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Towerman/writing/武汉市

30°35′00″N 114°19′00″E / 30.58333°N 114.31667°E / 30.58333; 114.31667

武汉市
地级市
武汉市风光,由上至下顺时针方向: 汉口夜景、黄鹤楼、江汉关大楼、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市风光,由上至下顺时针方向:
汉口夜景、黄鹤楼江汉关大楼武汉长江大桥
綽號:江城、江汉
武汉市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武汉市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31°15′06″N 121°27′04″E / 31.251662°N 121.451089°E / 31.251662; 121.451089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北省
設立1929
政府駐地江岸区
政府
 • 市委書記唐良智
 • 人大常委會主任阮成发
面积
 • 总计8,494.41 平方公里(3,279.71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湖北省地级行政区第一位(佔全湖北省%)
人口(2009)
 • 常住[1]常住人口:897万人
户籍人口:833萬人
 • 密度981人/平方公里(2,540人/平方英里)
語言
 • 方言武汉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430000
電話區號27
車輛號牌鄂A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城市定位中部中心城市森林城市
城市精神文明 宽容 刚毅 创新
国内生产总值(2009)¥[2]4620.18亿
網站中国武汉政府门户网站
市象征
梅花
水杉

武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会,全市人口于2009年达833万人。[1]华中地区最大都市,长江中下游特大组团式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2010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3]

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其行政区划沿革非常具有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个缩影。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4]

武汉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亚洲第一大河长江及最大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属于长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区就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5]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据测算,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

建制沿革及历史事件

武汉市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战国至元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出土于随州市曾都区的战国编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卻月城鲁山城,和在今武昌蛇山夏口城。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刘表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江夏县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一级)的治所。

明朝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由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典当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

晚清

 
具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老汉口
 
1862年武汉的江汉关,即当时的海关开始运营。现在该址为中国海关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1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对西方人开放,开始了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汉口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俄、德、法、日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 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 写道: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三市居民数过百万,如 其稍有改进,则二三倍之,决非难事。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 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 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二十世纪初的武汉享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是绝无仅 有的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大都市,俨然代表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希望。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 人在汉口创立了“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在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修建了汉口水塔, 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全国第二位,“驾乎津门,直逼沪上”,成为当 时唯一可与沿海几大通商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在他所著的《汉口——中 央支那事情》(1908年,上海昌明公司出版)中,以欣羡的口吻对汉口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 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美国第二大都会)”。从此,“东方芝加哥”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 行印象。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盛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 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作为美国钢铁冶炼业基地的芝加哥,日夜灯火通明,工厂机器轰鸣,城内运输繁忙……城市实力仅次于纽约。除了产业重点各有千秋外,当 时的武汉与芝加哥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中華民国

 
武昌起義“首义广场”的孙中山立像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 1914年属江汉道。
  •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6],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政府的统治。
  •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仅武汉市区就死亡3619人,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解放军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
 
位于沿江大道的武汉市人民政府。

地理

地理位置和地形

 
Towerman/writing/武汉市在中国的位置

武汉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距最大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为155公里。[7]武汉处于江汉平原东部,东与黄冈市团风县鄂州市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洪湖市仙桃市省辖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40余个,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全国各大城市的首位。[5]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清代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7]

 
武汉东湖
 
中列丘陵:磨山

气候、水系和资源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热冬寒等特点。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3.7 ℃;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夏季长达135天;春秋两季各约60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 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伏旱副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050~12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在5000℃~5300℃之间,年无霜期240天。

 
长江武汉城区段

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亿m3、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在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区,宽3880米。汉江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马尾松杉木栎树分布普遍。矿产主要有黄铁矿等。盛产鲜鱼、莲、藕 ,武昌鱼为著名鱼种。洪山红菜薹、天兴洲西瓜、高洪太铜锣、绿松石雕、汉绣为地方土特产。

武汉(1971至200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8.0
(46.4)
10.1
(50.2)
14.4
(57.9)
21.4
(70.5)
26.4
(79.5)
29.7
(85.5)
32.6
(90.7)
32.5
(90.5)
27.9
(82.2)
22.7
(72.9)
16.5
(61.7)
10.8
(51.4)
21.1
(70.0)
平均低温 °C(°F) 0.4
(32.7)
2.4
(36.3)
6.6
(43.9)
12.9
(55.2)
18.2
(64.8)
22.3
(72.1)
25.4
(77.7)
24.9
(76.8)
19.9
(67.8)
13.9
(57.0)
7.6
(45.7)
2.3
(36.1)
13.1
(55.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3.4
(1.71)
58.7
(2.31)
95.0
(3.74)
131.1
(5.16)
164.2
(6.46)
225.0
(8.86)
190.3
(7.49)
111.7
(4.40)
79.7
(3.14)
92.0
(3.62)
51.8
(2.04)
26.0
(1.02)
1,269
(49.96)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9.1 9.5 13.5 13.0 13.2 13.3 11.2 9.0 9.0 9.3 8.0 6.6 124.7
平均相對濕度(%) 77 76 78 78 77 80 79 79 78 78 76 74 77.5
月均日照時數 106.5 102.8 115.5 151.2 181.4 179.5 232.1 241.0 176.7 161.2 144.3 136.5 1,928.6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行政区划

武汉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下辖13区,分别是: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7个城区以及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6个远城区;以及3个由武汉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级开发区(非行政区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俗称沌口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区名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图中编号 车牌号码(开头数字/字母)
江岸区 64.24 -
07
1、A、H
江汉区 33.43 -
08
2、B、P
硚口区 46.40 -
09
3、C
汉阳区 91.50 -
10
4、D
武昌区 81.22 -
11
5、E
青山区 45.13 -
12
7、V
洪山区 501.70 珞南街
06
6、F、U
蔡甸区 1091 蔡甸街
03
9、Y
东西湖区 495.51 吴家山街
02
8、R、Z
汉南区 268 纱帽街
04
8
江夏区 2008.98 纸纺街
05
K
黄陂区 2261 前川街
01
L
新洲区 1479 邾城街
13
M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2.7 沌口街 - N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 - Q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首期开发面积40 吴家山街 - 8、R、Z

人口

根据武汉市政府2009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897万。[1]

武汉各行政区中,武昌区人口最多,达到117.8万(2009年数据),汉南区人口最少,仅有9.89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有1.4135万人,江夏区则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314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98.91万人,占12.3%;接受高中教育的166.66万人,占20.7%;接受初中教育的264.72万人,占32.9%;接受小学教育的187.63万人,占23.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

2003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1.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男性人口402.99万人,占51.6%,比上年末增长1.7%;女性人口378.20万 人,占48.4%,比上年末增长1.7%。农业人口306.21万人,比上年降低0.8%;非农业人口474.98万人,比上年3.4%。2003年人口 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2.15‰;净迁移率15.99‰。计划生育率98.80%。

武汉市各区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²)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武汉市 8,494.41 8,910,000 8,282,137
江岸区 64.24 755,000 659,192
江汉区 33.43 661,000 468,497
硚口区 46.39 723,000 536,411
汉阳区 108.34 673,000 511,168
武昌区 81.22 1,178,000 1,136,551
青山区 45.80 502,000 452,870
洪山区 509.00 1,107,000 851,264
东西湖区 439.19 374,000 261,408
汉南区 287.70 109,000 107,052
蔡甸区 1,108.10 427,000 472,130
江夏区 2,010.00 630,000 721,435
黄陂区 2,261.00 905,000 1,118,474
新洲区 1,500.00 866,000 985,685

姓氏

根據2006年人口數据,武漢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8]除了胡姓外,其餘姓氏都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與中國十大姓相當吻合。

交通

武汉位于长江汉江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粤汉铁路陆续建成,更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2009年,武汉获批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更是将武汉的交通优势地位推上又一个高峰[9][10]。该年底,武汉站的开始运营,标志着武汉“高铁时代”的到来,使武汉成为全国高速铁路枢纽城市。随着2011年石武客运专线汉宜客运专线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等22个铁路项目建成运行,武汉将成为中国铁路“两纵两横”的交汇点,全国路网主枢纽和客运中心。届时,从武汉到周边1000公里范围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只要4-5小时,半小时直达武汉城市圈兄弟城市。

公路

国家公路“两纵两横”规划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主干线在武汉交汇。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也在此交汇。2009年,武汉7条高速出口通道全面建成,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达530公里,与全长188公里的武汉绕城公路,贯通由6座长江大桥组成的武汉内、中、外环线,构建起武汉到6个远城区政府所在地半小时、到城市圈8个城市1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10]。“十一五”期末,武汉公路总里程达12000公里,公路密度达149.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11]

铁路

武汉自近代京汉铁路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以来,一直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如今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于武汉交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合武快速铁路贯穿城市。武汉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拥有三座一等火车站的城市之一[12]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市北郊已建成的“亚洲最大编组站”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2005年,武汉铁路局成立,成为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并为铁道部规划建设的四大铁路枢纽之一[13]

2009年底,武汉站的开始运营使武汉进入“高铁时代”。武汉市目前与北京郑州长沙广州合肥南京上海间每日都有动车组往返,与北京西之间的首发城际列车(含动车组)多达7对,同时与南昌间有高速列车相通,与省内主要城市咸宁宜昌十堰襄阳黄石随州之间都有管内城际特快列车往返。2009年底,武汉到广州3个半小时;2010年底,武汉到上海5个小时;2011年底,武汉到北京将只需4个小时;2013年,东南西北以武汉为圆心,将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12]

航空

作为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空公司(即今天的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距离市区大约有16公里,由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2009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晋升为全国第11家"千万级"机场,位居华中第一[14]。据统计,截至2010年,武汉天河机场通航城市达62个,较5年前增加了30个,国际与地区航点新增8个,出入境旅客持续增长,预计突破35万人次[15]。2010年,天河机场三期扩建总体规划获批准,5月9日动工奠基。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量44万吨目标设计,新建的东飞行区等级指 标为4F,是目前国际机场最高等级标准,能够起降包括A380的各类大型飞机。建成后,天河机场将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枢纽机场,紧随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第四个航空枢纽,进入世界机场百强[10]

水运

武汉历来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客运航运的衰落,2003年武汉港旅客运输全部消失[12],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目前的武汉客运港仅有旅游包船停靠。2010年3月,国务院正式明确武汉新港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成为国家战略。目前,武汉新港已恢复阳逻港至上海洋山港、新开通杨泗港至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江海直达船占全市水运总运力的比例达到75%以上[11]。武汉开通了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不定期货运航线。预计到“十二五”中期,万吨轮船可直达武汉,这意味着武汉新港可在3000公里范围内,与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国际城市常年直达[12]

公共交通

公共汽车和轮渡

 
武汉公交(非空调车)主力车型之一:东风扬子江WG6100型客车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1、2、3、4、5、6、7、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清洁能源线路16条(1500辆车),往来于武汉三镇两江四岸之间的轮渡十余条。自2005年武汉市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至今开通多条到黄陂、青山、新洲、江夏等郊区线路,接管个体承包与挂牌经营,取代黑巴、黑的。

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并且参股武汉通恒公汽有限公司。武汉市公交集团公司位于汉阳区马鹦路特6号。

武汉公交专线车的票价非空调车是1元(刷卡0.8元),空调车是2元(刷卡1.6元,部分远郊线路刷卡1.8元),双层巴士线路为1.5元(刷卡1.3元),此外郊区线路实行梯形票价。

轨道交通

 
武汉传统过江交通工具——轮渡

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在四个城市中第二个投入试运营。2010年7月29日,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开始试运营[16],第一个全天运营日录得15万人次的流量,比之前有所增长[17],至此开始全线试运行,现在日平均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18]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12条线路构成,总长约540公里。除1号线(U1)吴家山至堤角28.87公里为轻型地铁外,有7条线路是重型鐵路系統,另有3条线路是區域鐵路。分别为:2号线(U2)常青花园至鲁巷,27.985公里;3号线(U3)沌口至三金潭,28.3公里;4号线(U4)武汉火车站至永安堂,30.1公里;5号线(U5)南湖至青菱;6号线(U6)老关村至堤角,32.8公里;7号线(U7),盘龙城至黄家湖。这9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构成武汉地铁的内环线;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与四号线一期工程动工,预计于2012年建成。2009年12月30日,三号线与四号线二期工程动工,预计于2014年完工,2015年投入使用[19]

市内过江桥梁和隧道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和汉江虽然给武汉带来了水运便利,但也造成了陆路的交通困难。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过江桥梁和隧道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军山长江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即将动工建设)、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在建,计划2011年完工)、天兴洲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阳逻长江大桥共六座公路大桥和两座公铁两用大桥。汉水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蔡甸桥三官大桥(在建)、沪蓉高铁跨汉江桥梁(在建)、长丰桥古田桥(即将动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共八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武汉长江隧道于2008年12月28日调试运行通车,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为2号线而建的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已于2009年10月16日开始动工[20]4号线的长江隧道也已动工[18]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工程也即将启动,届时其将为长江上第一座公路地铁两用隧道[21],规划中的8号线将从此而过。

经济

 
从武汉轮渡上看汉口市区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乃至中国内陆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 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 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武汉市政府开始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城市面貌大为改善。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蔡甸区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阳逻开发区。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经国家统计局核实,[22]武汉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115.51亿元;2009年武汉完成GDP4,620.18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12名,是长江沿线城市带上第三大经济体,工业产值仅次于上海市重庆主城区,高于南京市。人均GDP逾7400美元。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 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 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 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武汉制造”知名品牌正在涌现。此外,武漢擁有中國中部第一個永不落幕的工業城鎮之稱。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风神、东风渝安、东风电动、三环汽车和3604改装车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爱思全兴、德尔福、佛吉亚、法雷奥

通信:烽火通信、光迅科技、楚天激光、武汉长飞、凡谷电子、武汉NEC、普天通信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

烟草:武汉卷烟厂

电子信息产业:新芯、富士康、冠捷、唯冠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 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 制度等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23]另外,在武汉所有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世界500强瑞典宜家(IKEA)将投资3亿欧元,在汉建宜家家居中心,以及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宜家将以武汉为核心,购物中心辐射武汉城市圈乃至中部五 省。接着以购物中心为先导,把中西部物流中心放在武汉。最后将生产制造中心放在武汉。预计2015年宜家武汉店正式对外营业。

金融商贸

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货到汉口活”的说法。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上个世纪初,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天,这座商家必争之地仍然商贾云集,千街熙攘。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 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武汉的主要商业集中在中山大道、解放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市场、 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新兴商圈有街道口、王家湾、徐东、光谷、广埠屯(为华中最大的IT市场).武汉本土的武商集团建摩尔城。3年后,它将与改造后的 国广、武广、世贸连通,形成约40万平方米的“摩尔城”。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香港“百佳”等国际零售商业巨头相继进入武汉,推动了武汉商业贸易发展。武汉金融、證券交易同样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法国兴业银行、英国汇丰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10多家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机构。

文化

节日

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武汉国际渡江挑战赛暨武汉渡江节等。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有"京剧之母"美誉的汉剧,便鼎盛于汉口, 最终与徽剧合流, 诞生了国粹京剧。

城市纪念日

日期 名称
10月25日 武汉市耻日 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媒体

名称 类型 备注
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 报纸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全省覆盖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 报纸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长江商报 报纸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电视台 电视 全省覆盖
湖北经济电视台 电视 全省覆盖
武汉电视台 电视 7个频道
武汉教育电视台 电视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电台 全省覆盖
楚天广播电台 电台 全省覆盖
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电台
读者文摘 杂志
知音 杂志 知音杂志社,全国覆盖
特别关注 杂志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全省覆盖
前卫 杂志
爱你 杂志
大武汉 杂志

体育

武漢擁有原國家體委直屬的體育專業高等學府武漢體育學院。

武汉拥有武汉光谷球 队。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94年,球市最火爆的1997年、2004至2005年间,曾被誉为“金牌球市”。2005年武汉队教练裴恩才被抽调担 任中国女足教练,加上武汉队之后成绩欠佳,球市从此逐渐冷清下来。2006年10月,武汉雅琪冲击甲级联赛失败。2007年,由于资金问题,武汉雅琪放弃参加乙级联赛。同年,志在冲甲并且聘请迟尚斌作为总教练的湖北警院队由于在中国足协组织的体能测试中无一人过关而没有取得参赛资格。

方言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话是大部分武汉城区居民的母语,也通行于整个武汉市乃至武汉城市圈。 武汉话在方言学的分类系谱上,属于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与成都方言、重庆方言、贵州方言等同属一个系谱,也是西南官话地理分布上的最东端,东南端被临界的湘方言赣方言、官话江淮方言等所包围。
近年,普通话极为强烈地影响武汉话,致使武汉方言较有特色的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大幅被普通话所取代,形成新的武汉话,这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尤为普遍。新的武汉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改变调值的普通话。

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 “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普通话自解放后即开始影响武汉话的语音,目前尤为明显。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 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调值,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等。

 
武汉小吃,豆皮(左下);热干面(右下);桂花糊米酒(上)

饮食

提及武汉饮食,最有特点的是武汉的早点和小吃。武汉话里把吃早餐叫“过早”,该词最早见于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24]。武汉的早点以种类多、搭配妙、做法绝、价不高、饱得吃为特色[24]。武汉的早点小吃品种之多全国闻名,敢号称“每天吃一种,三个月不重样”[25]。武汉著名作家池莉曾经在其作品《热也好 冷也好 活着就好》里排点过武汉的早点:

老通城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老谦记的牛肉枯炒豆丝,民生食堂的小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其中以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瓦罐鸡汤四季美汤包、老通城的三鲜豆皮,为武汉最有名的四大小吃[26]。品尝武汉早点和小吃的最好去处是位于武昌区司门口的有“汉味早点第一巷”之称的户部巷[27]。这条长147米的小巷里,经营着170余种早点小吃,在2008年就接待了360万顾客,营业额达2520万元[28] 。因此在武汉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24]

旅游

武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鹤楼公园
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 归元禅寺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武汉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武汉市木兰天池旅游区
武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八七会议会址
盘龙城遗址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湖泗瓷窑址群 明楚王墓
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大智门火车站
江汉关大楼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詹天佑故居 汉口近代建筑群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武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龙舞
湖北大鼓 湖北评书
湖北小曲 汉绣
木兰传说 武汉木雕船模

自然人文景观

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公园中国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国家一级图书馆中国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

 
黄鹤楼

武 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地表形态复杂,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这些景观多集中在城区,郊区较少。自从明朝汉水改道形成汉口镇后,位于汉水和长江交汇处 的汉口陆续出现了大小码头。在这些码头的附近形成了汉正街商品集散地,武汉从而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之一。东西南北人流如织,码头文化 从此在武汉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有市井气息的城市之一。

历史建筑

即武汉市范围内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包括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与其他未列入上述名录的其它历史建筑。武汉历史建筑是武汉市独特历史文化的缩影。

武汉历史建筑根据所在区域、建筑年代和历史价值进行分区编号。

编码格式

[区域][建筑级别][建筑年代][编号]

  • 区域划分:
    • 汉口 A
    • 汉阳 B
    • 武昌 C
    • 郊区 D
  • 建筑级别 :分A、B、C三个级别。
  • 建筑年代以初建年代为准。

社会

教育

2006年,武汉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5.07亿元[29],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8%[30]。 截至2006年底,武汉地区共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含省部属技工学校)2343个,在校学生228.59万人,教职工18.53万人,专任教师 12.44万人,其中市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2227个,在校学生129.68万人,教职工10.28万人,专任教师7.97万人。合计共有幼儿园616 所,普通中小学1358所,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71所,高等教育学校(含成人高校)59所[30]

高等教育

 
武汉大学正门
 
华中科技大学正门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在各类评比中始终处于全国前列,高等教育优势明显,为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武汉在2008年就已拥有普通高校55所,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31],在校生规模达到74.7万人,居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第2位[32],其中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

科技

武汉高校密集,科研单位众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综合排名全国第三位,成为武汉在全国各类综合排名中最靠前的指标[32]。截止2006年,武汉拥有普通高等学校52所,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达18所,其中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11所。武汉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06所,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33],在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48名[34]。武汉也是全国惟一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交易、产业化及知识产权示范的全面试点工作的城市[32]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武汉东湖地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核动力等五大领域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35]

2006年,武汉市全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有高新技术企业2504个,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1100.4亿元。

医疗卫生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111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61人,病床4.75张[32]。目前共有三级甲等医院约20所,其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原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等综合医院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是华中地区一流医院。

宗教

 
归元寺罗汉堂

武汉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武汉解放前有过印度教,后已不存。佛教传入武汉最早,已有1500多年历史,道教、伊斯兰教传入武汉分别已达1000多年和600多年。天主教传入武汉已达300多年,基督教传入最迟也有100多年。原有东正教,也于1958年后不再独立存在。[36]。据1998年统计,全市现有信教群众1120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1999年,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278个,其中佛教有95个,道教96个,伊斯兰教3个,基督教79个,天主教5个。[37]

 
长春观

武汉市佛教以曹洞临济二宗为主。武汉寺庙的修建始于东汉,以武昌最多。宝通寺莲溪寺归元寺古德寺并称为武汉著名的“四大丛林”[36]武昌佛学院推动了中国佛教界的复兴与改革运动, 太虚院长提出了著名的“人间佛教”的思想[37]。武汉地区的道教分正一道全真道两派。武汉地区宫观的修建最早始于北宋,现市内仅存位于武珞路长春观[36],是著名的道教龙门派道观,为纪念长春真人邱处机而建。长春观是我国公认的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人称江南一大福地[37]。伊斯兰教始于元代传入武汉地区,最早的清真寺建于明代,现对外开放的清真寺仅有以下3座。汉口民权路清真寺是武汉市尚存的3座清真寺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保持较为完好的一座清真寺[36]。其余2座为武昌起义门清真寺汉口二七街清真寺

1861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到达汉口,成为最早进入华中地区的新教传教士。建于1931年的荣光堂是武汉市最大的教堂,初建时以传教士杨格非的名字命名为格非堂。始建于1864年武昌崇真堂是杨格非来武汉后建造的第一座基督教堂,也是湖北最早的一座[36]葡萄牙传教士何大化明朝将天主教传入武汉[36]。武汉现有教堂都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修建的,比如汉口上海路圣若瑟教堂、武昌花园山圣家堂和汉阳显正街圣高隆庞堂

名人

 
湖广总督张之洞

武汉籍名人:

国际交流

友好城市

目前武汉共有19个友好城市[38],分别是:

序号 国家 城市 签字时间 签字地点
1   日本 大分市(Ōita) 1979年9月7日 大分市
2   美国 匹兹堡市(Pittsburgh) 1982年9月8日 武汉市
3   德国 杜伊斯堡市(Duisburg) 1982年10月8日 杜伊斯堡市
4   英国 曼彻斯特市(Manchester) 1986年9月16日 武汉市
5   羅馬尼亞 加拉茨市(Galaţi) 1987年8月12日 加拉茨市
6   烏克蘭 基辅市(Kiev) 1990年10月19日 基辅市
7   苏丹 喀土穆市(Khartoum) 1995年9月27日 武汉市
8   匈牙利 杰尔市(Győr) 1995年10月19日 杰尔市
9   法國 波尔多市(Bordeaux) 1998年6月18日 武汉市
10   荷蘭 阿纳姆市(Arnhem) 1999年9月6日 阿纳姆市
11   韩国 清州市(Cheongju) 2000年10月29日 武汉市
12   美国 圣路易斯市(Saint Louis) 2004年9月27日 武汉市[39][40]
13   奥地利 圣珀尔滕市(St. Pölten) 2005年12月20日 邮件互签
14   新西兰 克赖斯特彻奇市(基督城市,Christchurch) 2006年4月4日 武汉市
15   加拿大 万锦市(Markham) 2006年9月12日 万锦市
16   瑞典 博伦厄市(Borlänge) 2007年9月28日 武汉市
17   冰島 科波沃市(Kópavogur) 2008年4月25日 武汉市
18   马来西亚 亚庇市(Kota Kinabalu) 2009年3月25日 武汉市
19   美国 哥伦布 (俄亥俄州)(Columbus, Ohio) 2009年10月30日 哥伦布市[41]

领事机构

领事机构
 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

联合国亚洲采购中心驻武汉百年老街(汉正街)。义务: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进行国际联合采购。

  • 另外,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也正在筹备在汉设立领事机构。

注释

  1. ^ 1.0 1.1 1.2 1.3 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12-28 [2009-3-26] (中文(简体)). 
  2. ^ 2009年度武汉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中文(简体)). 
  3. ^ 中部崛起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网易新闻. 2011-2-20 [2011-02-20].  (来源:长江日报
  4. ^ 王汗吾,吴明堂. 中国第一个直辖市发祥地——“京兆区”武汉. 中国地方志. 2008, (07). 
  5. ^ 5.0 5.1 《武汉市志·总类志》(1998),水文
  6. ^ 「考证」 武汉建市究竟是哪一天?. [2007-05-02]. 
  7. ^ 7.0 7.1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 武汉综述,《武汉年鉴(2007)》. 武汉年鉴社. 2008年 [2009-3-6] (中文(简体)). 
  8. ^ 武漢十大姓
  9. ^ 武汉获批全国首个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长江网. 2009-06-25 [2011-02-16]. 
  10. ^ 10.0 10.1 10.2 武汉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香港大公报. 2010-7-17 [2011-02-16]. 
  11. ^ 11.0 11.1 2010年度武汉交通十件大事(组图). 网易新闻. 2011-01-26 [2011-02-16]. (来源:长江日报
  12. ^ 12.0 12.1 12.2 12.3 湖北十一五日均投资1亿 打造4小时生活圈 (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 2010-12-20 [2011-02-16]. 
  13. ^ 铁道部规划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铁路枢纽. 新浪网. 2005-3-18 [2011-02-16].  (来源:楚天都市报
  14. ^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年客流量喜破1000万.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2009-11-23 [2011-02-16]. 
  15. ^ 2011年武汉120亿元提速地铁建设 航线直飞巴黎.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2011-2-12 [2011-02-16].  (来源:长江日报
  16. ^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试运营. 武汉地铁集团官方网页. 2010-07-29 [2010-07-30] (中文(简体)). 
  17. ^ 武汉轻轨通车首个双休日迎15万观光客. 荆楚网. 2010-08-01 [2010-08-01] (中文(简体)). (来源:楚天都市报
  18. ^ 18.0 18.1 轨道交通的美好时代,真的来了(图). 网易新闻. 2011-02-16 [2011-02-16] (中文(简体)). (来源:长江商报
  19. ^ 2014年,地铁“第一环”画圆. 荆楚网. 2009-12-31 [2011-02-16] (中文(简体)). (来源:湖北日报
  20. ^ 中国首条穿越长江地铁隧道武汉开掘. 人民网. 2009-10-17 [2011-02-16] (中文(简体)). 
  21. ^ 武汉拟建公铁两用长江隧道. 网易新闻. 2010-11-18 [2011-02-16] (中文(简体)). 
  22. ^ http://www.tjcn.org/news/201006/12070.html
  23. ^ 参见《湖北日报》2006年10月19日刊登的《黄鹤楼向埃菲尔塔招手 武汉成为法国投资热点》
  24. ^ 24.0 24.1 24.2 武汉:台商抢滩“九省通衢”. 海峡之声网. 2009-11-4 [2011-03-06]. 
  25. ^ 潇潇. 早尝户部巷. 饮食科学. 2009, (5) [2011-03-06]. 
  26. ^ 忘不掉的美味:细数武汉十大名小吃(组图). 新浪旅游. 2010-1-13 [2011-03-06]. 
  27. ^ 户部巷——汉味早点第一巷. 新华网湖北频道. 2005-03-25 [2011-3-6].  (来源:湖北日报
  28. ^ 武汉户部巷:小吃街里走出宽阔创业路. 经济日报. 2008-5-15 [2011-03-06]. 
  29. ^ 主要用于市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30. ^ 30.0 30.1 武汉年鉴2007——教育. 武汉方志网. [2009-4-24] (中文(简体)). 
  31. ^ 武汉又有三所高校跻身“211”. 人民网转载自《武汉晨报》. 2005-10-10 [2009-4-24] (中文(简体)). 
  32. ^ 32.0 32.1 32.2 32.3 武汉年鉴2007——武汉综述. 武汉方志网. [2009-4-24] (中文(简体)). 
  33. ^ 洪山概览. 武汉市洪山区政府网站. [2009-4-24] (中文(简体)). 
  34. ^ 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城市). 新浪网. 2008-4-23 [2009-4-24] (中文(简体)). 
  35. ^ 到2010年武汉在20个重点城市竞争力可能下滑6位. 新浪网转载自《长江商报》. 2001-1-5 [2009-4-24] (中文(简体)).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董洪超. 武汉的宗教建筑初探. 中外建筑. 2009, (12)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37. ^ 37.0 37.1 37.2 宫哲兵. 武汉市宗教的现状与世俗化特点——当前城市宗教工作田野调查之一. 宗教学研究. 2002, (03): 83–88 (中文(简体)). 
  38. ^ 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6年10月
  39. ^ St. Louis Sister Cities,St. Loui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年9月,于2008年12月31日查阅
  40. ^ 武汉与美国圣路易斯市签署友城关系备忘录,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4年9月
  41. ^ 湖北省与俄亥俄州续“旧情”武汉市与哥伦布市结“新好”,长江日报,2009年10月31日,于2009年11月24日查阅
  42. ^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于1981年6月16日签订的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中文网页《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关于相互增设三个总领事馆的换文》

参考资料

  • 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展览相关知识简介. 武汉. 2004. 
  • 武汉市教学研究室. 武汉地理.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7. ISBN 7-5430-1335-5. 
  • 皮明庥主编. 简明武汉史.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5. ISBN 7-5430-3279-1.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武汉市志·总类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313. ISBN 7307026570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前任者:
 清朝北京
中华民国国民临时政府
1912年10月-1912年11月
  中華民國﹙临时首都﹚
繼任者:
  中華民國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中華民國中华民国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前任者:
  中華民國南京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战时)
1937年
  中華民國
繼任者:
  中華民國重庆市(永久陪都)

[[Category:武汉|*]] [[Category:中国副省级城市]] [[Category:中国省会城市]] [[Category:中国特大城市|鄂]] [[Category:长江沿岸城市]] [[Category:中国共产党革命圣地|鄂]] [[Category:湖北地级市]] [[Category: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直辖市|汉]] [[Category:国家园林城市]] [[Category: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