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坜街区博物馆
中坜街区博物馆是位于中华民国桃园市中坜区的街区生态博物馆,于2018年由台湾的民间团体发起、桃园市政府文化局及中坜区公所等当地政府机关辅导成立[1]。该馆展示中坜老城街区发展史及产业特色,目前有中坜五号仓库艺文基地、汤记口味肉松老店、北帅西服、巷仔46文化共享空间、新珍香酥糖、大东饼铺、永利刀具、彭元吉刃物、有信糖菓行与余广松刻印十间民间馆舍,以及中平路故事馆、坜小故事森林与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三间公有馆舍[2]。
历史
2015年社团法人桃园艺文阵线申请文化局村落艺文计划执行“中坜街拾光计划-坜久.弥新青银街区共创”计划,由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系教授林志峰提出“整个中坜就是我的博物馆”的概念[3]。2018年,桃园市中坜区公所办理“参与式预算社区营造计划”,桃园艺文阵线与艺文工作者陈俊有共同提案的“中坜街区博物馆串连计划”,在票选中受到民众支持,而得到执行的机会。[1][4]
2019年经街区博物馆计划提案人号召串联,选出3处公有馆舍及4处民间馆舍作为中坜文化路径的节点:3处公有馆舍,为文化局辖下的中平路故事馆、坜小故事森林及桃园市政府教育局管辖的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4处在地老店及文化空间包含中坜五号仓库艺文基地、汤记口味肉松老店、北帅西服与巷仔46文化共享空间[4]。2020年,新珍香酥糖、大东饼铺、永利刀具三间老店加入中坜街区博物馆,使该馆民间馆舍增为七间;10月12日至31日,该馆以“街区就是博物馆”为主题,于中坜服务区办理移地特展[2]。
2022年中坜区公所与在地青年及青创团队社团法人桃园艺文阵线以及暴风数位合作,将过去累积的丰富文史资料,运用数位展示线上博物馆[5]的方式,让游客登入创立角色,漫步街区、进入老店,透过店家展出的老照片、文物及故事,了解中坜故事。2023年,新增三所民间馆舍,包括彭元吉刃物、余广松刻印以及有信糖菓行。
馆舍
中坜五号仓库艺文基地
“中坜五号仓库艺文基地”是位于桃园市中坜区中和路的一处地方文化馆,原为中华民国台湾铁路管理局的铁道仓库,2018年后成为“中坜五号仓库艺文基地”[6],用于艺文展演,并展示中坜的铁路运输史[7][8]。因台铁局碍于监察院认为不符合使用用途,自2020年12月22日三年租约到期后即不再续租[9]。目前中坜铁道四、五号仓库经过数度文资调查,已于2021年10月1日通过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全票同意,登录为历史建筑[10]。
新珍香酥糖
花生酥糖与镰刀、牛杂并列为“中坜三宝”。1929年,“新珍香饼行”创设于中坜第一市场,后于1951年迁至中平路现址。该店从制饼、糖塔到专做酥糖,因往来的商人送礼需求,使花生酥糖得以更为销售发扬。该店参与各地伴手礼竞赛,成为在地特色店家,已传承到第三代[11]。新珍香的酥糖曾在1968年赴日本参与日本最大规模的菓子展示会“全国菓子大博览会”,获该会名誉总裁高松宫颁发感谢状,在台湾也获得包括桃园县政府主办之2010年“第三届桃园十大伴手礼”等奖项[12]。新珍香花生酥糖除于店内介绍店家历史,亦展示各式旧式饼模[13]。
汤记口味肉松
位于中坜区大同路的“汤记口味肉松”创立于1910年代,见证了同一条街上“中坜第一公有市场”及中坜第一间百货公司的创设[14]。汤记从贩售爱国奖券及台湾省烟酒公卖局烟酒的杂货店,转型专售肉松或肉干,自2019年加入街区博物馆[15]。
大东饼铺
“大东饼铺”创立于1945年,位在“番薯市场”一带的中坜区民生路巷内,其前身为坐落于中坜区的杂货店“锦珍香”,由创办人吕芳亭在13岁时与两兄弟创立[16],为该店第一代经营者。邱家过去因曾有一辈无子嗣,向与其友好的吕家过继,因此三兄弟中有两位姓邱、一位姓吕[17]。
第一代创始人邱垂日,初创时以商行的模式,与兄弟共同贩卖日本政府配给的米、油、盐、酱、醋、糖等民生物品维生。1945年台湾光复后,市场恢复自由买卖,邱垂日才与兄弟分家,并以其名字末字“日”为命名契机,于今中坜中正路上成立“日香食品行”,以贩卖寿桃、传统糕饼、手工糖果等食品类为主。1960年代适逢中正路拓宽,邱垂日与兄弟遂将店面迁至中坜人称“番薯市场”的民生路巷内,并将制饼技术传给第二代邱显评。第二代邱显评接手日香后,因新址位于大东戏院附近,为方便民众记忆,于1975年将“日香食品行”改名为“大东食品行”,以贩卖古早味糕饼、面包、寿桃、月饼、面龟、包子、馒头、手工糖果等杂货型食品为主。战后,三兄弟分工将锦珍香逐步转型产售等糕饼点心,有时兼营外烩“办桌”[17];如今锦珍香仍贩售杂货,并于神明生日或祭祀活动期间产售寿桃塔。至第三代经营者邱昱绅,以古早味糕饼作为主打产品,将“大东食品行”正式改名为“大东饼铺”[18]除了维持古早味的手艺之外,也开发一些新型态的文化推广活动。该店于2020年加入街区博物馆。
巷仔46文化共享空间
“巷仔46文化共享空间”为于中坜区民生路,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六连栋陈家私宅,是一栋三层楼的透天老屋新生建筑[19][20]。1990年代,屋主陈家因房屋空间不足且日益老旧,于是搬离。1994年后,该屋转作仓储使用,长期无人居住。2018年9月,陈家第三代屋主陈俊有重整该空间后[21],将宅邸规划做为记录战后民生市场[a][22]、中山路戏院街变迁及陈家家族史,并凝聚社区居民情感的文化空间[23]。2018年,陈俊有向中坜区公所的“参与式预算社区营造计划”提案发起中坜街区博物馆计划,获票选通过执行。
北帅西服
位于中坜区新生路的“北帅西服”创立于1985年,店主罗淑美原于台北市中华商场开设西服店,婚后移居桃园,并在中坜开设北帅西服。中华商场拆除后,当地商家在北帅西服影响下至中坜扎根,将自台北习得的商业及裁缝技能带往中坜,于当地商圈形成“西服一条街”[24]。1980年代,军营和大专院校群聚中坜,产生大量服装订制之需求,来自附近客运车站的军人与学生,带动当地娱乐、补习、流行文化等产业,其后周遭街区逐渐汇聚同类型店家。后因台湾面临少子化及军队缩编等情形,当地西服订制需求减少,该店营运状况不如以往而渐转型。至2019年,其参与桃园市政府经济发展局的“中平店家×好新意”在地特色店家征选,进行转型改造[25],并于2020年加入中坜街区博物馆。
永利刀具
镰刀为“中坜三宝”之一,而创立于1956年的“永利刀具”,创办人从新街庙前刀具街习得打铁技术,后迁至中山东路自行开业[26]。在台湾农业机械化且产业结构由农业转型为工商业后,该店也改为生产菜刀及客制化刀具,其技术获得日本企业“武生钢材”专利授权,除了一般的家用菜刀外,他们更在职业用刀的生产上拥有良好声誉,举凡市场摊商使用的剁刀、牛刀、猪刀、鱼刀等,几乎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并依照台湾地区不同的使用习惯,提供相当多元的客制化服务。[27]并曾于1969年在中华民国国货馆展出产品[28]。
有信糖菓行
位在中坜区中正路的有信糖菓行,过去是当地最大的“柑仔店”,批发各式零嘴、饼干,由于邻近中坜国小,1950、1960年代,学童趋之若鹜来此“抽糖仔”,成为老中坜人的共同记忆。 拥有70年历史的传统柑仔店有信糖菓行,有信糖菓行的名称由来,源自于创始老板做生意“谨守信用”相当有信用又老实,于是店家就取名为有信糖菓行。而第一代创始老板最早其实是在中坜银宫戏院前卖汽水、凉水,也是当时中坜第一位卖汽水的摊贩。但冬天寒冷,民众少吃冰品饮料,所以就转而贩售糖果。 第一代老板当时自己到台北批货,后来变成中坜糖果的批发商,许多零售的小柑仔店都来批货,被众人所知,每当来往店家要跟有信糖菓行书信往返,只要在包裹写上“有信”,就算地址模糊不清,邮差也知道是要送到哪一户人家。据口述,中坜中正路上全盛时期糖果店就有6至7间,而有信主要做糖果批发业务,因时代变迁,卖糖果的柑仔店越来越少,才兼做零售。现在已传承至第三代了,仍然维持批发兼卖糖果零食,店内贩售如戳戳乐、圆球糖果、战车小玩具、泡泡水等。 第三代老板中荣里长刘文正2021年参与桃园市政府“店面的华丽转身”店家改造计划,老店翻新,迎接新局。[29]
余广松刻印社
余广松刻印社约创立于公元1936年。创办人余喜添先生年轻时因写得一手好字,开始当学徒学习专业刻印,学得一技之长之后,前往日本继续研修水晶刻章技术,后因家计返台,便于当时人称“大时钟”的中坜第一公有市场成立“余川宝光行”后于1960年代迁至现址,改店名为“余广松”。余广松刻印老店从一开始的橡皮章、手画线稿、反字手刻印判店,到后来制作牛角章、水晶章,檀木章、藏书章、落款等,留存有不少当时的店家及公务机关委托制作刻印作品,见证中坜商业发展的轨迹。
彭元吉刃物
创立于公元1928年,是“中坜三宝”之一“禾镰”重要推手。第一代先祖彭双干(从父姓)与游双坤(从母姓)二兄弟于合作创立“双元吉”,开始制作刀具,民国45年(1956)登记立案为“双元吉利器厂”,店面最早位于新街,以手工打造镰刀、菜刀、农具为主。两兄弟成立工会,让中坜镰刀的品质与价钱有了基准,还将镰刀外销国外。之后,二兄弟分开营运,“双元吉”由游双坤经营,彭双干另立“元吉刃物五金”,在第二代彭清治接手后,将“元吉刃物五金”,更名为“彭元吉刃物五金”,以销售刀具、五金及园艺用品为主,而原手工生产的刀具则以特约委外打造。如今转型为农具行的彭元吉刃物第三代掌门人彭政铭介绍道。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镰刀虽然已经不再如此普遍,但因着曾经风光的历史,仍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坜三宝之一。[30]
其他
注释
- ^ 过去位于中坜区民生路及中山路一带之市场,旧称番薯市集,因道路拓宽于2006年搬迁至中坜区中丰路96号“兴国公有零售市场”。
参考资料
- ^ 1.0 1.1 李容萍. 中壢參與式預算社區營造計畫 票選結果出爐. 自由时报. 2018-10-30 [20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 ^ 2.0 2.1 李容萍. 街區就是博物館 中壢老店國道服務區辦特展. 自由时报. 2020-10-12 [20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 ^ 编辑部. 中壢街拾光計畫-壢久.彌新青銀街區共創. 文化部台湾社区通. 编辑部. [20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 ^ 4.0 4.1 高宇震. 中壢社區營造計畫 包裝在地故事翻轉最醜車站. 联合报. 2019-08-22 [2020-11-03].
- ^ 徐乃义. 中壢街區線上博物館展示發布 邀您上線遊中壢. 大纪元时报. 2022-10-14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 ^ 杨淑媛. 昔日鐵道倉庫『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開放. ettoday新闻网. 2018-06-24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中文).
- ^ 许利琪. 昔日鐵道倉庫,今日藝文糧倉. 馆藏桃园2020城市故事馆年刊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2020: 51. ISBN 9789865411299.
- ^ 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 文化部博物之岛. 文化部. [2020-11-03].
- ^ 李容萍. 台鐵不續租 「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熄燈掰掰了. 自由时报. 2020-12-22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7) (中文).
- ^ 许倬勋. 中壢火車站4號、5號倉庫 登錄歷史建築. 自由时报. 2021-10-29 [202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5) (中文).
- ^ 游文宝. 中壢三寶 新珍香花⽣酥糖 香脆不黏牙. 联合报. 2008-08-11: C2 (中文).
- ^ 徐乃义. 桃園縣第三屆十大伴手禮出爐. 大纪元时报. 2010-12-10 [20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 ^ 陈建霖、徐乃义. 一塊錢創業做花生酥糖 今日列中壢三寶. 大纪元时报. 2018-01-29 [2020-11-03].
- ^ 梁文宾. 三代好口味賣肉鬆也賣歷史 傳統也能推向國際化. peopo公民新闻. 2020-06-20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1) (中文).
- ^ 中壢肉鬆老店.烤雞名店 春節服務不打烊, 客家电视台, 2018-02-15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中文)
- ^ 曾增勋. 中壢表揚模範父親. 联合报. 2002-07-29: 18版 (中文).
- ^ 17.0 17.1 杜彦颖、陈品芸. 錦珍香和大東餅舖的故事. 桃园客家 (桃园市政府客家事务局). 2018, (13): 93.
- ^ 杜彦颖、陈品芸. 錦珍香和大東餅舖的故事. 桃园客家 (桃园市政府客家事务局). 2018, (13): 95.
- ^ 巫仁杰. 傳承四代人的歷史記憶 巷仔46文化共享空間. peopo公民新闻. 2019-12-18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中文).
- ^ 编辑部. 巷仔46(二)她的阿嬤妳的阿婆). peopo公民新闻. 2018-10-19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中文).
- ^ 编辑部. 老宅重生~巷仔46(一)onTV). peopo公民新闻. 2018-10-12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中文).
- ^ 市場介紹, 桃园市政府经济发展局, [202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中文)
- ^ 巷仔46. 馆藏桃园2020城市故事馆年刊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2020: 51. ISBN 9789865411299.
- ^ 沈继昌. 【桃園發光】中平商圈展新意 「老店新生」激活商圈能量. ETtoday新闻云. 2019-12-24 [202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 ^ 许倬勋. 桃園》中平商圈有新意 老店改造再出發. 自由时报. 2019-11-10 [2020-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0) (中文).
- ^ 刘爱生. 鐮刀到客製刀 永利賣刀70年. 联合报. 2011-12-21 (中文).
- ^ 永利刀具》職人專業刀具首選,中壢新街打鐵店的匠師傳奇. 见学馆 (中文).
- ^ 廚房餐廳用品 國貨館定十六展出. 经济日报. 1969-05-11 (中文).
- ^ 许倬勋. 中壢最大「柑仔店」華麗轉身 回到純真童年. 自由时报. 2021-12-02 [202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
- ^ 董昱. 稻田寶刀的傳奇榮景. 民报. 2020-04-19 [2023-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