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英語:Magong Office, Kaohsiung Customs, CA, MOF),中華民國財政部關務署政府機構,隸屬高雄關高雄機場分關,正式名稱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高雄機場分關離島派出課離島四股[1][2],其辦公廳位於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馬公商港區,肇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明治39年(1906年),民國89年(2000年)經澎湖縣政府公告為澎湖縣定古蹟。[3][4]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Magong Office, Kaohsiung Customs, CA, MOF | |
---|---|
安平稅關媽宮出張所、安平稅關媽宮稅關支署、台灣總督府稅關馬公支署 馬公税關支署、稅關馬公支署 | |
位置 |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啓明里臨海路31號 |
材料 | 硓𥑮石、紅磚等 |
建成时间 | 日治臺灣 明治39年(1906年) |
公众参观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辦公時間(08:00至17:00)外部庭園均開放訪客參觀。 參觀費用:免費 |
所有者 | 中華民國財政部 |
官方名称 |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
類型 | 登錄等級:澎湖縣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
评定时间 | 2000年1月28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沿革
日治時期
1895年(大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明治28年),大清帝國依據〈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群島主權易幟予日本帝國。[5]日本帝國統治台灣之初,為管控台灣各處港口交易狀況,僅開放基隆港、淡水港、安平港、打狗港從事貿易活動,但此政策卻導致台灣各地民生物資供應不足的狀況,台灣總督府遂於明治30年(1897年)另外開放八處「特別輸出入港」,澎湖的媽宮港亦在其列。[6][7]
明治31年(1898年)台灣總督府設置「安平稅關媽宮出張所」,負責管理澎湖地區報關業務,首任所長為藤村好之,於11月15日上任。明治34年(1901年)改制為「安平稅關媽宮支署」。[8]
日本初領澎湖,因媽宮城城牆佇立媽宮港埠區,船隻貨運裝卸作業不便,且原置城內的稅關廳舍狹隘,爾後明治40年(1907年),澎湖廳決定拆除媽宮城南側城牆,並將拆卸的土石進行填海造港,在媽宮港分別構築陸軍棧橋、海軍棧橋和商用棧橋,又在海埔新生地建造一系列新建築,諸如要塞、市場(啟明市場)、貨物堆積場、兵器修理廠等,關稅局的辦公廳亦在此一時期興建。[4][8][9]:82-83
明治39年(1906年),安平稅關媽宮支署辦公廳落成,位址於媽宮商用碼頭東側(今馬公市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口),為一磚造且具兩層樓高暸望塔樓的建築物,建地面積約一千六百餘平方公尺,被視為澎湖地區最早的洋式官方建築。[8]:11
明治44年(1911年)後,澎湖媽宮港總共有三條航線行經,分別為通往基隆港、高雄港,以及與中國大陸沿海港口的貿易,故當時媽宮港可謂日本、台灣本島和中國大陸三方貿易的中間港暨轉口站。[8]:5
媽宮稅關幾經改制,機構名稱時有變動,大正九年(1920年)間,台灣總督府的第八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動行政區域改制,將「媽宮」改易為「馬公」[10]:98-100,稅關地名代稱沿用迄今。昭和19年(1944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為簡化組織、提升行政效率,該年元月一日將基隆關、高雄關併入港務局,馬公稅關降級為馬公出張所,末代所長職僅有兩位,分別是奧山政雄與中村長藏。[8]:10-15
監視署
明治33年(1900年),基於港口取締目的,以及對往來中國大陸、台灣海域間的船隻徵稅,4月15日於今西嶼鄉外垵村設置「漁翁島稅關監視署」;明治35年(1902年)10月1日,又於今望安鄉將軍澳嶼設立「八罩島稅關監視署」,上級單位皆為馬公支關。[11][12]
許玉河根據〈台灣日日新報〉資料,日本政府鑑於台灣稅關監視署已達20處,為節省經費故,在大正12年(1923年)2月1日廢止望安庄的「八罩島稅關監視署」。[12]不過,鄭紹裘撰於《澎湖縣縣定古蹟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中,另載廢止時間為大正13年(1924年)7月1日。[8]:12
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件爆發,大日本帝國與國民政府領導的中華民國展開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政府因此頒布澎湖港區與中國沿海岸口通商的禁令[9]:184,連帶影響澎湖稅關業務限縮,漁翁島稅關監視署在昭和17年(1942年)11月1日被奉令撤銷。[8]:12
中華民國時期
1945年8月二戰結束,10月起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的海關機構,台灣地區海關業務以濁水溪為界,以北作「台北關」、以南稱「台南關」,台南關辦公室即沿用原高雄稅關,其總部仍設於高雄港,馬公出張所歸屬「台南關」轄區,因應政權轉移,改稱為「財政部台南關馬公支關」,民國35年(1946年)2月25日完成接收作業,並正式辦工,首任長官為何傑生(主任職)。民國34年至38年(1945年-1949年),台灣和大陸之間貿易和包裹往來十分活絡,馬公支關編制人員既有驗貨員(兼主任)、稽查員、查緝員、雇員兩名,總計五名,較日治時期為多。[8]:10-15
惟民國38年(1949年)後,國民政府於國共內戰失利、退守台灣,兩岸禁止交流,馬公支關貿易量萎縮,商業長期呈現蕭條。民國53年(1964年)相應縮減人員編制,僅派關員一名常駐馬公,兼任支關主任,另聘兩名工友處理結關庶務。民國81年(1992年)9月23日,行政組織變更,馬公支關改隸「高雄關稅局」,被劃分為「稽查組」轄下「巡緝七股」,置股長一名常駐馬公。民國86年(1997年)1月16日,「巡緝七股」被裁,駐馬公辦公室改隸為「督察課督察四股」。[8]:10-15
民國89年(2000年)1月28日,澎湖縣政府公告「馬公支關」為「縣定古蹟」,登錄名稱為「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3]
民國102年(2013年),財政部關稅署進行組織改造,高雄關下設十個單位,包含四個分關,其中馬公支關隸屬「高雄機場分關」,正式編制名稱為「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高雄機場分關離島派出課離島四股」[1][2],沿用迄今。
機關名稱
日治時期
公元 | 機關全名 | 備註 | 來源 |
---|---|---|---|
明治31年(1898年) | 台灣總督府安平稅關媽宮出張所 | 首任所長藤村好之11月15日上任。 | |
明治33年(1900年) | 4月15日增設「漁翁島稅關監視署」。[11] | ||
明治34年(1901年) | 台灣總督府安平稅關媽宮支署 | 首長改稱支署長,島田重敏1902年5月1日上任代理支署長、1903年4月1日出任支署長。 | |
明治35年(1902年) | 10月1日增設「八罩島稅關監視署」。[12] | ||
明治43年(1910年) | 台灣總督府稅關媽宮支署 | 5月1日改稱。 | |
明治45年(1912年) | 台灣總督府稅關媽宮稅關支署 | 4月1日改稱。 | |
大正七年(1918年) | 台灣總督府稅關媽宮支署 | 5月1日改稱。 | |
大正十年(1921年) | 台灣總督府稅關馬公支署 | 7月1日改稱。 | |
大正13年(1924年) | 7月1日,奉令撤銷「八罩島稅關監視署」。 | ||
昭和九年(1934年) | 台灣總督府高雄稅關馬公支署 | 6月台灣總督府頒布「稅關支署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府令,8月1日改稱。 | |
昭和11年(1936年) | 台灣總督府高雄稅關馬公稅關監視署 | 7月1日改稱。 | |
昭和17年(1942年) | 11月1日,奉令撤銷「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 ||
昭和19年(1944年) | 台灣總督府港務局安平支局馬公出張所 | 1月1日改稱。 |
中華民國時期
年份 | 機關全名 | 備註 | 來源 |
---|---|---|---|
民國34年(1945年) | (交接狀態) | 10月份接收馬公出張所,編制歸屬「台南關」。 | |
民國35年(1946年) | 財政部台南關馬公支關 | 2月25日完成接收馬公支關、正式辦工,首任長官為何傑生(主任職)。 | |
民國38-52年 (1949-1963年) |
逢大陸地區淪陷、兩岸貿易斷絕,馬公港貿易蕭條,支關業務限縮。 | ||
民國54年(1965年) | 原「漁翁島稅關監視署」房舍及土地面積39.47坪出售, 西嶼鄉民洪啓育以新台幣5萬5004元購入。 | ||
民國81年(1992年) |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稅局
稽查組巡緝七股馬公辦公室 |
9月23日機關組織變更,馬公支關改隸「高雄關稅局」,主任改為股長職。 | |
民國86年(1997年) |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稅局
稽查組督察課督察四股駐馬公辦公室 |
編制更易。[7] | |
民國102年(2013年) |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高雄機場分關離島派出課離島四股 |
1月份組織改造,高雄關下設10個單位,澎湖地區隸屬高雄機場分關。[1] |
建築
民國93年(2004年),根據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發表的《澎湖縣縣定古蹟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一書所載,今馬公支關建築約分兩時期不同階段建成:[8]
- 第一階段興建於明治39年(1906年),整體採用承重牆系統結構,牆體材料為硓𥑮石,包含瞭望塔樓、業務辦公室、倉庫辦公室、會客室及值日室等第一階段建築物皆為硓𥑮石構築,外牆部分則以洗石子裝修和灰泥、油漆粉刷[4],今則以鵝黃色漆料塗刷呈現。
- 第二階段因文獻缺乏紀錄,無法得知確切增建年代,透過調查僅得知儲藏室、煙毒犯室為第二期建築,採用磚造承重牆構造,壁體厚度約3.6公分,疊砌方式為英式砌法,外牆亦以洗石子裝修,內部隔間則為厚度約20公分的木板夾泥牆,表面施以白灰粉刷。[4]
因馬公支關建築結構為承重牆構造系統,故門、窗之外型和設計會受到牆面受力影響。其建物樑柱四周砌築斜柱,柱頭則以西洋風格的渦卷形修飾;門廊立面採用拱門式設計,辦事處窗台可對外打開,方便民眾洽公。在門窗開口部分,乃採用方形造型,砌法則採取弧拱式、平拱式兩種砌法。而屋頂風格偏向日式,馬公支關辦公室、倉庫之「寄棟造屋根」(類似歇山頂),而暸望塔樓則為「寶形造屋根」(類似尖頂)之設計,其餘部分主體仍多為西洋風格。[4][8]
老樹
日治時期,日本官方在澎湖推動植樹、蔚為風氣,亦體現於官方建物造景[13]:37-40,當時馬公支關庭院內亦有植種樹木,後於2019年被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列冊為「珍貴老樹」:[14]
編號 | 樹種 | 樹齡 | 樹直徑 | 樹圍 | 種植年份 |
---|---|---|---|---|---|
04 | 莿桐 | 115歲 | 1.5公尺 | 3.4公尺 | 明治37年(1904年) |
16 | 莿桐 | 112歲 | 0.6公尺 | 2.3公尺 | 明治40年(1907年) |
05 | 莿桐 | 115歲 | 1.2公尺 | 3.5公尺 | 明治37年(1904年) |
03 | 榕樹 | 115歲 | 0.8公尺 | 2.5公尺 | 明治37年(1904年) |
圖輯
-
石滬廣場
-
馬公支關與庭園
-
馬公支關辦公廳立面
-
可對外開放式之窗口
-
庭園造景
-
刺桐老樹
-
馬公支關機構全銜
-
歷代機關名稱看板
-
初代硓𥑮石建築主體牆面
-
倉儲室內部紅磚
-
儲藏室與煙毒犯室
-
煙毒犯室內部
相關著作
澎湖縣文化局於2006年12月1日出版《澎湖耆老口述歷史記錄》(ISBN 9789860069129),作者高啟進曾採訪陳秋錦,留下關於其丈夫吳氏曾於馬公稅關任職的口述記錄。[15]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組織職掌〉.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中文(臺灣)).
- ^ 2.0 2.1 〈聯絡資訊〉.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臺灣)).
- ^ 3.0 3.1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國家文化資產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中文(臺灣)).
- ^ 4.0 4.1 4.2 4.3 4.4 陳英俊、高啟進、林文鎮、郭金龍.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2) (中文(臺灣)).
- ^ 許, 毓良. 〈馬關條約〉.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中文(臺灣)).
- ^ 曾, 文吉. 〈歷史沿革〉. 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臺灣)).
- ^ 7.0 7.1 莊, 凱証.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臺灣)).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曾, 文吉(主持). 《澎湖縣縣定古蹟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 澎湖縣: 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 2004. ISBN 9868054621 (中文(臺灣)).
- ^ 9.0 9.1 張, 玉璜. 《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8. ISBN 9570215895 (中文(臺灣)).
- ^ 黃, 驗; 黃, 裕元. 《臺灣歷史地圖》 2016年第三刷. 臺北市: 遠流. 2015. ISBN 9789860475227 (中文(臺灣)).
- ^ 11.0 11.1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國家文化資產網. 2015-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中文(臺灣)).
- ^ 12.0 12.1 12.2 許, 玉河. 〈八罩島稅關監視署〉.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 ^ 顏, 其碩. 《陋巷雜草》. 澎湖縣: 顏其碩. 1969 (中文(臺灣)).
- ^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108年度『澎湖縣受保護樹木』(珍貴老樹)清冊〉. 澎湖縣農漁局. 2019-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中文(臺灣)).
- ^ 〈文化叢書〉.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1-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