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山
合欢山(太鲁阁语:Dgiyaq Bburaw[1]),1960年曾被更名为介寿山,[2]:161-165是台湾中央山脉主脊北段的一座高山,主脊的部分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大同村、德鹿谷村、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的交界,而合欢山主峰的山顶位在中央山脉主脊往西岔出的支棱上,标高3417米,离花莲县的边界约1公里,最高峰位在北合欢山,标高3422米。[3]周边的山峰所串连合称合欢群峰,当中有五座名列台湾百岳,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太鲁阁国家公园的西南边界,为合欢溪(大甲溪上游)、瑞岩溪(大肚溪上游)、雾社溪(浊水溪上游)和塔次基里溪(立雾溪上游)的分水岭。在游客中心前立有“合欢山海拔3,158米”标示牌,这是台14甲线途经合欢山所显示出标高。
合欢山 德路固语:Dgiyaq Bburaw | |
---|---|
别名 | 介寿山 |
最高点 | |
海拔 | 主山:3,417米(11,211英尺) 最高峰北合欢山:3,422米(11,227英尺) |
坐标 | 24°08′33″N 121°16′16″E / 24.14250°N 121.27111°E |
地理 | |
位置 | 台湾南投县仁爱乡、花莲县秀林乡交界 |
所属山脉 | 中央山脉 |
合欢山冬季白雪皑皑,素有“雪乡”之称;春夏季玉山箭竹草原与玉山杜鹃、红毛杜鹃花丛,景色宜人。林务局在此设立合欢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并于位在台14甲线32.855公里处提供合欢山游客服务中心与松雪楼住宿服务,以及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在小风口附近设立合欢山管理站。在合欢山游客服务中心前的公路旁设有展望台可远眺奇莱山,同时合欢山也是攀登合欢东峰、合欢尖山、石门山与中央山脉北三段的登山口。中横公路谷关往梨山921后长期关闭 改名中横雾社合欢支线 从合欢山到梨山 的绕多路四个小时车程
合欢群峰
合欢群峰的山峰分别是:
- 合欢主峰(3,417米,三等三角点6388号,山顶在中央山脉主脊往西岔出约1公里的支棱上)[4]
- 合欢北峰(3,422米,二等三角点1451号,山顶在中央山脉主脊往西北岔出约0.5公里的支棱上)[5]
- 合欢东峰(3,421米,山顶在中央山脉主脊)[6]
- 合欢西峰(3,145米,三等三角点6390号,在北合欢山往西岔出约3.8公里的支脉上)[7]
- 石门山(3,237米,三等三角点6389号,山顶在中央山脉主脊)[8]
- 石门山北峰(3,290米,山顶为南北长200多米的和缓草坡平顶,此平顶岭线为中央山脉主脊,最高点位于平顶北侧,平顶中央有一不及数米的小起伏有山友称为哈哈山,标高3,286米,南侧另有一小起伏称为哈哈山南峰,标高3,285米,均不足以视为合欢山或石门山北峰的副峰)
- 合欢尖山(3,217米,山顶在中央山脉主脊)[9]
- 合欢山南峰(3,220米,省政府图根补点,合欢主峰往南的支棱,昆阳的西邻山峰)[10]
前五座名列台湾百岳之中。
在公路尚未辟建时,攀登合欢群峰原为需耗时至少三昼夜才能攻顶,随着中横公路的兴建需要,便将雾社供应线循合欢越岭古道切过,如今自山脚埔里市区出发,驾车仅需2小时可达,高山郊化的现象带来自然环境有莫大影响。
人文历史
原住民族传统领域
早期记载
合欢山一名最早出现于清廷攻克明郑后,在台湾设府次年1685年(康熙24年)即起稿编纂的《台湾府志》,[注 1]以及1716年起稿编纂的《诸罗县志》,[注 2]所附地图有标示“合欢山”。[11]其意来源如今已不可考,可能源于道卡斯语,伊能嘉矩采访猫阁社头目称其祖先名为“合欢”(道卡斯语:Haphoan),[注 3][12]:114-1151741年的新港文书古契约中即发现有后垅五社通事“合欢”招佃汉人入垦,[2]:46-51今苗栗沿海仍留存有道卡斯族合欢石沪的地名。也有调查认为可能与赛夏族有关,在1721年朱一贵事件之后,仿明郑屯田时旧制所开始设立的土牛沟,清廷与赛夏族的界石即设在“合欢路头”,应位在中港溪下游的头份尖山一带,为汉原出入的重要据点,可能为台语“合番”的音转,[注 4]赛夏族人认为“合欢”为当时居住在头份氏族赛夏语:Hayawan(夏氏)的音译。[13]:65-70前述在《台湾府志》与其后一些方志诗词中所记载的“合欢山”,都位于现今新竹、苗栗东侧的浅山,相当于雪山山脉或加里山山脉西麓的区域,并非今日所指涉的合欢山。至1878年的《全台前后山舆图》,以及日治初期1895年的《台湾蕃地图》(即1888年《台湾内山番社地舆全图》的临摹本)中,合欢山开始被描绘为台湾中央地带的山峰,标示在岐莱主山东北方、能高山东北方或西北方。历史学家金尚德认为,鉴于当时台湾内山仍是清廷与多数汉人不易进入的地带,测绘此区域的工作受制于地形与技术,因此这些地图所标示的合欢山是否就是现今所认知,位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仍待商榷[14]。日治时日文汉字“合歡 Gōkan”也被用来转写大汉溪上游流域卡奥湾群的泰雅族(泰雅语:Gogan或Gaogan)。[15]:422页译注
日治时期
1895年日清马关条约后日本领台,随即展开台湾高山的探险。1896年日本参谋本部陆军步兵中尉长野义虎经由八通关古道、关门古道东西来回横断中央山脉探查台湾内山形势并攀登台湾最高峰玉山探险成功之后,鼓舞了台湾总督府军务局陆军部再派遣5支探险队伍进行高山探勘,其中编为第2班的“中央横断队”陆军步兵大尉深堀安一郎等一行十四人于1897年1月出发,进行中央山脉横断道路及铁道测量,在2月预计通过东西分水岭奇莱山时失联。3月中搜救队在合欢山南方、奇莱山西方、浊水溪上游雾社溪米纳肯溪谷,即在合欢瀑布下方发现深堀等人遗物,证实遭袭击遇害,是为深堀大尉事件,随后数十年间日方与赛德克、太鲁阁族人有一连串的报复冲突。[2]:54-60,70-75
1910年(明治43年)2月28日[16],在台湾总督府的五年理蕃计划开展下,蕃务本署的测量技师野吕宁偕同技师、隘勇、警察等五十余人,展开首次的合欢山登山探险作业,自埔里经雾社、三角峰(2,376米)深入中央山脉勘查,最终登上合欢山南侧一座平而宽的山峰,由野吕宁命名为“合欢山南峰”(今昆阳旁的山峰,海拔3,220米,有省政府图根补点),在此观测山棱走向,发现北方3–4公里即可达到棱线的最高点,即“合欢山”山顶,然而天候持续恶劣下匆忙撤退,这也是首次对合欢山一带的实地探勘。野吕宁的实地踏查确立了数世纪以来清代方志诗词所描述、夙为世人所知、模糊概念的合欢山,这次观测也测量了发源自合欢山南峰南麓的400尺高大瀑布合欢瀑布。十数天后,野吕等人趁天候转晴二访合欢山,并在3月16日,自合欢山南峰登上合欢主峰,随后在遭到枪袭的情势下,只能进行初步观测即仓促西行至白狗监督所。此次野吕以三角测量与经纬仪,首度对合欢山做出科学性的描述[14]:
“ | 合欢山位于南投厅内,西部隘勇线樱峰分遣所东方九公里半处,是一座耸立于中央山脉主脊上的高山,海拔11,200尺。 | ” |
翌年1月,野吕再度率队赴合欢主峰探勘,并确认了合欢山鞍部的存在。
1913年为五年理蕃计划太鲁阁战争军事行动的前一年,对太鲁阁方面的地理及部落知识仍一片空白,进行合欢山强力探险成为势所必然。野吕宁3月受命计划攀登合欢、奇莱等诸山,测量太鲁阁方面的制高点,进而俯瞰内太鲁阁山地、塔次基里溪上游,以便建议军事行动的行动路线。3月21日野吕宁率领技师、警察、隘勇、挑夫、原住民向导等共计两百余名的队员,浩荡由樱峰驻在所往合欢山出发,此时山区积雪依然深厚,下午5时方抵达合欢山南峰,傍晚突然狂风暴雨、气温骤降,入夜风雨更加恶劣猛烈,隘勇挑夫队开始瓦解、各自奔逃、仓皇下撤。次日22日气候仍未好转,野吕宁只好宣布全队撤退,清点人数后发现超过50名汉人隘勇挑夫失踪。顶着仍旧剧烈的风雨,探险队下撤途中,沿途陆续发现失踪者遗体散布于棱线上,不计其数。当日中午到下午溃散的探险队陆续逃回樱峰驻在所,南投厅获报后随即派出百余名搜救队,但山区积雪深厚、气候恶劣致成效不彰。延至24日,仅能推测失踪者半数已冻死或坠崖死亡,该事件后称野吕宁事件。
遭此重大挫败,而军事行动在即,9月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亲率由300名陆军士兵护卫的探险队,在9月29日成功登上合欢山顶,并顺利完整的完成塔次基里溪上游的测绘。10月1日另一支能高山方面的探险队,也顺利登顶能高山,完成能高山方面的测绘。10月3日,合欢山探险队接续登上了奇莱主山北峰,充分侦查了整个内太鲁阁地区一览无遗,并作成入侵太鲁阁进军路线的具体建议。[2]
1914年5月,佐久间总督发动太鲁阁战争,率部攻打原住民族太鲁阁族,陆军由台中、埔里、雾社至合欢山根据地(今日的陆军寒训中心)集结,北路经毕禄山、中路由屏风山进入立雾溪谷,南路则由奇莱北峰进入木瓜溪上游;另警察部队北路由花莲、太鲁阁、立雾溪谷而上,南路则沿木瓜溪下游进入。
战后
1960年“台湾省东西横贯公路”竣工,为当年度最大盛事,合欢山成为郊山化的高山,10月31日一如每年动员各界为时任总统蒋中正74岁生日颂扬祝寿,在合欢山棱线上竖立“蒋总统万岁”巨型看板,南投县政府报请行政院核准将合欢山更名为介寿山,其冬季山岭白雪堆积,象征万寿无疆,官方文书与地图皆更换为介寿山。同一时期,合欢山与中横周边其他地名也更换为党国式名称,如太鲁阁族部落塔比多在战后初期已更名为大北投,再更名为天祥;日治时的佐久间峠已先更名为南岭,蒋中正再指示更名为其故乡地名武岭;合欢垭口由蒋经国更名为大禹岭;合欢山南峰更名为昆阳;其他和式地名樱峰、立鹰、追分、见晴也各更名为鸢峰、梅峰、翠峰、清境;周边的各乡各村也冠名为中正、仁爱、信义、庐山、大同、亲爱等。[2]:161-165[17]
合欢主峰并非合欢群峰中最高峰,但视野辽阔。原为军事管制区有军队驻扎,民众无法进入。如今军队撤离,山顶除供电信业者设置无线通讯发射站,亦开放登山客登顶。
山难
救国团桃园团委会工青队山难
1984年1月2日,救国团桃园团委会工青队37人及2名向导共39人上合欢山赏雪,接近中午时抵达大禹岭,随意用餐后出发,上山时一路抄捷径,到合欢北峰基点附近才发现不对劲,当时下暴雪、起雾视线不佳,所以领队就将将近36位队员(包括两个尚在糨褓中的婴儿)集中在雷达反射架下,之后与另外两位向导分头找路。后来其中一位向导因过于寒冷,回到反射架下与队员相互依偎取暖,并安抚队员情绪。出发时有几位因故落后的队员沿公路抵达松雪楼后,发现全队失踪,且天色渐晚,紧急就近向救国团合欢山庄的管理员求援。辗转报案后,当时驻守在寒训中心的官兵,组织成一支80多人的搜救队伍,沿着道路两侧向山区搜索,在22时许找到失踪的队员。但领队和另一位向导一直未归队,提前归队的向导也不知道他们的行踪,于是留下12人等天亮后继续搜索,其他人员先护送获救的妇孺民众下山,并由专车转送大禹岭山庄、观云山庄安置。隔天清晨7时在北峰基点下方10米处找到领队遗体,不久之后在往西峰的棱线下的冷衫箭竹丛中找到另一位向导遗体。
这次事件是抄近路造成的,领队与向导疏忽抄捷径的次数与对等的高度,造成这次意外事件。事件发生后,公路单位架设围栏,禁止人员再走捷径。
旅游景点
其他
参见
注释
- ^ 1685年起稿编纂的《台湾府志》蒋志在〈叙山·诸罗县山〉记载:“南日山在崩山社界,小龟仑山西,中港在此山北发源。合欢山在南日山西,此山出滩,流入淡水”。〈叙川·诸罗县水道〉记载:“一曰中港:潮至中港社分派,从社南东过合欢山……。一曰淡水港:从西北大潮过淡水城,入干豆门,转而东南,受合欢山滩流……”。
- ^ 1716年起稿编纂的《诸罗县志》卷之一〈山川·山〉记载:“南日诸山之后者,为祐武乃山……、合欢大山”。〈山川·川〉记载:“后垅之北为中港……中港溪发源于合欢大山”“八里坌之北为淡水港……,汇合欢……滩流,入于海”。
- ^ 道卡斯族的猫里(道卡斯语:Vali)及嘉志阁两社合并称为猫阁社。台语的猫读为ba或va,貓读为niau,为不同的两字。
- ^ 1894年《新竹县采访册》:“在县东南一路竹堑堡五指山一带各社,并延及竹南堡狮里兴一带各社,番共有十余姓......皆同一种类,俗皆统名谓之‘合番子’,话皆相同”。此“合番”今称“赛夏”,在更早期有称“合欢”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五年研究報告 (PDF) (报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 2007 [2022-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5).
- ^ 2.0 2.1 2.2 2.3 2.4 金尚德. 合歡山史話 初版. 花莲县秀林乡: 太鲁阁国家公园. 2019-11. ISBN 978-986-5448-02-8.
- ^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合歡山) (地图). 国土测绘中心.
开启‘行政区界→村里界图’图层
- ^ 合歡主峰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合歡北峰登山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合歡東峰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合歡西峰登山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 ^ 石門山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合歡尖山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 ^ 合歡南峰步道. Hikingbook Inc.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 ^ 諸羅縣志 卷之首 地圖 八 (PDF) (地图). 1716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7).
- ^ 伊能嘉矩. 台灣踏查日記(上):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探勘. 台湾调查时代3. 由杨南郡翻译 三版. 远流. 2021-09-01 [汉译初版1996-11-15]. ISBN 978-957-32-9239-5.
- ^ 汪明辉. 96年度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後續計劃成果報告I (PDF).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 邹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8).
- ^ 14.0 14.1 金尚德. 空間與權力──「合歡山」的文化地景解析 (PDF). 国立东华大学原住民族发展中心. [2015-1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鸟居龙藏. 台灣通信【十六】.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台湾调查时代1. 由杨南郡翻译 三版. 台北市: 远流. 2021-09-01: 421–423 [1996-08-20初版 原载于《东京人类学会杂志》26卷299号 1911-02-20]. ISBN 978-957-32-9238-8.
- ^ 野吕宁. 踏查合歡山. 台湾时报. 1910-03-13.
- ^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空间查询·定位·地名:合欢山 图层: 三十万分之一台湾省地图(1959), 台湾省公路图(1984). [2023-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介寿山
- ^ Hehuan Mountain becomes Taiwan’s first International Dark Sky Park. IDA. 2019-07-31 [2019-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