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拿河
勒拿河(俄语:Река Ле́на,罗马化:Reka Lena,发音:[ˈlʲɛnə];鄂温克语:Елюенэ,罗马化:Eljune;雅库特语:Өлүөнэ Өрүс,罗马化:Ölüöne Örüs;布里亚特语:Зүлхэ Мүрэн,罗马化:Zülkhe Müren;蒙古语:Зүлгэ мөрөн,转写:Zülge Mörön),旧称列拿河,是流入北冰洋的三条西伯利亚主要河流(其他两个是鄂毕河及叶尼塞河)之一。全长4400公里,是世界第11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
勒拿河 Река Лена(俄语) | |
---|---|
别名 | Зүлгэ Мөрөн(蒙古语)、Зүлхэ Мүрэн(布里亚特语)、Елю-Енэ(鄂温克语)、Өлүөнэ Өрүс(雅库特语) |
国家 | 俄罗斯 |
流域 | |
源头 | |
• 位置 |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贝加尔山脉 |
• 海拔 | 1,640米(5,380英尺) |
河口 | |
• 位置 | 北冰洋拉普捷夫海 |
流域面积 | 2,500,000 km2(970,000 sq mi) |
本貌 | |
流量 | |
• 地点 | Kirensk[1] |
• 平均流量 | 16,871 m3/s(595,80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366 m3/s(12,9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241,000 m3/s(8,500,000 cu ft/s) |
流量 | |
• 地点 | Kirensk |
• 平均流量 | 480 m3/s(17,000 cu ft/s) |
流量 | |
• 地点 | Vitim |
• 平均流量 | 1,700 m3/s(60,000 cu ft/s) |
流量 | |
• 地点 | Olyokminsk |
• 平均流量 | 4,500 m3/s(160,000 cu ft/s) |
流量 | |
• 地点 | Vilyuy inflow |
• 平均流量 | 12,100 m3/s(430,000 cu ft/s) |
特征 | |
左岸支流 | 基廉加河、维柳伊河 |
右岸支流 | 维季姆河、奥廖克马河、阿尔丹河 |
名称
1619-1628年,杰米德·皮扬达首次记录了名称“Елюенэ”,并以“Лена”在俄语中固定下来。原文鄂温克语“Елю-Енэ”(“Елюенэ”、“Линэ”)意为“大河”。
历史
17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扩张到勒拿河流域,清代文献将其称为列拿河。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俄谈判划定东段边界时,清朝曾提出以勒拿河为国界,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而在条约中确定大致以外兴安岭为界。
根据18世纪的民间故事,1620-1623年,杰米德·皮扬达领导一群俄罗斯毛皮猎人航行到下通古斯河,发现了勒拿河,而后带着原船或另造了新船。1623年,皮扬达从上游到雅库特中部探索了该河大约2400公里。1628年,瓦西里·布戈尔率10人到达勒拿河,从当地人手中收取牙萨克,1632年建立了基廉斯克。1631年,叶尼塞斯克的沃伊沃德(一种官职名称)派遣彼得·伊凡诺维奇·别克托夫领20人在1632年的雅库茨克建造一座堡垒。从雅库茨克出发,其他探险队向四面八方出发,最终在次年到达勒拿三角洲。
1881年9月,珍尼特探险队(Jannette expedition)三组幸存者中的两组到达勒拿河三角洲,由乔治·华莱士·麦尔维尔工程师率领的一组被通古斯猎人所救,由乔治·德朗率领的一组只有2人幸存。
1885年爱德华·冯·托尔男爵在亚历山大·冯·奔格的陪同下代表俄罗斯帝国科学院率领探险队探索了勒拿三角洲和新西伯利亚的岛屿。1886年,调查了新西伯利亚群岛和亚纳河及其支流。在一年零两天的时间里,探险队探索了25000公里,其中4200公里在河上,在途中进行测地线测量。
勒拿河屠杀是1912年枪杀罢工的金矿矿工和当地人民的事件。他们要求改善博代博附近矿山的工作条件。克伦斯基在杜马上报导了这一事件,激发了俄罗斯的革命情绪。
2023年6月12日晚,两艘油轮在勒拿河位于伊尔库茨克州境内的河道上相撞,导致油轮装载的汽油泄漏,事故地点所在的基廉斯克区进入紧急状态[2]。
地理
上游
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以西7公里、海拔1470米的西伯利亚中部高原以南的贝加尔山脉中的沼泽[3]。沼泽的水应当发源于2023米海拔的山上。1997年发源地建起一座教堂,上有纪念碑。向东北流经勒拿-安加拉高原,与基廉加河、维季姆河和奥廖克马河汇合,河流的上游到维季姆河口出贝加尔湖沿岸山区结束。基廉斯克处的径流量是1,100米每秒(3,600英尺每秒)。
中游
中游由维季姆河口始,在阿尔丹河口终,全长1415公里。维京河进入萨哈共和国,一直流到维季姆河口。它汇入后,勒拿变成了一条较大的河。深度增加到10-12米,河床扩大并出现许多岛屿,山谷延伸到20-30公里。山谷是不对称的,左坡被覆盖,右边是更高的帕托姆高原的边缘。两坡上生长著茂密的针叶林或草地。
从奥廖克马河口到阿尔丹河口没有大河汇入。河穿过勒拿高原,在一条又深又窄的山谷中流淌500多公里才撞上石灰石。在波克罗夫斯克下,河流进入平原,河谷急剧扩张,水流速度减慢,低于1.3米每秒(4.3英尺每秒),大部分下降到0.5—0.7米每秒(1.6—2.3英尺每秒)。
下游
从雅库茨克向下有两条主要支流——阿尔丹河和维柳伊河。此处,勒拿河变成一条大河,即使在同一条河床上,宽度也达3公里,深度超过16-20米。
下游的盆地非常狭窄。它东面是维科扬斯克山脉的山脊——勒拿河和亚纳河的分水岭;西面是中西伯利亚高原的缓坡高地被勒拿盆地和奥列尼奥克河隔开。由布伦村向下,河被东面的哈劳拉赫山脉和西面的切卡诺夫斯基山脉夹住。
它从雅库茨克进入雅库特低地中部,向北,右侧支流阿尔丹河及最重要的左侧支流维柳伊河汇合。之后,它向西、向北弯曲,在东部的上扬斯克山脉的一部分哈劳拉赫山脉和西部的切卡诺夫斯基山脊之间流动。向北延伸成一个三角洲,流入北冰洋的拉普捷夫海。
囿于气候原因,勒拿河下游沿岸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定居点。
勒拿河三角洲
三角洲的顶点距海约150公里。勒拿三角洲面积为30000平方公里,由七个主要支流穿过,其中最重要的是最东边的贝科夫斯基(Bykovsky)海峡。三角洲延伸100公里进入拉普捷夫海,宽约400公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冻结的苔原,5-10月则是郁郁葱葱的湿地。该地区的一部分是勒拿河三角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维季姆河与奥廖克马河的河沙带有金矿,在三角洲有猛犸象象牙出土。三角洲处有许多平坦的岛屿。
水文
勒拿河的水文资料常常相互矛盾。共识是勒拿河有许多河道[4][5]。从各种口径看,年河流径流量489-542立方公里,年均流量15500-17150立方米/秒。主要的水量来源是融化的雪水。流域内永久冻土占大部分,阻碍了地下水对河流的补充。勒拿河春季洪水,夏季流量较高,秋季流量降低,冬季封冻。秋冬季径流量低至366立方米/秒。6月流量占全年的40%,6-10月流量占全年的91%。1989年6月勒拿河口月平均径流量达104000立方米/秒,洪峰时可能达达200000立方米/秒,。冬季,河流封冻形成冰10-20立方公里。次年开春冰随化冻的河水流入拉普捷夫海,冰在海水中融化使海水淡化。一般6月份的径流量是冬季月份的20倍。
年径流变化
1986年记录的最低年径流为402立方公里,65年来的变化为326立方公里,平均值为516立方公里,变化为63%。与世界上大多数拥有大面积盆地的大型河流一样,勒拿河的年径流周期性变化也随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第一种类型的高点发生在新太阳周期开始后的第二年左右,可以归因于过去2-3年形成的冰和冻土的强烈融化,以及北极涛动的发展和冬季盆地内降水量的增加。例如,1989年年平均径流为23 054立方米/秒,相当于728立方公里/年。第二种最大值不太明显,发生在十一年周期的中期,其特点是春季洪水较少,在夏季和秋季的降雨量更大。
封冻
勒拿河不同于俄罗斯其他河流,有不同的冰模式和强大的冰拥堵。在极冷、漫长和低雪的冬天,河面上形成一个坚硬而厚厚的冰。春季常伴有冰层拥堵和大面积沉没。首先在4月底的基廉斯克地区开始,6月中旬基伦斯克地区的冰逐渐向北移动。水在溢出时上升6-8米。在下游水面上升达到18米。
支流
主要支流有大帕托姆河、恰亚河、维季姆河、阿尔丹河、库塔河、奥廖克马河、维柳伊河、基廉加河、丘亚河、比留克河、莫洛多河、伦格赫河。
基础设施和定居点
远东地区基础设施不发达,直到今天,勒拿河依旧是萨哈共和国的交通大动脉,连接地区和联邦运输基础设施。产生北方配送。卡丘格码头是河流运输的起点,小型船只从下游的奥谢特罗沃进入。航行期下游120天,上游180天。2017年,勒拿河有从基廉斯克至雅库茨克的客运。同年,雅库茨克-提克西运输线在646专案机械师库利宾的船上运营,运营商是莱纳图尔弗洛特。截至2014年,下游没有桥。居民过河夏季轮渡,冬季冰路。
参考资料
引用
- ^ http://www.abratsev.narod.ru/biblio/sokolov/p1ch23b.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okolov, Eastern Siberia // Hydrography of USSR. (in russian)
- ^ 俄罗斯两艘油轮在勒拿河相撞导致燃油泄漏-新华网. 新华网_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3-06-13 [2023-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8) (中文).
- ^ Открыты истинные истоки Лены и Енисея. www.promved.ru.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俄语)., Промышленные ведомости
- ^ Lena At Stolb. www.r-arcticnet.sr.unh.edu.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R-ArcticNET V4.0
- ^ Lena at Kyusyur. webworld.unesco.org. [2009-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5) (英语)., UNESCO: Water resources
外部链接
公有领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编).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条目包含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