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贝屿
员贝屿(台湾话:Uân-puè-sū),古籍多载员背屿、湾贝屿,是澎湖群岛的一个岛屿,行政区属于澎湖县白沙乡,柱状玄武岩非常发达,变化多端,全岛的面积约为0.271平方千米(27.1公顷)。[1][2]
员贝屿 | |
---|---|
员贝屿在台湾的位置 | |
自然地理 | |
位置 | 东亚 |
坐标 | 23°38′55.86″N 119°38′00.76″E / 23.6488500°N 119.6335444°E |
群岛 | 澎湖群岛 |
周围水域 | 台湾海峡 |
面积 | 0.271平方千米(0.105平方英里) |
管辖 | |
中华民国(台湾) | |
县 | 澎湖县 |
乡 | 白沙乡 |
地名考据
景点
柱状玄武岩
岛上有各式各样的柱状玄武岩,北岸有倾斜状柱状玄武岩,当地人称“石砚”。石砚东方则有孤立在海岸边挺直的柱状玄武岩,当地人称“石笔”,高约6米。东北侧的海崖上,则有弯曲的柱状玄武岩,当地人称“石裙”。“一笔、一砚、一裙”为当地最显著的玄武岩自然景观。[1]
踏浪
员贝古道踏浪,由石板、碎石以及珊瑚礁等组成的海上步道,在退潮后,由湖西乡沙港至员贝屿之间通行,长4.6公里,步程约2个小时,但因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现今已禁止此步道的开放。[1]
蜂巢田
位于岛的中央洼地,由一堆菜宅所组成,专门作农作物栽培。菜宅则是由珊瑚礁石所围成的围墙,围墙上留有缝隙让空气流通,有益农作物的生长。其中,北墙必须高一点,约在160到250公分,东、西墙次之,约为150到180公分,南墙最低,约为100公分以下,主要因为抵档冬天强劲的东北季风。[1]
澎澎滩(活龙滩)
从北方山丘可以远眺位于北方新生的沙洲岛屿,因海岸线受海流作用而形成的沙洲,也称活龙滩,由珊瑚碎屑堆积而形成,与鸟屿连接,退潮时像大海中的白色大鲶鱼。面积因海流大小与方向时常变化,形状大小也常常在变。其中四分之三为鸟类栖息处,列入保育区,禁止游客破坏保育鸟类生存。[3]
-
石砚
-
石笔
-
员贝屿蜂巢田
-
远眺活龙滩(澎澎滩)
人口
大部分住家皆位于岛屿南方的避风处,其他区域地势则较崎岖,岛上设有环岛步道,居民以渔业为主要收入,农业为辅。根据澎湖县白沙乡户政事务所历年人口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3年7月1号(公元2024年)统计资料,岛上居住人口数为331人。
地形
交通
海上交通方面,在岐头游客中心搭乘交通船“爱贝号”,交通船时间交通船时刻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13年4月1号起适用)。陆上交通方面,以脚踏车跟走路为岛上的交通方式,走完本岛一圈约40分钟。[2]
历史纪录
2016年夏天,由陈品臻(员贝青年)带领大学生完成一个月的寻根员贝驻岛计划,在这期间做了初步的田野调查,并于隔年夏天出版《员贝志》(ISBN:9789574349333),为第一本专属于员贝的刊物。《员贝志》出版于2017年9月,目前本刊物流通于台湾与香港独立书店中。 《员贝志》中记载员贝岛上长辈的口述历史,内容涵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经济发展、生命经验等,对于台湾其他和员贝一样面临人口老化、人口外流,并有文化消失危机的乡村,《员贝志》亦与“寻根员贝计划”都不失为一项参考指标,计划召集人陈品臻亦期待台湾有更多小村落的文化能被传承下去,也期待透过更多的“寻根计划”在台湾各个角落发生,借此开启一段不同世代之间的对话,并重新审视与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