦矣’!斌卿于是使其弟孝卿偕京第往。抵长琦岛,值日本与西洋人相仇杀,兵甫解;不听登岸。京第于舟中拜哭不已,并致血书。撒斯玛王闻长琦岛之拒中国也,曰:‘中国丧乱,我不遑恤;而令其使臣哭于我国,我之耻也’!与其国之大将军谋发各岛罪人,致洪武钱数十万。长琦多官妓;孝卿乐之,若忘其为乞师来者。日本人轻之,益无出师意。京第郁郁归,师竟不出。自湖州间行入四明山,与王翊合军守杜岙;为王师所破,翊走天台,京第匿民舍,亦往来舟山、联络诸寨。监国晋侍郎。己丑再出,破上虞。庚寅九月,王师洗四明山寨,翊避入海;京第病不能行,居灌顶山中,为叛将王升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