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素福·维比索诺
优素福·维比索诺(印尼语:Jusuf Wibisono,旧拼写法:Joesoef Wibisono;1909年2月28日—1982年6月15日),印度尼西亚政治人物,经济学家,曾加入苏基曼内阁(1951—1952)、第二届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1956—1957),担任财政部长。他在马吉冷出生,从在学时期就开始参加伊斯兰组织,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于独立战争时期加入了马斯友美党,成为党的领导人之一,但与穆罕默德·纳席尔等党友意见分歧。担任财长期间,他放松了前任推行的紧缩政策,并以贷款方式支援政党担保的企业。
优素福·维比索诺 Jusuf Wibisono | |
---|---|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财政部长 | |
任期 1956年3月24日—1957年1月9日 | |
总理 | 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 |
前任 | 苏米特罗·佐约哈迪库苏莫 |
继任 | 苏蒂克诺·斯拉梅特 |
任期 1951年4月27日—1952年4月3日 | |
总理 | 苏基曼·维尔约桑佐约 |
前任 | 沙弗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 |
继任 | 苏米特罗·佐约哈迪库苏莫 |
经济部初级部长 | |
任期 1946年10月2日—1947年6月27日 | |
部长 | 阿德南·卡保·加尼 |
前任 | 首任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荷属东印度吉杜府马吉冷 | 1909年2月28日
逝世 | 1982年6月15日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 (73岁)
政党 | |
母校 | 巴达维亚法学院(法学硕士) |
职业 |
他坚决反对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并于1950年代末期提议联合民族党和基督教政党,对苏卡诺总统让步,遏制印尼共的影响力,但他被排挤出马党的领导层,最终马党因涉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革命政府运动而于1960年被取缔,他也因为涉嫌串谋推翻政府而被政府拘留。1966年,他曾计划与前总理苏基曼·维尔约桑佐约一起成立一个全新的伊斯兰政党,后来却改变主意,加入伊斯兰联盟党。维比索诺因伊斯兰联盟党在1971年立法选举中表现不佳而退出政坛,至1982年逝世。
早年生涯
维比索诺于1909年2月28日在荷属东印度马吉冷(今属中爪哇省)出生,是家中的三子,在荷印学校完成小学课程。他的父亲昆托·维比索诺(Kunto Wibisono)原希望他入读师范学校,但他之后先后到初级中学和土著医师训练学校升学,后因成绩欠佳而辍学。之后他转到万隆一所普通中学进修,其后入读巴达维亚法学院,在1941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前不久获颁法学硕士学位[1][2]。他在求学期间成为了伊斯兰青年协会的活跃会员,并于1934年和穆罕默德·鲁姆一起成立该组织的中学生支部“伊斯兰学生读书会”(Studenten Islam Studieclub)[2][3]。在法学院深造期间,维比索诺于1937年加入荷兰殖民政府,先后在经济事务部和中央统计局任职,1942年日军占领东印度群岛后,他则在雅加达担任商事法官[4][5]。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后,维比索诺获委任为印度尼西亚中央国民委员会委员(相当于国会议员)、中央国民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委员(常委)[6],并于1946年10月2日首次以经济部初级部长的身份进入苏丹·夏赫里尔总理的第三届内阁[7]。
从政生涯
财政部长
独立战争结束后,维比索诺以马斯友美党(马党)党员的身份成为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国会)议员[4],同时反对党友穆罕默德·纳席尔所领导的内阁——在马党内部,他属于苏基曼·维尔约桑佐约一派,视纳席尔为政敌[8][a]——并于1951年3月以内阁代表与荷兰谈判西新几内亚地位问题失败为由,公开呼吁纳席尔内阁辞职[10][11]。之后担任总理的苏基曼于1951年4月26日公布内阁名单,由维比索诺担任财政部长[12]。他在上任后第一场记者会中宣布把荷兰殖民时期的发钞银行爪哇银行(今为印度尼西亚银行)国有化[13][14],这是一项自愿计划,政府以高于市值的价格收购爪哇银行的股份,完成收购后,银行的外籍员工仍然可以继续照常工作。及至1951年10月,政府已经收购了银行93%的股份,而国有化程序则于12月完成[15]。
和上一任财长沙弗鲁丁·普拉维拉内加拉相比,维比索诺的财政政策较为宽松。第一次担任财长期间,由于出口收入增加,他安排国营银行向与参政党有联系的企业提供贷款,此外他又向公务员发放奖金。总体而言,他对政府预算的控制较不严格[16][17]。韦洛坡内阁上台后,他的职务由苏米特罗·佐约哈迪库苏莫接任[18]。此后直至回任财长期间,他曾担任爪哇银行理事[19]、为荷兰汽车进口商工作,和华资企业做生意,并以不列入管理层名单为条件,成为日资银行佩尔达尼亚银行的董事长[20]。1953年受委担任马党的附属工会——印度尼西亚伊斯兰工会(Serikat Buruh Islam Indonesia)的主席(至1966年卸任)后[21],他曾建议把每天的工作时数从7小时增加到8小时[22]。翌年年初,他因为质疑第一届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部分阁员欠缺危机管理能力而被检察官传召问话[23]。
维比索诺在演说中批评共产主义无法与宗教共存,又攻击苏联的极权体制[24],1953—1954年期间,他还带领马党反对印尼与苏联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5]。1954年11月,他向第一届阿里内阁提出不信任动议,并指责经济事务部长伊斯卡克·佐克罗阿迪苏尔约等多名部长安插印度尼西亚民族党担任政府和国营银行的要职[26],结果伊斯卡克辞去部长职务,不信任动议则被国会否决[27]。1956年3月第二届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成立后,维比索诺回任财长[28],他继续向有政治联系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援,例如他在1956年7月拨款协助与伊斯兰教士联合会有关的企业,以换取伊联支持沙弗鲁丁续任印度尼西亚银行行长[29]。他也宣布分阶段裁减公务员人数,占全体公务员的30%,但措施未实行,包括他在内的五名马党阁员便在1957年1月9日集体辞职,之后财长一职由负责计划事务的国务部长朱安达·卡塔维查亚代理[30]。离开政府后,维比索诺因牵涉腐败案,于1957年3月被宪兵逮捕,后于1958年3月以证据不足为由获释[31]。
马党的解散
维比索诺获释前不久,纳席尔、沙弗鲁丁、布尔汉丁·哈拉哈普等马党领袖于1958年初一度参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革命政府,与雅加达中央政府抗衡。获释后,维比索诺没有跟随纳席尔等人,并考虑过谴责他们的行为,但经过讨论后,马党及其党员决定既不支持他们,也不指责他们[32]。随后政治形势转变,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权力大幅增加,于是维比索诺希望马党和民族党、基督教政党合作,防止印尼共进入政府,为此他愿意作出巨大的让步,例如支持恢复《1945年宪法》、承认建国五项原则等。然而他所属的派系在党大会中落败,马党新主席普拉沃托·曼库沙斯米托则主张团结其他伊斯兰政党,扭转局势[33][34]。
最终马党因涉及革命政府叛乱而于1960年被取缔[35],维比索诺则在1960年成为互助人民代表会议议员,代表已脱离马党的印尼伊斯兰工会[36][37],又与除苏基曼外的所有马党领袖断绝来往,不过他仍然于1963年底或1964年年初因涉嫌串谋推翻政府而被捕,在未经审讯的情况下被拘押近3年[38],直至1966年中苏卡诺下台后才和其他马党领袖一同获释[39]。之后他曾打算和苏基曼成立自己“不太宗教化[b]”的伊斯兰政党,但征询新秩序政府官员的意见后,两人决定取消计划,转而加入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党[c]。维比索诺于1971年伊斯兰联盟党在立法选举中失利后退出政坛[34][40]。
个人生活
维比索诺于1936年与苏米雅蒂·松托迪哈佐(Sumijati Sontodihardjo)结婚[41],两人育有三子一女[42]。苏米雅蒂是他唯一的妻子。另一方面,他在结婚后一年撰写了一部荷兰文论著,并在书中以《古兰经》为依据,支持一夫多妻制。该书的印尼文版题为《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长久以来的问题》(Monogami atau Poligami: Masalah Sepanjang Masa),于1954年完成,但由于资金不足,直至1980年才得以出版[43][44]。他在临终前罹患鼻腔肿瘤,至1982年6月15日在雅加达集托·芒温库苏莫医生医院逝世。一方面,他直至去世前仍在担任佩尔达尼亚银行的董事长[45][46],另一方面,他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房屋[43]。
注脚
备注
- ^ 马党的领导层信奉现代主义,受穆罕默德·阿布都宗教改良理念的影响,认为应该令伊斯兰教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尽管在政策立场有许多共通点,但并不团结。马党的领导层可大致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以纳席尔为首,另一派则以苏基曼为首。纳席尔派比较亲近大多来自外岛的“激进原教旨主义者”和印度尼西亚社会党,支持者主要是20世纪初出生的年轻党员和外岛居民。苏基曼派则和伊联、民族党和苏卡诺的关系较好,支持者主要是党内元老和爪哇人[9]。
- ^ 原文:“Tidak terlalu agamis.”[40]
- ^ 研究员肯·瓦德(Ken Ward)宣称维比索诺和苏基曼在1960年马党被取缔后不久加入伊斯兰联盟党[34],但维比索诺强烈反对这个说法,又称自己是在1970年年中加入伊斯兰联盟党[40]。
引用
- ^ Kemenkeu 1991,第53页.
- ^ 2.0 2.1 Madinier 2015,第47–48页.
- ^ Fogg 2019,第174页.
- ^ 4.0 4.1 Departemen Penerangan 1952,第40页.
- ^ Madinier 2015,第58页.
- ^ Madinier 2015,第71–72页.
- ^ Madinier 2015,第88页.
- ^ Feith 2006,第152页.
- ^ Feith 2006,第135-137页.
- ^ Feith 2006,第168页.
- ^ Madinier 2015,第379页.
- ^ Feith 2006,第180页.
- ^ Feith 2006,第187页.
- ^ Madinier 2015,第197页.
- ^ Lindblad 2008,第108–109页.
- ^ Feith 2006,第219–220页.
- ^ Madinier 2015,第193页.
- ^ Feith 2006,第229页.
- ^ Lindblad 2008,第112页.
- ^ Madinier 2015,第224页.
- ^ Notodidjojo 1980,第132页.
- ^ Madinier 2015,第195页.
- ^ Madinier 2015,第129页.
- ^ Madinier 2015,第148页.
- ^ Madinier 2015,第184页.
- ^ Feith 2006,第370页.
- ^ Feith 2006,第380–382页.
- ^ Feith 2006,第470页.
- ^ Madinier 2015,第219–220页.
- ^ Kemenkeu 1991,第43页.
- ^ Madinier 2015,第269页.
- ^ Madinier 2015,第262–263页.
- ^ Madinier 2015,第265–268页.
- ^ 34.0 34.1 34.2 Ward 2010,第24页.
- ^ Madinier 2015,第282-283页.
- ^ Madinier 2015,第268–269页.
- ^ Madinier 2015,第279页.
- ^ Madinier 2015,第429页.
- ^ Ward 2010,第30页.
- ^ 40.0 40.1 40.2 Madinier 2015,第436页.
- ^ Notodidjojo 1980,第24页.
- ^ Wibisono 1980,第6页.
- ^ 43.0 43.1 Al-Mukaffi 2019,第236页.
- ^ Fauzia 2004,第46-47页.
- ^ Joesoef Wibisono tutup usia . Kompas. 1982-06-16 [2021-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印度尼西亚语).
- ^ Meninggal dunia . Tempo. 1982-06-26 [2024-05-27] (印度尼西亚语).
参考书目
- Rupiah di tengah rentang sejarah: 45 tahun uang Republik Indonesia, 1946–1991. Kementerian Keuangan Republik Indonesia. 1991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印度尼西亚语).
- Fauzia, Amelia. Tentang perempuan Islam: wacana dan gerakan. Gramedia Pustaka Utama. 2004: 46–47. ISBN 978-979-22-1055-2 (印度尼西亚语).
- Feith, Herbert. The Decline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in Indonesia. Equinox Publishing. 2006 [2024-06-20]. ISBN 978-979-3780-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英语).
- Fogg, Kevin W. Indonesia's Islamic R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12-05: 174 [2024-06-20]. ISBN 978-1-108-4878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英语).
- Kami perkenalkan. Departemen Penerangan. 1952: 40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印度尼西亚语).
- Lindblad, J. Th. Bridges to New Business: The Economic Decolonization of Indonesia. Brill Publishers. 2008-01-01 [2024-06-20]. ISBN 978-90-04-2539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英语).
- Madinier, Remy. Islam and Politics in Indonesia: The Masyumi Party between Democracy and Integralism. NUS Press. 2015-08-31 [2024-06-20]. ISBN 978-9971-69-843-0. JSTOR j.ctv1ntfx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英语).
- Al-Mukaffi, Abdurrahman. 55 Alasan Istri Menolak Poligami. Darul Falah. 2019-10-13: 236–240. ISBN 978-602-9208-31-3 (印度尼西亚语).
- Notodidjojo, Soebagijo Ilham. Jusuf Wibisono, karang di tengah gelombang. Gunung Agung. 1980: 132 [2024-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印度尼西亚语).
- Ward, Ken. The Foundation of the Partai Muslimin Indonesia. Equinox Publishing. 2010 [2024-06-20]. ISBN 978-602-8397-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6) (英语).
- Wibisono, Jusuf. Bertamasya di belakang tabir besi. Bulan Bintang. 1981: 6 (印度尼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