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纳韦
克尔纳韦(立陶宛语:Kernavė),或译为克拿维,为位于立陶宛共和国希尔温托斯区的一个小城镇,在首都维尔纽斯西北方约35公里处,以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
克尔纳韦 Kernavė | |
---|---|
克拿维 | |
类型 | 沉降 |
位置 | 立陶宛希尔温托斯区 |
坐标 | 54°53′N 24°51′E / 54.883°N 24.850°E |
文化 | 立陶宛大公国 |
时期 | 中世纪 |
废弃时间 | 14世纪 |
发掘日期 | 1859年、1979年、1980年-1983年
|
官方名称 | 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 (Cultural Reserve of Kernavė)(英文) Site archéologique de Kernavė (Réserve culturelle de Kernavė)(法文) |
位置 | 立陶宛(欧洲和北美地区) |
标准 | 文化:(iii)(iv) |
参考编码 | 1137 |
登录年份 | 2004年(第28届会议) |
面积 | 194.4公顷(480英亩) |
缓冲区 | 2,455.2公顷(6,067英亩) |
人类在克尔纳韦定居的历史可追溯至一万年前,从史前时代至14世纪间,在内里斯河沿岸的山丘与山谷间有人居住,由定居点逐渐发展成城镇。克尔纳韦在1279年至1321年为立陶宛大公国的都城,1321年后仍为重要城镇,直到1390年被彻底破坏后废弃,此遗迹即为今日的克拿维考古遗址。克拿维考古遗址以史前时代至中世纪的历史遗迹文明,被誉为“立陶宛的特洛伊”,现仅开挖出遗迹的一小部分,但已出土超过16,000件具历史价值的文物。克拿维考古遗址以其超过一万年的历史,有众多具历史价值的出土文物,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历史
旧石器时代后期,第一批斯威德里亚文化的人们约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间抵达克尔纳韦,于内里斯河畔的帕豪塔山谷(Pajauta Valley)活动。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随着动物被驯化,以及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人们在此建立永久定居点,在考古挖掘中发现燧石箭头、石制的刀具,证明了当时人类生活的足迹[1]。在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当时发展出陶器文化,成为波罗的海文化的中心。考古挖掘中发现当时有三种类型的墓葬,其中发现火葬尸体被埋在小坑、粘土瓮或堆积的石头堆下。在铁器时代(公元1世纪),当地人口逐渐增加,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考古挖掘中发现铁制农具和武器。另外,也发现161年至180年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执政时期发行的银币,证明当地与罗马帝国及其行省的贸易关系[2]。
中世纪时期,在公元4至7世纪民族大迁徙期间,当地居民经常受到攻击,被迫迁往山丘堡垒,防御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元12至13世纪间,城市逐渐形成;1269年至1282年立陶宛大公特莱德尼斯执政期间,克尔纳韦成为立陶宛国家重要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克尔纳韦在1279年至1321年为立陶宛大公国的都城,后都城迁移至特拉凯,1323年再迁至维尔纽斯,但克尔纳韦仍为重要城镇。克尔纳韦为都城期间,立陶宛大公住在奥库罗山丘(Aukuro Hill)上的城堡,此山丘与周边高度差(地形突起度)为13至14米,城堡周围多居住工匠,此称为克尔纳韦上城(Upper Kernavė);帕豪塔山谷中的城镇则居住许多工匠和商人,称为克尔纳韦下城(Lower Kernavė)。当时克尔纳韦以手工艺品闻名,也是著名的贸易中心,与俄罗斯的基辅,甚至西欧和近东均有贸易往来[2]。
克尔纳韦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为1279年,在此时克尔纳韦遭受条顿骑士团的包围。当时立陶宛大公国主要信奉立陶宛当地的多神教,被视为异教徒,因而遭受“北方十字军”的攻击,克尔纳韦多次被劫掠。1390年,条顿骑士团进攻克尔纳韦,城镇被彻底摧毁,撤退的居民将城堡破坏,之后的居民在旧城的北边不远处建立了新市镇[2]。旧城遗迹后来逐渐被冲积土层覆盖,内部有相当多的文物被保存下来,因此成为考古学家的宝库,又被称为“立陶宛的特洛伊”,例如考古挖掘发现已知最古老的水下秘密道路“Kūlgrinda”(立陶宛语)[3]。
在新市镇中,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于1420年建立了当地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并强制居民放弃原先的多神教信仰,该教堂今日仅剩下基础部分的遗迹。1613年,克尔纳韦被标记在立陶宛大公国的地图《Magni Ducatus Lithuaniae, et Regionum Adiacentium exacta Descriptio》当中。19世纪中,克尔纳韦旧城遗址受到对立陶宛历史感兴趣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作家费利克斯·伯纳托维奇在1826年出版,以波兰文撰写的小说《Pojata, córka Lizdejki》中描绘了该地区,之后1859年瓦迪斯瓦夫·西罗科姆拉(波兰语:Władysław Syrokomla)等人展开考古挖掘工作。1920年,在另一座建于1739年的教堂遗址旁,建立了一座新的哥特式教堂“克尔纳韦圣母圣衣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of the Scapular in Kernavė)[2]。
克拿维考古遗址从1979年起,在维尔纽斯大学有系统的考古挖掘下,该遗迹的全貌才逐渐展露出来。1989年,克尔纳韦国家考古和历史博物馆成立;2003年,克尔纳韦国家文化保护区成立。现今在克尔纳韦遗迹中已挖掘出超过16,000件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但仅挖出整个遗迹的一小部分[4]。
在历史上,克尔纳韦曾经被称为Kernavos、Kernovo、Kiernowo、Kiernów(波兰语),以及Kernuvke(意第绪语)等名称[5]。
地理
克尔纳韦位于立陶宛希尔温托斯区,在首都维尔纽斯西北方约35公里处,位于内里斯河北岸,2015年人口为458人[6]。从维尔纽斯经A1公路或A2公路,再转108号或116号道路即可到达[7]。克拿维考古遗址位于城镇的南边,其沿着内里斯河北岸延伸约3公里[8][9](p. 36)。
管理与活动
保护管理
克拿维考古遗址(克拿维文化保护区)内有15处考古遗迹和3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被列入立陶宛文化财产,由克尔纳韦国家文化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管理。保护区内受到立陶宛共和国领土保护法、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法、土地法、建筑法、领土规划法,以及文化保护区法等法规保护,限制区内的商业活动,科学研究与参观目的的活动则获批准后可进行场地改建。2005年,立陶宛政府通过文化保护缓冲区条例;2009年,通过文化保护区特别计划;2011年,文化保护区被授予加强保护地位,此为符合1999年通过的《1954年海牙公约第二次议定书》[10][11]。
活动
克尔纳韦夏天有许多庆典活动,如每年6月24日的圣约拿节(仲夏节),有音乐节和庆祝活动。仲夏节在当地称为“Rasos”,在日落时分和整个夜晚,人们在帕豪塔山谷点燃篝火,围绕篝火跳舞和唱歌,并将野花花环放在内里斯河漂流,寻找蕨类植物并迎接旭日东升。这个已有半世纪历史的仪式,在苏联统治时代由大学生兴起,不仅唤醒了对民族认同的意识,也表达了对当时专制政权的反抗。如今成为仲夏节最受欢迎的庆祝活动之一[2]。
另外考古探险已经举办了20多年,有立陶宛和外国的考古学家、学生参加[12]。再者,7月6日为明道加斯加冕日(立陶宛建国日),为该国公众假日,克尔纳韦亦有庆祝活动。此节日纪念明道加斯大公于1253年7月6日加冕为立陶宛国王,成为立陶宛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国王,立陶宛当时首次被承认为一个主权国家[13]。
世界遗产登录
2004年6月至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市召开,由立陶宛申报的项目“克拿维考古遗址”经大会通过,成为立陶宛第三个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编号为1137[11]。
世界遗产编号 | 名称 | 所在地 | 座标 | 保护范围 | 缓冲范围 |
---|---|---|---|---|---|
1137 | 克拿维考古遗址 | 立陶宛希尔温托斯区 | 54°53'16"N 24°49'50"E | 194.4公顷 | 2,455.2公顷 |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iii)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 (iv)关于呈现人类历史重要阶段的建筑类型,或者建筑及技术的组合,或者景观上的卓越典范。
参见
参考资料
- ^ 2.0 2.1 2.2 2.3 2.4 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 (Cultural Reserve of Kernavė). Lithuania Travel Agency.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 ^ Kernavė—Lithuania's Tro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英语).
- ^ Kurt Braunmüller; Gisella Ferraresi. Aspects of Multilingualism in European Language History.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1 December 2003: 124. ISBN 978-90-272-9601-6.
- ^ Kernavė. city-facts.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英语).
- ^ Kernavė Cultural Reserve. 孤独星球.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英语).
- ^ 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 (Cultural Reserve of Kernavė) Nomination (PD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2) (英语).
- ^ The 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 Pagan Lithuania and Baltic Culture. Atostogos Kaime.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英语).
- ^ 11.0 11.1 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 (Cultural Reserve of Kernav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4) (英语).
- ^ Kernavė. Pagan Places.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英语).
- ^ 立陶宛共和国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共和国大使馆. [2021-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 克尔纳韦的Facebook专页
- 克尔纳韦的Instagram账户
- (立陶宛文)(英文)克尔纳韦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