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升

(重定向自马文升

馬文升(1426年—1510年),負圖約齋,晚年又號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鈞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辛未進士,歷仕五朝。弘治間擔任兵部尚書多年。官至吏部尚書。諡端肃

馬文升
《明功臣及皇帝像》之馬端肅公像,明·沈俊繪
《明功臣及皇帝像》之馬端肅公像,·沈俊繪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太師
籍貫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钧州
族裔汉族
字號字負圖,號約齋
又號三峰居士、友松道人
諡號端肃
出生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二十七日
河南钧州
逝世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八日[1]
河南钧州
配偶配项氏,继配史氏,俱累赠封一品夫人
親屬(子)马璁,六安州知州;马琇,锦衣卫指挥佥事,项氏出;次馬玠,七品散官;次马璐,武举舍人,史氏出
出身
  • 正統十二年丁卯科舉人
  • 景泰二年辛未科同进士出身
著作
  • 《马端肃奏议》、《约斋集》

生平

景泰、天顺朝

原籍禹州,後落籍虞城,文武全才。马文升相貌奇异,很有气力。七岁开始读书,了解大义。年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景泰二年(1451年),考中进士,吏部尚书王直驚異其才。次年選授監察御史[2]。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后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

成化朝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寺卿,后因父丧返乡[3]成化四年(1469年),固原土達把丹之孫滿四反叛,陕西巡抚陈价被捕受审,朝廷急召马文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同總督項忠劉玉等進行圍剿,平定叛乱[4]。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仍巡抚陕西。马文升多次上奏对国家有益之事,致力于选将练兵,从安边营铁鞭城修筑烽火台,铲除强贼。对固原以西不服从命令的少数民族全部消灭。治理茶政,换番马八千余匹,以供应军队使用。此外,他还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5]

当时,鞑靼孛罗忽满都鲁癿加思兰每年入侵明朝边境。马文升请求在韦州驻兵,而在诸堡设下埋伏,在黑水口打败入侵鞑靼人,斩杀二百人,为其岭取名为“得胜坡”,刻石记功而还。马文升立了很多军功,向朝廷上奏报捷却从不夸张,朝中亦无人为其直言,因此得到赏赐不多。到成化九年(1473年)冬,总制王越因为大捷向朝廷奏报,马文升也派儿子马琇报功。廷臣经调查核实马文升奏报不真实,罚马文升停发三个月的俸禄[6]

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马文升代替王越总制三边军务,不久任兵部右侍郎。第二年八月,整顿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婪凶暴,将士稍有小过总是罚其交纳马匹,由此马价猛涨。文升上奏安定边防十五件事,因而请禁止罚马,陈钺为此对马文升怀恨在心。马文升回到兵部转左侍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春,陈钺由于滥杀、冒功引起激变,宦官汪直想自己去平定。明宪宗命令司礼太监怀恩等七人到内阁会同兵部商议。怀恩想派大臣前去安抚,以阻止汪直前往,马文升立刻答应说。怀恩回复明宪宗,明宪宗即命马文升前往。汪直不高兴,要自己的家臣王英一起去,马文升谢绝。马文升疾驰到镇,宣读圣谕抚慰众人,无人不听安抚。又请求对以前因平定也先之乱失去授官、玺书的十几人,授以官职[7]

事情平定后,汪直想夺其功劳,向明宪宗请求后带王英驰至开原,再下令招抚。马文升就把功劳归于汪直,然而汪直内心有愧。马文升又与汪直行对等之礼,视其左右为奴,汪直更加不高兴。而陈钺更加巴结汪直,得到汪直欢心,日夜诬陷马文升,意欲打击中伤马文升而找不到机会发作。马文升回朝,赐牛羊猪三牲。第二年春,因为辽东屡次失事,明宪宗派汪直同定西侯蒋琬刑部尚书林聪等去巡视。时逢余子俊弹劾陈钺,陈钺怀疑是马文升的意图,更加紧排挤马文升。汪直奏告马文升行事乖僻,禁止边民买卖农具,致使边民叛乱。明宪宗于是将马文升捕入诏狱,贬去戍守重庆卫[8]

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倒台,马文升恢复官职。第二年被起用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马文升是第三次到辽东,辽东军民听说他要来了都欢欣鼓舞。马文升来一步约束宦官,总兵不得随意克扣,人们更加高兴[9]。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马文升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马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同年冬,召为兵部尚书。第二年,被李孜省诬陷,调任南京兵部尚书[10]

弘治朝

明孝宗即位,授马文升左都御史职,賜大紅織金衣一襲[11]弘治元年(1488年),马文升上言道:“宪宗朝,岳镇、海渎诸神庙,采用方士的话放置石匣子,周围环绕符篆,贮存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以及五谷作为压邪物,应该销毁。”意见被接纳。他又上言十五件事,经讨论全部付诸实施[12]。明孝宗仿古代天子亲耕籍田教坊进献杂剧。马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演戏是什么意思?”明孝宗立即赶走教坊人员。御史徐瑁贺霖因没顺从皇帝的旨意被下狱。马文升说天子初政不宜立即惩罚言官,徐、贺二人被释放。不久明孝宗命马文升提督十二团营[13]。第二年,马文升代余子俊为兵部尚书,仍督团营。当时明朝持久太平、兵政荒废松弛、西北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马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伺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明孝宗知道后,诏锦衣卫缉捕,给马文升二十二个骑士,保卫他进出。马文升请求退休,明孝宗下诏慰留不许[14]

韃靼小王子率数万骑兵在大同塞外游牧,气势汹汹。马文升因病休假,明孝宗派宦官带太医去探视,借此问计。马文升说小王子被别的部落才打败不久,没有什么作为,请暗地做些防备,而在外则虚张声势地威慑之,那么小王子必定会离去。按计实行,果然如此。马文升的继母去世,明孝宗下诏起用他,马文升两次上疏推辞,都得不到许可。西北别部野乜克力的首领分别称为亦刺思王满哥王亦刺因王,他们分别遣使到肃州边界,请求进贡并且开互市贸易。巡抚许进、总兵刘宁代其请求,马文升说互市可以,入贡不行,于是拒绝[15]

吐鲁番袭击并生擒哈密王陕巴,而命令牙兰据守哈密,称可汗,入侵沙州,迫使罕东诸部依附。马文升说牙兰凶暴乖戾,不给予重创就不知道害怕,宜用汉代陈汤旧例袭斩之。了解到指挥杨翥熟悉番情,召杨翥询问对付的办法。杨翥详细地陈述从罕东到哈密的道路,要求调罕东的三千兵为前锋,三千汉兵随后,带上数日的口粮,从小路兼程急进,则可以获胜。马文升大喜,于是向孝宗汇报,明孝宗下诏调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的军队,命令副总兵彭清率领,隶属于巡抚许进前去进讨,果然打败牙兰[16]。团营士兵不足,马文升请求从锦衣卫及腾骧四卫中选补。已获批准,宦官宁瑾从中阻挠。马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说诏旨应讲信用,意见没被接纳。陕西发生大地震,马文升说:“这是外寇入侵的征兆。现在火筛正强横,而国内民困财竭,将懦兵弱。宜实行仁政来养活人民,研究武备用以巩固边防。节省开支,停办斋醮,消除传奉冗员,禁止奏求闲地,每天视朝两次,勤于政务。并且撤回陕西织造内臣,救济抚恤受灾人家。”明孝宗接纳他的建议,立即召回内臣[17]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向上条陈关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应办的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即使并非他本职守,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朱厚照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马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如卫圣杨地等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引导。像内廷举办的宫宴、钟鼓司的活动,元宵放花灯、端午划船等游乐活动都勿让朱厚照见到。至于之教,尤其应当摒绝,以防惑乱朱厚照心志[18]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直隶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奏言都为明孝宗接纳。百姓为赋役所苦,马文升全面陈述赋役过重的弊害,说:“现在民田收十分之四五的税,百姓运粮到边塞一石花费一两以上的银子,丰年八九石粮换一两银子,像丝绵布帛运到京师的,沿途费用超过所运物的价格,南方通过水路运粮到通州,要花三、四石才能送到一石。中州每年役使五六万人治理黄河,山东、河南修堵决口不下二十万人,苏州府松江府治水也如此。湖广建吉、兴、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寿二府,山东衡府共计役夫不下百万,诸王封地供应的役夫也有四十万。加以湖广征讨蛮族,山西、陕西边防,给军队供应粮饷的又不知有多少。赋税重差役繁多,没有比此时再厉害的了。宜严令内外各部门,免去多余的花费,减少力役,毋擅自摊派。王府的工程应该迅速完工,就可能使困难局面得到缓和。请求崇尚儒学,抑制邪术,以便清静圣心;节省花费,减少土木营造工程,以培植国家的根本。”明孝宗命将他的奏章下到有关部门详细讨论[19]。马文升发表议论最多。他在文武百官中年高德劭,明孝宗也十分信任他。从太子太保屡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弘治五年官衔为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敕提督京营军务侍经筵),经常给他赏赐,诸大臣无人能比[20]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廷议推举马文升代替。而御史魏英等说兵部非马文升不可,明孝宗也这样认为。就命倪岳任吏部尚书,而加封马文升少傅来安慰他。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来,马文升请求明孝宗减食撤乐,修德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马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明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文升任一品官满九年,加封为少师太子太师。由于要对将官进行考察,明孝宗特召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暖阁,告诫大家秉公升降。因为马文升年老听力减退,又再次高声告诉他,命左右搀扶马文升下台阶。起初马文升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两人都处事刚直不阿。他们起草的疏一发出,天下传诵。王恕离开后,声望都集中于马文升。到他在吏部任职时,已经八十岁。长须修眉,遇事侃侃而论不减当年[21]

正德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驾崩,马文升奉遗诏向明武宗请求淘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武宗下令除留太仆寺卿李纶等十七人外,其余的全部淘汰。正德元年(1506年),御用监宦官王瑞要求任用新近被淘汰的七人,马文升不接武宗诏书。给事中安奎探听到王瑞受贿,弹劾王瑞。王瑞十分怀恨,诬告马文升违抗圣旨,再下廷议,皆以马文升之言为是,武宗终究不听,马文升因此请求返乡,未得批准[22]

这时,朝政已为宦官刘瑾掌控,马文升年老,终日怀去官之志。时逢两广总督职缺,马文升推举兵部侍郎熊绣,熊绣不愿前往,其同乡御史何天衢就弹劾马文升徇私蒙蔽[23]。于是马文升接连上疏求去获准,并得赐玺书、马车,增加月粮和每年役奴。马文升家居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亦皱眉不答。家居三年,刘瑾以马文升与雍泰为朋党为由,除其官籍。

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马文升去世,终年八十五岁。同年,刘瑾被诛,追复文升官职,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諡端肃[24]。马文升去世一年,民变领袖赵鐩率军进入河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进攻泌阳,火烧大学士焦芳宅,用草扎成焦芳像碎裂之,说:“恨不為天下殺此賊![25]嘉靖初年,加赠马文升左柱国太师[26]

著作

马文升“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语,皆自忠爱中流出。海内之士,得其篇章者乐诵之”。

有《約齋集》、《奏議》等著作傳世。曾作《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镇克哈密国王记》等。

所撰《抚安东夷记》一卷,详记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各部头人与辽东都司的贸易往來、纳贡请赏、武装冲突等事,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禁毁。今尚有明刻本及《清初史料四种》丛书本等傳世。

墓葬

马文升墓在今河南禹州市朱阁镇马坟村西北,原墓園已毀。現為马氏后人重新修葺。

延伸阅读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四》,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出自《明史

參考文献

  1. ^ 《明故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贈特進光禄大夫左柱國太師謚端肅馬公墓誌銘》
    賜進士第正治上卿户部尚書致仕前南京兵部尚書奉勑參贊機務河東七十九翁韓文
    賜進士出身資善大夫兵部尚書奉勑提督十二團營侍經筵大梁李鉞
    後軍都督府掌府事奉勑提督五軍營兼提督十二團營諸軍事總兵官侍經筵榮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武定侯鳳陽郭勛
  2. ^ 国朝献徵录》(卷24):馬文升,字負圖,河南鈞州人。生而有異兆,貌瓌奇多膂力。嘗與羣兒戲,角之靡不仆者。七歲讀書,知大義。踰冠,舉鄉試,二十六登進士。吏部尚書王直異其才,選授監察御史。
  3. ^ 明史》(卷182):“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還領諸道章奏。母喪除,超遷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以父喪歸。”
  4. ^ 明史纪事本末》(卷41):命都御史項忠總督軍務,總兵劉玉、參將夏正率京營兵,並發陝西三邊兵五萬人往討之。起大理寺少卿馬文升為都御史,巡撫陝西協剿。
  5. ^ 明史》(卷182):滿四之亂,陝西巡撫陳價下吏,即家起文升右副都御史代價。馳至軍,與總督項忠討平之。事具忠傳。錄功進左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文升數條奏便宜,務選將練兵,修安邊營至鐵鞭城烽堠,剪除劇賊。西固番族不即命者悉滅之。修茶政,易番馬八千有奇,以給士卒。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
  6. ^ 明史》(卷182):是時,孛羅忽、滿都魯、乚加思蘭比歲犯邊。文升請駐兵韋州,而設伏諸堡待之。遂敗寇黑水口,擒其平章疊烈孫,又敗之湯羊嶺,斬首二百,名其嶺曰:「得勝坡」,勒石紀之而還。文升軍功甚盛,奏捷不為誇張,中亦無主之者,以是賞薄。至九年冬,總制王越以大捷奏,文升亦遣子琇報功。廷臣勘奏不實,坐停俸三月。
  7. ^ 明史》(卷182):十一年春,代越總制三邊軍務,尋入為兵部右侍郎。明年八月,整飭遼東軍務。巡撫陳鉞貪而狡,將士小過輒罰馬,馬價騰踴。文升上邊計十五事,因請禁之,鉞由是嗛文升。文升還部轉左。十四年春,鉞以掩殺冒功激變,中官汪直欲自往定之。帝令司禮太監懷恩等七人詣內閣會兵部議。恩欲遣大臣往撫,以沮直行。文升疾應曰:「善。」恩入白,帝即命文升往。直不悅,欲令其私人王英與俱,文升謝絕之。疾馳至鎮,宣璽書撫慰,無不聽撫者。又請前以也先亂失授官璽書者十餘人,得襲官。
  8. ^ 明史》(卷182):“事定,直欲攘其功,請於帝,挾王英馳至開原,再下令招撫。文升乃推功與直,然直內慚。文升又與直抗禮,奴視其左右,直益不喜。而陳鉞益諂事直,得直歡。日夜譖文升,思中之未有以發也。文升還,賜牢醴。明年春,以遼東屢失事,遣直偕定西侯蔣琬、尚書林聰等按之。會餘子俊劾鉞,鉞疑出文升意,傾之益急。直因奏文升行事乖方,禁邊人市農器,致怨叛。乃下文升詔獄,謫戍重慶衛。直既傾文升,則與鉞大發兵激功,鉞以是驟遷至尚書。
  9. ^ 明史》(卷182):十九年,直敗,文升復官。明年起為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文升凡三至遼,軍民聞其來皆鼓舞。益禁抑中官、總兵,使不得朘削,眾益大喜。
  10. ^ 明史》(卷182):二十一年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是年冬,召為兵部尚書。明年,以李孜省譖,調南京。
  11. ^ 明史纪事本末》(卷42):“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為左都御史,文升陛見,賜大紅織金衣一襲。蓋上在東宮時,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奮勵,知無不言。”
  12. ^ 明史纪事本末》(卷42):“馬文升條時政十五事,曰:「選廉能以任風憲,禁摭拾以戒貪官,擇人才以典刑獄,申命令以修庶務,逐術士以防扇惑,責成效以革奸弊,擇守令以固邦本,嚴考課以示勸懲,禁公罰以勵士風,廣儲積以足國用,恤土人以防後患,清僧道以杜游食,敦懷柔以安四裔,節費用以蘇民困,足兵戎以禦外侮。」上嘉納之,悉施行。”
  13. ^ 明史》(卷182):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憲宗朝,嶽鎮海瀆諸廟,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貯金書道經、金銀錢、寶石及五穀為厭勝具,宜毀。」從之。又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御史徐瑁、賀霖失承旨下獄。文升言初政不宜輒罪言官,遂得釋。尋命提督十二團營。”
  14. ^ 明史》(卷182):“明年,代餘子俊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帝聞,詔錦衣緝捕,給騎士十二,衛文升出入。文升乞休,優詔不許。”
  15. ^ 明史》(卷182):“小王子以數萬騎牧大同塞下,勢洶洶。文升以疾在告,帝使中官挾醫視,因就問計。文升謂「彼方敗於他部,無能為。請密為備,而揚聲逼之,必徙去。」已而果然。遭繼母憂,詔起復,再疏辭,不許。西北別部野乜克力,其長曰亦剌思王,曰滿哥王,曰亦剌因王,各遣使款肅州塞,乞貢且互市。巡撫許進、總兵官劉寧為請,文升言互市可許,入貢不可許,乃卻之。”
  16. ^ 明史》(卷182):“土魯番既襲執陝巴,而令牙蘭據守哈密,僭稱可汗,侵沙州,迫罕東諸部附己。文升議,此寇桀驁,不大創終不知畏,宜用漢陳湯故事襲斬之。察指揮楊翥熟番情,召詢以方略。翥備陳罕東至哈密道路,請調罕東兵三千為前鋒,漢兵三千繼之,持數日糧,間道兼程進,可得誌。文升喜,遂請於帝,敕發罕東、赤斤、哈密兵,令副總兵彭清將之,隸巡撫許進往討,果克之,語詳《進傳》。”
  17. ^ 明史》(卷182):“團營軍不足,請於錦衣及騰驤四衛中選補。已得請矣,中官寧瑾阻之。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言詔旨宜信,不納。陝西地大震。文升言:「此外寇侵淩之兆。今火篩方跳梁,而海內民困財竭,將懦兵弱。宜行仁政以養民,講武備以固圉。節財用,停齋醮,止傳奉冗員,禁奏乞閑地。日視二朝,以勤庶政。且撤還陝西織造內臣,振恤被災者家。」帝納其言,內臣立召還。”
  18. ^ 明史》(卷182):“文升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禦,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如衛聖楊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若內庭曲宴,鐘鼓司承應,元宵鰲山,端午競渡諸戲,皆勿令見。至於佛、老之教,尤宜屏絕,恐惑眩心誌。”
  19. ^ 明史》(卷182):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民困賦役,文升極陳其害,謂:「今民田十稅四五,其輸邊塞者糧一石費銀一兩以上,豐年用糧八九石方易一兩。若絲綿布帛之輸京師者,交納之費過於所輸,南方轉漕通州至有三四石致一石者。中州歲役五六萬人治河,山東、河南修塞決口夫不下二十萬,蘇、松治水亦如之。湖廣建吉、興、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壽二府,山東衡府,通計役夫不下百萬。諸王之國役夫供應亦四十萬。加以湖廣征蠻,山、陝防邊,供饋餉給軍旅者又不知凡幾。賦重役繁,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宜嚴敕內外諸司,省煩費,寬力役,毋擅有科率,王府之工宜速竣。庶令困敝少蘇。更乞崇正學,抑邪術,以清聖心;節財用,省工作,以培邦本。」詔下所司詳議。
  20. ^ 明史》(卷182):“他所論奏者甚眾。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自太子太保屢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歲時賜賚,諸大臣莫敢望也。”
  21. ^ 明史》(卷182):吏部尚書屠滽罷,廷推文升。御史魏英等言兵部非文升不可,帝亦以為然。乃命倪嶽代滽,而加文升少傅以慰之。嶽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禦經筵,絕遊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一品九載滿,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帝以將考察,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至暖閣,諭以秉公黜陟。又以文升年高重聽,再呼告之,命左右掖之下階。始文升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兩人皆以正直任天下事。疏出,天下傳誦。恕去,人望皆歸文升。迨為吏部,年已八十。修髯長眉,遇事侃侃不少衰。
  22. ^ 明史》(卷182):孝宗崩,文升承遺詔請汰傳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僕卿李綸等十七人,余盡汰之。正德元年,禦用監中官王瑞復請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詔。給事中安奎刺得瑞納賄狀,劾之。瑞恚,誣文升抗旨,更下廷議,皆是文升,帝終不聽。文升因乞歸,不許。
  23. ^ 国朝献徵录》(卷24):會楚人熊繡為兵部左侍郎,文升推之總制兩廣,怏怏不欲行。流言聞於鄉人,御史何天衢因劾文升衰老不任。文升再疏乞歸,報許。
  24. ^ 明史》(卷182):是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日懷去誌。會兩廣缺總督,文升推兵部侍郎熊繡。繡怏怏不欲出,其鄉人御史何天衢遂劾文升徇私欺罔。文升連疏求去,許之。賜璽書、乘傳,月廩歲隸有加。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居三年,劉瑾亂政,坐文升前用雍泰為朋黨,除其名。五年六月卒,年八十五。瑾誅,復官,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謚端肅。
  25. ^ 张燧千百年眼》(卷12):及嘉靖初,大盗赵鐩乱河南,剽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弗攻。攻破泌阳,前大学士焦芳已跳匿,毁其家,发芳箧,取其衣冠,缚苇若人者而屠戮之,曰:“恨不為天下殺此賊!”
  26. ^ 明史》(卷182):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雖遭讒詬,屢起屢仆,迄不少貶。子璁,以鄉貢士待選吏部,文升使請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誰當外者?」卒後逾年,大盜趙鐩等剽河南,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攻泌陽,毀焦芳家,束草若芳像裂之。嘉靖初,加贈文升左柱國、太師。

相關條目

官衔
前任:
余子俊
明朝兵部尚書
弘治二年-弘治十三年(1489年-1501年)
繼任:
劉大夏
前任:
倪岳
明朝吏部尚書
弘治十三年-正德元年(1501年-1506年)
繼任:
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